1. 首页 > 三国故事 >

朱元璋为何对刘基如此钦佩?揭秘明朝开国功臣的传奇人生

有一个人,朱元璋刚打天下的时候,从来不叫他的名字,而是尊称他为“老先生”。

每当有重要的事情发生时,我都会和老先生闭门私聊。

明朝建立后,我还是很佩服这位老先生,说满朝都是亲信,唯独他一个不服,一生都是好人。

这位老先生名叫刘基(1311—1375),字伯文。滁州青田(今浙江温州文成县)人。

刘基在历史上有两个形象:

据官方记载,他是朱元璋的秘密助手。他学识渊博,精通谋略、兵法,为明朝的建立做出了重要贡献。他很牛逼,很厉害,但还是有“人”的形象,堪称“牛逼人”。

在一种民间传说中,他是一位精通天文微积分、拥有五百年知识、落后五百年知识的秘人物。他写了预言书《芝麻烘焙之歌》,并且经常出现,创造了许多奇迹。这简直就是“神人”,重点就在前一个字。

鲁迅说,诸葛亮到了《三国演义》的时候,他已经“智若魔了”,不再是人了。

相比之下,刘伯温比诸葛亮“走”得更远。他不是恶魔,也不是人类,他是神。

征三国什么职业好_征三国攻略_征三国手游攻略

▲刘吉。来源:互联网

刘基从小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家庭条件也相当不错。他博览群书,23岁考中进士。

在阶级固化的元代,作为一个“南方人”,河南人、山东人考进士的难度,并不比今天河南人、山东人考上北大难。

所以说,年轻的刘基确实是有很多本领。

在当时的一份非官方排行榜中,他被列为江南第一人才,颁奖词:“仰视你,诸葛亮第二。”

刘基26岁开始做官,但只是一个小官。

他有治国平天下的志向,但元朝君主无心治国,他也没有机会实现他的志向。

因此,他的仕途并不顺利。要么得罪了上级,受到了打击,要么得罪了有权有势的人,受到了斥责。

其间,他曾居于“四隐处,四官职”。有时他想当陶渊明,有时又不愿意,想继续当诸葛亮。一遍又一遍,心里煎熬。

官是好官,民是好人,但没有好的舞台,一切都是枉然。

他十分郁闷,在家乡写了一本寓言书,名叫《玉离子》。

自庄子以来,能写出好的寓言的人并不多,刘基绝对是其中之一。

他在《余离子》中写了一个关于富人家事的寓言:

北国一个富翁去世后,家里的仆人争夺权力。破烂的房子没有及时修好,差点倒塌。

老板让工匠们想办法,但没有先给他们食物。

很快,工匠们实在太饿了,就向工头求助,但工头却要向他们收取费用。工匠们拒绝后,工头又拒绝向主管汇报。

工匠们实在太饿了,就坐下来用工具敲击。

此时正好下大雨,走廊的柱子折断,两边的茅屋倒塌,威胁着正屋。

于是工匠们就散了,房子终于倒塌了。

这个“屋”就是元朝的象征。

最后,刘基用《于梁》的话做了结论:“行贿于众,以失人心!”

他最终决定彻底脱离腐败、贿赂横行的帝国,不再指望蒙古人能提供一个英明的国王。

朱元璋在家乡隐居两年后,托人给他带来了重金,请他出山。

他心里拒绝,但放眼天下,除了这个没文化的年轻人,还有谁能成就大事呢?

尝试一下,把你的自行车变成摩托车。赌一把,把你的摩托车变成吉普车。不打仗,不赌博,老死会更加痛苦。

为了心中的儒家治国理想,他离开家乡来到南京,成为朱元璋的“老君子”。

那一年,他50岁。

从此,老人的生活发生了改变。他出谋划策,帮助朱元璋征东征西,逐鹿中原,成就了一番伟业。

朱元璋达到人生巅峰后,刘基并没有开始享受,而是像往常一样忙着帮助重组帝国的治理秩序。

他一贯的做事风格,完全是凭着“公心”二字。现在我成为了英雄,我的初心没有改变。为此,得罪了一些有权势的人。

比如,他不顾宰相李善长的求情,秉公执法,处决了李善长的一名贪污纵欲的亲信。

李善长与他关系不好,但他从不为个人利益报仇。朱元璋想罢免李善长的宰相之职,就问刘基,你觉得怎么样?

刘基对李善长还是有好话的。他说,改变相位就像改变房子的柱子。它需要一个大的木屋顶来代替它。

意思是说,如果一时找不到大树,李善长,就凑合着吧。

就是这样一个透明的人,最终没能逃出权势的圈套。

胡惟庸在风华正茂的时候,就散布谣言离间朱老板和朱先生。老先生被贬官,悲愤得病。

他的死至今仍是一个谜。据说,他服用胡惟庸捐赠的药物后病情加重,不久就去世了。

那一年,他64岁。

其实,刘基还在世的时候,就已经有人联系他,给他金钱和资源,想要让他出名,封他为神。

刘基神化的始作俑者不是别人,正是大老板朱元璋。

这是正确的?朱元璋的人品有这么好吗?你都变成成龙了,怎么还不忘记带上老先生呢?

倒不是老朱心怀好意,不忘为天下兄弟而战。看到他最后剥夺了刘基的爵位,真是太残忍了。

他神化刘基的根本目的,只是为了神化自己。

在历代开国皇帝中,朱元璋是出身最卑微的一位。因此,他编造了比任何人都多的神话传说来证明自己是对的。

他曾亲自撰写《周殿先传》,就是为了说明自己身边有那么多杰出的奇人。为什么?

还需要问吗?我是绝对的Mr. Right,所以人们都会来我这里。

老朱不会放过刘基这样一个有才华、有名气、精通农历的“好科目”。

洪武三年(1370年),刘基被封成邑伯。朱元璋诚意地写下了《封城邑博皋》,他又诚意地夸耀自己。他在其中说道:

我从江左起兵,到达括苍。尔吉上前拜见金陵。他回到众人面前说道:“我见过天上的星星,真的配得上你们,我愿意为此付出自己的努力。”

有什么意义呢?老朱说,刘基去南京投靠他,是因为他看到了自己的命运。

这是神化刘基还是神化老朱本人?

刘基原本是个聪明人。他见老朱在胡言乱语,但他不可能跳出来揭穿:老大,你在说什么?

如果他还想要工资,他就得配合老板,继续他的伎俩。

听到刘吉怎么回答了吗?这位真正聪明的人说过这样的话:

老板,你误会了。我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等等,老先生,你这是找死吗?老朱把你从人变成了神,你还不领情是吗?

别担心,对话已经改变了——

至于那些仰视千香,说些可能被证明是真的的话的人,这就是陛下受了上天的大托。若有鬼神诱惑臣子,开导臣子,那是臣子所思虑所不能及的。

但如果我有什么预言应验的话,那也不是我的话,而是神通过我口所发表的。

这惊人的变故,你说老朱是想给刘吉打满分吗?

刘吉话里的含义就是,老大,你不用拉着我成神,不如我在红尘为你正名。

刘基拒绝任何针对自己的神化行为。

他并不反对个人崇拜。他本人一直在等待一位贤王的出现,带领中国统治世界,但他反对针对自己的个人崇拜。

确实,他的记忆力过目不忘,而且还懂天文、历法、算命等等。但他真正的志向仍然是儒家的世俗情操,他想成为立下不朽功业的圣人,而不是修行异端的“神人”。

他在世时,能够巧妙地拒绝朱元璋对自己的神化。但在他死后,他完全失去了对自己在世界上的形象的控制。

虽然他已立下遗愿,死后不再建庙祭祀,但他的子孙和家人并不同意。刘家祖坟冒出的浓烟,才导致了这样一个大佬的出现。无论如何,他必须得到很好的宣传,对吧?

其二儿子刘敬,以捐地租115石为代价,在家乡青田县一座历史悠久的道观中为父亲建了一座祠堂。

道观非常感谢刘靖的慷慨解囊,赏赐也很丰厚——塑造了刘基的真身,并举行了祭祀。

刘基的孙子们到来后,就将刘基升入了寺庙。祠堂是捐地租地建在寺内的。据说香火相当旺盛。

明孝宗年间,同意将刘基祠堂扩建为寺庙,称“承一伯刘公祠”。

经过这样一套操作,原本不想被封为神的刘吉,却因为粉丝的不断呼唤,成为了家乡的重要神。

这还没有结束。正德九年(1514年),即刘基去世139年后,他被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刘氏后裔凭借广泛的人脉,将祖先封为“太师”,谥文成。正德皇帝毫不犹豫地称赞他,说刘先生“学为帝师,遂称王佐”,“渡江纵横无双,为天下第一文臣”。建国”。

新中国成立之初,朱元璋就凭功封爵。老者的排名在三十多岁之外,勉强算了一下。没想到,惯于标新立异的正德皇帝却打了老朱画像一巴掌,称老朱“无与伦比”、“第一”。

亲爱的,刘基很牛逼,很厉害,但是他没有想到,他到死的时候,竟然会这么厉害吧?令人惊讶吗?惊讶不惊讶?

此时,明朝中后期的商品经济恰好非常发达。一群人注意到刘伯温的IP已经非常大,具有巨大的商业价值,于是他们开始接手,继续神化刘基。

这些人是书商。他们走在商品经济的最前沿,嗅觉敏锐。一边制造紧张感,一边说整个朋友圈都在打卡读书,不学习就out了。同时,他们利用这种紧张感和朋友圈的从众心理,拼命卖书。致富。

刘吉就这样被针对了。他们都想到了这样一个口号:一生不读刘伯温,白开阿里巴巴。

当时,印刷业和书籍刻版业迎来了春天,顺带养育了一批职业作家。畅销书《金瓶梅》当时风靡一时。

然而,利用刘吉的IP存在两个问题:一是刘吉的作品不多,无论转载多少,市场始终有限;第二,刘基不在了,他无法出版新书,进一步刺激市场。

问题可能会难倒书商,但没有任何问题可以难倒致富的欲望。

这样,问题就解决了。他们雇人当枪手,写了很多书,都是刘基擅长的领域。也是畅销书排行榜上常见的题材,比如天文学、阴阳占卜、占星术等。然后,挂上“刘伯温”的名字。

这就像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大陆武侠小说的流行一样。书商买了很多署名“全勇”、“金庸新作”、“金庸氏”的枪战小说,每本都赚了很多钱。当时金庸还活着,他对他们无能为力。

既然刘伯温已经不在人世,他们也无能为力。

从明代中后期到清末,江南乃至京城的书店里早已陈列着“刘伯温写的”畅销书:

《白猿经风雨预测论》数卷,《玉洞金书》一卷,《诸灵奇经》二卷,《界黄记经史记兰图》十八卷,《奇经》十八卷《门遁甲》多卷,分卷,有《三鸣奇谭滴天精》两卷,《戏鸟术》不分卷,《金弹珠》三卷, 《一粒粟》、《地理漫行》三卷、《灵城》经义卷二……

这些书很好卖,但没有一本是刘伯温写的。

在这套完整的商业变现体系的运作下,书商们默默发了财,把成名的机会留给了刘伯温同志。刘博文更是人气爆棚。结果,清朝人编修《明史》时,都收下了刘基名下的这些赝品,并代书商缴纳了智商税。

不仅如此,万历时期的书商还发现,如果刘伯温“写”的书受欢迎,那么以他为男主角的书也一定会受欢迎。

你看,《三国演义》这么受欢迎,主要是因为诸葛亮。我们也请人写一下刘伯温的事迹,按照诸葛亮的模式来写……

当当当,聚焦明朝开国历史的小说《云和奇宗》(又名《大明英雄传》)正在上市。

果然,一炮而红,屡屡出版。

里面的军事家刘伯温能驾驭风雨,逆心知未来,精明算计。无论剧情还是人物,他简直就是《三国演义》版中的诸葛亮附体了。现在,就出现了于正抄袭琼瑶姑姑的情况,但当时并没有人抱怨。

懂的人都知道刘伯温是捏造的。那些不知道它并把它当作历史来学习的人,会混淆小说和历史。

征三国手游攻略_征三国什么职业好_征三国攻略

▲刘伯温签名的《烧饼歌》依然畅销。来源:互联网

被神化的刘基,成了一桩大生意。商人看到了金钱,而其他人则看到了“刘吉”符号背后更大的价值。

他们总是想制造大新闻。

他们是天地会的成员。康熙初年在闽南崛起,曾号召“反清复明”。其后传至南方各省,直至民国时期,成为革命的一支力量。

刘伯温是大明王朝的开国功臣,也是一个大IP,天地会自然要好好利用他。咸丰、同治年间,刘伯温与诸葛亮并肩坐在天地会的神坛上。其上建有“博文塔”,宣扬他曾留下帮助反清志士推翻满族统治的辉煌秘诀。

到了清朝末年,刘伯温的预知能力不断增强。革命党人说,他写的《烧饼歌》,预言了未来国家的命运,从明初到现在几百年来发生的所有重大事件都被准确地预言了。逐个。

哇,这么厉害?不管怎样,书商们首先感谢革命者“发现”了另一本刘伯温畅销书,又赚了一笔;革命者说,不客气,中国每个人都会得到一本。最好的是,这是免费的革命宣传。

原来,《烧饼歌》预示了那么多刘伯温预言而后“应验”的历史事件,如燕王靖难事变、建文寻国、李自成灭亡等等。增强满清灭亡最终预测的可信度。花费 -

皇帝问:胡人会战败于此吗?

季曰:伟也。

说道:手上有九十九把钢剑,他要杀光所有的蛮族(有的版本也称“鞑靼人”)才罢休。

又曰:夷人在此久矣,已灭亡。

算命神师刘伯温数百年来准确无误地预言了国家的命运,他对满丹的预言一定是对的。同胞们,满清丸,大家,起来革命吧!

这就是革命党人编造《烧饼歌》的目的。他们主观上是为了传播革命火种,但客观上也有助于神化刘伯温。

我们常说,时间会揭示真相。但在刘伯温死后成神的事例中,我们看到了时间的反作用。不但没有澄清事实真相,反而让历史更加扑朔迷离。

问题是,像刘伯温这样的例子在历史上并不是独一无二的。喜欢读历史的人要时刻警惕时间的“骗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360.html

揭秘三国杀中那些技能与历史不相干的武将
« 上一篇 2024-10-13
三国杀老玩家的困惑:将魂无用,追求目标何在?
下一篇 » 2024-10-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