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来说说刘伯承,他被誉为军神、常胜将军,在建国十大元帅中排名第四。
刘伯承
惊人意志力,无麻抵抗72次手术
说起刘伯承,最广为人知的事迹就是他在眼睛受伤时拒绝使用麻醉剂,用钢铁般的意志忍受了整个手术。
手术结束后,他还对沃克医生说:“我一直在数着你对我动了多少刀。”沃克医生被这句话吓了一跳,问道:“有多少刀?”刘伯承回答:“七十二刀。”沃克医生闻言,直接说道:“天哪,这不是肉身,这简直就是一块会说话的钢板!”
文字插图
战神的强大并非空穴来风
刘伯承年轻时经常习武,练就了强健的体魄。他跟随老师吴宪阅读古代经典。他特别喜欢看军事书籍,对《三国志》和《水浒传》的战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读了其中的故事。能雄辩地说,《孙子兵法》是他常读的一本书,他带兵时也经常向学生传授用兵方法。正是这些经历,为他早年带兵打仗埋下了种子。
1928年11月,刘波接受党的任命,进入苏联高级步兵学校学习。这次机会让他得到了系统的理论知识训练。当时他已经35岁了。由于身在异国他乡,语言和写作有很大的困难,但这些并没有让刘伯承放弃。
既然他学不会,那他就应该比别人花更多的时间去学习。在宿舍里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在负15度的操场上跑来跑去热身,然后拿出书大声朗读学习。正是凭借坚定的决心和长期的自律学习,他克服了俄语的障碍。
此后,他阅读了大量有关毛泽东、毛泽东等的书籍,其中军事理论著作极大地提高了他协调军队管理和军事指挥的能力。正规军战术、游击战术等一些系统的理论体系在他身上根深蒂固。他脑海中的烙印,极大地提高了他的理论水平和军事素养。回国后,刘伯承也没闲着。战争期间,他利用业余时间,凭借自己的俄语基础知识,翻译了大量的军事著作,据说达到了百万字!
理论与实践结合,造就一代军神
学到的理论知识的刘伯承很快就在后来的战争中付诸实践。我以七根村伏击战为例。
1937年,日本侵略者对山西发动大规模进攻。他们在忻口遭到八路军和国民党军第二战区部队的强力阻击,被迫改道经郑(定)台(元)路西进。 10月中旬,国民党守军未能阻止日军进攻,晋东门户娘子关告急。
为了阻止日军西进,刘伯承考察地形后选择了七根村作为伏击日军的地点。由于道路狭窄,南岭高北沟深,非常适合设伏。当得知日军补给部队将向平定方向进攻时,他决定立即发动伏击。他把任务交给了第386旅旅长陈赓。
接下来,陈赓命令部下772团3营和特务连1排,在七根村附近等待敌人。当日军辎重部队西进时,我军故意放开敌军先头部队,等辎重骡马进入伏击圈后再发动突然袭击。这次伏击非常成功,毙敌三百余人,缴获大量军需物资。
不过,刘伯承并没有放松,因为他接到消息,国民党决定放弃娘子关,并劝说129师也撤退。与此同时,他得知日军正在东进,娘子关右翼的日军也继续进攻酒关。面对这种情况,刘伯承仔细分析,认为日军目前行动顺利,不会计较小损失,于是大胆地再次在七根村设下埋伏。很多人不明白“军队不再使用”是作战中的惯常做法,刘伯承决定打破常理,打了日军一个措手不及,事实证明军神不愧是军神。
日军派出先遣部队到七根村附近收尸。经过上次惨败后,日军变得更加谨慎。刘伯承派出一个小分队佯装撤退,让日军以为我军已是众叛亲离,不得不放松警惕。日军果然上当了。不久,日军辎重部队又沿原路而来。敌军骑兵经过后,我军士兵已经做好了攻击的准备。敌人发起了猛烈的攻击。被打的日本人措手不及,纷纷逃跑。
这次伏击虽然没有完全歼灭日军,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阵亡日军百余人,缴获骡马数十匹,牵制了日军,为后方救援国民党赢得了时间。
《孙子兵法》云:“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敌变而能取胜者,谓之神”。刘伯承不拘泥于书本理论,灵活学以致用,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他真正做到了“预敌如神,用兵如神”。他是当之无愧的军神。
今年是刘伯承元帅逝世37周年。刘伯承元帅将永垂不朽,让我们共同缅怀他。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
写代码不容易,还请大家点赞关注。祝大家度过愉快的一天和幸福的家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102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