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与起义
1. 知识概述
1.牧野之战
(1)时代:商朝末期(周武王→商纣王)。
(2)概述: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的决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杞县南,渭水北岸,新乡市附近)进行的决战,商纣王大败,自焚而死,商朝灭亡。
(3)成语:战斗中改变阵营。
2.长韶之战
(1)时代:春秋时期(齐VS鲁)。
(2)概述:长韶之战是中国春秋时期齐国与鲁国之间的一场战争,鲁国在这场战争中取得了胜利,间接导致了数年后齐鲁两国的和平。
(3)成语:一鼓作气。
3.城濮之战
(1)时代:春秋时期(晋国VS楚国)。
(2)概述:城濮之战是春秋时期晋楚两国在魏国城濮地区(今山东鄄城西南)争夺中原霸权的第一次重大战役。晋文公履行被流放楚国时“退三步”的诺言,下令晋军撤退,以躲避楚军。子舆不顾楚成王的警告,率军鲁莽前进,两翼被晋军全歼,楚军大败。
(3)成语:退三步。
4.桂林之战
(1)时代:战国时期(齐VS魏)。
(2)概述:公元前354年(周宣王十五年),魏国攻打赵国都城邯郸。次年,赵国向齐国求救。齐王令田忌、孙膑带兵救援。孙膑认为魏国用精锐部队攻打邯郸,使魏国国力空虚,便率军围攻魏国都城大梁,迫使魏将庞涓回师迎战。而孙膑在桂陵(一说是山东荷泽,一说是河南长垣)伏击魏军,大败魏军,活捉了庞涓。
(3)成语:围魏救赵。
5.马陵之战
(1)时代:战国时期(齐VS魏)。
(2)概述:公元前341年(周宣王二十八年),魏国出兵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助。齐威王任命田盘为主将,田婴、田忌为副将,孙膑为军师。他采用“围魏救赵”之计,率军直逼魏都大梁,诱魏军回援韩国。又用“减灶示弱”之法,大败魏军,斩杀主将庞涓(一说为自杀),活捉魏军统帅太子申。经此一战,魏国元气大伤,丧失了霸主地位。
(3)成语:减少炉灶,诱出敌人。
6.长平之战
(1)时代:战国时期(秦VS赵)。
(2)概述: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秦军与赵军在长平(今山西省晋城市高平市西北)的一场战争。最终赵军溃败,秦军取胜占领长平。此战,约45万赵军被斩首、活埋,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一次大规模歼灭战。
(3)成语:纸上谈兵(赵括)。
7.巨鹿之战
(1)时代:秦末(项羽VS秦朝)。
(2)概述:巨鹿之战是秦末大起义中在巨鹿(今河北平乡)发生的一次重大决定性战役。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后来各诸侯国的军队也参加了此战)与秦国名将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主力展开战斗。这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此战后,秦朝主力彻底覆灭,名存实亡。
(3)成语:破釜沉舟,自断后路;袖手旁观。
八、楚汉之争
(1)时代:秦汉之交(项羽 vs. 刘邦)。
(2)概述:楚汉之争是西楚霸王项羽和汉王刘邦两大集团争夺权力的一场大规模战争。
(3)成语:楚汉边界、明修栈道、暗进陈仓、四面楚歌、十面埋伏、霸王别姬、乌江自尽。
9.官渡之战
(1)时代:东汉末年(曹操VS袁绍)。
(2)概述: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军与袁绍军在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相持,进行了一场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绍在乌巢(今河南封丘西)的粮仓,大败袁军主力。此战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10.赤壁之战
(1)时代:东汉末年(孙刘联军对抗曹操)。
(2)概述:赤壁之战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败曹操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孙刘联军最终以火攻之法大败曹军。曹操北退,孙、刘各夺荆州部分地区,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3) 成语:草船借箭。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11.夷陵之战
(1)时代:三国(蜀汉VS东吴)。
(2)概述:夷陵之战,又称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蜀汉昭烈帝刘备对东吴发动的一次大规模战役,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著名的主动防御成功范例,也是三国“三大战役”中的最后一场。章武元年(公元221年)七月,刘备率部声势浩大地攻打东吴孙权。孙权求和未果后,投降曹魏,任命陆逊为大帅,率军出征。陆逊与刘备大战七八个月后,终于在夷陵地区击溃了蜀汉军队。夷陵之战的惨败,使蜀汉继关羽失荆州后,再次遭受重大损失。
(3)典故:忍辱负重,火烧营垒。
12.淝水之战
(1)时代:东晋(东晋VS前秦)。
(2)概述:淝水之战发生于公元383年,是东晋十六国时期,北方统一政权前秦向南方入侵并吞并东晋的一系列战役中的决定性一战。前秦出兵攻晋,大战于淝水(今安徽寿县东南)。最终,东晋以八万兵力,击败了前秦八十多万的大军。淝水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3)成语:甩鞭子,拦住河水,惊慌的声音,风声和惊恐的叫喊声,每一棵树木草木都像是敌人。
13.第一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40-1842年。
(2)另一方:英国。
(3)条约: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签订。
(4)影响:中国由封建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历史由此开始。
14.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对抗力量:英法联军(受美国、俄罗斯支持)。
(3)条约:1858年签订了《瑷珲条约》(割让领土最多)、《天津条约》,1860年签订了《北京条约》。
(4)影响: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
15.甲午中日战争
(1)时间:1894-1895年。
(2)另一方:日本。
(3)条约: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4)影响: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性质。
16.八国联军入侵中国
(1)时间:1900-1901年。
(2)另一方:以英、美、俄、日、法、德、意、奥为首的八国联军。
(3)条约:历史上最大一笔赔款——庚子赔款,于1901年签订。
(4)影响: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7. 大泽乡起义
(1)时代:晚秦。
(2)概述:大泽乡起义,又称“陈胜吴广起义”,是秦末农民战争的一部分。这次起义沉重打击了秦朝,拉开了秦末农民起义的序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平民起义。
18.黄巾起义
(1)时代:东汉末年。
(2)概述:黄巾起义是东汉末年的一场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宗教起义之一。走投无路的贫苦农民在巨鹿人张角的指挥下,纷纷起义,头戴黄巾,高呼“青天亡,黄天当立,年年甲子,天下祥瑞”等口号,向官僚地主发动猛烈攻击,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为了平息叛乱,各地纷纷起兵。虽然起义最终以失败告终,但军阀割据、东汉王朝名存实亡的局面已无法挽回,最终导致了三国鼎立的形成。
19.黄巢起义
(1)时代:晚唐。
(2)概述:黄巢起义是唐乾符五年(878年)至中和四年(884年)间,由黄巢领导的一次民众起义。它是王献之起义的延续,也是唐末持续时间最长、范围最广、影响最深远的一次农民起义。黄巢起义侵占了唐朝近半个国土,导致唐末国力急剧衰落。
20.李自成起义
(1)时代:晚明。
(2)概述:李自成起义是明末农民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导致了明朝的灭亡。
21.太平天国起义
(1)时代:晚清。
(二)人物:洪秀全、杨秀清等。
(3)地点:广西金田村是首批发起此项活动的村子。
(4)性质:反抗清朝封建统治和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农民起义战争,是19世纪中叶中国最大的反清运动。
(5)纲领性文献:前期有《天朝土地制度》、后期有《政务新论》。
(6)结果:1864年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南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22.义和团运动
(1)时代:晚清。
(2)性质:以“拥清排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
(3)口号:前期为“反清复明”;后期为“拥清排夷”。
23.五四运动
(1)日期:1919年5月4日。
(2)导火索: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
(3)概述:五四运动是发生在北京的一场以青年学生、普通民众、市民、工商界人士等为主要参与者的爱国运动,又称“五四风暴”。
(4)性质: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4.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柳条湖事变)
(1)日期:1931年9月18日。
(2)性质:日本在中国东北蓄意制造并发动的侵华战争。
(3)象征: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战争的开始,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东线战场的开始。
25.西安事变(一二·一二事变)
(1)日期:1936年12月12日。
(二)人物:张学良、杨虎城对蒋介石。
(3)目的:劝说蒋介石改变“先平内政,后抗外”的既定国策,停止内战,团结抗日。
(4)结果:在中共中央和周恩来的领导下,争端得到和平解决,蒋介石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建议。
(5)意义: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内战转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26.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
(1)日期:1937年7月7日。
(2)概况:1937年7月7日晚,卢沟桥日军未经中国当地政府通知,在中国驻地附近举行所谓军事演习,并谎称有日军失踪,要求进入北京西南的宛平县搜寻。中国驻地严词拒绝,日军随即向宛平城、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国驻地第29军第37师第219团奋起抵抗,顽强抵抗。
(3)象征:七七事变,是日本帝国主义全面侵华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全面反抗的起点。
(二)真题练习
01
【练习一】(2017联考)下列古代著名战役与成语的正确对应关系是( )。
A.涿鹿之战:草木皆兵,敌我分明
B.牧野之战:反叛己方
C.长韶之战:抛鞭断水
D. 马陵之战:焚船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A选项错误。涿鹿之战是黄帝、炎帝两族与蚩尤两族的战争,而“草木皆兵,似敌非友”出自淝水之战(东晋时期前秦军队攻晋时在淝水发生的一场战役),描述的是前秦军队溃败后,看到山上的草木,以为是追兵的情景。
B选项正确。牧野之战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的一场战役。“战前叛逃”一词即源于此战,指商军士兵在战役前叛逃到周军攻打纣王的情况。
C选项错误,长韶之战是春秋时期齐鲁两国在长韶进行的一场战争,而“抛鞭断水”出自淝水之战,用来形容前秦军队人数众多。
D选项错误。马陵之战是战国时期魏国与齐国在马陵的一场大战,“焚舟破釜”出自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与秦军主力在巨鹿之战),指项羽率军击沉战船、砸碎锅碗瓢盆,以示不屈不挠的必胜决心。
本题答案为B。
02
【练习2】(江苏2017)下列成语与历史人物对应的错误是( )。
A. 卧薪尝胆——勾践
B. 退三步——晋文公
C. 完好无损地归还玉璧给赵国——蔺相如
D. 论文交流 - 沈括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选项A正确。《卧草尝胆》的主人公是勾践,所以两者对应正确。
B选项正确。“退三步”的主角是晋文公重耳。两者对应正确。
选项C正确。《还玉赵》的主角是廉颇和蔺相如,二人对应关系正确。
D选项错误。“纸上谈兵”指的是战国时期的赵括。沈括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科学家,也是《梦溪笔谈》的作者。两人搭配错误。
本题答案为D。
03
【练习3】(全国2012)关于这张古战争地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战争发生在南北朝时期
B. 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韩国
C.历史上称为“马岭之战”
D.孙膑、白起分别为交战双方的指挥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A选项错误。马陵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B选项不正确。马陵之战的交战双方是齐国和魏国。
C选项正确,根据地图显示,主战场在马陵,即战国时期齐魏两国的马陵之战。
D选项不正确,马陵之战中齐军统帅是孙膑,魏军统帅是庞涓,不是白起。
本题答案是C。
04
【练习4】(四川2019)下列典故或事件与人物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A.长平之战:赵括、孙膑
B. 真实目的揭晓:荆轲与嬴政
C.破釜沉舟:项羽与刘邦
D.三法条:商鞅、秦孝公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选项A错误。长平之战是秦将白起与赵将赵括在赵国长平(今山西晋城)发生的一场战争。最终赵军大败,秦军获胜占领长平,并活埋了四十万投降的赵军士兵。与孙膑无关。
B选项正确,地图展开后,匕首露出。出自《战国策·燕策三》:“秦王对轲说:‘起来,取无阳所持之图。’轲取图而献之。图展开,匕首露出。”这是荆轲刺杀秦王(即嬴政)的故事的典故。
选项C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在巨鹿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展开了激战。项羽不畏强敌,率部渡过漳河。渡河后,项羽命令全军:“沉没船只,打破锅甑,焚烧房屋,扣留三日粮食,以示将士必死无疑,无一人回头。”这就是破釜沉舟的典故。后来他大败秦军,震惊诸侯,与刘邦无关。
D选项错误。三约是指事先约定好或明确规定的事情,一般指设立简单的条款,供大家遵守。出自汉代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与长老之约,有三条:杀人者杀,伤人偷盗者诛。”这是对刘邦的典故,与商鞅、秦孝公无关。
本题答案为B。
05
【练习5】(江苏2019)楚汉之争在我国历史文化上留下了深深的痕迹。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象棋中的“楚汉”即源于这段历史
B、“破釜沉舟”这个成语出自楚汉相争的一场战役。
C.琵琶曲《十面埋伏》反映楚汉垓下决战的情景
D.《生如英雄,死如鬼英雄》一诗以此为主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A选项正确。公元前203年,刘邦出兵攻打楚国,项羽粮草匮乏,兵源不足,被迫提出“分天下,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要求。从此,就有了楚汉分界的说法。
B选项错误。公元前207年,项羽起义军在巨鹿与秦将章邯率领的秦军主力展开了激烈战斗。项羽不畏强敌,率部渡过漳水。渡河后,项羽下令全军打碎饭锅、沉渡口,终于大败秦军。这就是破釜沉舟的典故。这是在起义军与秦国的战争中发生的,而不是在楚汉争霸中发生的。
选项C正确。琵琶曲《十面埋伏》描述的是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中垓下决战的情景,汉军以十面埋伏之势大败楚军,项羽自尽于乌江,刘邦大获全胜。
D选项正确。“生为人中豪杰,死为鬼中豪杰”出自宋代李清照的《夏日绝句》。生为人中豪杰,死为鬼中豪杰,以此来纪念楚霸王项羽的精神和气节。
本题答案为B。
06
【练习六】(北京,2018年)下图描述的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它是( )。
A.牧野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选项A错误。公元前1044年前后,周武王姬发率领周人及其他诸侯盟友攻打商王狄辛(纣),最终建立周朝,灭商。史称“武王伐纣”。“牧野之战”是“武王伐纣”过程中的一场决定性战役,是周武王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杞县南、渭水北岸,新乡市附近)的决战。此战后,商朝灭亡。
B选项正确。从图中可以看出,这场战役发生在公元200年,双方分别是曹操(三四万大军)和袁绍(十万大军),战斗发生在阳武、乌巢等地。“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此战为曹操统一中国北方奠定了基础。
选项C错误。赤壁之战奠定了三国的基础。是指东汉末年,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以五万大军,在长江赤壁一带(今湖北省赤壁市西北)大败曹操二十余万大军的战役。这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
D选项错误。巨鹿之战,项羽在各路叛军中确立了领导地位,秦朝主力部队彻底瓦解,名存实亡。秦末大起义时,项羽率领数万楚军,在巨鹿(今河北平乡)与秦将章邯、王离率领的四十万秦军主力展开激战。这是一场决定性的大战,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
本题答案为B。
07
【练习7】(江西,2017)下列不平等条约按签订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
A. 南京条约 - 天津条约 - 马关条约 - 辛丑条约
B. 天津条约-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C. 南京条约-天津条约-辛丑条约-马关条约
D. 天津条约 - 南京条约 - 辛丑条约 - 马关条约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由清政府与英国于1842年在南京签订。这个条约的签订标志着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结束,中国从此转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天津条约》是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与英、法、俄、美在天津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马关条约》是1895年清政府与日本在日本马关(今山口县下关市)签订的一项不平等条约,结束了甲午中日战争,也使中国的半殖民地地位大大加深。
《辛丑条约》是1901年清政府与英国、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奥地利、比利时、西班牙、荷兰等11个国家的外交代表在北京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标志着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结束,中国彻底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正确的签订时间顺序应为《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本题答案为A。
08
【练习8】(国家2018)下列关于我国一份近代历史文献的记述是:它是改革内政、建设国家的新计划;它是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纲领;因脱离当时社会实际,未能实行。这份文献可能是()。
一、航海国图录
B. 行政协助新论
C.“天朝的土地制度”
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解析】本题为选择题,考查中国历史。
A选项错误。《海国图志》作者是魏源,是一本介绍西方各国科学技术、世界地理、历史知识的综合性著作。书中详尽记述了世界各地、各国的历史、政治、风俗、人物等,提倡学习西方各国的科学技术,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中心思想,与变法内政、建设国家毫无关系,是错误的。
B选项正确。《政事新论》是洪仁玕撰写,发表于1859年(咸丰九年),具有鲜明的资本主义色彩。它是洪仁玕为改革内政、建设国家而提出的新方案,是近代中国先进人士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现代化方案,反映了当时中国先进人士向西方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之道的迫切愿望。但由于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以及当时客观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它对太平天国革命的发展并没有起到重大作用。
C选项错误。天朝天目制度是太平天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体现了农民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将农民平均主义制度化到最高点。这只是一个无法实现的理想。该制度并不涉及改革内政或发展资本主义。
d是错误的。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
09
【练习9】(广州,2017年),根据教育部的要求,“ 14年抵抗战争”的概念已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充分实施。
A.1928
B.1931
C.1935
D.1937
单击空白查看答案
【答案】b
【分析】这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
9月18日的事件,也被称为《狂热事件》和《 liutiaohu事件》,是一场反对中国的战争,由日本在1931年9月18日晚上在中国东北部发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入侵中国的开始。 Shenyang(由Tsarist俄罗斯建造,后来由日本占领),中国军队用这一借口来轰炸Shenyang,这是“ 9月18日事件”。此后,日本在中国东北部建立了曼丘库奥的木偶政权,并开始了14年对中国人民的奴役和殖民统治。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B。
10
[练习10](Jilin,2016年)以下历史纪录片中的以下摘录不符合历史事实()。
答:在汉皇帝统治期间,刘比特和王室的其他王子对中央政府减少封地不满意,因此他们开始了“七个王国的叛乱”
B.尽管徐尤没有成为皇帝,但西玛·齐安(Sima Qian)在“大历史学家的记录”中的“基本年鉴”中加入了西格·尤(Xiang Yu),并给予了他高度赞扬。
C.在Jiajing时期,Qi Jiguang带领“ Qi家族军”,并与其他明子军队合作,取得了反日本战争的最终胜利
D. 7月7日的事件引发了中国人民的反日和国家救赎运动的高潮,以迫使Chiang抵抗日本,Zhang将军和Yang发起了西安叛变。
单击空白查看答案
【答案】d
【分析】这个问题是一个多项选择的问题。
选择A是正确的。降低王子的力量的策略,并连续发布了法令,以剥夺楚,赵和其他库萨尔国的封地。目前,吴刘国王与刘的王子联手,包括国王李·卢伊·苏伊·苏伊·吉恩·吉安·普里·普里,包括Ong Liu Xiongqu,并以“清除皇帝”的名义发起了叛乱。由于Liang State的毅力以及韩将将军领导的Han军队的袭击,叛乱在三个月内平息了。
b是正确的。以无与伦比的勇气和勇气,“最近的历史上都有前所未有的事物,但只知道如何使用武力,而不是智能的各种矛盾,但他们不缺乏诸如遗憾的是,他们不缺乏症状。皇帝的队伍表达了他对徐元的钦佩和尊重。
c正确的Qi Jiguang是一名与日本海盗的著名将军,在Jiajing的第34年(1555年)被转移到Zhejiang,并作为一名中尉,以积极抵抗日本海盗的弱点。一支由3000多人组成的军队,有一种很好的方式来管理士兵,杀死土匪,保护人民,严格的军事训练,并为他创造的普通话形成而进行。江,他带领军队在朗山(Longshan)击败了日本海盗。然后,他在泰州(Taizhou)席卷了东方,他带领6000名精英部队在亨格(Ningde)(现在是Ningde的东北部)粉碎了日本海盗的巢穴。 Haiwei(Xinghua City以东)在三个方向上,在次年的春季击败了日本的海盗,日本人对福吉安的入侵终于在日语中加入了日语。海岸被完全消除。
选项是在1937年7月7日晚上进行的,当时北京西南部的马可·波罗桥(Marco Polo Bridge)在北京的西南部进行了练习,要求士兵“失踪”也被称为Marco Polo Bridge事件,震惊了中国和全世界。习近事件(也被称为“双12事件”)是1936年12月12日在Zhang Xueliang和Yang Hucheng在Xi'an发起的“军事示威”,以说服Chiang Kai-Shek说服Chiang Kai-Shek,以更改既定的国家政策”,“在国家抗议之前,请在国民侵略下进行抗拒,并拒绝日本的竞选。 ,该事件是和平解决的,Chiang Kai-Shek接受了“停止内战并与共产党抵抗日本”的提议。
这个问题的答案是D。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3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