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货币发展与转变

三国、西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货币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即中国铜钱由诸梁制向唐宋年号、宝文钱制转变的时期。

汉末的战乱一直延续到三国时期,从经济上讲,三国的分裂也是东汉末年社会大破坏的自然产物,蜀汉政府通过铸造两种直百钱来管理经济,第一种是直百五铢,大概是蜀汉入侵到城下时铸造的,起初很厚,后来逐渐变薄,厚的背面有文字,铸于四川犍为,是最早的方孔钱,上面刻有地名,最大的重四铢,后来越来越小,直到每枚不足半铢。五铢钱也有两种,其中一种钱文与直百五铢钱文相似,有内边,有小样,这种钱文与直百五铢钱文相似,但没有内边,略大、略薄。

三国时期的货币

魏、蜀、吴三国不同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形态,导致了货币流通情况的不同。公元220年,曹丕取代汉朝,建立曹魏政权。曹魏政权初期,一度废除货币,一切交易都以粮帛为准。吴、蜀的钱币比魏复杂得多,多为大钱,蜀钱有“直白”、“直白五铢”、“建魏五铢”等,吴钱则价格较高,如“大泉五百”、“大泉当千”、“大泉二千”等。

曹魏地处中原,人口众多,物产丰富,经过严耕、兴修水利等一系列措施,社会经济得以恢复发展,商品经济比较发达,所以货币制度也比较稳定。曹操建立魏国,初期以粮食、丝绸、布匹为货币,通行五铢钱。仅过了七个月,五铢钱就被废止,随后五铢钱又恢复流通。钱币形制与汉代相似,但币面比汉代五铢略小,最显著的特征是外缘加压铸钱,在此基础上,太和元年(公元227年)重铸五铢钱,其形制仿照东汉五铢。但曹魏五铢钱很难鉴别。

孙吴地处长江以南,物产丰富,人民相对富裕,但孙权实行大全当钱、大全二钱、大全五钱等几种钱种,最终朝野困顿,财政极为亏空,国基不稳,终于到了公元222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定都建业(今南京)。孙吴的经济基础也十分脆弱,实行通货膨胀政策,铸造大面额钱币,“钱贵而无价值”。 ”。公元280年被晋朝所灭。孙权统治下的吴国,最初使用王莽的大泉,后来也自己铸造钱币。嘉和五年铸大泉五百,赤乌元年铸大泉当千,以后又铸当二千。五千当千的大钱,都是用红铜铸造的。五百当千的大钱,大小不一,初重,渐轻。

大全五百:铸于公元236年,重12铢,相当于500枚五铢钱,比王莽的大全五石明显轻得多。

大钱一枚值一千,大钱二枚值二千,大钱五千,钱币面额越大,价格越昂贵,百姓深受其害,纷纷起来反对、抵制大钱的使用,并于同年收回大钱。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

孙武“大全五百”,“大全值一千”

蜀汉地处巴川,自然地理条件优越,素有天府之国之称。然而刘蜀所铸的钱币也与民意相悖,还铸造了一些类似孙吴的假币,百姓并不使用,后来他不得不改货币为真钱,以平息民愤。即便他们想尽一切办法整顿币制,却依然逃脱不了失败亡国的命运。公元221年,刘备入川称帝,建立蜀国。蜀汉经济基础薄弱,又连年战乱,开支巨大,由于货币材料短缺,政府不得不实行通货膨胀政策,所铸钱币多为大面值钱币。

直白五铢:公元214年铸,重四铢,相当于一百枚五铢钱。钱卫铸钱背面铸有“卫”字。这是我国方孔圆形钱币中最早铸有地名的钱币。

直白:直白五铢钱的缩小版,铸于清末。

蜀五柱:蜀汉所铸五柱钱,文字和直径略小,重约2厘米,有内外缘。

金朝时期的货币

晋朝是一个动荡的时代,魏国在曹睿死后逐渐衰落,蜀国在诸葛亮死后逐渐衰落,吴国在孙权死后逐渐衰落。结果魏国的司马氏灭掉了其他诸侯国,建立了短命的晋朝。从晋朝到隋朝的三四百年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动荡的时期,这个时期在中国货币经济史上也是重要的一个时期,年号钱的出现,“文”、“官”等钱币的名称都是这个时期的重要事物。

晋代仍沿用汉、魏、东吴旧钱,十六国时期,前梁、后赵、成汉均发行少量钱币,但丝绸等实物交易是主要流通手段;南北朝时期埋藏钱增多,但币制比较混乱,名目繁多,私铸钱币大量出现,东汉末年始铸的剪币在北方地区尤为流行。所谓剪币,一般指有内外环的早期旧钱。当时社会经济衰落,对货币单位重量有需求。

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长的动乱时期,大部分时间都在分裂、混乱和战乱中度过,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出现重货轻钱的现象,金属钱币流通量明显减少,货币功能萎缩,钱币规格、形制多种多样,减重现象普遍。流通的钱币有吴前铸钱,也有各种古钱,唯有沈郎钱是新铸的,沈郎钱即指沈充铸的钱币。清代铸行的小五色钱多留存后世,此钱币的特点是称“朱”而不称“朱”,铜色发白,传世的风火钱、汉星钱也属于这一时期,没有铸钱,主要使用汉魏旧钱,还有粮食、丝绸等。 东晋建立之初,也曾使用孙武王朝的各种钱币。后来,出现了五铢小钱,上书“五赤”,相传为沈充所铸,故又称“沈郎五铢”。

“烽火”钱为后赵石勒于公元319年十六国时期所铸,钱文不记重量,为五铢钱制的突破。“汉兴”钱为成汉国汉兴年间所铸,铸于梁武帝年间(公元338-343年),是我国最早有年号的钱币。一般认为,该钱为梁武帝年间(公元312-396年)张圭所铸。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

十六国时期的“物产丰富”

自西晋惠帝贾后元年(公元291年)起,爆发了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致使西晋百业衰落,不再铸造新钱,流通的钱币以汉魏五诸钱和各种古钱为主。东晋局限于东南隅,铸币继承了西晋的主导意识,不铸新钱,以孙吴地区旧钱为主,既有“大泉五百”,又有“大泉当千”,俗称“璧仑”;也有薄而小的“沈阳钱”,这些钱币作为货币交替或同时流通。每钱单位名为“文”,一千文为一“贯”。

东晋立足江南,直至晋恭帝司马德文元熙二年(公元420年)灭亡。东晋立足江东,后来南方历经宋、齐、梁、陈,史称南朝,其币制均乱。刘宋文帝元嘉年间,设钱局,铸四铢钱,比五铢钱轻二成,后来一减再减,民间也有私铸铜钱。孝武帝孝建元年,改铸小建钱,重2.4克,正面铸“孝建”二字,背面铸“四铢”二字,左右皆读。 废帝永光元年铸两朱钱,有孝鉴、永光、精河三种,较小的劣币叫鹅眼钱、环币。

南北朝时期的货币

北朝与南朝并存,统称南北朝,北朝持续了195年(公元386年—581年),其间铸造了多种钱币。

南北朝时期是历史上的一个大动乱时期,也是中国货币史上一个大衰败、大混乱的时期,宋、齐、梁、陈四国各自铸钱,导致货币缺乏统一性和连续性,导致重量极度缩水,民间市场上充斥着劣币,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不以重量命名的刻有国名、年号的钱币。

南朝钱币

公元420年至589年,我国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南朝时期钱币名称复杂,私铸盛行,劣币横行。刘宋时期铸有“四铢”、“小建四铢”、“永光”等。此后160年间,我国南方经历了宋、齐、梁、陈四朝,史称南朝。南朝时期,币制混乱,随着朝代更迭,币制多次变更。这里主要介绍五铢钱。“天监五铢”和官女钱均为梁武帝铸造,以上两种钱分别由梁元帝和梁景帝铸造。 陈朝钱币较为精美,其中“太火六铸”铸于陈宣帝十一年(579年),文字为玉篆书,线条深峻,十分工整。

东晋恭帝元熙二年,政事重臣刘裕废黜恭帝司马德文,称帝,改国号为宋,建立永初,史称刘宋。

《宋书·文帝本纪》:“元嘉二十四年(公元447年)六月……因货贵,铸大钱,一钱二……元嘉二十五年(元嘉)五月,大钱不再二钱了……这种大钱,才算二钱。二钱直径2.7厘米,孔径1厘米,肉厚,重5克。正面“五柱”文字较粗,有外缘,背面有内外缘;钱币直径、重量与汉代五柱钱均有不同。

“大钱当两”是一种价值不足的虚拟货币,实为货币贬值,因此实施不到一年就被废除。

宋顺帝圣明三年(公元479年),亲政的萧道成废黜宋顺帝,亲自登基,改国号为齐,年号为建元,史称南齐。此后,经济形势严峻,实行银根紧缩政策,铸币极少。南齐高帝萧道成建元四年(公元482年),有铸钱之计,未施行。齐武帝萧懿永明八年(公元490年),有铸钱之计。1862年,皇帝派人到四川,在西汉邓通铸钱之处铸造了一千余万枚铜钱,后因成本过高而中止。

南齐中兴二年(公元502年),梁王萧衍趁南齐王室内乱之机,夺取南齐政权,称帝,改国号为梁,建立天监,史称小梁朝。整个小梁朝,战乱不休。为了弥补朝政军费的不足,梁武帝萧衍在开国之初就铸造新钱,不仅铸造铜钱,还铸造铁钱,币制相当混乱。

陈梁景帝萧方志太平二年(557年),掌握军政大权的陈霸先废黜梁景帝,自立为帝,改国号为陈,建立永定年号,史称陈朝。陈朝铸钱不多,史载仅有1000余枚。铸币有陈五铸和太活六铸两种。

南陈宣帝十一年(公元579年)铸新钱“太火六铸”,此钱品相优良,轮廓规整,文字雄伟对称,铸工精湛,居南朝之首。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

南朝时期的“太火流注”

太火六铢钱虽然铸制精美,但在当时并不流行。由于其大小与旧五铢钱相仿,而朝廷又规定一枚新币必须值十枚旧五铢钱,这种货币贬值对人民是一种打击,是一种剥削,引起了人民的不满,纷纷反抗。由于钱币上的“六”字形似一个人双手叉腰,民间便流传着“太火六铢钱,双手叉腰哭皇”的民谣。这是南朝的最后一个王朝,陈宣帝是陈朝的倒数第二位皇帝,他的儿子陈叔宝,也就是陈朝的最后一位皇帝,生活极其荒淫。 他不理朝政,整天与妃嫔嬉闹,写淫词秽语,隋军南下时,他自以为有长江天险可守,便没当回事。贞明三年(公元589年),隋军成功攻下建康城。梦终于醒了,但为时已晚。“太火流注”成了末代皇帝的陪葬品。

陈五柱铸于陈文帝天嘉三年(公元562年)。陈五柱钱直径一般为2.35至2.5厘米,重约3克。正面“五柱”字样笔画清晰,“五”字笔画清晰可见。曲线似等腰三角形,“柱”字金头为等边三角形,红头为方形。表面有内缘无外缘,外缘较宽,制作精细。

南朝宋、齐、梁、陈等国均铸轻钱,主要是为了向民间勒索钱财,普遍采用偷工减料、尽量少用铜的办法,这也是造成南朝经济衰败、币制混乱的原因。

北朝钱币

十六国之后,从公元388年北魏建国,到公元581年隋朝统一北方,在北方出现的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等朝代统称为北朝。铸币有“太和五铢”和“永安五铢”两种,既是日币又是重量币。后来西魏又铸“大同五铢”,北齐取代东魏后,齐文宣帝天宝四年(公元553年)铸“大同五铢”,齐文宣帝开始铸“昌平五铢”。此币篆书精湛,笔画流畅,十分精细。北周灭西魏后,铸有“布泉”、“五行大布”和“永通万国”三种钱币。 钱币上的铭文均为华丽的玉筋篆书,制作精良,被誉为“北周三品”。隋朝专行五铢钱,“隋五铢”仿照西魏“大同五铢”,大多制作精良,铸行统一。

东晋孝武帝司马曜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鲜卑贵族首领拓跋珪乘前秦解体之机,重建代国,是年改国号为魏,改年号为登国,史称北魏(又称北魏)。天兴元年(公元398年),拓跋珪即位,定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太武帝拓跋焘五年(公元439年),平定北魏。梁统一北方,南方与刘宋政权对峙。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北魏末年,政治形势腐败,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 孝武帝永熙三年(公元493年)迁都洛阳。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北魏初期,货币经济落后,以粟、帛为交换物,直至太和八年(公元484年),官俸仍以绢、棉、帛、粟为主。《魏书·食货志》载:“魏初至太和,钱货不流通”。直到孝文帝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北魏才铸“太和五铢”,钱币有“(永平)五铢”和“永安五铢”三种。

魏孝文帝拓跋宏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他于黄兴元年(公元467年)秋出生于北魏平城(今大同),三年后被立为太子,延兴元年(公元471年)即位。他在祖母冯太后的帮助下,推行“半路”制,推行“均田制”,建立“三恒制”,使北魏政治、经济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太和十四年(公元490年),冯太后去世,拓跋宏亲政。越改变鲜卑风俗,将鲜卑姓氏改为汉姓,统一使用汉文,穿汉服,奖励与汉人通婚,并按汉制修订官制礼仪。同时严惩拓跋贵族的保守势力,并诛杀了反对变法、企图发动叛乱的拓跋寻。孝文帝大刀阔斧的改革,使北魏政权日益封建化,也进一步促进了我国北方各民族的融合。因此,他是南北朝七十多位君主中唯一一位对后世影响深远的才华横溢的少数民族政治家,他的改革功绩将永远载入史册。

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孝文帝在洛阳铸年号“太和五柱”,其形制与汉五柱相似,钱文直读,背面素面,文字方正,篆书间有加笔。钱币大小轻重不一,最大的直径2.5厘米,重3.4克,最小的直径2厘米,重约2.5克。

太和五铸是百年前北魏建国后的“第一钱”,可惜孝文帝的铸造并不成功。原因一是“太和五铸”铸成后,只在京师(洛阳)一带流通,徐州、扬州一带并未流通,未能成为北朝统一的通用货币;二是民间铸币盛行,劣质钱币充斥市场,导致价格剧烈波动,持续不断。

纵观我国历史,自汉高祖刘邦以来的私铸均以失败告终,这种局面是由孝文帝允许私铸造成的,到了宣武帝时期,社会经济有了发展,钱币的使用范围较以往有所扩大。宣武帝永平三年(公元510年)重铸“永平五铢”,永平钱版式复杂,大小、重量不一,大者多为官铸,小者多为私铸,钱币直径一般为2.2至2.5厘米,重量为2.2至3.2克,正面铸有“五竺”二字,横读,铸钱较为规整,有的旧籍认为是“鸡目五竺”。

永安五柱亦为年号钱,铸于孝庄皇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钱币为直读式,将“安”字的边框减去,工艺独特。“永安五柱”对北魏的经济发展,并没有起到积极作用,但作为一个时代的产物,是有收藏价值的。据史料记载,“永安五柱”钱币有三种:一是孝庄皇帝永安二年(公元529年)铸的素背钱。二是孝武帝永熙年间(公元532-534年)铸的背面有“土”字的钱;三是北魏分裂后,东魏孝景帝兴和三年(公元541年)铸的钱。 在三种“永安五铢钱”中,以北魏孝武帝所铸的背“土”字钱最为有特色。钱背孔上方铸有“土”字,“土”即“土地”。钱上的文字与背面孔相连,组成“吉”字,取“吉利”之意。因此,当时又称“吉钱”,人人都佩戴以求吉祥。

钱币背面铸有“土”字,出自北魏孝文帝的一道圣旨,圣旨中写道:“北方之人,称土为‘拓’,后又称‘巴’。魏国之祖,源于黄帝,为土王,故名拓跋,土色黄色,万物之始,宜改姓为元。”

诏书明确阐述了拓跋氏的由来,以及改姓元的原因,也表明北魏对“土”的虔诚崇拜,承袭了先祖孝文帝的衣钵,意为“以土为王”。

永安五铢钱大小轻重不一,平均直径2.2厘米,重约3克,最小者直径1.8厘米,重约2克。这些钱币不仅体积小、重量轻,而且经常被滥铸,贬值严重。虽然政府曾极力挽救局面,以低价出售丝绸,希望稳定币值,但效果并不理想,反而导致货币泛滥,货币混乱一直持续到北魏末年。

北周武帝宇文邕是一位颇有建树的皇帝。他即位后,改革军事制度,查封影户私田,没收寺院财物,勒令僧尼还俗,释放奴隶,兴修水利,做了一些值得提倡和改革的事情。在货币方面,他统一北方前,仍沿用西魏五铸,后又三次铸钱,公元561年铸“布泉”,公元574年铸“五行大布”,这三种钱币造型精美,文字优美,被称为“三大钱币”,被誉为六朝钱币之最,在我国乃至世界铸币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北周三种货币均为方孔圆形钱,钱上的“布泉”、“五星大布”、“永通万国”三个字,都是用玉箸文书写,笔画粗细均匀,末端不露出笔尖,仿佛是玉石打造的。钱文用箸文书写,丰满圆润,温润匀称。此钱篆书精美,人人喜爱,可见北周时期书法艺术和铸造技术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主流特征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_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特点

北周三大品为“布泉”、“五行大布”、“永通万国”

北周钱币的艺术价值很高,但是当时的普通百姓却不乐意使用这种钱,因为这三种钱币毫无价值,一枚“布泉”值五枚西魏五铢钱,“五行大布”值“布泉”十枚,而“永通万国”十枚,相当于“五行大布”十枚,也就是说,一枚“永通万国”相当于五百枚五铢钱。当时的丝绸布帛、黄金、西方的金银币,所以他们不愿意使用这种毫无价值的钱币。

周的武士是镇定的,他在国外杀死了强大的官员,不幸的是,他在578年就去世了。杨·宗(Yang Jian)消除了异议并建立了他的力量,然后建立了周的王朝,该王朝被命名为苏伊(Sui)。随着北部王朝的灭亡。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581.html

三国杀走过 12 年:秉承精品创新理念,打造成熟完善生态链
« 上一篇 2024-08-02
三国杀扩展:自由捏人系统,打造专属武将牌
下一篇 » 2024-08-0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