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Deep Dusk,主编为Sasha。若转载请务必注明
三国小人物记0027:忠义长寿将军廖化
说起廖化,大家的第一印象一定是那句民间老话:四川无将,廖化当先锋。这句谚语常被用来形容在人才凋零、无将可用的衰落集团中,庸人仍能担当大任,侥幸成名。俗话说“矮者中挑高者,瘦者中挑将者”……
此外,廖化还因“长寿”而闻名。在小说《三国演义》中,他出身黄巾党草根土匪,直到蜀国灭亡才死去。他活到了90多岁。在三国时代,平均年龄只有四五十岁,这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奇迹……
事实上,历史上真实的廖化与小说中描述的廖化有很大不同。他并不像小说中那样有夸张的长寿,也不像有些人想象的那么平庸。
让我们翻开历史记载,看看廖化的真面目吧!
首先,廖化并非出身于黄金洛草。据《三国志》记载,廖化是荆州襄阳县中鲁县(今湖北省襄阳市)人。据当时当地史料《襄阳七旧记》记载,廖姓是荆州的一个常见姓氏,属于豪门、地主。作为廖氏家族的一员,廖化必然被贴上“豪门出身”的标签。
而且廖化第一次崭露头角是在刘备攻克荆州、益州,成为“汉中王”之后。这一点在《三国志》中记载得非常清楚。
《蜀书·关羽传》:二十四年,前主为汉中王,拜羽为前将军,赐假斧。
《书·宗本传》:廖化,字元健,本名淳,襄阳人。作为前将军关羽的首席秘书,...
也就是说,廖化是在建安二十四年,也就是公元219年才加入刘备集团的,最初的职位还是文官(军事布政司)。
说起来,建安二十四年确实是一个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发生了许多影响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首先,刘备与曹操在汉中的对峙逐渐结束;随后,关羽奉刘备之命,率军攻打樊城,为汉中战线减压,上演了“水淹七军”的大胜。随后,事态再次急转直下。在曹魏和江东的夹击下,关羽失去荆州,全军覆没,败于麦城……
而廖化的仕途就在这样一个动荡的年份开始了……可以说是一个糟糕的开始。
《三国演义》说,荆州之战时,廖化突围求援。他独自骑马出征上庸城,请刘封出兵。被拒绝后,他哭着离开,直奔成都……
其实这也是小说中虚构的情节。关羽战败后,廖化暂时投降东吴。毕竟他只是一个首席书记官,而且是一个新上任的武官,还没有兴奋起来。他既不能影响局势,也不能决定成败。孙权攻下荆州后,必须要想办法拉拢当地的豪门,才能尽快平定当地的局势。作为当地大商人,廖氏家族成员廖华自然是江东集团想要拉拢的人之一。
而且廖化本人也曾在关羽军中服役。虽然职位不高,但他毕竟是负责文书资料的军官,地位比普通士兵甚至校尉还要高。他的回归,对于招募关羽战败后逃亡的荆州士兵很有帮助。所以可以肯定的是,荆州归吴后,陆逊、吕蒙也给了廖化一个中等的官衔,试图拉拢他。
然而,廖化表面上与江东集团打交道,暗地里却“身在吴营,心系汉国”,暗中谋划着重返蜀汉。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起兵伐吴时,廖化佯装病死,却以此为契机,带着母亲和部族逃离了东吴控制的地区,并在刘备北征东征,意外遭遇蜀军……《蜀宗初传》记载:他欲归故主,却被骗死。当时的人们都相信这是真的,因为他背着老母亲日夜西行。会贤率东征,会见秭归。
毫无疑问,廖化的回忠让刘备非常高兴,立即册封廖化为官(前主大喜,宜化成为宜都太守)。此后,廖化才真正开始了自己的仕途,为蜀汉帝国服务,直到灭亡的那一天……
刘备伐吴以失败告终。他不仅没有夺回荆州,还损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装备。连续的打击让刘备病倒了,最后他在白帝城安详地去世了。和平的蜀国也进入了诸葛亮统治的时代。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地位,为了继续北伐计划,诸葛亮就任宰相后,开始以“一派镇压”的思想执政。一方面,诸葛亮排挤了刘备原来的“老派”(老派除赵云外几乎无人);另一方面,诸葛亮重用“荆州派”人物,如蒋琬、费祎、马谡,以及杨仪、董允、项宠等,极力镇压“益州土派”。并用各种手段杀死了很多人,比如李严、廖力、刘霸、费石、彭毅等……
显然,出生于荆州名门望族的廖化,自然就在诸葛亮的白名单之中。他是一个可以而且应该被重用的人。然而,我们翻阅历史记载发现,廖化最早的战功记录在延熹元年(公元238年),也就是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而归,跌倒五丈原之后(公元238年)。建兴,公元 234 年)。年),这是为什么呢?难道诸葛亮让廖化闲置了这么久?
答案是否定的。据《蜀书·总宣传》《三国志》记载,诸葛亮即位后,廖化被任命为宰相参军,后任光武节度使、阴平郡太守。要知道,深受诸葛亮信任的马谡也只是在军队服役而已。从这一点来看,诸葛亮对廖化的重用并不低。虽然他没有直接被派去战斗,但他仍然占据着非常重要的核心地位。
不过,由此也可以判断,廖化的军事能力绝对不突出。当魏延、马岱、王平、张仪、张仪等将军驰骋沙场杀将立功时,廖化更多的是留在诸葛亮身边,在军中担任职务,做事比如制定计划和安排后勤工作。 。
当然,还有其他原因。毕竟,在第一次北伐期间,诸葛亮就执意任命了他的另一名“军兵”马谡为将军。他立刻失去了街亭,错过了一件大事。后来迫于政治压力,马谡不得不被处死……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无疑不敢再固执,凡事都肆无忌惮地重用自己的“荆州派”人物。
换句话说,这也算是诸葛亮对廖化的一种保护。他并没有轻易将他送到前线。虽然他失去了立功的机会,但这也避免了他在战场上犯错,被定罪处决的风险。也算是诸葛亮打造自己的人才梯队的一个策略。
诸葛亮五次北伐无功归来,病死前线后,姜维继承了他的遗志,执掌了蜀国的兵权。这时候,廖化终于有了发挥的余地:
据史料记载,廖化在姜维麾下的作战记录大致如下:
延熹元年(238年)九月,廖化率兵攻打卫国护国羌侯丹木驻营。他巧妙击退了魏将王允、尤毅等人率领的援军,并在战斗中杀死了王允。云(中箭而死)。
延熹十一年(248年),凉州羌、胡叛魏,投降。廖化跟随姜维率军西行。他在城中山筑城,留守郭淮,帮助姜维迎回胡王志无待等部族。
延熹十二年(249年),廖化跟随姜维攻打永州。姜维留下廖化驻扎在白水南岸,与驻守北岸的魏将邓艾对峙。但邓艾识破了战意,围堵战术失败,率兵撤退。
景耀六年(263年),司马昭起兵攻打蜀汉。后来刘禅大师派遣廖化前往塔中支援姜维。廖化率军北上,直抵银平。当他听说魏将诸葛绪攻打建威时,停下来观察他的动向,在这里与姜维军相遇。随后,他与刚到汉寿的董觉、张邑君会合,一起退守剑阁,抵御钟会的进攻。
同年十一月,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廖化跟随姜维率军东进巴西郡,绕道广汉郡杞县一带。不久后,他接到师父刘禅的投降命令,与姜维一起等待去富县投降钟会……
从这些记载中可以看出,廖化在蜀汉长期带兵,战场表现也是褒贬不一,有成功,也有失败……不过,有一点是明确的,廖化至少在他的战斗生涯中没有犯过任何错误。就像马谡一样,犯了一触即溃、坠落千里之外的错误。军事上,胜负是常有的事。一个好将领最重要的品质,不仅是能胜不败,而且能败而不败,保存自己的实力。
而廖化无疑做到了这一点。
……………………………………………………………………………………
综上所述,我们应该可以对廖化这个人物做一个简单的概括。
首先,廖化必须有相当的能力和能力。他的战略能力并不弱。在战场上,他可以进行“围点喊援”等经典战役。他还可以装死逃出战场,而且可以将计划执行得天衣无缝,不漏不漏。 。
其次,廖化自入蜀以来,实际上一直受到重用。无论是在诸葛亮时期担任节度使,还是在姜维时期带兵征战,他都是当时蜀汉帝国的重要角色之一。最终他达到了“大将军”的崇高地位,并在历史上留下了“被称为郭烈”的遗产,“在他之前有王(王平)、鞠(鞠父)、在他之后还有“张(张译)”、“廖(廖华)”等高度评价。
第三,廖化对蜀汉的忠诚确实是有目共睹的。几乎从蜀汉建立之日起,他就一直为蜀汉效力,直到蜀汉灭亡,他也一直为蜀汉效力。可以说,他有始有终。毫不夸张地说,他是蜀汉帝国的活化石……
最后,史料中对廖化的年龄有比较准确的记载。
据《三国志》记载,景耀四年(261年),廖化路过拜访宗禹时,宗禹曾说:“我们已经七十多岁了。”三年后,即公元264年,廖化去世。也就是说,廖化最终活到了至少73岁,甚至可能活到接近80岁。在“寿七十岁为稀”的古代,这已经是一个惊人的长寿了。
在别人只有40到50岁寿命的战乱年代,作为一个带兵打仗几十年的将军,他终于可以活得这么长,死得好……从这个角度来说,廖化确实很特别。庆幸的是,毕竟在那个时代,像他这样的人很少。
然而,这就是廖化的悲剧,因为他同时代的人基本上没有一个能活到他的时代。而只有他,作为唯一的见证人,见证了蜀国从建国到灭亡……
从少年入蜀为官开始,廖化一生忠心耿耿,为维护蜀汉帝国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但他所从事的是一项极其艰难、胜算渺茫的事业,复兴汉室的希望也越来越渺茫。
随着时间的流逝,蜀汉帝国逐渐衰落,人才凋零,征服中原的梦想也逐渐破灭……廖化的朋友、同事、上司、下属都永远离世了。但他一直勤勤恳恳地生活、工作,直到有一天,传来刘禅在开城自首的消息……
这也意味着,廖化忠诚守护了42年的蜀国,终于到了分崩离析的时候了。对于已经白发苍苍、苍老的廖化来说,他的心里除了绝望还能有什么呢?
据史料记载,蜀汉投降曹魏后,廖化很快被剥夺兵权,流放到洛阳,名义上入朝为官,实则受到软禁和监视。因为他是前将军,在蜀汉军中有一定的威望,所以曹魏必须想办法阻止他先投降后叛乱,起兵造反(姜维就是这么做的)。
然而,既是意料之中,又是意料之外,从蜀中迁徙到洛阳,成了廖化人生的最后一步……有传言,正当迁徙队伍即将离开蜀国时,就到达了国土边境。廖化在马车的颠簸中悄然离世,将生命永远留在了蜀汉大地上……
…………………………………………………………………………………………………………
写到最后,我们追溯一下“蜀中无将,廖化为先锋”这句话的由来。
其实,这句民间谚语出自晚清文学《扫帚》第24回。初衷是一支球队人才凋零,年轻的后起之秀不够优秀,只能依靠早就应该退役的老将来承担重大责任。这句话的本意是为了凸显廖化的实力和实力,而不是贬低廖化平庸的能力……
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流传下来,却成了类似于“山中无虎,猴子为王”的意思。
很难想象,为蜀国奉献了一生、算得上成功的廖化,听到这样的议论,会有这样的感受。
PS:最后一个问题是,罗贯中为何要修改小说中廖化的事迹,甚至将出场时间提前到关羽的“千里走单骑”?
其实这也是剧情的需要。罗贯中需要用廖化这个人物来衬托刘备集团的正义,凸显关羽的英雄形象。
罗贯中故意将廖化的出身改为黄巾余孽沦为土匪的故事,上演一出“杀杜原,还二夫人,求关羽收留”的侠义大戏……虽然有不多写了,由此可见一斑。出来吧,刘叔的仁义遍天下。就连远在山里的土匪,刘备也都耳熟能详。他可以说是皇室的太子。他非常有才华,受到所有人的钦佩......
不仅如此,就连关羽的形象也在“黄巾余党”的推崇下名扬天下。前面有廖化,后面有裴元绍、周仓(都是虚构人物)……他们都在争相加入关羽麾下,以示“汉寿亭侯”的美誉震惊中国...
不过,罗贯中并没有考虑廖化的年龄。廖化变身之后,几乎经历了从黄巾余党出现到蜀国灭亡的整个三国时代,寿命也太夸张了。
不过,小说就是小说,笔误是允许的。对于这一点,没必要深究下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101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