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故事之所以被大家所熟知,得益于《三国演义》的广泛流行。
在罗贯中笔下的刘备是一个爱哭鬼,善良甚至虚伪的人。鲁迅先生在评论小说《三国演义》时说:“刘备忠厚而似假,诸葛亮睿智而近乎妖魔。”很多人用这句话来形容刘备虚伪懦弱。其实,鲁迅先生这句话是对小说《三国演义》对人物形象刻画不切实际的批评,是纯文学的评价。追根溯源,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了解历史上真实的刘备。
汉朝的身份
刘备在仕途初期,经常对人说:“我是汉室宗亲中山景王后裔。”听到这话的人,往往心生敬畏。不管他们心里怎么想,但为了面子,至少也要对刘备尊敬一番。当时刘备没钱没势,屡战屡败,唯有“皇叔”的身份,才更有威慑力。很多人以为刘备只是在自吹自擂,还不清楚他是不是刘邦的后代。
历史上的中山荆王是确实存在的,他就是汉景帝第八子刘胜,汉武帝刘彻的哥哥。刘胜在历史上的记载很少,除了作为刘备口中的祖师而出名之外,还有一个有趣的地方,就是他很会生子。
在封建社会,一个男人有三妻四妾并不稀奇,尤其是帝王将相。历史上所有皇帝中,康熙的子女最多,后宫妃嫔众多,一共生了55个子女,但刘胜更胜一筹。《史记》记载:
中山景王胜,景帝前三年被封为中山王,景帝十四年去世。胜好酒色,有子嗣亲属一百二十余人。
这就意味着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女亲属。东汉班固所著的《汉书》记载得更夸张:“子有一百二十余”。光是儿子就有一百二十多个,有多少个啊!考虑到古代生育率低,而且司马迁住的地方离刘胜比班固近,《史记》记载应该更真实。但刘胜能生儿子却是不争的事实。
刘胜儿子众多,分家产成了难题。恰巧汉武帝采纳了炎父公的建议,实行了“分封令”,大大削弱了诸侯的权力。结果,他儿子刘真所受的封地只能设在涿郡,爵位也只是亭侯,后来亭侯被撤销。刘真从此定居在涿郡。从这个角度看,刘备说自己是中山景王后裔,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1968年,解放军在河北保定偶然发现了中山敬王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其中包括两件珍贵的“金玉衣裳”,也证实了刘胜存在的真实性。
但刘胜与刘备相隔200多年,中间又经历了王莽建立的“新朝”,很多记载已无从考证。刘备“汉室外戚”身份只能推测大概率属实。其实身份只是敲门砖,个人能力才是基础。我们都是社会主义接班人。
爱哭鬼刘备
刘备的另一大特点就是爱哭,这一点被人诟病。和赵云分手时哭,重逢关羽时哭,送走徐庶时哭,见到诸葛亮时哭,鲁肃谈判荆州时哭,在白帝城托子时哭……其实这些大多都是《三国演义》里的描写。古代小说里也有很多这样的描写。古代交通不便,通讯落后,朋友离别,“流泪告别”是常态。而且赵云和徐庶都是刘备十分敬佩的人才。
古人追求“仁义”,相较于“铁石心肠至死不渝”的君主,他们更喜欢仁慈的君主。罗贯中用泪水的描写来凸显刘备的仁慈,本是正常,但这却加深了人们对刘备“懦夫”的印象。历史上的刘备远比小说中的形象精彩得多。
刘备年轻时也是个问题少年,虽然胸怀大志,但喜欢穿漂亮衣服、遛狗骑马,不爱读书。步入社会后,他刻苦学习,世故老练,不喜表露情绪。参考他后来的经历,经常遭遇失败,寄人篱下,但他意志坚定,一次次拼搏。如此坚强的性格,怎么会是一个软弱爱哭鬼呢?
刘备文武双全
很多人觉得刘备是诸葛亮的傀儡,他自己没什么才华。但历史上的刘备却不是这样。很多人都知道张飞鞭打巡抚的故事。其实巡抚确实被打了,但打他的是刘备,而不是张飞。
据《三国志》记载,刘备平定黄巾有功,被封为县尉。巡抚因公来到县衙,刘备前去拜见,巡抚却装病不肯见他。刘备大怒,冲进去,把巡抚绑起来,用棍子打了二百余下,取下自己的印章,挂在巡抚的脖子上,辞去了巡抚的职务。《三国演义》为了显示刘备的仁慈,把责任推到张飞身上,殊不知刘备也有脾气暴躁的时候。
诸葛亮刚出山时,就放火烧博望坡,打败了夏侯惇,这让曹操大为震惊。这个说法也是错误的,《三国志》中的《先主传》和《李典传》都记载了这件事。也放了火,打败了夏侯惇,但那火是刘备放的,烧的是自己的军营。
“先主设下埋伏,敌军焚营佯装逃跑,惇等追击,被埋伏的敌人打败。”“刘表派刘备北伐,到邺城,太祖派李典跟随夏侯惇抵抗。典说:‘敌军无故撤退,疑有埋伏,南路狭草密,不能追。’不听,与于禁追击。典留守。惇等中敌军埋伏,处境不利。典前去救援。备见有救兵,便散去。”
从《三国志》的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火烧博望坡完全是刘备的杰作,刘备焚烧自己的营地,佯装败退诱夏侯惇中埋伏,大败曹军。包括后来攻占汉中,也是刘备指挥得当,而非小说中诸葛亮的巧夺天工。
关于“三侠战吕布”一事,人们众说纷纭,很多人认为刘备只是来凑热闹,军事实力低下。其实不然。《三国演义》第二十一回“曹操酒论英雄,关羽夺城斩车胄”的记载,而乔果老在称赞关羽时,说:“杀颜良于白马坡,杀文丑于延津,斩蔡阳老头于谷城”。《三国志》记载,车胄和蔡阳都是在阵前被刘备杀死的。
刘备的军事实力虽然比不上关羽和张飞,但也能干掉几个三流武将,不然王者荣耀里怎么会被分配去打野呢?
毅力
在《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关于刘备的小故事很值得我们思考。刘备被曹操打败,向刘表求助。刘表把刘备当成自己的兄弟一样对待,虽然对刘备有所防备,但也用美衣美味招待他。有一天,刘备和刘表正在喝酒聊天。吃饭的时候,刘备去了趟厕所,回来的时候满脸泪痕。刘表很是惊讶,问其原因。
刘备说:“我常骑马,大腿上的赘肉都消失了。现在不骑马了,大腿上的赘肉就长出来了。时过境迁,我老了,却一事无成,所以心里很难过。”意思是:我骑马多年,打过很多仗,身体很结实。现在不骑马了,大腿上的赘肉就长出来了。看到自己老了,却一事无成,心里很难过。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遇到挫折就放弃、退缩,刘备则不同,他屡屡遭遇失败,最后在刘表手下过上了安稳的生活,一心想着复辟汉室、开创一番事业,上厕所看到身上的赘肉就心生难过,时刻提醒自己革命尚未成功,仍需努力。
相比三国其他诸侯,袁绍的厉害不言而喻,有“四代三官”之称,学生、前官遍布天下;曹操的祖父是太监,但自己也是官宦之子。有了这个身份,曹操很早就有了政治资本;孙权继承父兄基业,占据江东,国险民附。唯有刘备白手起家,自幼丧父,靠母亲织草席、卖草鞋为生,24岁(小说写成28岁,有误)开始创业,一路坎坷,多次寄人篱下,妻儿多次被对手俘虏,但他始终不失志气,艰苦奋斗,终于开创了基业。
陈寿在《三国志》中评价刘备:“先主大度宽厚,懂得待人处事,有高祖之气,有英雄之风范。将天下托付诸葛亮之时,他心地诚挚,毫不动摇,真是公正君臣,古今之大典。他的政治权谋不如魏武,所以根基也狭隘。但他为人刚直不阿,从不做下属,他知道诸葛亮不会容忍他,不仅是为了争利,也是为避害。”
这个评价比较客观,刘备有英雄气概,懂得用人,性格宽厚,百折不挠,但谋略和才华还是不如曹操。《三国演义》“崇刘贬曹”,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完美的人物,甚至夺取刘章的川西也被描述成刘备的不得已之举。相反,曹操的多面性格更贴近历史事实,有助于人们了解他的个人魅力。
苏轼曾说:“古今成大事者,不但有非凡的才华,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刘备的经历很符合这句话,他有才华,但更重要的是坚忍不拔,永不放弃。“士大夫要心胸宽广,志存高远,任重道远。”新年将至,前路漫漫,艰辛难行,让我们以刘备为榜样,继续奋斗吧。
对于善良与虚伪,很早以前就有一位智者说过,一个人如果一生善良,哪怕他内心虚伪,你能说他不是一个好人吗?陈寿写《三国志》的时候,刘备已经去世多年,蜀国已被曹魏灭亡。作为降臣,陈寿在书中还是对刘备表现出了尊敬。这正是刘备人品和品行值得称赞的地方。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