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浅谈刘备和诸葛亮一生的暧昧关系

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促成孙刘联盟,赤壁之战大败曹操,三分天下,后又取益州,受先主托孤之责,定北伐之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真像人们想象中的那么亲密无间如鱼得水吗?

(1)草庐初识

建安十二年,刘备依附刘表屯兵于新野,对前途感到迷茫的他终于遇到了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惊闻襄阳山中有一”卧龙“先生,于是三顾茅庐请得诸葛亮出山。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三顾茅庐

诸葛亮为刘备分析了当今天下的局势,曹魏不可取,孙吴可作盟友,荆、益二州州牧懦弱,可趁机拿下,则天下三分矣。刘备听完后大加赞赏,从此以后就时常和诸葛亮讨论,关系变得越来越密切,就连关羽和张飞都”吃醋“了。

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

此时,刘备和诸葛亮的关系开始进入蜜月期。

(2)促成孙刘联盟

刘备败走夏口之后,情况十分紧急,诸葛亮自荐去柴桑游说孙权一起抵抗曹操,一则二分法,二则激将法,说得江东众人是心服口服,孙权誓言绝不向曹操投降,于是决定联刘抗曹,后来的结果是孙刘联军在赤壁大败曹操大军。

欲破曹军,须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赤壁之战

诸葛亮促成孙刘联盟,三分天下,他和刘备之间的关系达到了顶峰。

(3)刘备初心已移

三分天下之后,刘备的心态也开始发生着变化,原本打着”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的旗帜也变成了虚伪的政治口号,想要拯救万民于水火的他现在也不过只是想偏安一隅当个诸侯王罢了。他的这个细微的变化逃不了诸葛亮的法眼,一直怀揣着匡扶汉室梦想的诸葛亮意识到自己和刘备之间已经渐行渐远。

建安十六年,益州牧刘璋邀请刘备进蜀地帮他抵挡汉中的张鲁,进蜀地他只带了庞统,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兵汉中,刘备带的是法正,两次这么重要的战役都没有带上诸葛亮,诸葛亮却在成都搞后勤工作,诸葛亮可是刘备帐下的首席谋士。其用心一目了然,既然大家政治路线都不一样,留你在身边一直絮絮叨叨没完没了弄得大家都不开心,还不如不带。

进攻益州

刘备取益州,进汉中称王后,诸葛亮彻底被冷落,以至于达到了一种不信任的地步。

(4)夷陵兵败,刘备病重,名曰托孤,实则试探

章武元年,刘备为报关羽被杀之仇向孙吴用兵,按理说这么一场决定生死的大战,刘备应该是会带上诸葛亮,可是这次诸葛亮又落选了,其实当时刘备身边连一个像样的将领和谋士都没有,岂能不败?

最后的结果是被陆逊大败于夷陵,仓皇逃至永安宫,于是把诸葛亮从成都召到病榻前,交代后事,临终遗言却充满了波橘云诡。

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永安托孤

这样试探性的语气明摆着就是不信任诸葛亮,再者刘备在设置托孤大臣的时,为诸葛亮为正,李严为副。而李严是刘备去世前六个月才被任命为上尚书令的,不得不让人怀疑刘备是有意为之。

先主病笃,托孤于诸葛亮,尚书令李严为副。

永安托孤,从另一种角度来说,刘备是在无人可托的情况选择了诸葛亮(当时还在世的只有赵云和魏延),他更是出于无奈,所以才设置了李严为副。

结语:诸葛亮怀揣着匡扶汉室的信念走出了隆中,而刘备在称王称霸的路上渐渐迷失了自己,政治路线的不同导致他们渐行渐远。

以上部分内容由“文心一言”整理拓展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0518.html

三顾茅庐——一场完美的自我营销
« 上一篇 2024-07-09
马谡被杀之谜
下一篇 » 2024-07-0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