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决定。”
▲
好的书店是有香味的,就如同好的艺术品一样,里面住着一个芳香的灵魂,能让你从浮躁的生活中回归到平静祥和的状态,让你在喧闹的现实中停下脚步,静静地思考。
工作之余,我经常会到各地的书店逛逛,如果时间还早,我会在那里呆上一整天。这是一个冥想的地方,也是约会、聚餐的好地方。在书店的咖啡厅约上一两个朋友,或者在书店里挑选书籍,找个角落静静地阅读,都是一件令人愉快又欣慰的事情。相比于网站购书的便捷方式,我还是保留着最原始的购书行为——在书店里买书。
有人可能会奇怪为什么不去图书馆,这也是一个可以看书的地方。其实书店里的书一般都是最近出版的书。你可以看到市场上各大出版社出版的书,甚至知道他们今年的主题是什么,是心灵鸡汤书?还是散文随笔?市场的趋势通常会体现在书店的陈列台上,也就是你进书店时看到的书桌。
另外,最重要的是,你的最终目的是看完书后把书带回家,放到自己的书架上。这和从图书馆借书是完全不一样的。图书馆里那些被别人翻过无数遍的书,和书店里崭新的书,感觉是不一样的。我对买的每一本书的要求是“和刚买的时候一模一样”。没错,必须是全新的。这体现了我对书的喜爱,也可以理解为爱书人的一种习惯。
我常常思考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之所以从书架上拿出一本书去阅读,是因为喜欢它,还是因为我们需要它?
就像“内容为王,一定要有价值”的时代一样,一本书是否有价值,完全取决于作者。我对“内容为王”并不困惑,唯一困惑的,就是“一定要有价值”这四个字。什么是有价值的内容?恐怕每个人对这个“价值”的理解都不一样。就像我经常对网上大量的励志文章感到好奇,一篇励志文章会不会对读者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产生影响?毕竟每个人的生活经历、教育背景都不一样。
当我看到一大堆如此有说服力、教人如何处世为人、圆滑处事的鸡汤文章时,我深深地感到疑惑。读者在现实生活中会选择按照文章里说的去生活吗?会积极面对现实,像被注射了鸡血一样过好每一天吗?还是读完一篇文章之后,生活依然是生活,人依然是人,过着自己的生活?如果是这样,还谈什么所谓的价值?
或许每个人对价值的理解都不一样。当然,鸡汤有它的价值,它能给迷茫无力的人带来暂时的力量,但它的时效性很短暂,就像强力注射剂,能达到一时舒服的效果,但持久性值得怀疑。我一直认为,好的作品应该是充满灵性的,而不是千篇一律的,好的作者应该是有个性的(思想),而不是同化。没有了灵性和个性,内容还有价值吗?
从我学会读书到现在,从来没有人告诉我要选择有价值、有内容的文章去读,都是选择名家名作、读经典小说来培养自己的文学修养,这样才会积累一定的鉴赏能力,然后再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本去读。
如果一定要按照“有价值”的内容去读,读教材更实用,能让人考上理想的大学,掌握一门外语,拿着一张漂亮的文凭找到一份收入满意的工作,这难道不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吗?如果一篇文章就能让你看到成功的方向,那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当CEO、娶到漂亮富婆的生活吗?
在阅读了无数其他人的故事后,你有没有停下来问自己,你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最终,你的生活还是由你自己决定,就像你会选择和什么样的人结婚、生活一样。
◆◆◆ ◆◆
几年前,甚至几十年前,在“内容为王、价值要有存在感”这句话还未被提倡的时候,人们常常感叹三毛眼中的撒哈拉沙漠世界如此精彩,为她对荷西的深沉爱意而感动;张爱玲的才华让每一个人物都活灵活现,白流苏、王佳芝,他们因爱或因恨而留在这个世界上,在文学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我们曾经在金庸的武侠世界里自由驰骋,觉得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爱上了大侠,也为多情诙谐的韦小宝而着迷;对于爱情总有说不完的缠绵悱恻的情话,台湾有琼瑶,香港有亦舒,小说里装点着多少人的青春,多少人的爱情。
试问,他们在写第一个字之前,有想过“有价值”这四个字吗?
恐怕不是。写作的原始阶段应该是一种生理性的、自发性的创作——一种表达或倾诉的欲望。
我个人认为,那些感动过别人、充满灵气、想象力天马行空的文字,哪怕影响了别人的情绪,也应该算是有价值的内容。文学或文章不应该有条理或框架,它们总是展现出一个作者的个性、风格和他眼中的世界,用独特的视角来描述世界的各种形态。
他应该用味觉、嗅觉、听觉去感受生活,去体验生活,不把它框框化,而是用自由的心态去创作,用饱含情感去创造。
写作是一种想要表达或诉说的愿望。
@图片来自清凉
-结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4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