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位老师,下课后,
学生们不但没有感到快乐和放松,反而缺少了;
有一位老师教化学。
课程以一部英国电影中的台词结束;
有一位老师是教有机光电材料的。
它还向学生讲述生活的酸甜苦辣……
在不久前结束的2016年度中科院“百人计划”终评中,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的田志远教授被评为优秀。这距离他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获得“中国科学院院长优秀奖”正好12年。一转眼,田志远完成了从学生到教授的角色转换。从坐在讲台下到站在讲台上,他的每一步积累和沉淀都遵循着内心的声音。
田志远老师
考研——绰号“手机”的“老大哥”
2000年,已经从武汉大学毕业五年的田志远决定辞去国企的稳定工作,去考研。他做出这个决定,只是因为内心的追求告诉他:“继续学习,充实自己,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
那时,田志远已经荒废了多年的大学知识,需要重新拿起课本,与年轻的本科生们同台竞技。考研的笔试成绩并不突出,但在复试中,他的毅力打动了姚建年院士,姚建年院士决定收他为徒。田志远有幸进入中科院化学研究所读研究生,成为当时实验室里年纪最大的“师弟”。
当时,上下学的学长们经济条件并不好,工作多年的田志远来实验室面试时,用的是当时非常高端的手机和传呼机,给姚建年院士和实验室的学长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给他起了个外号——“大哥大”。
虽然走进了心中理想的学术殿堂,但对田志远能力的挑战才刚刚开始。他知道自己与社会前沿科技“脱节”,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田志远决定“从头开始”,不放过任何不懂的细节,成为实验室里最努力、最勤奋的学生之一。
天道酬勤,经过四年的研究和积累,田志远终于在博士毕业前一年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在姚建年院士的指导下,他基于有机分子结构剪裁精准构筑光学功能纳米结构单元的创新性研究成果得到了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至今仍是实验室标志性研究成果之一。
回顾自己的研究生生涯和经历,田志远说:“做科研,要能坐板凳,不能心急,急于求成是无法产生深入的研究成果的。这就好比在山上栽树,一棵小树苗长了几年后你把它砍掉,只能用来做一些小物件。如果你有耐心,精心培育,让它长成参天大树,就能成为大房子的‘栋梁’!”
回国——做你最想做的事
自2005年博士毕业至今,近6年时间里,田志远先后在加拿大皇后大学、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克莱姆森大学等院校从事博士后研究。在国外生活多年,他的朋友、同学很多都取得了国外永久居留权,但他却想回国发展。“我们国家发展很快,我宁愿回国找机会,做自己真正喜欢的科研工作。”
凭借研究生阶段的积累和博士后研究中取得的一系列原创性研究成果,田志远2011年成功入选中国科学院“外国杰出人才引进计划(百人计划)”,正式成为中国科学院大学化工学院的一名教师,开始了科研和教学的历程。
回顾回国五年来的科研经历,田志远教授感叹:艰辛之中也有快乐。
在白手起家建设实验室、组建科研队伍的同时,他还肩负着教学、公益等任务;他经常几天不回家,寒冷的冬夜用羽绒服当“被子”,在办公室暖气片旁的沙发上午睡两个小时才起床写研究计划;在外地开学术会议间隙,他带着实验样品到当地科研机构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借”仪器检测样品;带着学生到朋友、合作伙伴的实验室“借”地方做实验……当被问及如何能在起步阶段面临那么多难以言表的艰辛时,田志远用一句朴实的话语解释了一切:“因为我喜欢这份工作!”
天道酬勤。回国五年来,田志远课题组与合作伙伴在分子开关与动态对比荧光成像、光学活性材料及生物应用等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均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评价。2016年,在对中科院67个研究所188名“百人计划”入选者的终评中,田志远成为38名获“优秀”荣誉的入选者之一。这份荣誉,是他和课题组五年来答对的一份试卷!五年来,他们不敢懈怠,只为不负初心!
教学——一种难以言喻的享受
尽管科研任务繁重,田志远依然坚持讲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专业课。对他来说,站在三尺讲台上,或在实验室里做科研,都是一种享受,只要站在讲台上,他就感到无比充实和满足。
田志远说:“一个人的价值不能单用金钱来衡量。我在国内外求学深造期间,身边的朋友、同学都在商界发迹、拥有高薪工作,但我真正喜欢的是科研和教学。每当我走在校园里、研究所里,总会有同学走过来对我说:‘老师,我上过您的课’。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敬意,让我感到无比自豪,这种自豪感是金钱无法衡量的。”
加入中科院大学之时,全球范围内正掀起有机光电功能材料领域的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热潮,中科院下属化学、材料、物理等相关研究所也投入了相当的资源,力争占据这一研究领域的制高点。此时,开设一门系统讲授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基本原理和研究前沿的专业课程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田志远基于自己十余年国内外科研经历和知识积累,从课程提纲的编制、课程内容的设计入手,为中科院大学的学生开设了一门全新的专业基础课——《有机光电材料中的电子过程》。
该课程开课后,来自20个科研院所的学生参加了该课程的学习,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田志远随后开设了《荧光开关与超分辨生物成像》的讨论课和《光化学原理与应用》的专业基础课,也受到了参加该课程的学生的一致好评,有的学生甚至没有选修该课程,而是从学期开始一直坚持听课到学期结束。
田志远认为,教学和科研一样,都是一门艺术,每一堂课都要力求完美。田志远总是早早来到教室,解答完学生的疑问才离开。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他会在课后查找大量资料,在下一节课的休息时间进行解答。
上过田志远教授课的学生普遍认为,他讲课的一大特色就是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专业课中抽象的概念,帮助学生理解。他用生动的例子来解释“载流子扩散引起的置换增宽”、“赫克交叉偶联反应机理”等抽象的概念和过程,被学生视为“经典讲解”。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生林昱晗说:“田老师的课不能再用认真、负责、有趣、生动来形容了。对我来说,他简直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毋庸置疑。下完他的课,我感觉不是开心、放松,而是想念他。”
田志远讲课的另一大特点是科研与教学紧密结合。在讲课过程中,他会具体讲述自己在科研项目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过程。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工学院的学生幸让说:“田老师的讲课就像在讲故事,融入了很多他亲身经历,非常吸引人,我们深受启发。”
很多学生上过田志远的课后,至今还和他保持着联系。大连化物所的研究生任英在北京完成基础课后回所,找他探讨光化学问题;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的研究生杨锐刚回所开展研究,也在光化学方面向他请教。2017年元旦前夕,他指导过的一位在上海做博士后研究的学生,约了他短暂休假,专程从上海赶回北京,与他讨论项目。田志远爽快地答应,腾出两天空闲时间给他。 “这已经不是第一次了,有一次我在南京开学术会议的时候,他专程从上海来南京找我商讨项目。他在科研路上摸索的时候想到了我,我很高兴能帮到他!对于这样一个热爱科研、追求科研的学生,我很愿意成为他科研路上的垫脚石。”
田志远老师
感悟:学生眼中的“心灵鸡汤”老师
在观看田志远的课程PPT讲义时,笔者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几乎每一节课的PPT最后,都会有几句英文,或是关于理想,或是关于爱情,或是关于人生。句子不长,但每一句都是经典的“心灵鸡汤”。
田志远解释道:“老师不仅要传授专业知识,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现在的学生面临各种各样的问题,有些压力和困惑无人倾诉、无人排解,甚至会造成严重后果。因此,我会从英文电影或者书籍中选取经典的对话、句子,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亲身经历,分享给学生。我希望作为经历过的人,他们对人生、理想、爱情甚至家国,能有一些新的理解和想法,不希望他们因为这些东西,而影响到科研。”
不少同学表示,上过田老师的课后,深切感受到老师的用心!在同学们匿名的课程评价中,不少同学形容田老师“非常具有人文气息”、“难得的科学艺术老师”、“净化心灵、震撼心灵的老师”。也有同学评价说“学生们从老师身上不仅能学到专业知识,还能学到科研思路和人生态度,这是一堂真正有意义的课。”
时光荏苒,从学生到登上讲台,已经十二年了。路途虽短,时间却很长。回首一路走来,田志远教授的初心始终是“做自己最喜欢的事!”这也是他在看似枯燥的教学科研中坚持不懈的动力。“唯有保持初心,才能成功。”对科研和教学的热爱与执着,对人生的感悟与追求,让田志远教授心满意足、满载而归,正如他的学生评价他的授课风格:“内容充实,趣味横生!”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96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