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网络上流传着许多“白岩松”署名的言论甚至语录。 白岩松本人早在2013年就认定了这些言论,称其中大部分并非他本人所说。 除了白岩松之外,莫言、韩寒、李开复等人的伪名言也不在少数。 “假语录满天飞”,不少名人名言被编造、篡改,然后在网络上流行。
虽然此前白岩松已经多次澄清,但网络上仍然流传着很多关于白岩松的名言。 类似的当然还有莫言、韩寒、李天福、马云等人。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眼球”交流几乎泛滥的时代。 与“内容为王”时代相比,最大的不同在于“眼球”时代特别注重包装和卖点。 就像我们今天接触到的很多微信一样,无论是点赞还是点击,往往只是基于旁边的小图片和字数非常有限的标题。
网络伪名言泛滥的背后,本质上仍然是名言主导的话语权的体现。 同样的道理,来自普通人与明星之间往往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更深层次的因素是,社会对这种鸡汤式的名言有着巨大的需求。 事实上,大多数读者并不真正关心名言的出处是否真实。 此类名言被大量转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心灵鸡汤的自然正确内涵对任何人都是“无害”的。
比如,在微信蓬勃发展的时代,心灵鸡汤微信已经悄然实现了社交角色功能的角色替代。 虽然微信最初被定位为私人空间,但技术发展并没有真正有效地捍卫这种隐私的初衷。 大多数人在微信上发帖表面上只是为了分享信息,但实际上他们越来越渴望被点赞和转发。 看来只有这样才能在“微信好友”中证明自己的价值。 正因为如此,亲自点赞和转发帖子变得越来越普遍,而不是当面。 此外,随着“领袖”加入微信圈子,微信的传统定位在权力面前显得束手无策。 越来越多的“微信好友”不再敢在微信上明目张胆地分享自己的工作、学习,尤其是业余时间。 “得之又失”的教训对于中国人来说尤为深刻。
相比之下,“无害”的心灵鸡汤,无论转发还是点赞,对于友情和对权力的尊重越来越具有现实意义。 当心灵鸡汤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的时候,不可能总是煮同样的东西。 你加一句话很正常,我就给心灵鸡汤加点醋。 为了赢得更多“眼球”,明星代言变得更加便捷。 选择。 当然,也不排除有些商家可能会试图通过此来赚钱。
面对如此“爆发式”增长的心灵鸡汤市场,我们真正应该反思的是,这些心灵鸡汤真的“无害”吗? 社会需要那么多心灵鸡汤吗?
心灵鸡汤的来历无法梳理,但心灵鸡汤并非毫无意义。 然而,当心灵鸡汤充满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时,心灵鸡汤的励志意义就被贬低了,要么因为它太普通,要么因为它违背事实和法律。 而且,我们过去也有过一些刻意制造名人故事式的心灵鸡汤的不好例子。
毕竟心灵鸡汤只是心灵的慰藉,能否激励一个人努力奋斗,最终还是取决于一个人对现实的认识和准确的判断。 抛弃现实,甘心接受心灵鸡汤的抚慰,无异于灵魂的麻醉。 至少目前看来,公众认清眼前的现实,学会分析、判断、解决问题,比沉浸在心灵鸡汤般的名言虚幻之美中更重要。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17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