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鼎立2-曹操

曹操

曹操在中国后世的传统评价体系中当然没有什么好名声。 他一直被称为叛徒。 没办法,毕竟他做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 如果你公然拿中国正朔王朝的皇帝当傀儡,你当然不能指望后世的皇帝还能抹黑你。 然而,在现代人眼中,曹操的形象却焕然一新。 不说是绝世英雄,至少也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 他在古代帝王中地位很高,深受人们的爱戴和尊敬。 没有其他办法了。 我们现代人是务实的。 一位几乎白手起家、在军队服役数十年、建立了如此庞大家族企业的企业家没有理由不受到我们的尊重。

曹操出生于一个宦官家庭。 请注意,他们不是官员。 一字之差,可以让两人相隔千里。 虽然,在东汉最后的几十年里,两者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还是有区别的。 毕竟,对于能认太监为养父的人来说,曹操的父亲曹嵩不会是一个有多大地位、没有地位感的人。 这样的社会阶层显然会让他更加务实。 事实上,曹操的老父亲不仅务实,用政治投机者、失败者来形容他一点也不贬义。

曹嵩先生大概可以算是官场上的黑暗高手了。 他四面八方相貌精致,迎合所有人,吃吃喝喝,吃尸体拿报酬。 但还没有发展到为非作歹的地步。 事实上,为非作歹才是乱世真正危险的行为。 坦白说,曹嵩先生应该算一个好人。 他是一个由周围环境决定的人。 在东汉末年的宫廷里,这大概是保全自己和家人安全的唯一办法。 无论如何,曹嵩绝对是一个好父亲。 他不仅要以激情和愤怒的方式处理当时年轻气盛的曹操所做的许多得罪事情的后遗症,而且还尽力给这个有能力的人一个好父亲。 但不安分的儿子却寻求前进的道路。 为此,老人花了多年的腐败,积累了金钱。

曹操当然能感受到老父亲的心思。 许多年后,曹嵩被曹操的对手之一徐州军阀陶谦杀死后,曹操在徐州实行了近乎歇斯底里、疯狂的屠杀政策。 虽然史书中有各种各样的记载,但我想,即使是这种最直接、最简单的情感表达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 几千年的骂名都是死后发生的事情。 仇恨和报复是人类行为最重要的动机之一。

曹操继承了父亲的实用主义精神。 除了他刚进入职场的头几年做出的一些傻事之外,这种务实主义是他一生一切行为的指导原则。 同时,这样的出身带来的更大好处是,曹操从小就熟悉政治事务、官场乃至皇室的内政规则。 毕竟,从小陪伴在他身边的,要么是贵族子弟,要么是皇室成员。 在这种氛围下,曹操对于事情的眼光和判断力理所应当是理所当然的。

这一切当然要归功于他的“太监”爷爷。 据记载,这位太监名叫曹腾。 我不知道他和老曹家有没有血缘关系,不过反正都不重要了。 曹腾侍奉了四代皇帝,颇有名气。 汉桓帝时,被封为飞亭侯。 汉灵帝时,曹嵩继承曹腾侯爵,升为太尉。 不说别的,至少这个太监在东汉末年的地位之高可见一斑。 他能够被封为侯爵,并影响他的子孙。 这在后来的朝代里,简直是不可想象,甚至不可理喻,是违背人伦道德的可笑之​​事。 虽然后世有很多尊称,比如明代魏忠贤的“九千岁”,但要知道那只是阿谀奉承者的谄媚之言。 这怎么能和皇室的正式头衔曹腾先生相比呢? 。

总之,不难想象,这样的家庭背景为未来的魏武帝曹操先生奠定了非常好的人脉和品格基础。 再加上年轻时的曹操机智机敏,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任性、侠义、放荡不羁,自然就具有相当的人格魅力和成为领袖的魅力。 而这一切,几乎都是乱世成就一番事业的基本素质和条件。

熹平三年(公元174年),19岁的曹操被推举为孝廉,首次出仕。

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

熹平三年(174年),曹操升任孝廉,入都洛阳为尚书。 不久,被任命为洛阳北尉。 洛阳是东汉王朝的首都。 这里是皇亲贵胄杂居的地方,治理起来很困难。 曹操一上任,就颁布禁令,严加律令。 他做了十多根五色的棍子,挂在衙门周围。 “凡是违反禁令的人,都会被棍子打死。” 皇帝宠信太监简硕的叔叔简图,破禁夜行。 曹操毫不留情,用五彩棍处死了简图。 于是,“京师留迹,无人敢犯”。 曹操还得罪了朝中的一些有权有势的人。 因父亲曹嵩的关系,明里暗里升官,曹操调任敦丘(今清丰县)。

初生牛犊不怕虎。 曹操初登社会舞台,就展现了他不凡、刚毅的一面。 一个年仅19岁的年轻人敢于惩治权贵、伸张正义,实属罕见。 曹操在出仕后的这些年里,做了很多仗义执言、不畏强权的事情。 应该说,此时的曹操还是一个充满理想主义、努力纠正正道的热血青年。 这也是曹操的出身,或者说他内心的正直。 正是这种气节,给了曹操施展狡诈和狡猾的空间。 这也是曹操与当时随处可见的军阀、政治机会主义者的区别。 一个人如果没有这样的信念和感情,就无法在动荡的时代中坚持下去。 当然,这大概就是我们现在认为的曹操可爱的地方。

此后的岁月里,曹操时而为官,时而隐居。 这是由于汉代的官制所致。 汉代重视世家贵族,官员多从上流社会的子弟中选拔。 所谓弘扬孝廉,尚未形成成熟稳定的官僚体系。 尤其是由于朝中的动乱,像曹操这样的中低层官员基本上可以来去自如。 这听起来比我们现在的官僚机构更人性化。 客观地说,曹操在这样的经历中不仅获得了必要的行政经验,而且避免了在上层的混乱和纷争中受到误伤。 在此期间,曹操还参与了镇压公元184年的黄巾起义。

直到公元189年,董卓逆粮而行,曹操不愿与他合作,才改名逃离都城洛阳(今洛阳东)。 曹操到达陈留后,分散家财,组织义军,号召天下英雄,讨伐董卓。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袁术等推荐渤海刺史袁绍为联盟盟主,任命曹操为代理奋武将军,参加讨伐董曹操35岁时正式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

此后,汉朝名存实亡,天下大乱。 十年来,曹操率兵左右进攻,终于为自己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根据地。 在此期间,曹操也将汉献帝迎接到都城徐县。 这就是所谓的“挟天子以令诸侯”。 事实上,恐怕大家更愿意做的就是“清清皇帝一方”,而不是听信曹操的假圣旨。

公元200年,曹操一生的决定性时刻到来了,这就是著名的官渡之战。

同时,这一时刻也可以被视为中国社会结构变迁的起点,即从古至今延续至今的贵族政治传统向平民政治过渡的起点。政治。

这场战争的一方代表人物就是袁绍,他可以算是曹操的小辈。 袁绍家族有“四世三侯”之说。 在袁绍身边,当时社会上几乎所有的世家世家,身边都是威武有力的兵马。 他们是当时中国社会上层的精英群体,就像近代国共内战时期的国民党一样。 至于曹操,则没有这样的政治资源。 用今天的话来说,曹操是走人民路线的。 他的财富史基本上就是社会底层政治力量的组织和动员。 曹操用人的一贯原则就是唯贤论才,不分出身。

曹操则更进一步,甚至容忍背叛。 这不再是现实主义,而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 兴趣和能力成为首要考虑因素。 至于道德和态度,都是可以妥协的选择。 当然,这样的曹操在后世中国正统历史学家眼中成为了一个叛逆的叛徒。 据史料记载,官渡一战后,在对手袁绍缴获的文书中,发现了大量曹操官员与敌方的书信往来。 曹操当众烧毁了这些信件和文件,并拒绝进一步调查。 我也坦诚地向大家表达了我的感受。 战局连我都不安,更何况别人呢? 这是一个真正的现实主义者的智慧和慷慨。

官渡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例。 研究资料很多,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曹操一战决定胜负。 战后,他统一整个华北的趋势势不可挡。

八年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基本平定北方,率军南下,直指荆州。 荆州牧刘表病逝,其子刘琮继任。 刘琮战无不胜,遂投降曹操,献出荆州。 没有流血牺牲的荆州胜利,让曹操感到骄傲和自豪。 力求一战成全,他很少接受幕僚的战略建议,治理荆州,稳扎稳打。 相反,他决定平定江东孙权集团,一举统一中国。 其实,真的很难说到底是不是头脑发热。 此时,曹操已经过了他的命运。 如果他不抓住这个机会,没有人愿意接受。

后来发生的事情就不用说了,曹操被孙刘联军击败,史称“赤壁之战”。 战争结束后,真正的三国局面形成了。 事实上,就真正的历史意义而言,赤壁之战远远不如之前的官渡之战。 说实话,这连战略决战都算不上,顶多算得上是一场大规模的遭遇战。 曹操虽然战败,但曹操的高级将领没有一个被杀或被俘,曹操的政权也没有出现动摇的迹象。

赤壁之战在中国历史上最为著名,大概要归功于罗贯中先生的《三国演义》。 他精彩的场面和感人的描写,将赤壁之战直接推上了中国古典战争的宝座。

不过,这一战对于老曹家来说确实可以算是一场噩梦。 赤壁之战决定了中国半个多世纪的三国政治格局。 曹操及其子孙再也没有机会涉足江南。 最终,是曹魏的继承者西晋,在多年后跨过长江,再次统一了中国。

曹操文武双全,这得益于他的宦官家庭出身,或者说“准官”,这让他从小就受到了相当好的教育。 再加上他坎坷的人生经历和作为一个国家领导人的非凡气度,他成为中国艺术史上著名的“建安风格”的创始人之一。 他的《弹歌行》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折不扣的经典,流传千古。 在这方面,他的同时代人,尤其是战场上的人,或者他的政治对手中,很少有人能与他相比。 据说曹操的书法非常出色,但可惜的是那个时代还处于中国艺术发展的早期阶段,留存下来的实物资料太稀少,让我们无法一睹他的真迹。现在的样子。

艺术,或者说准艺术的品味和成就,展现了一个人的出身和胸怀,是一个人最真挚的情感的集中表达。 这是无法隐瞒的事情。 曹操在这方面几乎可以说是无与伦比的。 在他前后的皇帝中,除了大名鼎鼎的陈皇后和宋徽宗之外,几乎找不到与他同等级别的人。

曹操的艺术风格并非没有代价。 给他的形象带来了长期的负面影响,可以说是丑闻和流言蜚语。 据许多非官方史学家记载,曹操对已婚妇女有着长期的爱好。 当然,真假很难说,但至少给我们这些热衷于批判是非的人增添了很多谈资。 而且,据说不少历史爱好者都试图从现代心理分析的角度来揭示曹操不为人知的一面。 我猜曹操还是有一定学识的,能笑着从坟墓里醒来。 我什至不知道我到底怎么了。 我只是偶尔玩得开心。 你们真的很认真。

不过,曹操在对待女人的时候,确实是非常的开放和直率,这是他一贯的作风。 曹操的妻妾众多,一生为他生了大约30个孩子。 当然,这些妻子并非都是明朝所娶的。 正史中记载了一段关于曹操的轶事。

以下引用自百度百科:

秦宜禄到袁术那里娶了一个汉族的女儿为妻。 他的前妻杜夫人和儿子秦朗留在了下邳。 建安三年(198年),曹操围攻吕布于下邳。 关羽多次请求城破后可以纳杜夫人为妾。 曹操见关羽一再请求,怀疑杜氏的美貌非同寻常,便亲自去见杜氏,结果发现她长得格外美丽。 因此,曹操拒绝了关羽纳杜夫人为妾的请求,自己纳杜夫人为妾。

这种事发生在曹操身上,并不奇怪。 特定条件下的功利主义本身就是曹操的特点。 令我们感叹的是,千古闻名的武圣关云长,竟然是个好色之徒。 而且,显然,关羽在曹操心目中的地位并不高,并没有什么特别的交情。 不然的话,在关羽的再三请求下,曹操竟然可以将杜夫人据为己有。 杜夫人虽然是个美丽的女子,但想想也有些不可思议。 当然,贪欲是人的本性。 如果我们不以此来批评关羽,那么用它来要求曹操似乎也不合适。

观察曹操的一生,最好奇的一点应该是曹操的转变,即从一个早期的理想主义者到一个近乎彻底的现实主义者的转变是什么时候发生的? 我个人认为大约是公元194年左右。 在为官的这几年里,曹操不畏强权,大力改善官场秩序。 当他在野时,他拒绝与阴谋者合作,并发动义军进攻董卓。 而他在单兵弱小的情况下,敢于与董卓势力决战,不避弓箭,差点死在起义军中。 总之,此时的曹操还保留着少年时的激情和愤怒。 他屡屡表现出试图主持正义、恢复韩家天下的雄心。

直到公元193年,他的父亲曹嵩在投奔他的途中被另一军阀陶谦所杀。 当然,目前很难确定陶谦是否是这起事件的始作俑者。 毕竟当时陶谦和曹操是敌对关系,曹操追究陶谦的责任也是理所当然的。 无论如何,老父亲的死和弟弟的被杀,显然会让曹操痛苦不堪。 再加上当时战局不利,曹操控制的郡县只有两三个。 与宿敌吕布的激战正在进行中。 双方陷入胶着状态。 曹操人手不足,马匹不足,心力交瘁。 他缺乏士兵和食物。 他曾经面临过一个艰难的选择。 他是否应该接受发笑袁绍的邀请,成为他的部下? 还是坚持,但为什么还要坚持呢? 你还能坚持吗? 据说,正是部下程昱的劝说,让他放弃了投降袁绍的念头。

也许正是在这个时候,曹操才真正明确了自己的道路。 该死的汉朝,我要为自己而战。 挣脱了不切实际的理想主义的藩篱,曹操血液中的现实主义复活了。 他开始不择手段地发展和增强自己的力量,因为这是乱世中唯一的生存之道。 事实上,每个人都在这样做。 曹操之所以能够成功,现在想来,很可能是因为他早期的理想主义。 世界上的事情就是这么奇怪。 所谓“因祸得福”。 当你想要的时候,上帝可能不会给你。 但你的一切努力都会被上帝看见。

在中国帝王谱系中,我个人认为,能与曹操相提并论的,只有汉高祖刘邦了。 在后来的皇帝中,唐太宗有点虚伪,宋太祖有点软弱,明太祖太严厉。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有道理的。 刘邦是中华帝国的缔造者,而曹操,我们前面也说过,官渡之战与袁绍之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国社会结构转型的起点,标志着中国社会结构的直接挑战的开始。平民政治转向传统贵族政治。 开始。

最后,就个人而言,两人都是坦率、自然、有能力、不做作的人。 曹操或许不像刘邦那么慷慨、洒脱,但曹操却多了一层他所处的时代赋予他的忠诚和正义。 而且,论文采、诗词、诗词等等,曹操都不知道比黑帮出身的汉高祖高出多少。

总之,如果让我选出中国历史上最有价值的三位皇帝,曹操肯定是我的候选人之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5773.html

漫话三国人物
« 上一篇 2023-10-17
《三国杀》张绣正式登场移动版,没有装备牌的他强度到底怎样?
下一篇 » 2023-10-17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