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据说何进要调动军队除掉史常侍等宦官。这时,曹操说道:“宦官祸害古今都有,但是,天下之主不应该让虚假的权势和恩惠导致这样的结果。如果你想惩罚罪孽,如果想要除掉原来的罪恶,只要付了狱吏就够了,何必招来外国军队呢?如果要惩罚他,我预测他会失败。”曹操的话很有远见。他说,宦官造反自古就有,都是统治者给予他们太多的权力和宠幸造成的。但现在真要治理他们,并不需要调动所有的军队,而是要惊动敌人。只需要一名狱卒去刺死罪犯,就可以了。但何进不听曹操的话,执意调集兵力,从而引狼入室,引来国贼董卓。
十大臣知道后,密谋杀害何进。何晋头脑简单,轻敌,结果死在两处。后人有诗感叹:“汉室余日危,无路进为三公,数次不听忠臣谏言,宫中难免遭刀剑刺伤。”何晋的死是由于他自己的盲目和无知。没有听到任何建议。何进死后,宫中再次陷入混乱。少帝与陈留王逃往荒野。半夜,崔弋收留了他,带他去了皇宫。后来他遇见了敏公、袁绍、董卓,平安回到了皇宫。
董卓入宫后,天天谋划废帝立妃,实际上却想篡位。大臣中难免会有反对者,如丁原、王允等,但我却奈何不了他。董卓见丁原身后有一个猛将,这就是吕布,不敢碰他。原来,吕布是丁原的养子,名叫奉先。勇而无谋,见利忘义。李肃为董卓出谋划策,用赤兔马、金帛诱惑他。果然,他杀了丁原,投降了董卓,重新认董卓为义父。
董卓愿意贿赂人才,但他也很盲目,不知道吕布是谁。当他看到一匹赤兔马和几件金帛时,他就可以杀掉自己以前的养父,立刻认他为养父。这样的人是多么可怕啊!当然,董卓本人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欲废嫡系,立百姓,实则大逆不道,逼群臣造反。现任皇帝刘辩和陈留王刘协都太年轻,无法承担重任。难怪有大盗盗国。
这里有两个角色,我们来比较一下。一个是曹操,一个是董卓。我们之前说过,曹操是乱世英雄,而董卓则是奸臣。这两个词是易中天先生在易中天的《三国志》中专门提到和比较的。英雄,他也是英雄,只是他也有点狡猾。另一方面,叛徒与英雄无关。他不但不懂得报效国家,还希望国家乱了,他也能分得一杯羹。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所有人都鄙视这个人。只有吕布还想投奔他,为他效力。可见吕布的人比奸臣更可恨、更可怕。吕布和董卓是志同道合的人!凡行不义之事,必死无疑。吕布和董卓这样的人在一起,注定没有任何友谊可言,只有自己的眼前利益。利益没了,人就散了。这也为后来王云《美人计》的成功埋下了伏笔。
纵观这一章,我们看到:任何一个狂妄自大、不听劝告的人,要么毁掉自己的一生,要么毁掉自己的未来。一个审时度势、有远见的人,即使他的才华一时不能施展,有一天他也会做出巨大的成就。曹操属于后者,所以他最终能够成就大事。在这部三国之作中,除了诸葛亮之外,我最喜欢的人就是曹操。他一向低调,但从不缺乏知识。他是一个大智大勇的人,他的识人能力是很少有人能比拟的。刘备还在无家可归时,就用青梅煮酒,相信“天下英雄唯有你和你!”这说明他没有贬低自己,也没有误判别人。他还有一句话很有趣,是他临终前对自己说的。他说:“天下人都误判了我曹操,只有我最了解我自己。”看得出来,他也很了解自己,这也是难得啊!孔子曰:“知己知彼,智者自知!”很多人一生都没有真正认识自己,也没有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
将刘备与董卓、吕布相比较,就更一目了然了。一个人关心天下所有人,一个人心里只有自己;一种是慈悲为怀,一种是冷酷无情,手段极端。所以,刘备能够立下大功,而董卓、吕布都只是个孩子,但最终都无法取得成功,被后人所唾弃。无论是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还是历史上的人物,他们都有共同的性格特征。任何时代、任何背景下,都会出现不同性格、不同行为的人。这取决于你如何对待他们以及你如何与他们相处。 《三国志》中的人物特点鲜明,很容易辨别哪些是仁人,哪些是奸诈小人。作者的观点也非常明确。他极力推崇忠诚、懂友情、有谋略、有勇气的人;却贬低那些自以为是、自视过高、不知道有天地、人外还有人的人,以及那些毫无忠义可言的小人物。 。作者对后者极为鄙视。
别担心,以后你就没有朋友了。天下谁不认识你? !我们心中也应该有这样的胸怀,去结交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共同建设更加美好的未来。历史也给了我们这样的教训,那就是:生活在这个社会,认识人很重要。我们决不能和董卓、吕布这样的人谈判。对于这样的恶人,我们只能放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0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