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选读
图片来自网络
三个王国中最聪明的人是谁?
作者 易中天
前面我们提到,汉献帝建安元年(公元196年),曹操做了两件大事。一是迎奉封帝迁都徐县,二是推行农耕制度。前者给了他政治上的优势(他不听从皇帝的命令),后者给了他经济上的收获(石斛百万斛)。皇帝所在、丰衣足食的许都开始流行,很多人都来投靠曹操。包括当时还比较不出名的刘备,也来投靠关羽、张飞。于是,政治资本雄厚、人才丰富、粮食工资充足的曹操开始了征伐。
事情一开始出人意料地顺利。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正月春,曹操南征。盘踞宛城(今河南南阳市)的张绣投降了曹操。此时,距离曹操实行“听君命,不听臣下”的策略才过去了一两个月。他一拔刀,不流血就取得了胜利。曹操不禁有些得意忘形,行为古怪,没有仔细思考自己的行为。根据《三国志·张绣传》的文字和裴松之对《夫子》的注释,此时他做了两件不该做的事。一是强迫张绣的姨妈(张济的妻子)为妾,让张绣感到羞辱(修讨厌);二是拉拢张绣的贴身大将胡车儿,让张绣感到威胁(怀疑太祖想左右刺他)。曹操听说张绣不满,生怕他有什么意外,所以也起了杀心(太祖听说张绣不悦,暗中计划杀了张绣),但不知怎么的消息却传了出去。出去了(计划泄露了)。结果,张绣突然造反,在曹操措手不及的情况下,将他打得稀巴烂。长子曹昂(曹操最喜欢的接班人)、猛将典韦(曹操最贴心的将领)、侄子曹安民均战死。曹操本人也中箭,险些丧命。
专门策划这次叛乱的人是张绣的谋士贾诩。贾诩,字文和,武威人。据说他是张良、陈平那样的人物。事实上,他堪称三国时代第一流的巫师、怪人、鬼怪之一。他的字是“文和”,但他的“历史使命”似乎是“朝乌”(这是作家周泽雄先生的发现)。 《三国志·贾诩传》对他早年的“军事”活动有详细的记载。比如李傕、郭汜绑架皇帝,给国家带来麻烦,都是他的错。董卓被王允、吕布刺杀后,李傕、郭汜见大势已去,心灰意冷。他们准备解散队伍,走小路逃回家乡。但贾诩拦住了他们,说如果你们“弃众独行”,一个小阁主就可以逮捕你们。不如重整队伍,杀回长安,为董卓报仇。事情做好了,就能“报国正天下”;事情做好了,就能“报国正天下”;事情还没办完,你走还来得及!李傕、郭汜听闻真相,立即杀了他们。结果,国家、皇帝和人民又遭受了一场灾难。但贾诩是有自知之明的。李傕、郭汜欲封他为侯,贾诩曰:“此救命计有何功德?”他拒绝接受。李傕、郭汜欲再拜他为仆射尚书,贾诩曰:“名声不重要,非以服人,纵不知荣利,又何必?”国家出事了!”结果!李傕、郭汜既敬又惧。贾诩自己大概也觉得自己的罪孽很严重,所以就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尽可能的牵制李傕和郭汜,制止了他们的很多罪行,保护了很多大臣。他也算是弥补了自己的过失吧!
皇帝离开长安后,贾诩辞去官职,来到张绣军中。张绣视他为子孙。张绣打算反曹操,贾诩就帮他策划。据《三国志·张绣传》裴松之所引的《吴书》记载,张绣当时采纳了贾诩的策略,告诉曹操军队需要移动。还说军车少,载重重,请求允许军士们穿铠甲。 ,武器在手。曹操没有怀疑,认可了。结果,当张绣的部队路过曹操大营时,突然发起进攻,打得曹操措手不及,落荒而逃。
面对这场惨败,曹操并没有责怪别人,也没有追究那些主张接受张绣投降的人。相反,他自己承担了责任。据《三国志·武帝列传》记载,曹操对将领们说,我已经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了,下次再也不会犯这样的错误了(大家看着,我再也不会被打败了)今后)。当然,曹操的检讨并不到位。他说,这次失败的原因是他忘记要求张绣交出妻子和孩子作为人质。这还是想给自己抹平事情。然而,如果你能停止责怪别人,你就有进步的可能。汉献帝建安二年(公元197年)十一月冬,曹操再次南下征讨张绣,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张绣成了丧家之犬,南逃至穰城(今河南省邓州市)。
然而,一个人成熟的速度并没有那么快。汉献帝建安三年(公元198年)三月,曹操第三次南征张修,却开局不利,险些再次受挫。许多人反对这次南征。据《三国·荀攸列传》记载,时任军师(参谋)的荀攸告诉他,张绣和刘表虽然在贾诩的帮助下结成了联盟,但两人躺在同一张床上,却做了不同的梦。张绣依靠刘表供应粮草,刘表无法提供。他们迟早会分道扬镳。宁可等待,不战而败(宜缓军待之,可诱导)。如果他着急的话,刘表一定会出手相救。可惜曹操不听,被困在让城。刘表果然出兵,曹操只得撤退。
曹操一退,张绣大喜,立即派兵追击。贾诩说,追不下去,追了就输了。张绣怎么肯听?结果是一场巨大的失败。贾诩说,你现在可以追了。快点行动吧,毫无疑问你会赢。张绣傻眼了,说自己刚才没有听丈夫的话,所以才落得如此下场。既然已经输了,为何还要去追?贾诩说,如果情况有变,就追吧。快点走吧!将军张绣心存疑虑,便拾起残兵,追击败将,大获全胜。这下张绣就疑惑了。张绣说,刚才他用精锐部队追击撤退的军队,老师说他会失败;现在败军追胜军,老师说他会赢。每次都如丈夫所料,张绣实在是想不通。
贾诩说,这没什么奇怪的。这位将军虽然善于用兵,但说实话,还是不如曹操。曹操既然决定撤退,就必须亲自断绝后路。虽然将军的士兵都是精锐,但是将军的将领不如曹操,而曹操的士兵也是精锐,所以将军才会战败。然而,曹操攻打大将并没有失误,也没有尽力。他不战而退。后面一定有问题。既然击退了将军的追兵,他就必须轻装前行,满怀信心地向前冲去。留下来的将军的军队不会是将军的对手,所以他会赢。
这句话让张绣感到恍然大悟。他不禁由衷地信服和敬佩。当我读到《三国志·贾诩传》中的这段话时,不禁惊叹不已。
果然,贾诩预言事情如神一般。曹操慌忙撤退,后院果然着火了。据《三国志》裴松之引述的《献帝春秋》记载,原来曹操得到情报,袁绍的谋士田丰建议袁绍趁曹操南征之机,袭徐县,“执天子指挥诸侯,天下可指挥”。这取决于”。这当然是件大事,曹操不得不放弃张绣。不过,正如贾绪之估计的那样,曹操退,不是退,而是有计划、有组织、有步骤地退,所以他还是在退的过程中卷土重来。情况非常危险。张绣在后面追赶,刘表在前面拦截。可以说是两面夹击。不过,曹操却有信心。 《三国志·武帝传》说,当时曹操写信给留守徐县的荀彧说:“莫看贼追我,害我只走了几里路”。一天,不过用不了多久,我就到了安中(今安中)。”河南省镇平县东南),一定能打败敌人。
曹操写这封信的目的,当然是为了给留在许县的荀彧吃一颗定心丸,让他们不用担心自己的安危,全力以赴,准备进攻袁绍。 。但曹操确实稳操胜券。曹操的队伍回到朝堂后,荀彧问他为什么有信心获胜。曹操说,如果山贼追我而退,就会把我们逼到绝路,我军就会死战。我被处死又重生,我被处死又活下来,所以我一定会赢。
袁绍没能抓住这个机会。他的兵马被黑山农民军和公孙瓒牵制,无法动弹。曹操虚惊一场。与张绣的战争应该说是平局,双方都有胜负。可以说,曹操南征不能算是亏本生意,但至少还是平衡的。更不用说他在撤退的过程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军事天才。但曹操并不自满。他反思荀攸,说自己没有听老师的话,才导致了这件事。
事实上,鼓励别人、责怪自己,是曹操的一贯作风。公元207年(汉献帝十二年),曹操北伐乌桓,取得彻底胜利。回军途中,到达蓟州时,天寒地冻,荒凉凄凉。我们连续行进了200英里,没有看到水,口粮也所剩无几。回到邺城后,曹操下令严查那些劝他不要征伐乌桓的人。大家都不知道为什么,大家都陷入了危险,但曹操却一一奖赏了他们。曹操说,我的胜利完全是侥幸。所以,我要感谢你们,以后有什么话,或者怎么说,我都真诚地请你们说,不用担心(。以后别不好意思说)这件事记载在对曹操不太友好的《曹蛮传》中,应该说是靠谱的。
其实早在今年二月,曹操就发布了《授功令》,说我起兵惩暴已经十九年了。我们一定要打胜仗、打胜仗、打胜仗。这是真的吗?我的信用?这一切有赖于各位贤士、官员的努力!
一场败仗后他反思自己,一场胜仗后他感谢别人,也感谢那些劝他不要打这场仗的人。这种心境和感受,与袁绍、袁术实在是不同。曹操不愧是一位雄风凛凛、气度不凡的英雄。事实上,正是这种非凡的气度,超人的勇气,以及一贯的勉励自责的作风,使他一次次战胜敌人和对手,一次次团结勇将谋士,一次次挽回败局。再次。取胜、转危为安的原因之一。这种气度和勇气是感召力和凝聚力的。因此,连背叛他的张绣也在汉献帝入主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十一月再次投降。
张绣第二次投降也是贾诩的主意。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当时袁绍与曹操即将决一死战,双方都在争夺中间势力。袁绍派人招揽张绣,贾诩力劝他投靠曹操。贾诩自告奋勇告诉袁绍使者:“请你回去告诉袁本初,兄弟若不相容,岂能容天下贵人?”此话一出,张绣吓得脸色发白,愕然问道:“你为何这么说?”但贾诩说的都是事实,而且都是事实。于是张绣悄悄地问贾诩:“你毫无尊严地打发了袁绍的使者,我们该怎么办?”贾诩说好办,我们去投奔曹操吧。张绣说,袁绍强,曹操弱,我们有恩怨史,为什么还投奔他呢?贾诩说,正是因为如此,他才应该投靠曹操。
第一,曹操“侍君以统天下”(请注意,贾诩的说法也是“侍君”而不是“拥帝”)。他有政治优势,投靠曹操是天经地义的。
第二,袁绍人多力量大,而曹操人少力量弱。我们这几个人对于袁绍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是对于曹操来说却是雪中送炭,必须受到重视。这是有利的。
第三,凡是立志当王的人,绝对不会在乎个人恩怨。相反,他会以我们为榜样,展现他的大度和美德,让别人信服。这是安全的。所以不用担心,将军。
贾诩的估计一点也不差。张绣一到,曹操就亲切地拉着他的手,为他设宴,并立即封张绣为阳武将军、封侯。为了进一步表示诚意,曹操还为儿子曹骏娶了张绣的女儿,两人结为姻亲。正如刘邦在鸿门宴前对项伯所做的那样,他想尽一切办法拉拢项伯。至于以前的恩怨,当然没有提。从此,张绣成为曹操麾下的勇将,贾诩则成为曹操的重要谋士。在随后的官渡之战中,他们都立下了汗马功劳。 《三国志·张绣传》称“官渡之战,修战有大功”。至于贾诩的贡献,我们稍后再说。
张绣居然迷迷糊糊投降了,而曹操和贾诩却明如镜,相知心照不宣。这两个人真是太懂政治了。他们都明白一个道理:为世界而奋斗,归根结底是为人心而奋斗。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要想赢得人心,就必须有宽宏的态度和既往不咎的政策。即使只是假装,也必须假装认真。这需要一个模型,一个模型,一个例子。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它比任何数量的好言都更有效。张绣就是最好的榜样材料。他多次与曹操作战,每次都击败曹操而逃。他对曹操怀有深仇大恨,是他先投降后反叛的。这样的人,曹操都能容忍,还有谁不能容忍呢?这样的人,曹操都可以信任,还有谁不可以信任呢?相反,袁绍连自己的兄弟都无法信任,又怎能指望天下人民臣服于他呢?
张绣来得正是时候。那时,曹操“违君命”才短短三年。世间不听话的人不计其数。他自己在社会上的名声并不是很好。后来,当陈琳替袁绍起草讨曹的请书时,她把他骂得血淋淋的,说他从来没有道德,只是一个鹰爪人。他甚至说道,“纵观古今书籍的历史,‘陛下,于操怎么了?’所蕴含的腐败、残暴、残暴、不道德,简直就是天下第一坏人和流氓。这样的人。”文章向来都是以定罪为目的,难免有谗言和诬陷,但有些事情曹操本人也未必是空穴来风,比如他的杀戮。卞山之战、徐州惨案,都是洗不掉的污点。汉献帝四年(公元193年)秋,曹操亲自起兵,直进徐州,为父曹报仇。被徐州牧陶谦部将张凯(尹凯饰)劫杀的宋氏与弟弟曹德逃入郯城(今山东省郯城县),曹操将徐州百姓带出。发动军队肆意袭击和杀害无辜民众。有一次,他在泗水河边“杀了男女数万”。就连泗水河也被尸体堵塞了。不要让它流动。徐州地区不少城市“形同虚设”。不但没有人,连鸡狗都被杀光了。这简直就是一场悲剧。所以后来当曹操打算再次攻克徐州时,荀彧断言徐州军民将誓死不降,因为上次杀的人太多了。确实,曹操这一次的复仇太过分了。即便陶谦犯下了滔天大罪,他最多也只能杀掉自己或者杀掉他的一群人。跟老百姓有什么关系?像这样滥杀无辜,这不是疯了吗?
因此,曹操确实需要一个机会来展现他博大的胸怀和高尚的情操;他确实需要一个榜样来证明他的宽容和仁慈。张绣此时找上门来,着实让他大喜过望。因此,他不仅立即冰释前嫌,而且始终如一地表现出对张绣的信任,总是给他比其他将领更多的赏赐。张绣最终封了2000户,而其他人都没有超过1000户。
当然,曹操树的例子似乎是后来遭到报复的。八年后,张绣跟随曹操北伐乌桓,未到之处就去世了。死因不明。 《魏略》说他被曹丕吓死了。张绣为了讨好曹丕,多次邀请他聚会。不料曹丕大怒道:你杀了我的兄弟,你怎能如此无耻?张绣“不安而自杀”。这案子疑点很大,我不会放过。但他的儿子张全被杀却是事实。张全因参与魏质叛乱而被杀。据称,此案“造成数千人死亡”。时间是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距离张绣投降二十年。这是曹操生前最后一次大整肃,也是曹丕干的。
张全是如何涉入此案的,目前已无从得知。第一种可能,张全是出于仇恨或恐惧,因为曹丕逼死了他的父亲而加入了魏西党。第二种可能是曹丕涉嫌间接谋杀张绣,害怕张全报复,所以干脆逼人造反,杀了他来灭口。第三种可能是曹丕并没有逼死张绣,但他也知道曹操拉拢张绣完全是出于政治需要,他永远不会忘记为儿子报仇。既然不能向张绣报仇,那就可以用张全来赎罪。总之,张全的死,很可能是冤案,或者是被迫自杀。事实上,曹操的报复心很强。而且,在报仇的时候,他一点也不手软。任何认为曹操不会报复的人一定是看错人了。只是如果你能忍了二十年再去报仇,那你就配得上“奸雄”的称号了。
但曹操和曹丕对贾诩一直很好。事实上,曹操才是这件事中最大的受益者。张绣只是找到了出路,贾诩只是找到了归宿,而曹操却获得了大量的政治资本。因此,曹操对待贾诩与对待张绣是不同的。对于张绣,他既是拉拢,又是守护,却是假装不守护;对于贾诩,他既感激又欣赏,而且是真心的感激和欣赏。张秀来投降时,曹操拉着贾诩的手,感激地说:“最让我深得天下人信赖的,就是我的夫君。”这不是礼貌,而是事实。由于曹操实在感激贾诩的救命之恩,又钦佩贾诩的非凡谋略,后来即使谋划大计,也不得不与贾诩私下商量。这不再是向别人展示德行,而是真诚地充当知己。
事实上,贾诩可能是三国历史上最聪明的人。三国时代的谋士、名流,很多都没有好下场。就说曹操这边的人吧。有的英年早逝(如郭嘉),有的反目成仇(如毛玠),有的离奇死亡(如荀彧),有的死得猝不及防(如许攸),但贾诩却安然无恙。 。 ,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去世。他为曹氏集团服务了两代。文帝曹丕年间,任太尉。七十七岁去世,谥号肃侯。他的结局比很多人都好。
贾诩的聪明就在于他对人性的了解,在于他总能看穿对方的心思。据《三国志·贾诩传》记载,贾诩将李傕、郭汜两位“西北狼”介绍到长安后,并没有加入阴谋,而是择机离开了他们。贾诩离开长安后,先投靠段玄(尹未饰),后又投靠张绣。当他离开段轩的时候,有人问他,段轩对自己的丈夫那么好,他为什么还要离开?贾诩说段轩的特点就是多疑。他对我客客气气,说明他对我有所戒备,害怕我取代他,所以有一天他会攻击我。既然我离开了他,他一定会松一口气。段轩是一个很孤僻的人。我希望有外援,他也会善待我的家人。张绣没有谋士,希望我去。这样,我和我的家人就会安全。后来,事实正如贾诩所料,张绣听从了他的话,而段玄对家人也十分客气。我们看到贾诩为别人出谋划策,总是像神一样预言事情。秘密就在这里。很多人都被《三国演义》所欺骗,认为世界上有什么“巧妙的伎俩”。但他们在哪里?那些像神一样预测事物的人实际上像神一样预测人。所以,想策略是没用的,应该想人性!
了解别人的人也就了解了自己。贾诩投降曹操后,非常清楚自己的地位。他知道,像自己这样有心计、果断的人,对于任何一个君主来说,都是目标,都是危险,更何况是“叛徒”呢?因此,他的行为十分低调。他开始变得沉默寡言,很少提建议,不与人交朋友,甚至为孩子缔结婚姻也不寻求富裕家庭的帮助。退休后没有私人关系,没有男女婚姻,没有高级家庭),尾巴夹得比谁都紧。贾诩真是个聪明人。
现在看来,贾诩这个聪明人一生中最杰出的事情就是促成了张绣投降曹操。这件事可谓是巧合,张绣投降恰逢其时。就在几个月前,袁绍集结了十万精锐大军,向许都进军。两个月前,曹操的军队也驻扎在官渡。一场决定当时中国命运和未来的战争即将打响。那么,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争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6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