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当董卓在朝廷制造麻烦的时候,各郡县以讨伐董卓的名义就已经起兵,积蓄力量,并且不断壮大。董卓死后,诸侯立即出来讨伐吴明。然而,趁势而来的各路势力,却不再甘心臣服。他们互相争斗,都觊觎皇权。
自从东汉献帝迁都许都之后,以曹操、刘备、孙权为代表的乱世英雄终于在日渐破碎的东汉疆域中形成了强大的力量,迎来了东汉的动荡时代。魏、蜀、吴。
我们不妨回到初平元年,也就是190年。
在以袁绍为首攻打董卓的营中,曹操见联军各路大军虽有十万余人,却终日吃吃喝喝,不思谋略,于是斥责道: “军队向前看,向后退,不敢进,就会让天下人民绝望。如果此时我们能驻守成皋,控制敖仓,封锁张原、太谷关,占领一切危险之地,然后让南阳军进军淡水县、息县,直进武关,震慑三府地区,即可平定天下。”
从这句话来看,曹操对周围的关隘地貌非常熟悉,能够描述出这样易攻易守的战术布置,显然是查阅过这一地区的地图的。
但联军并没有采纳曹操的策略,于是曹操决定率自己的部队单干。要知道曹操原本是朝廷的军事都尉。看到董卓的叛逆行为,不愿与董卓合作,便改名逃出京城。现在加入袁绍,他看不到希望,只能靠自己发展壮大。
后来,曹操因迎接汉献帝到许都有功,被任命为司空、代骑将军。从此,他真正站在了历史舞台的中心。凭借权力,能威逼皇帝、指挥诸侯的曹操,并没有像其他英雄那样,强行征税,残害百姓。相反,他立即发起了一场与地图有关的轰轰烈烈的战役,拉开了初露端倪的曹魏政权的序幕。
在东汉末年的势力中,曹操对地图非常了解,非常重视地图的收集和绘制。曹魏之所以强大,与军事斗争、农业生产等方面正确使用地图有很大关系。
这项名为农耕的运动与地图密切相关。早在曹操占领兖州、掌管兖州牧时,就任命枣植为东阿陵,镇守东阿。在东阿期间,枣植致力于鼓励农民种田、种桑、积粮、积粮。结果非常好。
战后饱受粮食赈灾之苦的曹操立即利用许都周边的贫瘠土地,仿效东阿枣植的农耕制度,并大力推广。
种田就是将荒凉无主的农田收回国家,并按照军事编制将大量招募的难民组织成群。国家提供土地、种子、牲畜和农具供他们耕种、耕种,获得的收获由国家和农场分享。农民按比例分享。
为了统计出耕地的亩数,然后分配给难民种植,需要进行现场测量并绘制地图进行分配。为了保证农耕制度的实施,曹操专门设立了农耕都尉的官职,由枣植担任。
此后,曹操也接受了枣植的建议,下令军队耕种,从而使农耕制度得以广泛推行。随后,曹操设立了典农都尉、典农校尉、典农中郎将等专门官职,以保证农耕的实施。
耕作非常有效,第一年就收获了数百万株石斛。这不仅解决了曹操棘手的军粮问题,还为他赢得了一大批人马,从而加速了曹操统一北方的进程。
与此同时,长期遭受战争破坏的北方农业生产在短期内得到恢复和稳定。失去土地的农民重返土地,许多荒地得到开垦,社会经济得到恢复。
后来东吴、蜀汉也实行农耕,但其规模和成就都不及曹魏。
手里有粮,心里不慌。献帝在许都,曹操第一个在水楼旁得月。他以朝廷之名,征伐各地英雄,打败袁术,灭吕布,降张绣,赶走刘备。官渡之战击败袁绍后,几年后,袁绍三个儿子的残余势力被消灭。平定辽东公孙康后,北方基本统一。
在统一我国北方的过程中,曹操更加注重地图的作用。
尤其是官渡之战,袁绍军全败,弃军而逃。曹军并没有将他们全部杀掉,而是缴获了他们所有的物资、书籍书籍。因此,袁绍藏匿的大量地图落入了曹操手中。
在军事史上,官渡之战是中国战争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这个过程很漫长,我就不详细说了。此战曹操客观上处于劣势,但他能够扬长避短,采取正确的战略战术,扭转战局。
从曹操早年的军事战略中非常重视地理环境和战略格局的变化来看,可见曹操对于地图的运用是非常熟练的。否则的话,早先军事实力和形势都不占优势的曹操也无法统一我国北方,称霸天下。
此外,为了弥补军费的不足,曹操还在军中任命了摸金校尉和发丘中郎,负责盗取诸侯的坟墓。曹操收集了一些与他一起埋葬并在战争中幸存下来的地图。说实话,曹操确实懂地图。
建安九年(204年),他颁布户籍转移令,改革户籍制度,取代了汉代以来的计税和口头赋税。从此,户籍转让和地租成为当时国家的官方税收。
户籍自古以来就与地图融为一体。因此,要准确了解世界范围内的户籍和人口,必须依靠地图统计。东汉末年重的人头税改为户税后,确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促进了东汉末年长期战乱后经济的持续复苏。
在水利工程方面,也有曹操使用地图的痕迹。建安五年(200年),曹操派刘复为扬州刺史。当时,汉初修建的祁门堰年久失修,水利几乎完全失效。刘复“修断龙水河,灌溉农田一千五百公顷”。这个项目也离不开实测和测绘。
建安十八年(213年),汉献帝封曹操为魏公,加九溪,建立魏国,建都邺城。魏国在冀州拥有十郡,有宰相、尉官、将军等数百名官员。建安二十一年(216年)四月,汉献帝册封曹操为魏王。
曹操是位列诸侯王之列的。他办事时不承认大臣,受命时不承认臣下。他以帝冠、车服、旌旗、礼乐、郊外祭天地。他出入时都被称为“景之”。祠堂、祠堂、庙宇,均符合汉制。该国的首都是邺。城市。诸侯皆诸侯。
曹操名义上还是大臣,实际上与皇帝平起平坐,魏王的称号成为了他的儿子曹丕称帝后的称号。
地图无形中帮助曹魏取得了霸业。为了保护和利用这些来之不易的地图典籍,曹操收集了东汉官方遗书,藏于三阁,建立了魏官藏书制度。另一方面,还有令秘书、程秘书,负责中书的职责,兼管图书、秘籍。
当时的目录学家郑谟担任秘书,主管魏国崇文殿三阁的秘籍。他还编撰了收藏目录《魏忠经部》,记录魏国藏书典籍的情况。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曹操病逝于洛阳,享年66岁,谥号武王。曹丕作为魏国太子,继位为宰相、魏王。建安二十五年改延康元年。
汉朝自董卓之乱开始就存在了。曹操在世时也把汉皇帝当成了傀儡。曹丕干脆一脚把汉献帝踢开,一开始还故作谦虚,然后接受了所谓的“让步”,登上了皇位。他以禅台称帝,改元为黄初,改洛阳为洛阳,大赦天下。东汉王朝彻底灭亡,新建立了魏朝。曹丕成为魏文帝。
在政治志向上,曹丕继承了曹操统一国家的志向,始终主张征伐。遗憾的是,他三次亲自远征东吴,都没有取得什么成果。但不可忽视的是,在征讨东吴、消灭蜀汉的准备阶段,曹丕就表现出了对地图的强烈渴望。他特别要求各级官员利用一切手段编撰、考察东吴、蜀汉地图。
尤其是蜀汉地图。后来曹桓年间,司马昭分兵,派钟会、邓艾、诸葛绪三人攻打蜀汉。魏军所用的地图,将所经过的地方与蜀汉进行了比较,无论地理远近、山川河流。危险的征兆,或者路程的长短,都一一核对,没有任何差错。
曹丕之后,其子曹睿继位,是为魏明帝。对于地图,魏明帝也非常依赖。首先,对行政区划的疆域进行了一些改革,下令将诸王改称为诸侯王,所辖郡县称为诸侯国。太和六年(232年)三月至十二月,明帝开始东巡。他参观了很多地方。没有地图来规划行程显然是不合理的。
当然,魏明帝对地图最重要的事情就是修建宫殿。皇室建造宫殿,当然要绘制规划设计图。魏明帝大修洛阳宫,修建昭阳殿、太极殿,建总章庙。大规模的建设工程耽误了很多人的农耕时间,影响了他们的耕作,这也为魏政权的灭亡埋下了伏笔。
曹魏的第四位皇帝是曹茂。由于不满司马氏独揽权力,于甘露五年(260年)亲自讨伐司马昭。结果,他在十九岁时被太子成吉所杀。
曹茂死后,司马昭立曹桓为帝。曹欢虽然被封为皇帝,但实际上是司马氏的傀儡。咸熙二年(265年),司马昭死后,其子司马炎继位晋国,篡夺曹魏政权。曹魏当即灭亡。
三国时期的另一个政权蜀汉是汉朝刘备建立的。传承两代,建国四十三年,就被魏军消灭,蜀汉王朝也无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而东吴则地处长江边,是三国中存在时间最长的政权。相传三世四主。卒于西晋建国五十九年。
三国并立,天下动荡。随着东吴的灭亡,三国时代结束,天命王权交给了司马氏家族的金朝。
就连曹魏的曹操、曹丕父子,蜀汉丞相诸葛孔明,东吴皇帝孙权,都意识到了地图的重要性,并试图利用地图的力量来巩固国家、巩固国家。完成了统一,但他们都失败了,仿佛国王的命运不属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任何一个政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