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183—245),本名陆谊,字伯言,扬州吴县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汉末三国时期,东吴著名的将领、政治家、军事家。他是城门都尉陆羽的孙子,九江都尉陆军的儿子,庐江太守陆抗的孙子,叛将孙策的女婿。 。
东吴宰相鲁迅(电视剧图)
鲁迅出身于江东四大家族之一的吴县卢氏。出生于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他的父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跟随祖父庐江太守陆抗,到蜀县(今安徽舒城县)读书。
汉兴平二年(195年)末,袁术派孙策攻克庐江。城破前,陆抗将陆逊等亲人送回吴县。一个月后陆抗因病去世,而他的小儿子陆机还小(比鲁迅小六岁),鲁迅就帮他养家糊口。
建安五年(200年)四月,孙策被刺,孙权继任江东。由于孙策生前采取“杀尽江东英雄”的铁腕措施,孙权继位后,广纳英俊名士,试图缓解与江东贵族的紧张关系。
建安八年(203年),21岁的陆逊开始进入孙权幕府,任职东西曹灵使,主管秘书工作。
建安九年(204年),陆逊被任命为海昌(今浙江海宁市)屯田校尉、海昌令。国家大旱之年,他开仓赈灾,组织自救,极大地缓解了灾情,赢得了民心。当时,江东山区叛乱频发,特别是会稽山匪帅潘林,长年劫掠,其他将领无力平定。尚未成名的鲁迅写信给孙权,请求派他去讨伐,并提出了铲除土匪、扩大兵源的策略。孙权答应了请求,派他去攻打潘林。陆逊不惧危险,亲自率部深入险境,最终平定了局势,招募了两千余人。
青年鲁迅征战山越时(肖像)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阳山越匪帅友图作乱,影响极大。陆逊率军配合奋武将军何其大败,斩杀数千人。由于他的功绩,他被任命为学校队长。孙权非常喜爱鲁迅,就把孙策的女儿许配给鲁迅,并经常来找他讨论治国大策。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陆逊向孙权建议:“当今群雄割据,山贼横行,应扩军选拔精兵,先平内乱,再强化敌人。”孙权接受了他的建议,让他担任他的会计。任右部刺史(指挥帐下侍卫),授会稽、鄱阳、丹阳三郡都督。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秋,丹阳山越匪帅费瞻受曹操策反,充当内奸。孙权命陆逊出征。当时,飞瞻人口众多,陆逊兵马较少。敌我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距。但陆逊却用铺多条旗、分鼓角等战术,很快就击溃了费展的部队。又令山越人迁徙到平原地区,户籍、耕田、纳税,选拔强者从军,得精兵万余人。此举使孙氏加强了对山越地区人民的统治。抗战胜利后,鲁迅回到芜湖(今安徽芜湖市)。
鲁迅青年时期主要参加了对山越之战(游戏图片)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七月,关羽发动襄樊之战。将军禄口(今湖北省赤壁市泸水湖起的长江入海口)与孙权制定了夺取荆州、俘获关羽的计划。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月,吕蒙为了麻痹关羽,自称有病返回建业。他路过芜湖,鲁迅去看他。陆逊道:“关羽正忙着北上,对我并不防备。如果他知道你病重,就更毫无防备了。如果你措手不及,战斗中就会被俘虏。你见到至尊,就该好好计划一下。”为了防止计谋外泄,吕蒙和敷衍地说:“关羽勇猛,难于树敌;又握有荆州,不可图谋。”吕蒙回京后,极力推荐鲁迅暂代其职。他说:“鲁迅有深远的思想和才华,但他没有元明,没有人比他更适合代替我。”孙权立即任命陆逊为偏将军,代替吕蒙镇守禄口。鲁迅到达禄口后,给关羽写了一封信。信中充满了谦卑的言辞和赞美,表示自己非常敬佩他,永远不会与他为敌。关羽见状,非常鄙视陆逊,彻底失去了对东吴的警惕。他放心地将留守东吴的部队抽调到前线,全力对付曹操。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十一月,鲁迅觉得时机成熟,写信给孙权告知。孙权遂密令吕蒙为帅,表弟征伐将军孙角为后援,西征关羽。吕蒙率精兵奇袭得手。驻守公安局的石仁和驻扎江陵的糜芳双双进城迎接,一举夺回了荆州。孙权又拜陆逊为抚宗将军,兼益都刺史,封华亭侯。命他攻占夷陵(今湖北省宜昌市)、秭归(今湖北省秭归县)。蜀国宜都刺史范佑弃城而逃。陆逊派将领李毅率水师,谢靖率步兵共三千人攻击蜀军,杀蜀将詹颜,擒陈奉;他亲自率军击败了蜀风岭太守邓甫、南翔太守郭穆。又派谢敬率军击败秭归权势人物文部、邓凯。文布率军投降。陆逊指挥的吴军所向披靡,势不可挡。他们占领枝江、夷道,守住峡口,堵住关羽退守益州的路。关羽撤军归来时,陷入困境,兵力动摇,只得退守麦城(今湖北省当阳市梁河镇)。
建安二十四年(220年)十二月,关羽率领数十骑兵突围,被潘章部将马忠俘杀。江陵之战中,陆逊成功招募了关羽数万大军,其贡献仅次于吕蒙。孙权随即拜他为右都护、镇西将军、娄侯、荆州刺史。
收复荆州,鲁迅负责驻军(电视剧图)
魏黄初二年(221年)七月,刘备不顾大臣们的劝告,决定攻吴,亲统大军沿长江东进。此时吕蒙已死,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嘉结,命他率领朱然、韩当、徐盛、潘章、孙焕等五万大军抵御蜀汉。军队。又派将军平戎率万军镇守益阳(今湖南益阳),阻止武陵无锡蛮族援蜀。陆逊采取了积极撤退、诱敌深入、准备集中兵力提前击败敌人的策略。命令将李毅、刘恪退至夷陵、猇亭(今湖北宜都以北)地区,并将数百里峡谷山峦割让给刘备,使蜀军战线拉长,暴露破绽。 。
武皇武元年(222年)正月,刘备求胜心切,派大将吴班、陈师渡率水师深入夷陵地区,封锁长江两岸。
黄武元年(222年)二月,亲自率诸将坐镇猇亭督师。蜀军从巫峡到夷陵沿途设置了数十座营寨。镇北主将黄权受命率领部队从江北到夷陵以北抵御吴军,监视魏军动向。又命主尉马良率兵前往武陵,策应无锡蛮族首领沙摩克部反吴降蜀。吴军侧翼。
不久,刘备派张南率军围攻驻守夷道的孙焕。将领请求陆逊派兵增援。陆逊知道易道城实力雄厚,粮草充足,便打算让它牵制蜀军,但又坚持不分兵。刘备还在山谷中埋伏,命吴班扎营,企图引诱吴军出战。然而,陆逊看穿了这一点,仍然不肯战斗。
夷陵之战,蜀吴两军进退图(来自图皇)
面对蜀军的频繁挑战,吴将急于出击,但陆逊耐心劝阻,坚持坚守,希望等到蜀军疲倦时,再向他们发起迅猛进攻。将领们大惑不解,认为陆逊畏敌心怀怨恨,但陆逊却严加军纪,严加阻止。
两军相持了半年之久。时值盛夏,蜀军无力速胜,疲惫不堪。海军奉命再次向陆地转移,失去了陆水军协同的主动权。蜀军还深入敌军腹地,在山川河流上构筑了绵延数百里的营垒和堡垒。战线太长,给养运作带来困难。
夷陵之战前期,吴军统帅陆逊驾驭英雄将领,为成功做好准备(电视剧图)
黄武元年(222年)六月,陆逊决心适时发起反击,上书孙权说:“刘备弃船专攻步兵,这是一个好机会。”为了反击。”
黄武元年(222年)七月,陆逊首先尝试进攻蜀军第一营。战斗虽不利,但他掌握了克敌制胜的方法。他命令将士各持一束草,用火攻蜀军营寨。随后命令各军趁势发起进攻,迫使蜀军西退。蜀将张南从夷道以北撤出,遭到朱然、孙焕南北夹击,战死。陆逊命水师封锁长江,孙焕镇守夷道。他将蜀军分在河东、河西,一一击溃。吴军继续火攻,烧毁了连队40多个村庄。蜀军伤亡惨重。蜀将杜鲁、刘宁投降,冯习、沙莫科被杀。刘备兵败,退守马鞍山,坚守险境。陆逊集中兵力,四面围攻。蜀军溃散,歼灭数万。刘备于夜间突围,逃往秭归。他在险路上焚烧铠甲,阻止吴军追击。后卫将付威战死。蜀军“船只、装备、水步兵皆一时疲惫不堪,尸首顺江漂流”。由此可见失败的惨烈!吴军胜利后,将领们对陆逊大为敬佩!孙权为了表彰鲁迅的杰出功绩,封他为辅国将军、荆州牧首领,并改封江陵侯。
鲁迅抓住了破绽,打败了蜀国首领刘备(油画)。
黄武元年(222年)八月,刘备兵败逃亡后,诸将欲趁机攻蜀。陆逊认为曹魏可能会趁机攻打吴国,所以没有发起大规模的追击。十月,魏军确实出兵伐吴,但无乘机。魏帝曹丕最终无功而返。
黄武二年(223年)六月,刘备去世。蜀王刘禅即位。诸葛亮辅政,主张恢复吴蜀联盟。每当处理吴蜀关系时,孙权就命陆逊与诸葛亮书信往来;他每次给刘禅、诸葛亮写信,首先征求鲁迅的意见,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就让他修改一下,直接寄出去。如此程度的君臣互信,在历史上也是罕见的!
黄武七年(228年)五月,鄱阳太守周夷佯装投降魏大司马曹休。曹休不辨真伪,率十万步骑兵到宛城(今安徽潜山县)迎接。魏明帝曹睿命将军司马懿率军进驻江陵,令建威将军贾逵率军前往东莞(今安徽含山县西南)与曹休配合。
黄武七年(228年)八月,孙权拜陆逊为大都督、假皇越,统领六师、禁军;奋武将军朱焕、绥南将军全从为左右都督,各指挥军队。三万人攻打曹休。双方最终战于石亭(今安徽潜山县东北)。陆逊率兵大败魏军,一路追至伽师(今安徽桐城以北)。俘虏万余人,夺取牛、马、骡、驴、车万余匹。军事装备更是数不胜数。幸亏曹休被贾逵所救,但他很快就发怒而死。
黄龙元年(229年)四月,孙权在武昌称帝,拜陆逊为大将军(地位高于大将军,地位高于三公)、右都护。
主持吴国军政、辅佐太子镇守武昌的鲁迅(电视剧)
黄龙元年(229年)七月,孙权东迁建业,召陆逊辅佐太子孙登流驻武昌,总管荆州、扬州事务,主持掌管东吴军国大事。鲁迅是一个正直、严格、精明、能干的人,他能够在许多国家大事上给孙权正确的意见。后来孙登见到孙权时,说鲁迅忠心勤勉,国事平安。
嘉和三年(234年)五月,为响应蜀国丞相诸葛亮第五次伐魏,孙权亲率十万大军攻打合肥新城。遣陆逊、诸葛瑾率万余人攻打襄阳(今湖北省襄樊市);遣孙绍、张诚率万余人攻打广陵(今江苏省扬州市)、淮阴(今江苏省淮安市)。最终三军中只有陆逊一路取得了胜利。
赤乌元年(238年)春,在陆逊、潘俊等重臣的劝说下,孙权处决了恶行暴露的学官陆毅,并派人袁立国务卿向大家道歉。
鲁迅(肖像)
赤乌七年(244年)正月,孙权任命陆逊为宰相,接替已故的前任顾雍。他仍然担任之前的所有职务,是真正的将军或宰相(整个三国时代,只有曹操和陆逊能够担任宰相)。两个人)。
然而,太子孙和与鲁王孙霸之间的“南鲁党争”爆发了。朝内外官员分成两派,互相攻击。鲁迅也参与其中,支持太子孙和。孙权非常不满,经常强迫他,这让陆逊非常生气。
赤乌八年(245年)二月,鲁迅愤然去世,享年六十三岁。
东吴宰相鲁迅(肖像)
鲁迅有两个姐妹和一个兄弟:
鲁迅的大姐嫁给宰相顾雍(168—243,字渊潭,吴县顾氏),长子顾绍(184—214,字小泽),家境殷实。读书而闻名,与叔父陆机齐名,胜过鲁迅、张惇、卜敬等人,曾任豫章太守,早逝)为妻,生下顾檀( 205—246,名子墨,太常卿,九大臣之首),顾城(210—246,字子之,官分卫将军)。
二姐鲁迅嫁入吴兴县(今浙江省湖州市)豪门姚氏,生下姚辛(以袁志为主角,曾任太常卿吴官) 。
鲁迅的弟弟鲁茂(?-239),又名子张,好学重友,甚至因此多次拒绝朝廷的征伐。他虽出身豪门,却与出身贫寒却胸怀大志的人友好相处,如陈果、陈荣、陈留、濮阳益、裴君蒋琮、广陵元帝等。父亲陆机去世较早,留下两男一女,年仅几岁。陆茂把他们接到自己家里抚养长大。同郡徐渊迁居会稽,与卢茂不熟。他去世前留下了一封遗书。陆灏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他,不惜修建徐元坟墓,收养徐子。吴嘉禾元年(232年),陆浩终于受到朝廷召见,被任命为议郎,并选拔了曹尚书。由于公孙渊的屡次欺骗,孙权曾想亲自征讨公孙渊。吕茂两次下旨劝说孙权,都被孙权阻止。赤乌二年(239年),陆浩去世。
鲁迅的子侄们:
鲁迅的次子:长子吕燕,生母不详(应该是鲁迅前妻的儿子,不是孙策的女儿),未出生就早逝。次子陆抗(226年—274年,又名右杰),继承父亲的江陵侯爵位,被任命为建武校尉,率领父亲部族五千人。后历任礼节将军、奋威将军、奋威将军。曾任郑北将军、真军将军;凤凰二年(273年)三月,任大司马、荆州牧。他是东吴最高的军事将领,也是最后一位名将。凤凰三年(公元274年)秋病逝。其六子陆彦、陆靖(策士仁)、陆宣、陆绩(策士亨)、陆云(策士龙)、陆旦,皆有名,尤以陆为人。季氏、陆云是西晋著名文学家。与顾雍之孙顾荣并称为“洛阳三杰”。
卢茂的两个儿子:卢息(字恭中,入吴为曹尚书,入晋为散骑常侍)、卢英(入晋为高凭祥官,为散骑常侍)。鲁熙的儿子鲁御史升任尚书郎、益阳太守;陆瑛之子陆也(261—334,字世光,官魏将军,伊同三司),陆绾(278—341,字师尧),官司空。其子卢纳,字祖彦,官至尚书令)晋代大夫,吴县卢氏达到鼎盛。
鲁迅氏子:鲁恺(198-269),又名景峰。武皇武年间(222—229年),旋任永兴、诸暨县令。并开始统率军队。后历任丹儿太守、边将军、郑北将军、镇西将军、荆州牧,升封嘉兴侯。保定元年(266年),升任左丞相,兼任将军、宰相。建亨元年(269年)病逝,享年七十二岁。
陆抗,鲁迅次子,东吴最后一位名将(电视剧图)
陈寿的《三国志》中,除了君主之外,单独列出的人只有诸葛亮和鲁迅。他智勇双全,能以武定国,能以文治国,品德高尚。孙权将他比作唐朝伊尹、西周姜尚,将他比作“王佐都城”的周瑜。
在军事上,鲁迅山能够忍辱负重,先决后动。在夺取荆州之前,他极力以卑言礼让来麻痹关羽,一战成功。夷陵之战,面对刘备凶猛的气势,诱敌深入,集中兵力,后来击,最终大败连营。石亭之战时,朱浣提出断曹休退路,逼其投降,并乘胜长驱直入,割据准南。但鲁迅认为这样不够安全,没有接受他的方案。
在政治上,他也有治国安民的方略。鲁迅担任海昌屯田队长时立下赫赫战功,深受人民拥护。他曾写信给孙权,批评国家的严刑峻法;他建议孙权以轻刑利民,以仁政治国,尽量避免战争。国富兵强,统一天下。
综上所述,《三国演义》称鲁迅为“儒生”,这是一个很大的错误。文武双全的政治家、军事家,应该是鲁迅最终的标签!他对自己严格,对别人宽容。充满了长辈风范,堪称读书人的典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