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教育和大众文化未能提供足够的思想滋养,许多年轻人没有机会形成强大的价值体系。 因此,大量似是而非的“心灵鸡汤”就成了他们的麻醉剂和安眠药,让他们三言两语就能得到安抚。 。
那么,如何打破鸡汤依赖呢? 作者提出的方向是:终身学习,强化自我,通过坚持一定的原则获得幸福。
“朋友圈爆款心灵鸡汤”为何有毒?
1. 鸡汤读者或终身学习者
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精神资源来支撑和构建自己的精神生活,是由他的受教育程度和灵魂的厚度决定的。 我们很难直接指责那些未经分析而被数亿人阅读的“热销”鸡汤过于平庸、庸俗。 要知道我们的教育并没有肩负起培养独立人格和批判性思维的责任。 要知道,我们的流行文化往往不仅不能提供优质的精神产品,甚至为了广告营销的目的,刻意迎合最黑暗的心理需求,给你扔来快速消费品,却忽略了长期的失落和空虚。你看完后的感受。
依靠信息的发展——虽然良莠不齐,但总有人能够学习、找到自己信任的思想资源,能够在自成一体的体系中建设自己的精神家园。 那些致力于翻译公开课的译者,那些自学英语并坚持阅读优质外媒和优质原创作品的宅男们,无论他们是否还在校园读书,他们都是一群有能力的人。终身学习能力。 有一群看似很相貌平平的青年男女,却有着比社会专家更丰富的精神世界。
2、有志青年如何克服困难?
当然,宅男宅男们在现实生活中仍然逃不开很多困难,比如父母逼婚或者蚕食老人的指责,比如选择职业时谋生与兴趣的混淆。 也有一些恋爱或婚姻中的男女,会遇到爱情和婚姻这个千古问题的纠缠。
越是拥有丰富精神生活的人,就越容易与现实生活产生一定程度的紧张。 这是因为我们的社会没有提供足够的制度保障来鼓励个人有更多的独立选择。 (本期请参考我之前的文章《“制度对老人的偏见”的伦理困境》和《被“孝道”绑架的今天的年轻人会不会老得不能再老?》)
那么,如果制度没有重大改进,年轻人会不会失去探索什么是美好生活的权利和愿望呢? 很明显不是。 他们在有限的客观条件下能做什么,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
但谁敢说我们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 至少我不敢。 我只比85、90后几岁,经济状况也不比他们好。 我时常想知道如何才能一边坐在家里写文章一边支撑我的学习生活,同时又能维持我的学业。 独立批评的自由不会被任意资本劫持。 这是相当困难的,因为我在《免费新闻,大资本为你买单的后果是什么?》中写道。 “文章里已经解释过了,我给自己设定了一些底线(包括但不限于这里提到的):
当原则和底线定下来了,你心里就会感到安全、清晰。 你需要回答的是,如果这仍然不能让你摆脱经济困难,你会怎么做? 在《免费新闻,大资本为你买单的后果是什么?》 ”在文章中,我提到:“至于更彻底的解决办法,那就是不要让写作成为你唯一的谋生手段。 你需要发展多种谋生手段,这样你才能更加自主、自由地写作,这样你才能感受到一些东西。 我在必要时写作,而不是在缺钱时写作。 因此,我努力让自己的关注范围更广,不局限于传媒行业,至少不要成为一个离不开传媒行业的人。 “也就是说,如果你准备了多种谋生方式,而写作的收入又微薄,那做教育怎么样?在私立实验学校当中小学老师,也很有成就感!就连律师、律师也很幸福。”心理咨询师?如果你不想在某个行业的衰落或者底线的丧失上妥协,你敢不敢从头开始?你敢不敢做一个热爱学习的跨界人?除了由于懒惰,我对跨界没有任何心理障碍。
3、坚持一定的原则,获得幸福
我举自己的例子只是为了说明,在这个时代,还是可以坚持一定的原则的——这些原则并不是道德的高尚,而是一种非常个人的内心一致性,甚至可以说是某种任性—— ——让自己什么都不做的任性。 例如,诚实做生意可能是道德的,但我就是不喜欢它。 例如,做一个诚实、有能力的官员可能是道德的,但我就是不喜欢它。 我什至没有尝试过我不喜欢的事情。 我没有关注如何做生意。 尽管我出生在商业气息浓厚的潮汕地区,但我从未参加过任何公务员考试。 尽管我在大学参加了考试。 公务员参加英语四级或英语六级考试几乎是很常见的。
你能在多大程度上坚持自己并追随自己最深的愿望,或许可以被视为幸福的指标之一。 我不敢说我是幸福的——“一个人不到死后才能被称赞为幸福”,但可以说我是一个经常能体会到幸福的人。 即使经历了各种痛苦或挣扎,只要我能“任性”,我就能从这种任性中体会到运用自己的自由意志的幸福和存在。
4、因为没有强大的价值体系而爱上鸡汤
你的幸福呢? 它从何而来? 你有没有问过自己?
也许你的快乐与我的快乐来源不同。 如果你说你的幸福必须来自财务自由,我不能不同意。 我们只能问你,你是否正在努力实现这一目标? 或者,你的幸福来自于哈佛大学75年研究的结论:决定你幸福的不是金钱,不是名誉,不是社会地位和成就,而是亲密关系和关系的质量。 我相信有人说,任何需要外在支持的幸福都不是免费的。 因此,他们讨厌亲密关系,只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和个人成就。 这或许是没有问题的。
……
很多年轻人在复杂的多学科和不同的意见中迷失了自己。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可以做出初步判断:年轻人最大的困惑就是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 没有自己的价值体系,你很容易就会四处漂泊,漂泊的人生就会充满优柔寡断、患得患失。 有时,他们甚至不敢做出选择,而是麻木地充当被选择的人,无论是个人的职业规划还是情感状况。
而“朋友圈人气产品心灵鸡汤”为何有毒? 这是因为他们总是声称自己是万能药,并且总是给你一个封闭的答案。 甚至一些训练有素的心理学家也在为流行的心灵鸡汤充当厨师。 我看到一篇高转发的心理问答,实际上把“爱与性”理解为心灵与身体的对立,并向他的读者宣告,选择心灵更可靠,沉迷于“性快乐”是可耻的。 ”。 看来他确实不知道,“性的幸福”或许高度源自于精神共鸣和灵魂相通的振动。
研究哲学的人之所以无法回避“什么是美好的生活”这个问题,是因为哲学的起源是从“什么是值得向往的生活”的问题开始的。 如果政治哲学说可以避免这个问题,那要么是细分问题的学术策略,要么就是自欺欺人的废话。
为什么哲学在我们的舆论和学术话语中似乎已经退出了“人生哲学”的话题呢? 可能是因为流行话语将“什么是美好生活”解释为成功和黑暗的可憎科学。 哲学学者认为加入这一议程是对其学术水平的极大侮辱。 另一个因素可能是,哲学对“什么是美好生活”的回答是高度抽象的,并不总是像心理学那样提供技术操作细节。 这也让读者感到无聊,感觉你说了半天还是无话可说。 告诉我该怎么做。
本文作者彭小云是知名媒体人、中山大学博士生。 经授权选自作者公众号“彭小云”,特此表示感谢。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打赏作者。
长按上图扫描二维码
您可以给作者打赏
如果您对底部广告感兴趣,建议点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