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防备地喝这碗心灵鸡汤。
作为吃瓜群众最爱的精神食粮,《心灵鸡汤》在微信朋友圈火爆的秘诀在于,炖的不是鸡,而是心机。因为从古至今,吃瓜人的口味从来没有变过。
大家都会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美如玉”,堪称历史上最著名的励志诗。原诗如下:
有钱人家不用买良田,账上有几千粒小米。
不必建造高堂就能安居乐业。书中自有黄金屋。
出门在外,不要因为没有人陪伴而遗憾。书里有那么多车马。
娶妻时,莫恨无良媒人。书中有一种美。
人若追寻一生的志向,就会在窗前勤读六经。
相传这首诗是宋真宗赵恒所作。说到诗歌中的平白拐弯的用词,我们实在看不出有什么高明之处。然而,前8个句子结构相同的并列句,一一列出了读书识字的好处:吃不完的饭菜、住大别墅、拥有豪车、娶美女,涵盖了大部分男生。每一个生活需要。最后两句回归主题。如果你想实现以上理想,就赶紧老老实实读读六经吧。
皇帝带头赋诗劝天下士读书。我们确实应该为宋朝点赞,为真宗皇帝竖起大拇指。
没想到,我们在念诵这些诗句的同时,却毫无戒心地喝下了这碗皇帝们谋划已久的灵魂鸡汤。
揭穿赵恒《励学诗》真实思想的正是唐太宗李世民。
隋唐时期,国家建立科举制度来选拔人才。一日,科举结束,太宗站在端门,看见新进士鱼贯入朝。他忍不住道:“天下英雄都加入我弩了。”指射箭所能到达的范围,引申出来就是陷阱。李世民这句话的意思是:天下的人才都落到了我的手里!
“从世界各地挑选最优秀的人才并使用他们”。这是每一个皇帝的心愿。经过近千多年的人才制度探索,隋朝发明了科举制度。到了唐初,这一制度更加完善、合理。他不仅为帝国选拔了众多人才,也成为了天下读书人的首选人生通道。
唐朝初年,科举制度主要以明荆轲、进士科为主。所谓明经,就是对经典中原文的字句进行填空和解释。什么经文?也就是上面宋真宗在《励学诗》中提到的六经,也就是儒家六经:《诗经》、《尚书》、《礼记》、《乐经》 ”、《易经》、《春秋》。顺便说一句,《乐经》后来失传了,所以剩下的五经和《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一起统称为“四书五经”。
进士的考试是诗词。显然,进士科目比明经科目要难很多。所以当时有“三十岁明经科,五十岁进士”的说法(三十岁考明经就太老了,如果50岁考进士,说明你是同龄人中最优秀的)。从一方面也可以看出科举制度对读书人的制约。
学者之中,总有懂者。唐中后期进士赵谷友有诗云:“太宗有良策,可以让英雄老去。”这句话道出了李世民的意图:利用科举制度,有效地控制天下读书人,让大多数人都能读书,成为听话的人,让最优秀的人才进入制度,成为奴隶。
可惜的是,赵氏这个大才子在当时的长安城里很有名气,但是因为他的诗中有太多尖锐的见解,让李世民的后裔唐玄宗很不高兴,所以当时进士的赵固高中时期,始终未能进入帝国官僚机构。系统。
随着宋朝的建立,科举制度迎来了野蛮生长的春天。宋太宗放宽了科举考试的范围和人数,并不断增加考试次数。于是,一大批儒家学者脱颖而出。
真宗赵恒即位后,一首白话打油诗《励学诗》以其通俗易懂的文字、朗朗上口的排比、诱人的人生目标描述,迅速成为天下第一首。心灵鸡汤从此广受欢迎。
在宋朝,喝这碗皇帝煮的灵魂鸡汤,不一定有营养,但至少不会引起什么不良反应。然而,任何制度在实施一百年后都会捉襟见肘。到了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已经过时了。如果继续喝这碗以科举命名的鸡汤,轻则食物中毒,重则发疯。通过考试的范进就是证明。
李贺说:“天下无英雄。”落入国王陷阱的人仍然是英雄。
俗话说“仓中知礼”。其实,心灵鸡汤四溢的土壤也一定是太平盛世。在战乱、饥寒交迫的乱世里,不可能做出这样一碗既不太甜又不太热的汤。
在宋代,心灵鸡汤适合各类人群,包括军人,这为当时的学者所耻辱。
宋朝320年间,帝国最高军事职务——枢密院尚书(相当于现任国防部长)几乎都是由文官担任。只有一个例外,就是仁宗朝武将狄青担任枢密使。因为那个时候,他就是皇帝为全军熬的灵魂鸡汤。
狄青出生于一个贫困家庭。 16岁时,因与他人打架,替弟弟被捕。在与西夏的战争中,狄青表现出了杰出的军事才能,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提拔。从头兵到侍卫步兵副司令(宋朝禁军三大指挥机构之一的副职)。
经过20多年的训练,一个背黑锅的囚犯能够成为禁军的高级将领。狄青成为宋代军人最正面的榜样。
关于宋朝的政坛,我们也知道一句老话:“北宋缺将领,南宋缺宰相”。五朝以后,宋太祖赵匡胤为消除中唐以来藩镇之害,采取了崇文抑武的国策。此后历代皇帝恪守祖宗之法,在杜绝军乱的同时,也造成了王朝严重缺钙的现象。
唐代人们有“宁当百夫长,不做秀才”的口号。宋代人云:“好人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一方面契丹、党项等少数民族虎狼兵屡次侵扰国内,另一方面宋军战斗力不断下降。皇帝必须以身作则,鼓励进步,同时警惕士兵。恰逢百年未见的战神狄青出现。
仁宗皇帝决定亲自召见狄青,这样他至少可以上一个大家转发的头条。不料前方战况紧张,狄青无法逃脱。皇帝随即派宫廷画师赶赴前线。他当场画了一幅狄青的肖像,并带回宫中。这样一来,这样的沟通效果就更好了:皇帝其实很重视基层官兵!禁军百万将士不仅羡慕狄将军,更是感激皇帝。
后来仁宗见到狄青时,拿出一瓶特制的去疤药水,让他洗掉脸上的纹身(毕竟他已经入朝为官,脸上的纹身)真的很丢脸)。没想到狄青却跪下解释道:“陛下不管出身如何,都以战功提拔我,真是感激不尽。狄青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他本来就是纹身。”因此,我愿意将纹身保留在脸上,以激励军队中的其他人。” ”
每次读到这段史料,在赞叹狄青的英雄本色的同时,总感觉他又陷入了皇帝的陷阱,自愿为心灵熬了一碗特效鸡汤。
南征平定农志高叛乱回到朝廷后,狄青的功绩和威望达到了顶峰。皇帝不顾众多文臣的反对,坚持以身作则。他任命45岁的狄青为枢密院尚书,成为宋朝唯一的枢密院尚书。一名军事指挥官。
走上人生巅峰的狄青收到鲜花和掌声了吗?不,他虽然身居高位,但他只是皇帝用来安慰、激励将士的精神鸡汤哥。他不可能掌握实权,做任何事。相反,皇帝需要更多不同的声音,才能将被崇拜的狄青从云端拉回地面。
因此,狄先生受到了很多由怀疑和批评组成的公开和隐蔽的攻击。同事、下属的弹劾,以及民间的各种流言蜚语、谣言,都向他袭来。就连偶尔发生的天灾,也会与他有关。面对这些著名的、莫名其妙的指控,仁宗皇帝心安理得地认命了。
四年后,臭名昭著的狄青被释放到郴州。又过了六个月,心灵鸡汤弟弟狄青终于被任言杀死。
在这场蓄谋已久的谋杀案中,吐口水的公务员只是帮凶。他们和那些跟随喧闹的人一样,成为了仁宗皇帝手中的利剑。皇帝才是幕后罪魁祸首,也是这碗心灵鸡汤的创造者。
似乎是真的,但实际上又说不清楚。舀出所谓的心机和心灵鸡汤。这碗水汪汪的清汤里还剩下什么?
(图片来源于网络及资料)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88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