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鸡汤文为何深受青少年和失意人群喜爱?解析其背后的心理需求

每天早上醒来在朋友圈随意发文点赞的时候,总会发现很多朋友在转发不同类型的鸡汤文章。标题往往是这样的:“人生的坑往往都是我们自己挖的”、“献给对未来感到不安的你”等,或是“每个人的人生里都有一碗饭”、“一碗饭里的温暖”之类的哲理文章,或是“姑娘!你要多加小心!”“人生中你必须要提的30条忠告”之类的警示文章。

谁更喜欢读鸡汤文章?

总结一下,可以发现,喜欢看这类文章的人,往往都是青少年,或者是工作、生活、情绪受挫的人。仔细观察这些人,往往就会发现他们有着相似的心理需求:

青少年和失意者,无非是感情、婚姻、事业、社会关系、学业等各方面的问题,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处于迷茫、悲伤、脆弱、需要帮助和希望的状态。当人们处于这样的心理状态时,他们比任何时候都更需要关心和爱护,渴望得到别人的引导和帮助。在这样的情绪引导下,我们有时会感到焦虑。美国心理学家霍尼·K在《我们时代的神经质人格》中认为,焦虑是人在一个充满敌意的世界中体验到的一种孤独和无助,使个体感到紧张和不快乐。因此,喜欢读这类文章的人更容易不快乐和紧张,无法在当下做自己想做的事,无法把握未来。

鸡汤文章里有什么?

1. 巴纳姆鸡汤效应文章:

所谓“巴纳姆效应”,就是人们倾向于相信一种普遍而笼统的性格描述,即使这种描述很空洞,却依然认为它反映了自己的性格特征。很多星座运势、算命等都源于这种神奇的效应。从心理学角度看,之所以会有这种自我认知,主要和我们每个人的“主观验证”有关。在我们的脑海中,自我占据了很大一部分,无论做什么,我们首先需要相信它、想要做它,并为自己的信念收集各种支持证据。因此,即使出现一件不相干的事情,如果我们潜意识里想相信它,它就会符合我们的假设。

我们再回过头来看那篇鸡汤文,从本质上讲,鸡汤文属于一种励志心理学,首先它会赢得我们的同情,引起我们的共鸣。从结构上讲,它以忧郁开始,以赞美结束,主人公在爱情、事业、家庭上常常遭遇不幸。上面分析的这些心理特征和主人公完全类似,再加上巴纳姆效应的协同作用,我们会情绪投入,继续读下去。然后,故事中的主人公虽然在生活中有很多失败、挫折、伤心、痛苦,但在不经意间(或者在某种契机下),生活出现转机,变得美好。这就足以给我们一个很好的心理暗示,让他们相信自己的明天也会像主人公一样。

2. 我们的拖延症:

虽然从心理学角度看,拖延症不是一种疾病或症状,至少在心理疾病手册里不存在。但不可否认的是,我们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一些拖延症的症状。

从读者心理特征来看,大部分读者都处于需要引导的时期,而这个时期往往纠结、压力很大。在这种状态下,更容易不愿意面对当下的处境。当压力超过一定限度,就不再有激励作用,反而会产生更多的焦虑、抑郁,需要时间和精力去放松神经。那么这就变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压力让我们想要放松,放松了一段时间之后,却发现距离完成任务的时间更加紧张,压力更大了,更需要放松。

如今,放松的方式多种多样,上班族、学生在休息时间可以刷刷社交媒体,不用占用太多时间,同时放松一下神经。在拖延症的影响下,我们选择继续拖延,把时间花在“放松”上。在心灵鸡汤类文章中,虽然主角在文章开头并不是各方面都一帆风顺,但结尾往往有一个好的结果。这也给读者一定的希望,让读者觉得拖延一下也没什么,让读者更愿意看这样的文章。

3.鸡汤的缓解焦虑作用文章:

当我们对事业、家庭、学业不满意时,我们常常会担心未来。一想到未来会发生不好的事情,我们就会焦虑。这种焦虑无法缓解,因为我们总是担心未来会发生但还没有发生的事情,所以无法获得想要的安全感。这种矛盾会让我们不断逃避,不愿意面对困难。

鸡汤文中的主人公会因为改变看待问题的角度或者耐心等待而得到一个好的结果,让读者在读完鸡汤文之后,会感到情绪上的舒畅。同时,文章最后的结论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看似明确的方向,满足了我们对未来安全感的焦虑。

心灵鸡汤温和、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如果读的时候能正确吸收能量,换位思考,对缓解感情的失落与纠结很有帮助。但如果只靠心灵鸡汤,读几篇文章就想“升职加薪,当总经理,当CEO,娶个漂亮富婆,走上人生巅峰”,那真的很难!如果真想家庭幸福,事业有成,从根源上解决问题,努力提升自己,或许才是走上人生巅峰的唯一途径。

文章精挑细选,只分享真材实料,摒弃鸡汤的矫揉造作!【文史】【政商】【创投】是​​这个公众号的三驾马车!当然,我们也有责任让人捧腹大笑!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5450.html

微信朋友圈:了解一个人性格的渠道,女孩人设背后的深思熟虑
« 上一篇 2024-09-18
每日心灵鸡汤,助你开启美好一天
下一篇 » 2024-09-1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