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共2709个字,阅读大约需要5分钟。
君子听到真理的时候,就努力去实践;普通人听到真理的时候,就犹豫不决;小人听到真理的时候,就嗤之以鼻。
鸡汤的前世今生
1997 年:心灵鸡汤
2007年:心灵汤
2017:心灵鸡汤
转眼间,“鸡汤”在中国已经从一道“美味佳肴”变成了一篇“美文”,已经过去了二十多年,也从当初的风靡一时、备受欢迎,到如今臭名昭著、人人唾弃。
那么在你的心里呢?鸡汤是问号还是感叹号?当你提到它的时候,你的心里或者脸上会不会露出厌恶甚至嘲笑的表情?
前段时间世界读书日,我看到一个非常有趣的问答环节。
问:“我读过很多书,但是后来大部分都忘了。你认为这样读书的意义是什么?”
A:“小时候吃过很多东西,现在我记不清吃过什么了,但肯定有些东西已经长进我的骨头和肉里了。”
其实我觉得鸡汤里的营养成分也是一样的,在我们不知情的情况下就已经融入到我们的骨头和血液里了,只要有一个触点就会迸发出来。
因此,作为一个靠《读者》《青年文摘》等高浓度鸡汤熬出来的“中年人”(1992年以前出生的请看清楚自己的年龄)
),我相信自己有责任和义务为自己人生的某个部分发声,平反一些不公正的案件。
于是,我去百度问了“鸡汤”的定义:心灵鸡汤的简称,指包含知识、智慧和温暖的词语。它出自1993年起由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在美国合著的畅销书《心灵鸡汤》系列。其“补益”作用众所周知,还有提高人体免疫功能的功效。尤其是老母鸡汤,更是以味道鲜美而闻名……(好像有什么奇怪的东西混进来了)
显然,它看起来不错,柔和、温暖,充满正能量。它可以用来娱乐和快速阅读;它还可以用来共情,对沮丧和抑郁的效果几乎与“鸡血”一样好。那么为什么人们突然不喜欢它了呢?我们来看看。
“鸡汤”的诸多弊端
我不喜欢心灵汤,因为它把事实简单化,把各种情况简化为单一的解决方案,简化成各种因果逻辑。似乎只要你按照这些“成功的步骤”,服用这种“包治百病”的药方,你就会成为下一个马云,一劳永逸地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鸡汤文章往往千篇一律的“鸡精”,千篇一律的文风,千篇一律的套路,俗套、无味、麻木。
鸡汤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它试图通过一个或几个故事,勾勒出一段人生经历,让你把负面情绪能量转化为正能量。它的目的不是为了解决问题,也不是为了教你如何思考,而是为了换个角度看待问题,逃避问题。这就是鸡汤的荒谬之处。
有些鸡汤有逻辑,有些则毫无逻辑。我需要切实可行的建议和指导,而不是空洞的口号、愚蠢而脆弱的希望,或者喝了之后感觉身处天堂的“罂粟壳鸡汤”。
“鸡汤”的诸多好处
用朴素的语言表达人间真情,用深沉的情感叙述多彩的生活,在每一个角落点燃真情的火炬,让每一缕芬芳在人间蔓延,让真情在心灵的碰撞中凝固成永恒。
——心灵鸡汤的选文原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大家开始反对心灵鸡汤了。虽然那些励志成功书籍并没有对人类进步起到什么实际作用,但有时它们能给你其他书籍所不能的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当你情绪低落、无精打采的时候,它们就像一剂兴奋剂,让你重拾信心,让你热血沸腾。
——罗永浩
我喜欢鸡汤!充满正能量的文章激励着我奋斗的路,让我不因挫折而放弃,让我对生活充满信心,让我为了更好的未来继续努力!如果我们不承认这样的正能量,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向现实投降了?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否定了奋斗的意义?是不是就意味着我们背叛了积极的生活态度?
也许世界并没有描述的那么美好,那么糟糕,但至少能给读者提供一些观察世界的不同视角,帮助每个人跳出自己定义的小圈子,看到别处的风景;也许很多“鸡汤”并不合你的口味,但只要有一句话能引起你的共鸣,就可能在不经意间将你引向善与美。
不是鸡汤有毒,是你自己病得很重
当今社会,人们物质欲望越来越强烈,对成功的标准越来越高,对成长的要求越来越快,浮躁、功利主义像癌细胞一样迅速蔓延,大家都越来越忙,忙得没有时间去学习、思考、实践、领悟、总结。
因此,我完全能够理解当你挤出时间去学习,却发现作者在文章里只讲一些“玄机”的原理和“难以复制”的成功经验,却没有你想要的“干货”时,会有多么失望。
这就好比你饿着肚子来到一家商店,发现店主只端来一碗滚烫的鸡汤,既不够你充饥,也不够你应急。你当然有理由生气:“我来这里是想表达敬意,你却只给我这个?为什么不把冷面和扁面端上来?”
我只想说,这样的态度往往只能体现出你的无知和浅薄。你需要学会辨别鸡汤的真伪,学会欣赏鸡汤。否则,盲目地听从别人的指导只会让你离成熟和成功越来越远。
1.鸡汤提供的是思路,而不是方法。
好的鸡汤是“熬”出来的,就是将自己的血肉投入到生活这个熔炉里,“三次血泡、三次盐水煮、三次碱水泡”,面对沸腾的苦楚也好,煨火的沉闷也好,用时间和韧劲儿慢慢地把它“熬”出来。
经历中的点滴感受,以及结尾的几句总结,都展现了作者待人处事的态度、原则和理念,满满都是岁月的沉淀和人生的真谛,需要我们细细品味,只盯着汤里那淡而无味的肉,无异于买了盒子还珍珠。
2、鸡汤是用来暖胃的,不是用来填胃的。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在信息泛滥的空间里,很多人被各种压力侵蚀,身体疲惫,心灵疲惫,有时候真的需要“心灵鸡汤”的慰藉,即使不能解决现实问题,至少可以让心灵得到休息。
如此滋补的饮品,肯定是没有毒性的,关键是有些人把鸡汤误认为主食。天下美食那么多,你会把人参当成胡萝卜嚼吗?你会把鱼翅当成粉丝吸吗?天天喝鸡汤,流鼻血也就不足为奇了。
3.鸡汤是需要学习的,而不是借用的。
教育界有一句话:“听了就忘了;看了就有印象;做了就记住了”。心灵鸡汤也是如此。当你被文中的一句话触动时,你需要深入思考的是这句话存在的环境,是在什么样的过去产生的,解决了什么样的问题。
然后在此基础上,我们要有目的、有方向、有辨识力地付出十倍的努力,不断吸收、借鉴他人的智慧。这样才能真正感同身受,领悟作者思想的内核,并由此联系实际、举一反三,运用到其他类似的情况中。这样才能真正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形成自己完整的思想体系,应对世间一切问题。
我小时候就觉得,懂了一个有意义的话,领悟了一个道理,就能找到人生的方向。
长大后才知道,人的成长从来不会以这样的模式出现,所有的句子都只是一滴滴雨露,潜移默化地滋润着我们的成长。
年轻人步入社会,是思想和世界观最终形成的关键阶段,不能总是以“有没有用”、“有没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来评判一切,否则,任由“毒鸡汤”和“负能量”侵蚀,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让病情一步步加深,直至无药可治。
先成熟,后成功。真正的成长和进步,需要完整的自我逻辑体系,需要世界观、价值观和哲学思维的升华,需要能够定义生命的意义,需要有勇气去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这一切都需要学习、领悟和实践。真正的鸡汤其实是一剂极好的补药。
老子在《道德经》中曾写道:“君子闻道而行,中人闻道,有时行,有时不行,小人闻道而笑,不笑则非道。”
不知道,现在你对鸡汤有什么新的认识吗?
希望以后看到鸡汤的时候,少一些调侃,多一些思考,多一些行动。
创作者:张彦磊
联合创始人:夏慧娟、黄鹏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