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微信又收到一条信息,内容大致如下:
我最后一次和发信息的人聊天是在2016年12月。
这让我想起了最近的消息,微信正在测试一项新功能,叫做“不常联系的好友”,其中包括“半年内没有一对一聊过、没有共同的小群、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三项标准,帮你筛选出微信上不常联系的好友。
消息一出,网友们惊恐不已,纷纷表示:
“这个功能就是让人们失去朋友。”
“暗恋一个人的人,连单恋的机会都没有。”
“请给暗恋的人一个生存的机会。”
“就算这世上没有人爱你,你也要学会爱自己。”
…
微信已经成为人们联系的重要工具,好友数量在增加,而可以聊天的人却在减少。
许多人只存在于好友列表中。
2016年12月微信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达8.89亿/《2017年微信用户及生态系统研究报告》
微信好友不是都是“朋友”,朋友圈同样缺少“朋友”。
大多数人会忽略他们不联系的人。
然而,朋友圈渐渐变成了只有好友可见的QQ空间,风险也在一点点增大。
△
现实中,层次不齐的人,在朋友圈里往往是有距离的。
总有一些人为了让自己脱颖而出,对一切事物都进行批评。
一位同行的编辑姐姐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打磨了一篇文章,获得了很高的阅读量。
她的微信好友有几千个,在朋友圈里,她既看到称赞,也看到一些纠正。
当然,也存在辱骂。
转发文章的人配上令人恶心的标题,用“胡说八道”、“绝症”、“白痴”等众多脏话进行辱骂,所有能想到的负面评论都用在了文章上,甚至整个舆论都否定了。
评价一切,否定一切,用词令人震惊,让人不由得愤怒。
通过攻击别人来炫耀自己的优越感、炫耀自己的价值观、表现优越感,是朋友圈中最常见的敌对形式。
我的一个同事是韩剧迷,偶尔会在微信朋友圈发一下他偶像的照片。
看完《请回答1988》后,她偶尔会在朋友圈刷男主高焕的照片。
一位许久没联系的高中同学在她的朋友圈评论道:妈的,大家都抵制韩流,你怎么还喜欢韩国人,而且还那么丑。
她屏蔽了那个同学。
用作家霍洋的话来说:分开我们的,不仅是几十年的时间,还有我们越来越远的价值观。我宁愿相信,无论你表达什么价值观,都依然是真诚的、善良的。
只是我们不再相互理解,我们能谈论的只是那些一遍又一遍重复的回忆。
△
微信上不联系的人,或者现实生活中没有交集的人,往往一半浪费你的时间,一半忽视你的生活。
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格兰诺维特曾经做过一个“求职方法”实验,结果发现100个人里有54个人是通过人脉关系找到工作的。
等到一半的人认真修改简历的时候,一半的工作机会已经被抢走了。
无论在哪儿,哪里有社会,哪里就有关系,哪里有人脉,哪里有人脉,就得用人脉。这也是很多人喜欢加陌生人却舍不得删的原因:只为了哪天需要,留着就好。
但你几乎不可能在微信上和大佬们聊得来,更有可能的是某个许久没联系的人给你发来这样的信息:
“我下个月结婚,你一定要来。”
“我有一款很好用的面膜,咱们是老同学了,价格友好,xx元,送你两盒。”
“兄弟,我最近手头有点紧,听说你升职了,能借我点钱吗?”
“请投票给20号,谢谢!!!”
臧鸿飞谈朋友圈拉票、点赞 / 火星情报局
一个很久没联系的人发来“你在吗?”这样的信息已经成为一场噩梦。
借钱、送礼、投票、微商、代购……
给你发这些消息的人看起来像是一位老朋友。
而当你仔细查看的时候,你会发现他们最后一条与你的聊天记录是:“您已添加xxx,可以开始聊天了”。
朋友越多路越多,知心朋友越多烦恼越多,认识多少人并不重要,关键是有多少人认可你。
志同道合的人会相互吸引。真正的朋友永远不会缺少话题。
《火星情报局》的汪涵说:“我的朋友圈最高峰的时候,有100多个人,那时候我就已经觉得很可怕了,然后就决定把那些没意义的都删掉。”
钱枫问汪涵为何删自己,汪涵回应:“我删了陈坤和范冰冰。”
他说:“我们之间没有微信,但不会因为没有微信而长期停止联系,我们的关系也不会变差。”
图说:汪涵谈微信好友/《火星情报局》
作家麦家曾经写道,人生快乐的源泉在于不断地从生活中减去,社交亦然。
无数的广告、不认识名字的小孩的照片、被PS得认不出是谁的自拍照,还有那些让我无缘无故高兴、生气、难过、快乐的情绪……
“我不分享世间的欢乐与悲伤。我只是觉得它们很吵闹。”
当你们彼此都不在乎的时候,这些朋友圈都不会打扰你的生活。
从传播学角度来看,社交网络中的信噪比是指一次完整的传播过程中发出的信息量与受众接收到的信息量的比值,该比值越小,则信噪比越高,越有利于信息的传播。
随着微信朋友圈好友数量的增多,信噪比逐渐降低,意味着你在朋友圈中能接收到的有效信息越来越少。
“微信之父”张小龙在去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到:“我们刚开始看朋友圈的时候,只看到一些好友的动态,但渐渐地发现朋友圈里有很多励志语录,就被诱导用各种方式发。如果像这样的信息太多,最后的效果可能不太好。”
时间和精力成本就这样被默默消耗掉了。
有多少人喜欢我们的友谊,又有多少人从来没见过我们。
△
微信好友数量严重膨胀,其中隐藏着风险。
昨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条帖子,是一个女生发的。
她说,前几天,室友提出分手,但是男方不同意。
为了避免自己找不到女朋友,男孩就把宿舍里的女生都加了微信。
虽然我们没再联系,但出于礼貌我也没有删除。
结果昨天她就收到一群男生发来的威胁信息,吓得她在自习室里放声大哭。
分手后,室友前男友对两人进行人身攻击,在微信上发各种群发信息。昨天,两人收到了花圈、棺材和尸体。
虽然我已经报警了,但是我还是很害怕。
如果说大量无关信息只是让朋友圈变得无趣,那么微信原有的隐私性则在好友数量剧增、共同好友日益增多的现实下遭到侵蚀,增多了“危险性”。
屏幕截图就是典型的例子。
在《夏天来了》宣传期间,郑爽在微博上晒出与陈学冬的微信对话截图,讨论如何登上微博热搜榜。
两个人尴尬的聊天怎么就成了微博热搜了?
看到公布的聊天记录后,陈学冬回应道:“哈哈哈哈……感觉被队友背叛了。”
从陈学冬的回应态度来看,或许这样的截图是无害的,双方都是愿意的。
但在生活中,随意截图之类的事情可以在几分钟内摧毁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我曾经合作过的一名实习生就曾被某人欺骗,因为他的网站被人截取了截图。
她每天都加班,有一次她忍不住在小组里发牢骚,言辞尖锐,文笔流畅。
后来,她发现前同事截取了她在群里的聊天记录,并在微博上不加审查地发了一条状态:“没有不成功的人,只有不努力的人。”并发了一个神秘的笑脸表情。
你根本无法想象,这世上还有人,用别人的挫败感来熬鸡汤。
她与那位发微博的前同事从未联系过,也没注意到两人是同一组的。
这条微博被老板看到了,让她空闲了不少,奖金也“不错”。
基于“三分情”的本意,那些一直不联系的人将会得到七分恶报。
不经常联系的人,不仅没有给你带来温暖,反而伤害了你,让你心里很不舒服。
△
有一句话说得好,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好事,但有些坏事却无缘无故地发生。
一个人一生中必须要经历一次欺骗,然后他才能重新审视自己和周围的环境。
只有懂得了生命该有的含蓄,懂得了人心的不可捉摸,我们才能学会看清事物,跌倒后再爬起来。
我很想念我的老朋友。朋友名单就在那里。即使不联系他们,我也感到很安心,因为它代表着过去。
礼貌对待新朋友,珍惜过去,关注明天。
对不常联系的人谨慎一点没有错,互相尊重、给彼此留点空间,才是相遇最真挚的回报。
- 结尾 -
本文转自网易新闻公众号“槽值”,作者:曹植小妹,情感八卦,一个能真心、能讲笑话的女神,不仅会写文章,还会教你泡妞技巧,立志写出严肃又有情怀的文字,做个心里有温暖的小女生,治愈你所有的不开心。公众号:“槽值”(ID:caozhi163)微博@槽值。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3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