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不是万能药
一生中,我们听过无数的道理,无论是亲人长辈的经验教诲,朋友的善意提醒,还是每天通过手机、杂志等媒体接收到的各种励志名言、人生哲理。
听了这么多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过上好日子。
不是真理能改变你的人生。你的人生掌握在你自己手中,而不是大道理所勾勒出来的。有意义的人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而这一点一滴的人生是由你的习惯决定的。
我们常常期望在几天或几周内听到一个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根本改变的终极真理。但如果我们听到后不采取行动,这才是我们普通人面临的真正问题。
道理很容易懂,但不是每个人的生活都会因为道理而改变。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想身体健康,知道很多养生道理也没用,关键是要有健康的生活习惯。
《楞严经》云:道理可以顿悟,修行必须循序渐进,能改变人生的,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
真理是抽象的、普遍的,但生活却不是。生活从来都不是静止的,每个人的生活都是不同的,甚至生活中的某一刻与下一刻也有很大不同。
我们每个人都是具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依赖他人指导生活的盲人。将别人的原则应用到自己身上,不一定会产生好的结果。
并不是说理由没用,而是习惯不好。
“知之易行之,行之难。”听取真理很容易,但按照真理去行却很难。
习惯是人生成功的重要因素。歌德说,“最好不要在太阳下山时幻想某件事,而要在太阳升起时采取行动。”比起听千遍万遍,不如一步一步把真理变成习惯。
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可以主宰生活。没有人从一开始就拥有超人的能力,也没有人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成功的秘诀在于生活中的小事和日常生活中养成的习惯。
有人说,“播种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种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习惯是人生的基石。
人活着就是为了习惯,研究表明,重复21天以上就会形成习惯,重复90天就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成为习惯性的动作;同一个想法,重复21天,就会成为习惯性的想法。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影响人的潜意识,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你的行为。
老子说:“君子闻道而行,中人闻道,有时行,有时不行,小人闻道而笑,如果不笑,那就不是道了。”
梁启超出生于广东新会,他出生前,梁家已在此生活近250年,梁启超的曾祖父和高祖父一直以务农为生。
那个年代,人人都懂得好好读书、做官光宗耀祖的道理,但直到梁启超祖父那一代,人们才“始笃学”,真正把这个道理付诸实践,变成习惯。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这是众所周知的道理。梁启超在谈读书时,并不是单说读书的好处,而是劝人们要养成爱读书的习惯。
不是真理没用,而是你没有养成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好习惯。真理和改变你的生活之间有一个巨大的差距,而把知识和行动结合起来是跨越这个差距的桥梁。如果真理没有被你真正运用,它肯定不会对你的生活有任何改变。
所以,听太多真理也没用,重要的是把真理内化成习惯,变成信念,好习惯积累下来,自然就会有好人生。
理性需要植根于习惯
习惯要么是最好的仆人,要么是最坏的主人。成功与平庸的区别,不在于懂得更多的真理,而在于拥有更好的习惯,能够把一个又一个伟大的真理转化为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
只听真理并不会改变你的人生。大脑需要理解真理,身体也需要理解真理并采取行动,把真理植入习惯。只有这样,真理才能内化为行为,才能用真理改变你的人生。
单纯聆听真理的影响力往往是短暂的,而将真理植入人们生活的良好习惯则是人们积累的道德资本,这种资本是不断增值的,人们可以终其一生享受其利益。
《易经》云:“患难而变,变则能渡,渡则能久。”人人都明白处事要豁达,但又有多少人能真正把这个道理融入到生活中,养成习惯呢?
你做不到,梁启超却做到了。“多变”是后人评价梁启超最常用的词。的确,梁启超一生中,观点、道路无数次改变,但这何尝不是把通达真理发挥到极致、把真理嵌入习惯的体现呢?
真正改变人生的不是道理,而是习惯。无论你听过多少人生哲理,如果不把它们变成习惯性的行为,都无助于改变人生。抽烟有害健康大家都知道,但还是有那么多人戒不掉。
能够改变人生的,永远不是写在纸上、耳朵里听到的大道理,改变要靠自己的行动,改掉坏习惯,养成好习惯。
把真理牢记在心,用行动表达出来,把好的建议变成好的习惯。当你拥有一个又一个的好习惯时,又何必担心你的生活不会越来越好呢?
如果你想走得快,你就独自前行;
如果你想走远,就和一群人一起走;
认知改变命运,圈子决定命运。
欢迎加入“水木然学院”微信社群!
(付款后长按图中二维码即可加入)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