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探究中国散文的发展历程及其受欢迎的原因

心灵鸡汤的散文_积极向上心灵鸡汤散文_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文章

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文章_心灵鸡汤的散文_积极向上心灵鸡汤散文

心灵鸡汤的散文_积极向上心灵鸡汤散文_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文章

积极向上的心灵鸡汤文章_积极向上心灵鸡汤散文_心灵鸡汤的散文

论文理论

艾克拜·米吉提

中国散文历史悠久,从先秦文学开始,后来比如《二十四史》中《史记》很多篇章都是优美的散文,有的甚至是短篇小说的祖宗,散文有了新的发展。散文的结构和文体比较自由,不像写小说,要构筑情节、塑造人物、组织冲突、刻画人物性格。如果一部电影剧本,每三分钟就有一个高潮,没有二十七、二十八个高潮就没人看了,电视剧更是如此,现在电视剧动辄二三十集,四十集,甚至几百集。但散文高度凝练,简洁明快。在这方面,我觉得散文很受读者欢迎。

散文其实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第一是抒情散文,我觉得现在抒情散文越来越少了,写抒情散文的人好像都很年轻,处于一个特殊的年龄层,喜欢抒发情绪,不管是因为场景,还是因为情绪,这种抒情散文也被90年代以后兴起的心灵鸡汤搅动起来,变得充满了鸡汤味,尤其是手机出现之后,每天都是充满着对生活的感悟。我早上打开微信,每天都有种感觉,你觉得这是散文吗?这也是散文,你说不是散文,其实是介于两者之间。我有很多微信圈,我经常潜伏在这些圈里,不说话,只是每天看他们说什么,看他们做什么,他们在想什么? 不知道他们从哪里找来的,有的是转帖,有的是原创,每天感触很多,以前叫“满篇感触”,现在看到甚至有“几万篇感触”。所以,随着手机平台、微信圈子的出现,这种表达情绪的散文,给散文带来了一个挑战,就是短小精悍,有时候几百字,有时候几十字,好像微信限制150字,超过就不准再发了。当然,有时候也有真切的感悟,有些很真实的感触,比如前段时间北京连续28天雾霾,写的关于雾霾的笑话其实是抒情散文,那种智慧让我很佩服。 还有,一旦有人闹事,如果这个人很有影响力,他们就会马上编一个故事,像《史记》里写的传记那样,编得还真有那么点道理。当然也有一些职业写手、网站签约的写手,24小时都在想怎么把最新的东西搞得有趣,然后发到微信、网络上,就是这种类型。

第二是游记散文。随着近年来旅游业的发展,各地都在打造自己的形象,塑造地方品牌,于是就用尽各种手段,动员作家或者地方文化界人士来写游记。游记也不少,多到这两年各大报纸都舍不得刊登这些散文。当然,并不是所有的游记都读不下去,也有很可读的,毕竟都是大师写的,还是不少的。有些精品还是对地方文化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历史上有些文人墨客留下了优秀的游记,比如《黄鹤楼》、《岳阳楼》、《赤壁》,这些地方因此而名声大噪。而历史上这些文人墨客没有去的地方,现在也正被一些散文作家用笔去书写。

针对旅游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曾经写过一篇论文,题目是《要正视旅游业的“伪文化”现象》。这种“伪文化”现象越来越普遍。我发现很多溶洞,跟桂林的溶洞没什么区别,同样有水,有钟乳石,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听介绍,都是一个形象,不是孙悟空,就是猪八戒,或者是王母娘娘的洗脚池等等。到处都一样,用一些民间故事来牵强附会地解释事情。然后互相争论,这个在争论,那个在争论,有时候让普通人不知所措。 这就是一个“伪文化”现象。“伪文化”现象不仅仅存在于旅游业,因为这些年假冒伪劣产品猖獗,这是一个严重的社会现象,也是我们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时候,因为我们的法治跟不上,所以才出现这些问题。比如说我们的奶粉对下一代的危害,大家已经认识到了,这样的事情在发达国家是不存在的,现在我们在进一步加强法治,环境也在逐步治理,但是这些猖獗的东西在旅游业更加突出。所以这些反映到我们的散文里,还是存在的。所以这个时代的文学创作,特别是旅行散文,有不少好的作品,等我们十年二十年后回头看,有些东西就会像时代一样翻篇了。

三是回忆类散文。我们每年都有很多国家级专题,如“2015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等。这些主题散文肩负着为下一代讲历史的使命。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主办的《作家文摘》报纸,读者群很广。仔细分析读者的年龄,发现普遍在45岁以上。人们对革命史、建国史、我们伟人的历史很感兴趣,特别是45岁至60岁的读者,每读一篇文章,都入迷不已。据统计,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有1.5亿多,而且这个比例还在增加。 这是一个庞大的群体,散文在服务这个庞大群体的精神文化需求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有相当一部分读者,是对这些主题、命题念念不忘的。现在的年轻人,把他们称为粉丝,这些粉丝非常执着。从社会学的角度看,一定也有这样一种积极向上、健康向上的文体,或者像我们现在说的,释放正能量的文体。

第四个是描写风景、描写人物的散文。这些散文也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而且写得非常简洁、非常清晰,非常轻松愉悦,让读者感到心旷神怡。我觉得在任何社会背景下,这都是必要的。因为人是情感动物,需要释放这种美好的情感。如果你不能释放自己的情感,感受快乐,那么各种各样的问题就会出现。比如我们国家现在已经成为癌症高发的社会。原因有很多,比如食物里可能含有农药,水可能被污染,这些都是原因,但根本原因是每个人的生活质量。如果你总是不开心、郁闷,那么癌症自然就会找上你。我觉得散文在释放内心的郁闷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就是那种描写风景、描写事物、描写人物的散文,给人一些明亮的色彩和节奏。心灵的健康更多的是文化,更多的是艺术,这是非常关键的。 没有文学艺术,没有文化,没有精神食粮来丰富你的精神世界,让你的视野更加开阔,心态更加充实,你的身体健康很难得到保证。18岁以上的人,几乎80%到90%的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我们要提高全社会的幸福指数,就应该以拥有健康的身体为前提。而这其中,我们的文学在发挥作用。文学起着重要作用,其中散文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不能一一赞扬刚才列举的散文作品。但总体来说,我觉得它们起到了巨大的释放正能量的作用。书记在北京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文学作了非常客观的评价:“有高原,没有高峰。”这不只是小说或其他文类,我们的散文写作也是如此,其中,总体水平很高,但内容特别突出、高峰地位的作品还比较少,这里面还有其他原因。最近,《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出台,提出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对老一辈作家或中年以上的作家来说,这不是一个新命题,但对青年作家来说,确实是一个全新的命题。 因为现在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大量的宅男宅女连鞋子都不买,从来不出门,也不找工作,靠父母养活,他们从来都不知道社会是靠经济和能力养活的,下一代当中有一部分,两代人都靠父母养活,自己成了寄生虫。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民心,什么是地心。那么这样的作者呢?凭借他的才华和热情,他可以写一段时间,维持一段时间,但是他坚持不下去了。或者说越写越枯燥。应该说,深入生活这个命题是非常相关的。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新媒体的融合,纸媒的影响力可能逐渐萎缩,有未来学家预测,最后一张纸质报纸将在2038年在纽约消失,最迟2044年。未来是新媒体,是网络,是手机阅读,大家都说这是自媒体的时代,其实自媒体的时代是最容易掌握的,大家直接参与其中。用散文写作来表达你的感受,给我关心的年轻微博朋友。每一个年轻人都会因为一些事情感到难过,其实对于经历过的人来说,那不算什么,对他们来说,那只是他们的情绪而已。这说明你应该宣扬人类的优秀品质,但是人类的弱点,人类内心的压抑,是不需要你去教育,去宣扬的。面对这些,我们的写作就要发挥作用,特别是我们的散文写作,要对年轻人起到特别的引导作用。 即使是成年人,因为现在是专业化的社会,专家就是专家,专攻一个领域,虽然他们能很好的使用电脑,但是对社会、生活中的矛盾很迷茫,无法解决,所以还是有很多自闭症患者、抑郁症患者。在这个专家的时代,出现的问题比过去要复杂,这时候文学艺术就会提供一些间接的生活经验,同时也会给他们一些间接的启迪,从而摆脱某些心理障碍,摆脱一些钻进去的犄角旮旯,把他们从那个死胡同里叫回来。这样,文学就会发挥出前所未有的作用。上海一个研究生毒死了另外一个研究生,他后悔了,对被害的学生表示最深切的悔恨,他向他的父母道歉,让他自己的父母忘了他。这是不人道的,一个父母怎么能忘了自己的孩子呢? 虽然他是研究生,是某个领域的专家,但是他对生活,人性,对社会都缺乏基本的常识,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破坏性的事情。这从另一个角度证明了我们高分教育制度的失败。我们的散文写作,文学创作逐渐发挥它们特殊的作用,就是疏通人们心理,精神上的压抑。其实文学是一座心灵的桥梁,是连接人们心灵的桥梁。包括我们的散文。通过阅读你的作品,两颗原本并不靠近的心可能会变得靠近。一些心灵上无法跨越的障碍和缝隙,可以通过文学这座桥梁跨越。最终是心灵的沟通,建立在理解之上,理解之上是宽容,宽容之上是流畅。

过去有三百六十种职业,现在有三千六百种、三万六千种、三十六万种职业。在这种背景下,最难的就是把人与人分开。这是由各种因素造成的,包括社会、文化、家庭、个人背景等。所以人心的沟通需要我们文学来实现,需要文学和艺术。艺术是说服,文学是沟通,散文的作用就是软化疏远者、冷漠者、硬化者的心,让他们能够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然后相互激励、相互赋能,获得一种精神上的正能量,这个社会才能变得完美。

我们的文学、散文写作,最终都是为了人,服务于人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也服务于人的交流,唤醒人内心压抑的、封闭的、死胡同的部分。我们应该按照自己理想的社会行为去面对生活,建构心理。这样,社会才能充满正能量,即使经常有雾霾,心胸开阔,心里没有雾霾,只要心里没有雾霾,现在各种身心疾病都会远离我们,胜过吃各种保健药。我想这就是我们当下文艺,包括散文的重要使命和责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201694.html

中国出版图书种类超 50 万,垃圾畅销书籍为何大行其道?
« 上一篇 2024-07-23
电影一句顶一万句:原著与电影的巨大落差,刘震云作品的影视改编之路
下一篇 » 2024-07-2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