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去,下去!下去……”2012年11月17日晚,北京大学百年讲堂里传来一阵阵刺耳的声音。被调侃的对象是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她以白话讲解《论语》和做心灵鸡汤闻名。作为党代表,她刚刚参加了十八大。由于姓氏笔画简单,她在北京选出的2270名代表中名列第一。
她这次在北大参加的活动是一场昆曲演出。昆曲发源于江苏昆山,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十分精湛,但和京剧一样,如今也走向衰落。为了弘扬这一古老文化,主办方王家粮仓租下北大一角举办“2012中国昆曲名家年会”,并汇聚了“10位国宝级昆曲大师”。主办方对于于丹“3岁开始听昆曲”和她推广《游园惊梦》的经历印象深刻,于是邀请了这样一位文化大咖在这次商演结束时作总结发言。
在平民圈颇具影响力的于丹遭遇尴尬。当晚22点18分,认证博主“黄宇峰”在微博发文:“于丹今天真是丢人,被观众逼下台”;10分钟后,认证博主“桃李清深在成长”也发文称于丹被喊“下台”。认证博主“毕晓雨”也发文类似内容。不过,虽然三位博主都自称在现场,但三条帖子的关注者寥寥无几。
直到18日下午1点,于丹才终于发现自己身处舆论漩涡之中。认证博主“尹小龙”此时在微博上发文:“北大京剧落幕,于丹被叫‘下台’”。微博上转发量和评论量相当可观,成为热议话题,焦点集中在“下台”二字上。但显然,尹小龙当时并不在现场,当晚演出的也不是京剧。
最可笑的是,此事迅速升级为网上“北大精神生死战”。尹小龙在复述当晚情况时,说的是“滚”,而不是“下台”。网友“五言六局”在随后的一条微博中发布同样的消息,以“爆炸”开头,被转发过万次。至此,事件的火药味越来越浓。而且,尹小龙在复述的最后还加上了一句主观评论,说“我觉得北大进步了”。此后,经过众多实名认证微博账号的复述,当晚事件被解读为“北大学生爆破”于丹下台,焦点变成北大“抵制”于丹的思想传统,个体行为从此被涂上了一种集体精神。 此后,网友的转发和评论主要围绕两点展开:一是将关于于丹的争议放大,如她是“队辅导员”、“体重说不清”,甚至骂她是“大骗子”;二是将关于“北大精神”的争论从北大学生炮轰于丹下台延伸开来。有人指责北大学生不豁达、不尊重别人,也有人说北大精神又回来了,甚至有人发表文章《什么是北大精神?》于丹逐渐沦为配角,徐大内等媒体观察者则将焦点放在将批评上升到北大精神的层面是否合适。
至于当晚现场究竟发生了什么,活动组织者解释道:当时有人只是喊了一声“趴下”,并没有人说“出去”。而且,喊话的人并不是北大学生,因为“那个座位很贵,北大学生不会坐那里”。
这一说法与现场学生的描述不谋而合。在事件引发“北大精神”讨论后,网名为HelenClaire的学生当晚发文澄清情况。这种商业演出与北大无关,于丹也不是北大邀请来的。她听到过最过激的话语,是于丹要代表粉丝向老艺术家们致谢时,有人喊道“你没资格代表我们”。而于丹致意后,全场依然鼓掌。
当事人于丹18日在微博谈及昆曲聚会时,并未提及当晚的冲突事件。于丹在微博中称,“73岁的侯少奎老师表演了厚重的《夜逃》,73岁的张继庆老师表演了生动的《狂梦》,71岁的王诗雨老师表演了优雅的《西园记》……他们的表演,风采无与伦比。”
“主办方多次邀请我上台向老艺术家们致谢,但真的来不及了,也真的对不起台下的朋友们!其实我只想鞠躬说一句话:中国昆曲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了,老艺术家们的年龄加起来也有600多岁。戏曲是靠人传承的,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把中国昆曲的血脉传承了下来。”于丹对于当前昆曲行业的描述,符合事实,并无煽情的表白,所以这不能算是心灵鸡汤布道。
记者尝试致电于丹澄清此事,其助理称“她18日凌晨已经出国,近期不会接受采访”。
作为一位光鲜亮丽的学术明星,于丹此前饱受争议。很多人觉得她所说的话对解决实际问题没有帮助。还曾发生过十位医生联名抵制于丹的事件。就连因上电视而出名的于丹也说现在的电视观众是“两低一高”(收入低、学历低、年龄高)。这些都表明精英知识分子不太接受于丹。
对于此事,《新发现》主编闫锋表示:“于丹被嘘下台,网上分成了两大阵营,一派认为北大精神死了,一派认为北大精神还活着。其实,这是一场票价昂贵的商业演出,跟北大没什么关系……于丹站在那里不合适,观众以戏迷传统的表达方式表达意见,仅此而已。”
于丹“卧薪尝胆”与“北大精神”狭路相逢,某种程度上让人担忧当下文人谋生与理想文化传承的差距,希望由此塑造出新的文人形象。但事实不能凭空想象,毫无关联的东西更不能放在一起。对于北大来说,“未名湖一直在,上海滩红楼一直在,我们几代人都在这里。”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70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