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读原本大学微言有感:格物致知,方能明明德平天下

读多了心灵鸡汤的后果_后悔的鸡汤_心灵鸡汤后悔

读完《最初的大学》有感

——总部人力资源中心副主任 张东

读完书后,我觉得这本书从书名开始,就明确地告诉人们“学问”的本质,教人树立自己正直正直的品格,才能不断“更新”,永远“完美”。读完后,结合自己工作、生活的体会,我对“格物致知”有了深刻的理解,认为“格物”是一切事物的本源,只有“格物”才能“学问”,只有“学问”才能“明德”,才能“平天下”。

文章中不止一次提到“格物致知”与“求知”的关系。同样的道理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我们想要了解某件事、某项工作,就必须研究它。一般来说,英国科学巨人牛顿就是在研究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时,得到了万有引力定律的灵感。研究苹果下落是“格物致知”,研究万有引力定律是“求知”。

自从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以来,人们普遍认为人们的大脑变得懒惰了。因为在没有互联网之前,人们遇到问题总是喜欢思考,想着为什么会发生某件事,将来如何解决。思考某件事发生的原因,本质就是“究物”。但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们更喜欢看到问题后直接寻找答案。直接“知道答案”并没有错,但却违背了事物发展的规律。很多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知道答案”,不加思考、不加求证就直接、粗暴地接受了“知道答案”。所以,我们现在发现,很多人有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因为他们接受了很多潜意识里认为是对的“知道答案”,很多人的思维功能减弱了,更喜欢短平快。

我们来看看碎片化的时代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前段时间,一段“交警粗暴执法”的视频在网络上热传,引发了网上对交警的骂声,也给掌握权力的国家机关带来了负面影响。其实不然,后面有一段文字,详细解释了事件的前因后果。原意是车主违章停车,交警按规定执法,并要求其出示驾驶证。车主拒绝出示,多次尝试后,车主愤怒,开始推搡执法人员。从此开始,视频和图片开始被录下、拍摄,并配上交警粗暴执法的文字,激起了围观群众的愤怒。从以上事件来看,人们就是不了解事件的前因后果,只看到其中一个片段,就妄下结论。 这其实是因为碎片化的信息使得人们无法正确地“察言观色”,从而无法正确地“知晓真相”。

我们在工作中经常听到很多同事在讲华为是怎么做的、阿里巴巴是怎么做的等等,其实他们做的只是碎片化的信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知道他们做了什么系统性的设计,做这样的设计时面临了什么问题。也许我们可以成功复制,但并不保证我们“学有所成”,要想有效运用,必须对事物进行系统性研究和比较性思考,这样才能保证“学有所成”。

“凡事留心,方能有所收获”这句话特别有道理,比如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讲到的师徒关系。我刚进公司当徒弟的时候,当时的师傅遇到这件事情,不会直接告诉我应该怎么做,而是会静下心来问我打算怎么做。在我详细阐述了方案的思路之后,师傅会提醒我根据我的阐述查缺补漏,并在过程中给予必要的支持,提出明确、高标准。接下来就是认真执行,在工作过程中做出一些小决定。正是这种带人的方法,让我受益至今。同样,在总结了自己的好处之后,我们在带新人的过程中也要明白,要想让人快速成长,首先要让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其次还要在职责范围内给予授权和支持。 如果在工作中直接引导问题的答案,他们的决策能力和思考能力就会丧失,这样的下属只会学到经验,而潜能永远得不到发挥。学习、帮助、引导的过程就是研究事物的过程,采取有效的培训措施就是“知行合一”。

所以文章后面一章说“欲得学问,必究其根。欲得学问,必究其根。”翻译成白话,就是说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了解和研究一切事物。意思是说,要想获得知识,就必须研究透彻。因为只有学问和研究同时进行,才能看到本质,领悟真知。

“知”是为了“心诚”,“心诚”再保证“心正”。随着一个人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多,人们会感觉他的修养越来越高。这在35岁到45岁这十年间尤其体现得淋漓尽致。有时候我会回想起自己刚入职场、刚当上领导时的状态。那时候遇到麻烦的事情容易生气,遇到棘手的问题容易慌乱。我觉得当时的生气或者慌乱,应该是“无知”的一种表现。这个“无知”不是愚昧,而是因为我的经历和阅历还没有达到那个程度,也就是没有“察言观色”的过程,导致我很难控制自己的“心”和“意”。回头想想,缘起就是这样。现在再看一个问题,因为阅历增加了,一定程度上能看到事情背后的原因,也会大致知道它会如何变化。 当我能看到这些规律的时候,我自然就不会轻易生气、慌了。的确,不生气、不慌也让我在处理工作的时候,能够冷静看待事物,合理处理。这种正心,正是得益于这十几年来的“学东西”。

《论语》里有一句话叫“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大概也是这个意思。四十岁以后,大多数人通过工作和生活的积累,会明白一些道理。思想水平提高了,就不会对自身的道理或者外界客观事物产生那么多的怀疑。同样,人到了五十岁,就会更加明白因果,更加明白规律。我想那个时候,人们就不会那么容易抱怨这个世界了。

修身、治家、治国、平天下,都是以后的事。我想,如果能把“格物致知”和“求知”的基础打牢,就一定能做到“心诚则灵”和“心正则明”。这四个方面一旦做到了,对我的修身、治家、治事业都会有很大的帮助。

读多了心灵鸡汤的后果_心灵鸡汤后悔_后悔的鸡汤

“用快速磨机吹头发”

——集团研发中心副主任 陆秋月

刚拿到《大学本义》的时候,我还觉得有些奇怪:这么厚的一本书,我怎么读得完呢?到写稿时,我已经看完了一遍。现在我背诵不了《大学》,但我决心要经常看。南怀瑾先生用他渊博的知识,把《大学》诠释得十分深刻,读起来确实很好。

全书阐述了大学问的纲要:四纲七明八纲,对内悟、修身、外用等问题都作了精辟的阐述,对修身的问题感触颇深。

修身是内悟与外行之间的一个连接点,简单来说,修身就是学会做人,这和徐静心祖师在《自说杂谈》中提出的先做人后做事的理念类似。修身是贯穿人一生的大课题,做好修身需要具备四个原则:格物、求知、诚心、端正。

事物研究

近代以来,学物化为物理学,多为实践。我的理解就是要勇于实践。四知之“知易行难”很好地诠释了学物化。书本上的道理、前人总结的经验等知识经验,总要亲身去体会,才能知道其中的妙处。如果只把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当成自己的知识,时间长了,就会忘得一干二净,把东西还给书本。这也是古人常说的“书本上所学浅薄”。管理也是一门实践学科,德鲁克大师提出,管理是实践,而不是知识。作为管理者,我们要在不断丰富知识体系的同时,不断实践管理。在实践中,才能发现规划的不足,并实时调整,让战略贴近战略。这也对应了公司高管经常提到的战略懒惰与战术勤奋的辩证关系。

知识

知识的获取一般有两种方式:学习和实践。知识的获取不只是知道,而是要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技能。因此,光学习是不够的,还必须加上实践。

子公司技术总监和研发中心经理级别相同,但工作内容差别很大。子公司技术总监每天考虑的更多的是转型过程中的工艺、质量、检验、技术对接等具体事项;研发中心技术体系线每天考虑的就是九个字:“建班子、带班子、定战略”。我刚到集团工作时,每天很不习惯,经常被领导批评。一段时间后,我发现了这一点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整,我逐渐适应了集团工作的节奏和步骤,理清了工作重点和亟待解决的问题。

获得知识的过程也是相当痛苦的。压力总是围绕着我们。想不通的事情会让我们更加焦虑。直到上了大学,我才突然意识到答案早已存在。曾子说:要获得知识,必须格物致知。

诚意

自从互联网兴起以来,网络上涌现出了很多励志语录。韩寒的电影《明天见》让一碗励志语录火了起来: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不能过好日子。这句励志语录该怎么喝?揭示了现代人的一种焦虑:在知识快速迭代、知识付费的时代,人们常常迷茫,不知道什么时候该学什么知识,就胡乱地去学。最后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们明白了很多道理却还是不能过好日子。殊不知,曾子先生早在两千多年前就给了我们答案:诚。

学习要有态度,做人也要有态度,没有态度的人生终究是悲剧,当帷幕落下,观众离去,留下的只有满地的悲伤。

做工作,就像学习一样,我们的态度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坚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终究是小路,时间久了,就会被淘汰。禅宗五宗的创始人临济大师有句偈语:欲吹毛求疵,必当即磨砺。人天生自有天性,但被习惯所污染后,就要及时反省自己。这个过程贯穿一生。就当下的所作所为而言,我们要不断自我批判。

所以我认为修身养性的第三个目的,真诚,就是两个方面的态度:一是坚持,坚持学习实践,坚持检讨总结;二是不断自我批判。

修身养性,关键是修心。心是一个神奇的东西,在我看来,心就是思考。南怀瑾先生在《大学之道》中提到了开悟七证,开悟七证:“知、止、定、静、静、思、得”,其实就是修心的过程。

顺其自然,不断问如何。这是人们的通病。我们每天都会有很多妄念、假情绪,这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控制的,你越是想控制它,它就越是停留在你的脑海里。我们不知道哪个妄念会突然变大,在某个阶段就会失控,做出“傻事”。所以临济大师提出“真光无边,言如其人”。

职场上最忌讳的就是心烦意乱。做工作的时候,要能够静下心来,思考前因后果,理清主次,只有抓住了问题的本质,总会有一个圆满的解决。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总是不按照冷静思考的结果去行动,这其实也是心性修养不够的表现。

管理者需要通过七证来修心,一个“止”字就很好的诠释了定位的问题,我觉得以后要不断修心,心正了,身正了,才能德行高。

大学之道是一门大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验证、完善,四大原则应该成为我一生的课题。

心灵鸡汤后悔_读多了心灵鸡汤的后果_后悔的鸡汤

我的学习“大学原创微词”体会

——总部财务中心总监方倩

闲暇之余,我有机会再次阅读《大学》,由于时空的变化,我的职责和立场也随之变化,所以思想和理念也与上次有所不同。

书上说“大学”是读“成年人”的学,什么是“成年人”? 书中说:“凡立志学道,内修外学,能达到一定境界者,即为‘大人’。”南先生新解说:“与天地……相合,与日月……相合,与四时……相合,与鬼神……相合”,那么我们读过一些书,在外工作的人,也可以称为‘大人’,也应该学习这些知识。”《大学》有“四纲七证八目”四纲是“大道”、“彰德”、“亲民”、“达至善”;七证是“知、静、定、静、平、思、得”;八目是“格物、求知、诚心、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和”在世间”,指导着我们怎样“知内而用外”。以上这些,也算是学习《大学》的主线。把握了这些,我们或许就能循着蛛丝马迹,一窥豹中玄机,进而开始更全面的学习。

第一是“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南先生在书中解释道“每个人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心理状态,或者更明确地说,自己的想法和情绪”。从2014年10月调入总部以来,我经常感受到能力和责任之间的差距。一方面,我坚信自己适合现在的工作,在财务岗位工作多年,又调到管理岗位,又回到财务中心,在建华的经历和训练应该能让我担起这个重担。但另一方面,从局部到整体,从局部到总部,我又怕自己的格局不够,能力不够强,专业知识不够,工作做得不够好,辜负了老板和董事会的期望,辜负了团队对自己的期望。这两种心态和情绪常常交织在一起,缠绕在一起,总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大学》中的“七证”法“知止而志,志而能静,静而能静,静而能思,思而能得”启发了我。“知”而“得”,应该就是一个人所追求的成长与提升。

古代社会以“礼法”为主要原则,与当时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类社会从“礼治”走向“法治”是必然趋势。2018年,集团管理的关键词依然将“法治”排在首位。在集团快速发展、转型升级中成长的同时,集团内部管理要强调从“人治”向“法治”转变,从“随机”向“规范”转变,从“人性化管理”向“理性化管理”转变。把建华建材打造成百年老店,这也是老板对社会、对企业、对员工负责的态度,更是建华“走正道、担当、为人处世”企业文化的具体体现。在制度建设过程中,要“先看自己,再看别人”。 这就要求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在制定制度时,一定要综合考虑客观环境和条件,结合人性,使之发挥作用。制度一定要切实可行,不能做表面功夫,把制度本身弄得花花绿绿的,但制度是不能落地的。制度的核心是执行力。

建华是一个很重视“家”文化的集团,近一两年老板特别重视我们孩子的教育,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大学也充分体现了“治家”与“平天下”的辩证统一。集团每年举办的“太太大会”,就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家庭和妻子对男人事业成功的积极作用。每一个生活在这个社会的人,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或家庭责任。那么如何才能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尽到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呢?家庭和工作相辅相成,在全身心投入工作的同时,不能忽视家庭责任,好的例子还有很多,处理好家庭责任之后,反过来又能促进我们的工作责任。

《大学》《内学》从《八纲》中的“格物求知”入手,重点放在“知”字上。“知”又分为“知之”和“可知”:“知”是后天意识形成的,具有思维的感性功能,同时具有触觉的感官功能;“可知”是先天形成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知识。人的一生中,充满了知的区分思维功能,受身体生理的“感觉”影响。《外学》借用一些帝王的故事,阐释“修身而后齐家,家齐而后治国”的道理。有些开国帝王才华横溢,霸气十足,但因为自身的问题,成长环境的问题,虽然开创了辉煌的基业,却或多或少留下了一些问题。 可惜,秦帝国只延续到第二位皇帝,就灭亡了。

人性本能其实是不证自明的,本性就是“善”。心动则有善恶之分,何以有善恶之分?书中说,人性的变异是受后天环境影响的,所以要“修身养性”,这是锻炼身体、增强抵抗力的一种方式。同时,要把自己放在一个好的环境中。“孟母三迁”就是这么一个道理。对于我们这些在社会上谋生的人来说,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把工作当成事业来经营。2017年完成集团架构重组后,作为建华优秀的职业经理人,同时也是公司的股东,是工作与事业相结合、成长与发展的良好管理典范。建华是“我们的建华”,是成就自我的最佳平台。

我们企业文化“行正道、担当担当、关爱他人”的核心,与儒家精神一脉相承,一脉相承。2018年集团管理依然会以法治、制度建设、人才培养为重点。建华是我们共同成长的大环境,每个具体模块、部门也是成长的小环境。财务中心的同事也来自五湖四海,每个人的脾气、习惯、能力都完全不一样,作为团队负责人,如何用企业文化把大家团结起来、凝聚起来,服务公司,实现自我价值实现?我觉得其中的一个关键就是“立德”。“有德则有人,有人则有地,有地则有财,有财则有用”。有德之人才能以身作则,在行为上严格要求自己,才能自律、谨慎、不自欺欺人。

现实社会中,物欲的诱惑太多了。“物欲使人自怜。”我们不能被物欲所奴役,不能被物欲蒙蔽了双眼。一方面,我们要享受辛勤劳动带来的财富,但另一方面,也不能被这些“身外之物”蒙蔽了双眼,丧失了理智。要正确看待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不能简单地把产出看作工资、奖金。海尔张瑞敏曾说过:“培训是最好的福利。”这是企业从培训的角度对员工的一种投资,最终的受益者是员工自己。这种投资是隐性的,我们感觉不到太多,但这种投资对我们来说意义更大,是一种更大的“收获”。

“五经”是中国古代文化传统的汇集,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始于“五经”,历唐、五代、宋、明清的演变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中国文化学习中的普遍意识是“以安定为本”。安定与安定是一而二、二而一,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纵观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无不把“安定”作为修身养性的必要努力。同样,作为企业的一份子,我们还是要牢记这两个词的真谛,克服工作中的浮躁。如果高高在上,脱离实际,不深入,不具体,自我拓展,就很容易迷失自我,必然会阻碍我们自身的学习和发展,也会使我们部门的工作陷入被动。 正如书中所说“世事往往被肤浅粗鄙的眼光所误导”,因此,我们要“稳中求静”,深知自己的根在建华,静下心来学习,才能“温故而知新”。

取长补短,做优秀的建华人。中国古代文化有着深厚的历史根基和永恒的人性光辉,正是这些中国古代文化思想的精髓,构成了建华建材企业文化的核心。同样,在当今各国快速发展、更加开放的世界,只有中西文化很好地结合,才能使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取得更大的成功。建华建材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也是我们不断探索、不断变革、不断成长的过程。因此,作为建华人,我们必须深刻、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学习、提升自己。书中也讲到了《大学》的本义,要成功,首先要学会做人,修身养性。 同样,在集团快速发展、艰难转型的过程中,如何带领好我们这个队伍,始终走在集团前进队列的最前面,只有不断学习,不断自我改变,不断“修身养性”,全面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这是我们的责任,也是义务。只有这样,才能达到我们学习本书的目的。

后悔的鸡汤_心灵鸡汤后悔_读多了心灵鸡汤的后果

建华 | 自言自语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96526.html

浙江新高考英语考试周日开考,听力备考建议及题型分析
« 上一篇 2024-06-29
小鹿情感 APP 涉 PUA 不良特征及涉黄内容,用户被骗 5 万余元
下一篇 » 2024-06-29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