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心灵物语 >

“波丽安娜原则”——心灵鸡汤为何吸引人?

惠思

喜欢心灵鸡汤的人,不在乎故事的真实性,而在乎“复制”。 就像一个买彩票的人看到其他幸运者发财一样,他一次又一次地碰运气,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仍然继续前进并享受其中。 如果有人暴露了他们乐观的幻想,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残酷的、不幸的。

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突破心理障碍的有力工具。 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是必须的。 然而,要将批判性思维从“个人反思”提升到“公共道德”,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打破“沉默共谋”的勇气。

批判心灵鸡汤_批判鸡汤文_批判鸡汤心灵感悟

“心灵鸡汤”一词在中国刚出现时,带有嘲讽、嘲讽的意思。 从话语形式上看,《心灵鸡汤》有励志励志的警句、感人的故事,或者是一些发人深省的谚语。 他们的温暖和“智慧”总能抚慰人们的心灵。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心灵鸡汤是一种预见和预测美好未来的“积极幻想”:当一个人在不确定或不利的情况下感到困惑或沮丧时,自我期望的理想就会夸大。对未来的期望。 对未来的可控性获得信心和安慰,并以这种不切实际的乐观态度维持你的自尊和希望。

《乐观主义》——心灵鸡汤为何如此吸引人?

波莉安娜是一个不幸的小女孩,她失去了父母,被送到西方的亲戚那里寄养。 她小时候就失去了母亲。 父亲临终前告诉她要抱有希望,好好生活,并教给她一个“快乐游戏”:无论发生什么不好的事情,先往好的方面想。

当她的父亲去世后,波莉安娜立即有机会玩“快乐游戏”。 她以为父亲去世了,就去天堂见母亲了。 死得好,她的心里充满了幸福,不再悲伤。 波莉安娜在任何困难的情况下总能看到积极、光明、美好的一面。 她是一个充满乐观思想的女孩,并用她的乐观思想感染周围的人。

她能够无视现实环境对实现自己愿望的任何限制,总是用自己的内在力量来解决生活中的各种困难和不幸,无论有无原因。 她不仅自己这样看待事物,而且还将这种看待事物的方式传授给别人,作为一种生活智慧。

这个故事出自美国小说《小波莉安娜》。 1978年,两位心理学家根据小说提出了“盲目乐观”原则。 它指向了这种“心灵鸡汤”“幸福幻觉”:

1、心灵鸡汤有一种夸张的“不切实际的乐观”心态和思维习惯。 这种想法是没有根据的,是感情冲动的,甚至是浪漫的。

2.经常采用反常思维或逆向思维,使困难或不可接受的事情变得可以接受甚至受欢迎。 所以常常给人一种“大智慧”的感觉。

3、心灵鸡汤不负责提供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案。 其作用是劝说、启发或缓解。 观众也不会期望从讲师那里学习解决方案。

4、心灵鸡汤经常用故事来传达乐观情绪,用修辞和情感代替理性和逻辑。 它具有强烈的情感吸引力,但不提供论证支持。

加拿大畅销书作家丹妮尔·拉波特 (Danielle Laporte) 是一位著名的励志演说家和博主。 她的博客被《福布斯》评选为100个最受欢迎的博客之一,被誉为“逆向自助导师”。

批判鸡汤文_批判鸡汤心灵感悟_批判心灵鸡汤

“加拿大的玉丹”,丹妮尔·拉波特

以下是她的一些人生建议:

“你不能死。这是残酷的事实。即使你破产了,你也没事。即使事情不顺利,如果你失去了你的爱人,你流落街头,你还是可以的,就算你胡言乱语,比赛失败,灰心丧气,被解雇……你也死不了,不信你去问问有过这种经历的人事物。”

这听上去很狂妄,其实是一种诡辩。 当然你可以问的是没有被折磨死的活人。 哪里可以问死人? 这种鸡汤建议充其量是善意的谎言,但却极其受欢迎。

传染性精神疾病

“心灵鸡汤”听起来像是中国当地的一句俗语,但实际上它来自于英语的“心灵鸡汤”。 在美国,心灵鸡汤是一个积极的词,至少不是一个坏词。

“心灵鸡汤系列”的成功经验本身就是一个励志故事。 美国第一本《心灵鸡汤》一书是由杰克·坎菲尔德和马克·汉森编写的,他们都是以励志演说家为职业的。 这在美国是一份不错的正式职业,2013年平均年薪约为9万美元。

坎菲尔德和其他人编写了一本从听众那里收集的感人的现实生活故事。 经过多方投稿,终于出版,第一年销量800万册,名利双收。 此后,他们以40种语言出版了250本不同的《心灵鸡汤》书籍,仅在美国就销售了1亿册。

如今,心灵鸡汤的卖家不仅卖励志书籍,还卖狗粮、电影、音像制品。 其商业口号是“改变世界,从每一个故事开始”。

他们的同名网站称:“心灵鸡汤是当今世界上最受欢迎和最受赞赏的故事书系列。” 网站推荐的书籍通常如下所示——“痛苦的人还在痛苦,但痛苦的日子很快就会过去”。 一切都会过去:101个鼓舞人心的人生故事”。

批判鸡汤心灵感悟_批判心灵鸡汤_批判鸡汤文

《心灵鸡汤》的成功故事的励志教诲真是“有志者事竟成”或者“世上无难事,只有用心去做”。 人们需要这样鼓舞人心的教导。 即使坎菲尔德的成功只是因为运气好,人们也愿意相信这是一次可以复制的经验。

喜欢心灵鸡汤的人,不在乎故事的真实性,而在乎“复制”。 由于故事中含有读者熟悉的情景,观众很容易产生“叙事转移”,进入故事场景。

就像一个买彩票的人看到其他幸运者发财一样,他一次又一次地碰运气,一次又一次地失败,但他仍然继续前进并享受其中。 如果有人暴露了他们乐观的幻想,他们就会认为这个人是残酷的、不幸的。

心灵鸡汤并不全是坏事,它可能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 例如,对于许多人生失败的美国人来说,美国梦可能已经成为不切实际的幻想,但鸡汤仍然可以激励他们不要沮丧、懒惰、破碎或敌视社会。

乐观的幻觉是错误判断现实的不真实想法,是一种自欺欺人的形式。 但这种幻觉或错觉有时是有用的,甚至是必要的,所以被称为“至关重要的谎言”。

《心灵鸡汤》的吸引力往往不是来自于它的思想滋养,而是来自于它多样的表达方式和呈现方式。 情感和抒情往往缺乏克制而变得感伤。 由于过度诉诸情感,导致接受者的思考和决策能力下降。

如果不伤害他人,自欺欺人的幻想是可以理解的。 但如果用这种思想来诱导或引导他人屈服、听天由命、接受“命运”的摆布,甚至颠倒是非来牟利,那就是道德缺陷了。

比如,前几年,面对严重的雾霾,有人说:“在北京,天黑地黑,你能做的就是尽量不要出去和它斗。”关好门窗,尽量不要让雾霾进入你的家;打开空气净化器,尽量不要让雾霾进入肺部;如果这些都没用,你只能依靠自己的心理防护来阻止雾霾进入心脏。”

用主观想象来重新解释生活中的坏事或灾难,在精神疾病心理治疗中被称为“认知行为主义”——通过认知重建,增强患者的信心,建立应对焦虑和不安的能力。 控制信念。 对于精神疾病患者来说,这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选择,因为幻觉可能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然而,社会不应该成为放大版的精神病诊所。 在社会适应过程中,幻觉会导致正常人患上精神疾病。 如果用灌鸡汤的方法来诱导或教育健康理智的人,就有欺骗民众、洗脑之嫌。

心灵鸡汤:社会秩序的麻醉剂

评价心灵鸡汤的优劣,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特别是特定的权责关系。 《心灵鸡汤》被诟病的最大原因是它使用了错误的场景——要求普通人接受“认知行为主义”治疗幻觉的方法。 谁受益,谁不利?

心灵鸡汤的制作者似乎有着良好的动机,而动机往往是他们的广告口号。 然而,他们的说话方式却让人产生一种错觉,以为他们已经了解了世界的真相,并且有资格和能力去指导别人。 他们或许不知道,他们温暖柔软的话语,因为太有结论性,已经成为《美丽新世界》里每个人手中的麻醉剂。

温暖、亲密、偏好等私人情感一旦进入公共领域,就极易被权力操纵和利用,成为不当的控制手段。 在这种情况下,自欺欺人就成为一种“衍生罪”,使得其他严重罪成为可能(强迫服从、欺骗性宣传、洗脑、强迫感恩等)。

心灵鸡汤可以诱导个人去爱不值得爱的人,信任不值得信任的人; 它还可以用它的道德和励志教义,将制度的罪过转嫁到制度的受害者身上,让他们乖乖接受自己的命运。 。 美国奴隶制时代给予黑人的道德教诲包括许多关于忠诚、感恩和责无旁贷的生活建议:只要你的心快乐,世界就会充满幸福。

人们常常批评宗教蒙蔽人,但这不正是心灵鸡汤的美好幻想吗? 其常用句型如下: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只要你光明,世界就不会黑暗;

生活可以是甜的,也可以是苦的,但绝不是无味的。 我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但我永远不会灰心;

世界上最富有的人是跌倒最严重的人。 世界上最勇敢的人就是每次跌倒都能爬起来的人!

在制度性不平等、歧视性待遇、身份固化等问题横行的社会,没有语境的心灵鸡汤实际上起到了漂白、美化、推卸不公平秩序责任的作用。

你因为没有抓住机会而陷入贫困; 你因为自己的阴暗心理而觉得世界不公平; 你因为灰心丧气而感到生活充满苦涩和挫折; 你之所以富有,并不是因为你跌倒的次数太多。 不够; 你什么都不做,因为你被动、疲倦; 你住在地下室是因为你不够好......

平心而论,与众多的“精神食粮”(宣传、教育、引导、熏陶)相比,心灵鸡汤还算不上最差的。 人们嘲笑心灵鸡汤,因为它无视现实世界的苦难和不公,用“乐观的幻想”来麻醉他人和自己。

《心灵鸡汤》提供了一种可能不真实的幸福生活观。 对于那些不愿意或不知道如何选择现实的人来说,这是一个方便的选择。 然而,这不是一个好的选择。

人当然需要灵感,但灵感并不是心灵鸡汤所独有的。 文学艺术作品那么多,为什么还要靠鸡汤来启发呢?

许多优秀的作品非常励志、充满智慧,至今仍受到大众的喜爱。 他们不像鸡汤那样软弱、温和、肤浅、自以为是。 它们发人深省,但并不声称是事实。 灵感不是他们牟利和操纵的工具,而是追求文学艺术的副产品,比如鲍勃·迪伦的《风中飘》。

批判性思维:突破心理障碍的有力工具

一个人或一群人想要摆脱心灵鸡汤的毒害和精神混乱,首先必须给自己和周围的人装备“批判性思维的认知和道德”。

人越是自我感觉良好,就越会把别人的批评视为“恶意批评”或“故意侮辱”,并以此作为懒惰思考的借口。 人对自己的思维方法越是盲目自信,就越习惯把批评者视为敌人,不管对方的话多么正确、多么深刻。

批判性思维是“对思维的思考”和“对自己思维方法的反思”。 一个人能够独立思考,辨别真理,明辨是非,首先不是因为他懂得很多知识,而是因为他经常折磨自己,进行反省思考,“知其所不知,知其所不知”。 ”。

其次,批判性思维的目的不是寻求标准答案,而是依靠健全的知识和是非判断来做出明智审慎的选择,估计合理的后果。

批判性思维是我们突破心理障碍的有力工具。 独立思考、明辨是非是必须的。 然而,要将批判性思维从“个人反思”提升到“公共道德”,最重要的不是技巧,而是打破“沉默共谋”的勇气。

日本有“三只猴子”的形象。 他们不看、不说话、不听。 面对公共生活中的种种荒唐与不公,凡是视而不见、保持沉默、充耳不闻的人,就像这三只猴子一样,都成了荒唐与不公的同谋。

批判心灵鸡汤_批判鸡汤心灵感悟_批判鸡汤文

“三不”:不看、不说、不听

一位美国人画了一幅讽刺尼克松水门事件的漫画,在“三只猴子”的基础上又增加了第四只猴子。 猴子拿着电话与调查记者交谈。 一位作家评论道:“这幅漫画警告我们,虽然掩盖真相的力量极其强大,但也会被揭露真相的欲望所压倒。”

可见,任何沉默的阴谋都有可能被潜在的发言者打破。 结束沉默的阴谋,并不需要消灭或唤醒所有沉默者,而只需改变“沉默的大多数”的处境即可。

本文内容来自徐碧的《批判性思维的认知与伦理》,摘自第12章《心灵鸡汤与乐观幻想》。 部分文字已被删节。

推动名人的意见

反思教育理念

讨论教育问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8070.html

你又发心灵鸡汤了,你真的会喝吗?
« 上一篇 2024-03-15
“毒鸡汤”的自我麻醉,在朋友圈里父母那辈热衷转发的“暖汤”分庭抗礼
下一篇 » 2024-03-1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