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双方都受益,双方的读者也都受益。
4.2
狡猾的抄袭者
抄袭有几种类型:
直接复制粘贴文章并按原文发布,无需询问作者。
直接复制粘贴文章,在文章末尾加一句注明原作者,不要问作者。
复制粘贴后,对文章稍作修改(通常是更改标题)并以原创形式发布或在文中注明原作者。
我问原作者是否可以转载,但没有回复。 等我抄完再说吧
有些公众号会抄袭你的文章,并理所当然地告诉你,我抄袭你的文章是理所当然的。 为了读者的利益,我修改了您的文章。 比如友良生活合伙人严寒的文章就被抄袭。 最终,他得到了这样的回复:
你都抄袭了,还想让别人原谅你? 如果他真有诚意,言寒就应该按照字数付钱。
也有一些公众号认为,如果把作者信息以文字形式写在文章中,那就对得起作者了。 例如这个:
底部写着“来源:Jason Ng”。 您认为这对原作者有利吗? 几乎没有。
我问你,在微信上阅读的时候,有多少人关心作者是谁? 在关心的人中,有多少人会复制作者的名字然后进行搜索? 我相信经过这两次过滤,这样的抄袭文章不会给原作者带来任何转化。
让我们更具体地谈谈批评的对象。 对于很多媒体来说也是如此。 他们总想把所有的内容搬回自己家里,以表明自己的内容数量大、质量高。 但反过来想一想,这真的对作者有好处吗? ? 这正在破坏原创内容的生态系统。 刚才提到了更好的方法。 好的内容应该得到支持、转发和推荐,而不是转载或抄袭。
利用热点话题歪曲事实
一些媒体、一些公众号为了吸引眼球,会把一件事情的矛盾放在不重要的地方,甚至故意误导观众。
比如,5年前的《就是你》节目视频,最近火爆了微信朋友圈。 相信很多人都看过这个视频。 视频中,公民科普爱好者郭应森在台上说出了五年后被媒体广泛报道的“引力波”等词语。
媒体抓住这个热点话题,纷纷撰文“五年前,中国人就已经提出了引力波”、“我们都欠郭应森一个道歉”、“中国引力波预言家都是屡次被嘲笑的农民”、“五年了”以前》这位只有初中文化的下岗工人第一个提到引力波,却被嘉宾嘲讽……如此抢眼的文章。
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农民——引力波”与“中国人——首先提出”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不过,这些歪曲事实的公众账号值得学界道歉。 实际情况是,主持人张绍刚、嘉宾方舟子以及一众企业主在整个节目中都没有让郭应森把话说完。 他只说了引力波、爱因斯坦之类的话,根本不能证明老郭的理论。 科学研究水平。
媒体为了追逐流量,强行歪曲事实,将郭应森包装成公民科学家。 这种行为应该受到鄙视和谴责。
写虚假和耸人听闻的故事
有些公众号为了让自己出名,会精心策划一系列故事来包装自己。 当它流行并拥有大量关注者后,它可以用来做很多其他事情,其中最简单的就是接收广告。
我想最经典的例子不是出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而是出现在知乎上。
“童瑶”这个名字你一定不陌生。
知乎上有一个男用户冒充女用户,名叫童瑶。 童瑶长期在知乎上编造心灵鸡汤般的悲伤故事,吸引了大量粉丝。 后来他利用这些粉丝发起了募捐活动,最终捐款的钱都落入了他的口袋。
这个故事比我所描述的要激动人心得多。 有兴趣的不妨搜索知乎来阅读。
这样的营销账户非常可怕,因为很少有人能够尽早辨别故事的真假。 当我们看到某个公众号一直在写“值得传播”、“与我们自己相关”的故事时,我们可能需要格外留意。
夸大事实以达到销售目的
尤其是做微商的。
例如,一些通过微商出售减肥药的人可能会写一个公众号告诉你,大多数人都处于亚健康状态,肥胖后果严重,仅靠运动是不够的,传统减肥——这也不管用,所以他最终将观众的注意力引向了他所销售的减肥药。
同样的道理也可以适用于那些为厂商写软文的公众号。 为了配合厂家的营销,他们会夸大一些常见但实际上不会对生活产生大影响的细节,让你感觉世界上除了营销的人之外没有人。 商品,没有什么可以拯救你。
鸡汤与成功学习
在那些专门做流量的营销号的数据库里,他们会预留很多鸡汤文章,每周或者每隔几天发布一篇。
这些文章永远不会过时,要么是真正的废话,要么是你无法复制的成功经验。
这些营销号利用了大多数人想走捷径、想一夜暴富的心理,多年来不断地发布心灵鸡汤和成功秘诀。
更重要的是,有些公关公司要同时帮助多个企业营销自己的公众号,所以今天公众号A发布了一篇关于鸡汤的文章,下周公众号B可能会发布一篇相同的文章。
关于成功学,我只想说一件事:
一切只讲故事而不讲方法和做法的成功研究,都是鸡汤,喝了就会尿。
随机引用名人名言
成功人士说的没错,但这似乎已经成为这个社会的一幅非常悲哀的写照。 一些公众号运营者也深知这一点。 为了吸引更多人关注他们的文章,他们经常在文章标题中随机添加一个名人,例如(以下均属虚构):
《马云:员工离职是因为不开心》
《李彦宏:三流的长相、二流的英语、一流的口才意味着什么》
《乔布斯:不是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据我观察,名字被弄乱最多的人很可能是马云。
10
令人厌恶的灾难营销
如果某个地方发生地震,你一定会看到很多这样的文章:
“XX,今晚我们别哭了”
“今天我们都是XX人”
“三年前,他预言会发生地震”
当发生灾难时,作为众生,我们一定会同情受灾群众,也可能会参与募捐。 但我对那些利用灾难来炒作、吸引眼球的营销账号感到反感。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也许是微博时代吧。 一旦发生灾难性事件,公关公司的人就会立即加班加点地讨论营销策略,想办法利用“灾难机会”进行营销。
何必呢? 与其烛光写文章,不如转发媒体报道,让更多人了解实时情况; 最好号召读者筹集资金。
0.0
好的营销不应该是这样
我对以上10类公众号非常反感,但我的反感并不代表它们不存在或者它们的营销不“成功”。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一个有诚信的人,所以对于有上述行为的公众号我不说是对还是错。 我只是觉得还有更好、更用心、更真诚的方式来运营好公众号。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xinling/131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