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自腾讯视频,日本动画片《三国志》主题曲《英雄黎明》)
与日本人聊天时间较长时,可以选择三国话题,一般都能顺利进行下去。 这是我的经验。 当然,最常用的话题就是,三国人物中你最喜欢谁? 有时候,即使我们觉得彼此之间的理解存在差异,但我们却从来不去深究,因为在手机无法上网的时代,查资料太麻烦了。
最近,我偶然查了一下百度的“日本读者三国人物排行榜”,网页上自动生成了一篇文章的摘要。 我点开的时候,标题是《日本网友评选【十大最爱的三国人物》】(朝日日语 2024-02-23 15:00 上海)。 排名为:[10]司马懿; [9] 诸葛瑾; [8] 夏侯惇; [7] 周宇; [6] 曹操; [5] 赵云; [4] 关羽; [3] 刘备; [2] 诸葛亮; [1]吕布.
这个排名有点出乎我的意料,于是我又在日本网上搜索了一下。 此类评选通常由互联网上的不同网站进行,读者样本不一定大。 例如,“WEB历史街”网站有一篇同一主题的文章“あなたが好きな《三国志》の人物は?” 《ランキング》(2023年3月31日更新),评选结果为:第一名,诸葛亮(孔明)29.2%; 第二名,关羽 12.3%; 第三位,曹操、赵云、刘备8.4%; 第六名,吕布4.1%; 第七名,张飞 3.7%; 第8名,姜伟2.1%; 第9名,张辽1.6%; 第10位,徐曙1.1%。 这个结果符合我的常识。
但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两个问题。 中国读者和日本读者看的是同一个《三国志》吗? 然后就是审美标准的问题了。
西晋史学家陈寿的《三国演义》很早就传入日本,元末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也于公元1世纪传入日本。江户时代。 然而,现在日本人读到的《三国志》,其实是日本作家进一步的“浪漫”。 清风明月逍遥客的《三国演义日本版为何与中国版不同》中写道:
随着《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传播的范围和形式不断扩大,日本人根据《三国演义》改编的作品也不断出现。其中著名的无疑是吉川英二的小说《三国演义》(注:1939年第一版)。
吉川的小说《三国演义》对日本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成为后来许多传播形式和作品的另一个来源。很多人认为吉川的小说《三国演义》 》并不是根据《三国演义》原著来写的,而是根据湖南文山写的热门《三国演义》改编的,这部《三国演义》和原著《三国演义》有很大不同。 ”并具有独特的吉川风格和魅力。
原著《三国演义》是一部以英雄争天下为主题的小说,多讲的是战术、谋略等军政较量。不过,在吉川英二的作品中,更多的是诸如此类的情节。男女爱情、忠孝等等,宏大的战争场面中带有一丝人性的美好和柔软,人物形象显得更加丰满,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着力崛起。吉川英二的《三国志》抛开了历史责任,注重天下大势,崇尚儒家君臣观。以复兴汉室为主题,更加注重对曹操、刘备、诸葛亮等人物的刻画,以英雄的个人性格、命运发展等丰富的故事情节为基础,以视角重写三国篇章。得到日本民众的认可。
吉川英二按照现代小说的创作手法,在心理描写和景物描写上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加入了刘备与白芙蓉的爱情、刘备对母亲的孝顺、吕布与貂蝉的孝顺等细节。吉川英二笔下的刘备与曹操的描写也比较人性化,缺乏“奸雄”的特征,更倾向于具有诗人气质的英雄;多了一份文人的儒雅;张飞没有一味的鲁莽,而是有很多分担刘备忧虑的兄弟情谊。小说中对孔明智慧的诸多合理、科学的描写提升了人物形象。
吉川英二的《三国记》可以说是现代日本三国故事的起源,他的改写让三国故事变得更加有趣和传奇,强调个人命运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这为后来的改编奠定了基础。漫画、动画、电影、电视剧、歌舞伎等多种形式提供了土壤和基础,从而将《三国演义》转变为日本人民喜读的通俗小说。
另外,还有戈德温男爵的一篇文章《吕布形象是如何从战神变成萝莉的?》 ”写道:
“这是因为江户时代的市民文化蓬勃发展,对英雄传说、鬼神、浪漫爱情等叙事题材的需求巨大,而题材有限的本土作品已不再供应充足。而《三国演义》则描写了东汉末年曹操争霸的地区面积是日本的数倍,英雄武士并列,这是日本军事叙事所无法企及的,此外,书中展现了许多给人奇思妙想之感的阴谋,让(日本)读者感到恐惧,而且描写方式是如此的夸张,战斗场面如此雄伟。快得读者不禁感叹。
对于三国人物,日本历代作家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重塑,其中吕布的独特经历,在日本催生了“失败者美学”的独特魅力。
”比如吕布的所谓‘愚昧’,就被一些日本作家和通俗史学家重新定义为一种带着‘赤子之心’的冲动天真。又如《新译本》作者吉川英二的作品。 《三国演义》中,吕布听从了曹豹和陈宫的建议,成功攻击了小沛,他的感受是这样的:
“‘不过,他并不是那种行事机智、有计划的恶人,他的行为极其简单,就像一头野兽在行动,在他的欲望得到满足后,甚至会显得受到良心的谴责。’
“同样,还有一个派系将吕布作为乱世英雄的野心无限膨胀,将其描绘成类似于‘六重天妖王’的恐怖传奇人物。例如,畅销史书作家左克明所描述的吕布背叛董卓的举动比喻为战国时期明智光秀背叛织田信长,而董卓称帝前的暴死比喻为本能寺之变——开启了黑暗。和动荡的时代。”
那么,日本人如何看待这一现象呢? 日本网络上有一篇松村的文章《こんなに违规!》日本と中国での三国志の见方や考え方が不同なる! 》就是比较中国读者和日本读者对三国的不同看法。 文章认为:
“日本人喜欢《三国演义》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喜欢这个故事本身。或者说,他们倾向于把情感投入到自己喜欢的武将和英雄身上。相比之下,中国人的欣赏方式略有不同。事实上,在中国,他们学习如何度过三国演义,拥有更多的读者。
“三个王国中有很多武将和英雄,还添加了各种短篇故事。日本人本身喜欢故事,但中国人常常把这些故事变成生活技能。比如,学习‘有权势的人’如何跟随人“在一个组织中,我们应该如何生存?也就是说,中国人对三国演义的兴趣并不大,而在日本,也有很多商业书籍。”取材于《三国演义》,这可能比较接近中国人对三国演义的理解。
“日本人喜欢三国故事,为了情感投入,喜欢诸葛亮、刘备(玄德)等不求回报的魅力将军和英雄。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人想要学习三国的处世之术,有人喜欢英雄中统治能力出色的曹操的倾向,这样一来,日本和中国对于三国的看法和思想就存在差异。从喜欢三国的武将和英雄中也可以看出。
“对了,三国演义在美国也很受欢迎,据说美国人喜欢的三国演义的将军和英雄是曹操。所以,中国人和美国人可能有类似的做法了解三个王国的浪漫史。”
“日本人主要了解三国演义。如果你是日本三国迷,很多人都知道三国的正史。但对三国不太了解的日本人会认为另一方面,因为中国人有机会接触到三国演义和三国的正史,所以他们对它有所了解。很多情况。”
另外,以吕布为例,日本人和中国人的喜好也不同。日本人更喜欢吕布,三国演义粉丝也更多。而在中国,大多数人讨厌吕布。吕布在中国被讨厌。中国因为两次背叛了自己的主人,所以吕布这样的日本人也算是有偏见的。日本人觉得吕布很可怜,会不会留下好感呢?
“日本和中国对三国志的看法不同,还体现在对其在历史上的重要性的不同理解。对于喜欢三国志的日本人来说,它几乎和《中国史》=《中国历史》一样重要。” “三国史”。然而,对于中国人来说,三国只是中国众多历史时代中的一个时代。换句话说,对于中国人来说,三国并不像日本人那么重要。
顺便说一下,在日本民众喜欢的日本历史人物排名中,织田信长经常位列第一,远远超过了最终接管国家的德川家康。 如果我们来评判项羽和刘邦的话,日本喜欢项羽的人一定比刘邦还多。
我在网上看到木心的一篇文章《日本对中国文化存在误解》。 结尾段是:“日本对中国文化有误解。但这种误解误解了自己的风格,误解了它。很好。” 木心的意思是,古代日本人在学习中国文化时,并不是照搬,而是吸收了对自己有用的部分,加以改造,将“普遍真理与本国实际相结合”。 当然,这是一种聪明的学习方式。 但在国际交往中仍然需要知己知彼。
参考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944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