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瑜是谁? 他是足智多谋、仁慈儒雅、风流倜傥、忠心耿耿的大都督,还是才华低下、个性卑鄙、心胸狭隘、无用武之地的小人? 以上两种完全不同的观点同时存在。 前者多为历史爱好者所持有,后者多为受平话、通俗言情影响的普通读者所持有。 通过这两种评价的成因,可以看出周瑜的形象可以分为两种:一是历史形象,二是文学形象。 一千多年来,周瑜的历史形象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但他的文学形象却经历了一个演变的过程。 也就是说,很多人认为的“周瑜被罗贯中讹诈成小人”的说法并不准确。
周瑜影视形象
一、《三国志》中周瑜的形象
《三国志》中的周瑜形象极其正面。 孙策称他为天才,孙权称他为英雄,陈寿称他为奇才。 《周瑜传》所记载的事迹表明,周瑜不仅有着英俊威严的外表,而且具有非凡的政治远见和杰出的军事才能,还有可容可容的伟大品格。
1. 政治愿景
袁术派弟弟殷出任商太守,虞、商双双回到寿春。 蜀欲用虞为将,虞见其功终无用,遂求为巢主。 他想冒充屠东归,蜀却听他的。
袁术
袁术出身汝南袁氏,四世三公,自拥兵力分家。 但周瑜见自己最终一事无成,便使出一计,想办法回到东方。 这说明当时年轻的周瑜已经对诸侯的前途和世界的大势做出了基本的判断。
曹操虽然冒充汉朝宰相,但实际上却是汉朝的叛徒。 这位将军凭借过人的实力和才华,结合父兄的凶狠,在江东建立了自己的统治,方圆数千里。 他手下精兵众多,是一位乐业英雄。 他应该走遍天下,清除韩家的废墟和污秽。
曹操入荆州,得刘琮水师后,有人说曹操是借汉相之名征四方。 他不但实力强大,兵力有名,还不如投降他。 然而周瑜却察觉到曹操其实是打着汉人幌子的汉奸,他选择对抗曹操就是为了消灭汉朝的残骸。 同时,曹操的军队不擅长水战,从北方来,水土不服,很容易生病。
曹操
不难看出,如果没有周瑜的英雄谋略,赤壁之战很可能不会发生,三国很快就会统一。 当然,后世也有一些历史学家因此批评了周瑜,说他的举动让百姓陷入了更持久的战争之中。
2、军事能力
计划是攻克荆州,以虞为中卫,督江夏,然后攻安徽,攻克之。 回到浔阳,击败刘询,征服江夏,又平定豫章、庐陵,留守巴丘。 江夏太守黄祖遣大将邓龙率领数千人马入柴桑。 禹追击,擒龙送吴。
攻万县,破刘询,攻克江夏,攻克豫章,俘邓龙。 在与曹操交锋之前,周瑜曾打过多次攻防战,并且全部获胜,可以说是立下赫赫战功。
禹请精兵三万,进驻夏口,护他为将,击败他们。 遂取孟冲战船数十艘,装满柴火,浇上膏油,裹上帷幕,架上牙旗,提前报告曹公,威逼投降。 他们也正准备出去,各自绑在大船的后面,因为领先,都向前推进。 曹公军众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着盖投降了。 盖一边放火烧船,一边生气。
赤壁之战
面对曹操数十万大军,周瑜表示只需要三万精兵就可以作战。 这说明周瑜对未来战场局势的判断能力很强,也充满信心。 曹操进攻后,周瑜甚至命令黄盖假装投降曹操。 赤壁之火终于被点燃,曹操只得先退到南郡,然后再北上。
3、折叠能力
濮(程濮)年事已高,数余陵而侮辱他。 宇折起结来迁就她,但最终拒绝与学校在一起。 蒲侯恭敬敬重后,告诉别人:若与周公瑾有朋友,喝了酒,就会醉而不自知。
程普是东吴老将。 见周瑜年龄比他小,但又在他之上,他经常仗着长辈刁难周瑜。 但周瑜却大度,没有与程普争辩。 程普以为周瑜是在讨好他,心里得意。 赤壁之战后,程普贬低周瑜,提拔自己,但周瑜却表示,如果没有成公的帮助,他不会在这场战斗中取得成功。 程普终于被周瑜的正直所感动。 他说:“喝了酒,不知不觉就醉了。”
二、《三国志》和《三国演义》中的周瑜形象
孙权派人到豫章城请太守周瑜。 宇不会来。 孙权问诸葛:周瑜不来怎么办? 诸葛曰:听说乔公有两个女儿,大乔和小乔。 大乔嫁给了少爷,小乔嫁给了周渔。 她很年轻,而且非常丰富多彩。 周渔天天陪着小乔玩耍,怎么可能愿意做他的司令呢?
林志玲版小乔
《三国志》中,周瑜被写成一个为私而忽视公共事务的好色之徒。 不仅如此,《三国志》还彻底抹黑了周瑜的性格和才华。
周瑜却端着酒问群臣:曹丞相已在夏口屯兵一百三十万。 若是耽误了,江夏就会败北。 群臣中谁有击败曹军的计划? 黄盖出来说:元帅派三官领五万大军……这叫断路断粮之策。 周瑜因黄盖的计划失败而大怒。 鲁肃无计可施,众臣默然。 “黄盖的诽谤之言,将就地处决。”
此时可怜的周瑜已被写成一个庸庸任性、一言不合就杀掉部下的人。 另外,周瑜的死也被写为“金章气爆”因病而死。 原因是他中了“牛郎村”诸葛亮的算计。
诸葛亮
《三国志评话》是元代的历史文字。 所讲述的故事在一定程度上与正史相符,但来源主要是唐宋时期的民间故事。 其内容也与元剧中的三国剧高度相似。 由此可见,周瑜的形象在元代以前的三国故事中已经被暗化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南宋的历史评论中,周瑜的形象还是非常正面的。 比如,陈亮在《紫谷论》中谈到吕蒙征服世界的野心时,曾这样感叹:呜呜! 周公瑾若是在,他的智慧也就如此了。 至于为什么学术界能够维持舆论,而民间和通俗文学则呈现出颠覆的迹象。 笔者推测,与周瑜的官方历史形象过于完美,在汉代不正统,使得民间创作者在对待周瑜时抱有逆反心理有关。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并不是完全黑化,而是一分为二(《三国演义》中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这里就不引用原文了)。 《三国演义》是在《三国演义》和《三国演义》的基础上创作的,周瑜的正面和反面形象都被它吸收了。 《三国演义》中关于周瑜的叙事手法尤其有趣。 当周瑜面对诸葛亮以外的人时,周瑜就是有光环的主角,他的形象与正史基本一致; 但当周瑜面对诸葛亮时,周瑜却彻底沦为与诸葛亮形成鲜明对比的配角,形象与平话基本一致。
罗贯中
由此可见,罗贯中对待周瑜形象的态度是矛盾的。 一方面他不想太过贬低周瑜,但另一方面,他也不得不贬低周瑜,才能凸显诸葛亮。 从小说中人物的处理来看,罗贯中的文笔可以说是比较巧妙的。 但在暗化周瑜历史形象方面,罗贯中也下了很大功夫,因为《三国演义》在后世流传甚广,普通读者对周瑜的了解几乎全部来自于《三国演义》。三个王国”。
参考:
陈寿《三国志》(裴松注)
无名“三国”
于璞《江彪传》
陈亮《子鼓论》
罗贯中《三国演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45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