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衣赐履谈诸葛亮征讨南中:孟获身份与治南中政策

衣服和脚印:接上一章讲了诸葛亮征伐南中的事。主要讨论两个问题:一是孟获是蛮族老大还是汉朝官员;二是孟获是胡人老大还是汉人官员。二是诸葛亮治理南中的政策。

建兴三年(公元225年)春,诸葛亮分兵三路南下:门下太守、八寺县(四川省阆中市)人马忠攻打祥达县。 (贵州省福泉县),倪总督投降。李徽(此时李徽驻扎平邑县,属贵州省毕节市藏旗县。习读如来)攻打益州县,诸葛亮亲率大军进入月孙县(四川省西昌市) )通过水。 )。同时任命犍为县太守、广汉人王石为益州县太守。

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_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

【南益州地图(谭其祥)】

夷王高定,驻守盐牛县(四川省汉源县东北部,“炎”,毛)、定佐县(四川省盐源县,“左”,如昨天)、北水县。 (四川省昭觉县)。许多堡垒。诸葛亮打算等高定的人马集齐,给他奉上一锅,然后驻守北水。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

【就是这个意思,找不到更好的图了】

不久,诸葛亮击败高定部,斩杀高定;马忠还击败了藏科叛军。

但李辉的战斗并不顺利。

李辉,益州县(益州县后改建宁县)人。早年在县里担任邮政督办。其叔父爨熙(爨音如措)曾任建陵县(云南省晋宁县)县令。 ,触犯法律,李辉被免职。当时太守董和(蜀汉四宰相之一董允的父亲)认为刈氏是本地姓氏,就放了他们(不让他们睡觉)。后来,董和推荐李辉到州里工作。还在路上,就听说刘备正在打刘璋。李辉心里想,刘璋不是刘备的对手。与其跟着刘璋先挨打再投降,还不如现在就投降。刘备见到李徽,大喜,立即委以重任,劝说马超前来投靠(马超详情见我的文章《益州马超皇帝魂惨案——谜底》)马超“反曹”)。果然,马超投降后十多天,刘备就攻克了成都。刘备自封益州牧,任命李辉为功臣布政司,并升为别驾(这个职位不低,田丰是当时袁绍的别骑搞的)。刘备称帝后,时任投降总督邓方去世。刘备问李徽谁可以接任?

李辉说道:

人的才能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主子清楚了,大臣们就会知道一切并畅所欲言。当时,朝廷征讨仙灵羌,宣帝问赵充国谁可以出征。赵充国说:“没有人比老大臣更像了。”我不高估自己的能力,请陛下裁决(赵充国事详情请参阅我的文章《赵充西羌平老将》)。

刘备笑道:“顾氏的初衷已在你身上了。”

于是,李徽就任高江刺史、胶州刺史,居平邑县。

易次录说:刘备入蜀后,在益州南部设立嘎江都督。是蜀汉政府在中南地区设立的最高军事政治机构。其最高官员也称嘎江太守。李徽率领交州刺史,可见刘备也觊觎交州。

李徽向益州县进军,几个县的叛军联合起来,将李徽的军队包围在昆明(应属藏科,大概在今贵州省安顺市一带)。李辉兵少,又与诸葛亮失去联系,于是对叛军说:

我们的食物已经耗尽,正计划撤退。我离开家乡已经很久了,现在终于可以回来了。反正我也回不了北方了,不如和你一起干点大事吧。我们都是老乡,所以我才对你们说这些衷心的话。

叛军见李辉态度诚恳,又确实与同乡亲近,便不再那么猛烈。李辉抓住机会,突然派出大军,砍瓜切菜,将叛军杀得仓皇失措。南至盘江,东至藏达。都完了,和诸葛亮的气势连在一起了。

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_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

就在诸葛亮杀益王高定之前,高定的部下不知道什么原因,杀死了益州郡第一个造反的永楷。孟获随后接替了永凯,成为了老大。

易次禄说:这个地方在史书上是无法描述清楚的。我觉得有可能是孟获觉得给永凯打工还不如自己当老板,所以联手高定诱杀了永凯。

五月,诸葛亮渡泸水,入益州。他特意命令孟获只捕获活着的人。结果孟获根本没有反抗,两人一交锋,他就被活捉了。诸葛亮把孟获叫了过来,给了他美酒佳肴,又带他参观了军营。然后他问道:“老孟,你看到我们的军队后有什么感想?”

孟获说,诸葛丞相,说实话,你们的军队就是这样。我不了解你的处境,所以一不小心就被你俘虏了。

诸葛亮见孟获不服气,就释放了他,并让他整顿军队继续作战。我们不知道孟获聚集了谁来挑战孔明。反正秋天(七月到九月),老孟同志就七次被活捉了。诸葛亮见到孟获,就说道:“哎哟,老孟,你又来了?”来来来,我们先吃饭,吃完就回去再战。孟获这回有些不好意思了,道:“明公,你是下凡的神,从此以后,我们边远人不会再造反了。”

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

【连芽斋夫人也一起被捕】

易次录说道:在我们的印象中,孟获应该是那种头上长着羽毛、身上有纹身、甚至还青面獠牙的蛮族老大吧?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

【老孟同志在常人眼里可能比这更粗暴】

事实真的如此吗?

恐怕不是。

我个人认为孟获不但不是蛮夷,而且还是汉族人。

按照旧规则,我们提供证据。

首先,史书上没有记载。所有有关孟获的史料,从未说过孟获是少数民族。陈寿的《三国志》根本没有提到孟获。孟获的事迹可见于《华阳国志》和《汉晋春秋》。

《华阳国志》记载“(雍)恺遣孟获到建宁(益州)”等。只说孟获是建宁人,并没有说他是少数民族。

裴松之注《三国诸葛亮传》引《汉晋春秋》记载,闻孟获者,皆为夷汉所灭。他没有解释孟获的种族,但表示在当地,少数民族和汉族民众对他非常信任。自汉代以来,无论少数民族还是汉人都尊敬的都是汉人,或者像马腾、马超这样的汉族与少数民族的混血儿。即使你的膝关节积水了,你也能想通:一个汉族医生怎么会被一个连汉字都看不懂、头上长满羽毛的蛮族首领所说服呢?士大夫若不服气,何谓“夷汉所降”?所以,我实在不明白是谁第一个宣称孟获是少数民族部落首领的。

其次,孟是当地流行的姓氏。 《华阳国志》记载,南中地区有八大姓氏,即:焦、雍、楼、爨、孟、梁、毛、李。当然永凯是雍氏的,上面提到的爨息是爨氏的,孟获我个人认为应该是孟氏的。

第三,起义的领导人大部分是汉人。让我们回顾一下叛乱的头目。除了孟获之外,还有永凯、朱宝、高定。只有高定是赤脚金少数民族的人,其他人都是汉族官员。益州郡参与叛乱的蛮族部落,都被孟获所欺骗。也就是说,从史料分析来看,中南地区叛乱的组织结构是以汉族官员为主、蛮族部落为辅的。这一点非常重要,关系到诸葛亮对中南地区的治理政策。

第四,史料推论。 《华阳国志·南中志》记载,益州蛮人不再追随凯,凯的使者建宁孟获对蛮人说:“官欲得黑狗三百只,头前全黑,螨脑斗三下,能得到三千块三尺高的木头吗?显然,“为欺夷而得之”,说明孟获不是夷人。否则,应表达为“为欺凌而得之”或“夷人得之”。是为了欺负蛮夷”。

第五,孟获入朝为官。 《华阳国志》记载,诸葛亮平定南中后,提拔了一批当地姓氏为官,其中包括建宁人爨熙、朱提人孟岩,还有我们的主角孟获。爨息后来成为军主,孟琰成为汉侍郎,孟获成为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

御史中丞并不是那种“连一块肉都狗都能干”的职位。东汉时期,御史中丞担任着非常重要的官职。他是监察部的老大。与尚书令、司隶校尉并称为“独坐三人”。他们的地位很高,必定是皇帝的心腹。如果你坐在这个位子上,你没有太多的知识,没有几本儒家经典作为基础,没有任何入仕的秘诀,你就坐不住了。全部!如果孟获真的是一个蛮族首领,连汉字都认不认识都很难说,又怎么可能深入了解汉族的礼制呢?在汉族官场,他基本上是一个政治新手。退一步讲,如果孟获真的是蛮山之王,那么孔明让他入朝为官,提高他的政治地位,把他当作人质放在成都,确实是有道理的。不过给一个将军一个随机的号码和几个监视他的卫兵就够了。孔明怎么可能让他当御史中丞呢?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_三国杀马谡语音

【老孟同志大概是这样的】

综上所述,孟火娟不可能成为蛮山之王。他是不折不扣的汉朝官员,学识恐怕也不差。

由于孟获并非蛮夷老大,所以是否有“七擒孟获”之事十分可疑。

我个人认为,孔明生擒孟获一次完全可以,但七次就不可能了。

首先,《三国志》中没有记载。陈寿被公认为一位良史家,时人称赞他“善叙事,有良史才能”;裴松之称他是“近代优秀的历史学家”; 《文心雕龙》的作者刘勰认为,陈寿、司马迁、班固,司马迁、班固并列同一档次的史学家,不会感到羞耻(只有陈寿的《三录》有)。文字与质量的平衡很好,荀和张比较千古,所以不是无理的赞扬)。而且,我觉得陈寿本人也是非常尊敬诸葛亮的。他在晋为官后,专门编撰了《蜀国丞相诸葛亮文集》,上呈朝廷。所以,如果真有“七擒孟获”这样耸人听闻的事情,陈寿不应该视而不见。

二是后世的政治需要。 《七俘七懦》的故事如此精彩,不仅老百姓喜欢,政客们也喜欢。历代统治者都在为如何处理少数民族问题而摸不着头脑,而《七擒孟获》就是民族融合的绝佳范例,可以作为示范教材广泛宣传。因此,《三国志》虽然没有记载,但《资治通鉴》却采用了它。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

第三,我对时间感到抱歉。诸葛亮五月渡潞水,秋季七次生擒孟获。秋季是指七月、八月、九月这三个月。以九月计算,有五个月一百五十天。诸葛亮平均二十一四天就会生擒孟获一次。按七月计算,还有九十天。九天内,每十二点捕获一次。看得出来,孟获觉得被捕是一件耻辱的事情。他不是来和孔明打架的。他分明是来投降孔明的!

第四,有反例。 《诸葛亮集·南伐》记载,孔明在攻打孟获之前,击败了夷王高定,俘获了高定的妻子娃娃。孔明认为高定应该主动投降。不料,“苗蛮异心,多杀为友,纠集同类两千余人,殊死一战”。说明这群野蛮人根本就不是人。当他们来到这样的领域时,竟然聚集了两千多人,杀人祭祀,并立下誓死一战的誓言。所以,诸葛亮也没有客气,直接斩杀了高定。高定才是真正的少数派领袖。孔明为何不做“七擒高定”,而是一刀杀死他?

因此,虽然我们不知道《七擒孟获》的故事最初是如何炮制出来的,但我们却逃不开小说家文字的本质,所以没必要太过纠结。

如此看来,我们似乎可以得出一个结论:

诸葛亮南征,要平定的是南中正官僚集团的叛乱。所谓“先攻心”,就是要征服南中正官僚集团的心。至于蛮族叛乱,则更不用担心。因此,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功绩。

一是提拔使用地方士人为官。我们前面提到过,诸葛亮招收了建宁人的爨息,招收了朱提人的孟言,招收了孟获,在朝中担任官员。这些人都来自当地的富裕家庭。他们在朝廷做官,不仅为家族带来荣耀,也成为防止家族叛乱的人质。

另外,将南中的月寻、藏克、宜州(建宁)、永昌、竹提五县重新划为月寻、藏克、建宁、永昌、竹提、云南、兴谷七县。并提拔了一批当地人当县长。

例如,建宁人李徽因镇压叛乱有功,被封为汉行亭侯、安汉将军。公元229年,因交州属吴国,李徽被免去交州刺史,改任建宁县太守,回本县任职。卢凯,永昌人,被任命为云南郡太守,封杨千亭侯。

这似乎体现了一种“南人治南”的治理思想,对中南地区的稳定起到了积极作用。

第二,解散少数民族武装。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强者迁移。南方青羌兵一万余户迁往舒县,组建了五个强大的大队。他们战斗力极强,职责无与伦比。他们的名字叫飞君。二是控制弱者。那些不善于打仗、不喜欢闹事的人,都被分到当地八姓(焦、雍、楼、爨、孟、梁、毛、李)为部落。三是贿赂骄横者。很多彝族人性格凶猛,不愿意加入大姓的豪门。孔明请这些有钱人提供金钱和物资,并雇用这些家伙作为士兵。哪个家族的大姓征服了更多的彝族,这个家族就可以继承其官职世袭。据历史记载,彝族贪图财富,逐渐臣服于汉族,成为彝族与汉族的混合部落。但事实上,这些姓氏是如何征服蛮族的,恐怕比纸上写的要复杂和悲惨得多。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

【毕竟只是几个方法而已】

第三,抢占华南地区大量资源。诸葛亮从南中地区获得了大量的金、银、红漆、牛、战马等用于军事用途。 《三国·刘禅传》记载,秋天,南中平太平,兵力出炉,国家富强。南中一趟,不仅军费有了保障,各国的开支也好了不少。

看到这里,我们突然发现,南中这个国家似乎与我们印象中的民族团结、发展繁荣不一样。事实上,孔明军队离开后,少数民族立即叛乱。

《三国志·李惠传》记载,诸葛亮归军后,南夷立即叛乱,杀了侍卫。李辉率军平定了局势,杀光了一切恶人,并调了一批大大小小的首领到了成都,然后又从苏军征用了牛、战马、金银、犀牛角、皮革等。和濮少数民族部落丰富军需。 ,当时这方面的开支是相当充裕的。

这是孔明的军队吗?这完全是曹操的军队。他们袭击哪里就可以吃到哪里,哪里就可以抢劫什么。这不是“攻心先”!这就是残酷的镇压,无情的剥夺!

据《三国志·张倪传》记载,诸葛亮在月巡郡杀掉高定后,不少蛮夷叛乱,杀了太守龚禄、焦黄。结果后来的太守都不敢上任,只能掌控朝政。位于安商县境内,距原政府所在地800多里。

据《三国·马中传》记载,建兴十一年(公元233年),少数民族首领刘周叛乱,扰乱郡县。马忠接替张仪,担任投降总司令。马忠斩杀刘胄,平定叛乱。

呃,不是吗?孟获不是告诉诸葛亮,从此以后,南方不会再有叛乱了!

耳边还回响着老孟的话。少数民族为何又起义?而且他还不断叛逆?这不是矛盾吗?

其实,这并不矛盾。

“先攻心”是马谡对孔明的忠告。我们来看看马迪的原话:

南中因地势险要,距离遥远,早已不满。今天虽败,但明日又败。今日公公正遣国北伐,讨伐强盗。他知道自己的官位内部薄弱,所以很快就造反了。为了消除后患而将残存全部毁灭的人,不是仁者,也不宜操之过急。用兵之道,先攻心,后攻城,先战心,后战兵。无非是愿意让大众征服他们的心而已。

三国杀马谡台词_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_三国杀马谡语音

【马苏:丞相,我要笼络这些孙子们的心! 】

仔细一看,马谡有没有提到“夷人”?

不。

马谡攻击的对象只是那些不臣服于蜀汉政权的贵族世家。

所谓“先攻民心”,不是指攻少数民族的民心,而是攻击士大夫的民心。只要抓住了士大夫,南方就安定了。至于少数民族的叛乱,根本就不是问题。

事实上,虽然蛮族时常造反,但在孔明一生中,南中地区的士大夫并没有再造反。

所以,孟获并没有吹牛,这里也不存在矛盾。

在这里,我要特别批评一下司马光。

乱选史料、乱用,祸国殃民!

《通鉴》记载,孔明平定益州、永昌、藏克、月寻四县后,用当地罐头为干部。有人劝我,孔明说:

留住外人,就得留兵,粮食就会短缺,这是一个问题;而蛮族刚刚被我们打败了,他们的一些父亲已经死了,他们的一些兄弟也死了。如果留外人而不留兵,必将酿成大祸。这是第二个难点;而且,很多蛮族因为叛乱而被杀,他们自己也会担心被政府镇压。如果外人留下来,彼此之间就很难信任。这是第三个困难。现在,我的想法不是留军、运粮,而是大体明确规章制度,让夷汉大体能够和平相处。

孔明遂收孟获等功臣为官,并为军国提供金、银、红漆、牛、战马。既然这是世界末日,就没有回头路了。

司马光在《通鉴》中的这段记载基本上是从《汉晋春秋》中取来的,但最后一句“已是世界末日,夷狄不复返”完全是司马光自己的想象。 《汉晋春秋》没有这样说。刚才我们也说了,诸葛亮一走,蛮夷立刻造反,不是一次两次了。司马光不负责任地说出这样的话,将会极大地误导当代和后代的政治家。

“曲苏”是“曲帅”的意思,可以指少数民族领导人,也可以指地方武装叛乱的领导人。这或许就是司马叔将孟获视为蛮夷老大的原因。于是,孟获所说的“南方人不再造反”、“外族人不再造反”,就变成了“末世胡人不再造反”。

我们来总结一下孔明治理南中国的政策:

安抚中南地区的士大夫,他们是地区稳定的中流砥柱;以铁腕镇压叛逆的蛮族;贿赂、分裂、重新安置那些没有叛乱的人;掠夺蛮族的财产,以供国家和军队使用。另一方面,他们失去了造反的物质基础。

这就是真实的历史。

这或许是孔明执意亲征南中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民族政策复杂敏感,稍有不慎就会酿成大祸。我猜司马光先生每天要么是和家人吵架,要么是和王安石在宫廷上吵架。他从来没有亲自处理过民族事务,所以他理所当然地认为诸葛亮七次擒获孟获,换来了中南地区几十年的自由。稳定下来。

这是腐败儒家的观点。

三国杀马谡改版后逆天_三国杀马谡语音_三国杀马谡台词

【孔明怎么可能是一个腐败的儒家! 】

【图片来自网络】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10304.html

6月6日斗鱼三国杀板块,刀哥开播!ID160504含众多荣誉等你来
« 上一篇 2024-11-25
从玩三国杀纸牌到手机联机,看三国强势女将的风云故事
下一篇 » 2024-11-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