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如画,村名如书”。
裕廊的地名是
建县两千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
它是句容文明史的一个缩影。
目前,裕廊市第四批有价值地名评选工作正在进行中。
朋友们,您可以从下面公布的地名中进行选择。
为您认为有价值的地名投票。
(投票时间:10月12日-10月20日)
根据投票结果,我们将
来自 46 个备选地名
评选10处古迹保护历史地名~
快来投票吧!
↓↓
华阳街
周岱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福佐乡,现属华阳镇新生行政村。
古时,周、戴二人在此建集市,后取名周戴维。建村后,因魏姓而得名周代。两姓同甘共苦,亲如一家,故有周代不离不弃之说。由于方言的原因,当“周”与“九”读音相同时,“周带不提”也被误认为是“九带不提”。
河头
今属华阳镇夏店行政村。它位于裕廊河支流的源头,因而得名。河头村位于句容市东南五英里处。它位于一座高山上。它是太湖水系和秦淮水系的分界线。这里是句容古运河“上容渡”东西向的交汇处。河头村发现的上容渡遗址于2008年被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连城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孝义乡,现属华阳街道武冈行政村。
古时该村有城墙和军事训练场,形似城池,用于训练兵马,故名连城。
军塘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富左乡,现属华阳街新房行政村。
村北原有一个面积约80亩的长方形椭圆形池塘。池内有一座土丘,形似海豹(海豹、海豹柄),故记为海豹池。该村因池塘而得名。但群众习惯称其为建堂。相传黄巢叛乱之初,杀戮无数。他在池塘边猛然回过神来,拔下剑,扔进了池塘里。从此,人们就把黄巢投剑的那个池塘称为剑塘。该村因池塘而得名,当地又称建塘。
黄泥坝
黄泥坝村的名字来源于黄岩河上的一座水坝。据史料记载:南宋庆元年间,县民徐淳捐资,黄帝举督修黄帝土坝,时称“黄岩”。诸暨水利曾用于灌溉民田,后改为黄泥坝。
下蜀镇
六里店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六里店,属仁信乡。现属下蜀镇六里行政村。该村位于下蜀镇南六里,故名。甸,郊区。简称琉璃。
韩述
相传五百年前,有一位姓韩的财主从山东来到这里。韩姓男子懂得风水,所以看中了这片宝地。他用自己的财富占领了土地,建造了豪华别墅。韩树村因韩家别墅而得名。今属下蜀镇亭子行政村。
宝华镇
铜山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凤潭乡,现为宝华镇一个行政村名。铜山村因历史上产铜的铜山而得名。铜山行政村和王庄、后前、湖园等自然村在清代就曾使用小窑冶炼铜。他们原本统称为童瑶。后来,他们根据姓氏和所在地重新命名。解放前后,本区设铜业乡、铜山乡。
柳泉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琅琊乡,现属宝华镇宝华行政村。这里有一处泉水,水量很大。原名天井塘,后因泉旁有柳树而改名杨柳泉。该村紧临泉口,因泉而得名。
边城
戴村
傣族村是一个古老的村落。据《弘治句容县志》载,属宜丰乡,有戴亭。现在它是一个边境小镇。永嘉元年渡江,咸康四年建戴阁。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岱亭属里,当时属宜丰乡,现属边陲镇岱村行政村。
洛阳景观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庐阳关,属宜丰乡。今属边陲镇赵庄行政村。过去,村里有一座宫庙。是河南洛阳的一些官员晚年退出政坛后迁居此地所建。始名洛阳寺,村因寺而得名。村边有一条河,因紧邻洛阳寺,又名洛阳河。洛阳河注入太湖,属太湖水系。洛阳河上有一座以村名命名的桥,叫洛阳关桥。
采石场
据《裕廊地理名录》记载,相传古时候,一头金牛从西北山上降临,人们筑石挖坑将其挡住。后来建了两个村子,取名“前石坑”、“后石腾”。今属边陲镇光明行政村
白兔镇
朱古皇
宋代学生朱南强,字东溪。宋朝被元朝灭了,他无意做官。他隐居句曲联络民间,准备恢复宋朝。他建造了一座城隍庙,为皇帝做准备,后来被称为朱古皇。今属白土镇古黄行政村。
朱墓
据《裕廊地名志》记载:“朱墓。相传这里有一座朱姓坟墓。后来建村,取名朱墓。”朱墓村的人大多姓张,没有一个姓朱的。据说,早期这里没有村庄。朱姓大户主去世后,在这里选了一块地作为墓地,安葬于此。于是就有了朱墓村。今属白土镇街塘行政村。
郭庄镇
鹿亭
唐宋时期,泸亭是赤山湖边的一个渡口。建有草芦亭,供过境旅客候船时休息。后来演变为村落,取名鹿亭。今属郭庄镇绿亭行政村。
赤岸
赤岸位于赤山湖北岸,现属郭庄镇绿亭行政村。 《光绪续修句容县志》记载,赤岸因唐代大诗人王卫国鹿亭《送太守》诗中的“赤岸”二字而得名。 ,枫树齐聚赤岸村”。三国时期,赤安有东吴造币厂。当代考古在赤安附近发现了东吴造币遗址,出土了“大全五百”、“大全荡钱”等古钱币。
三阳地
三阳置地始建于明朝中叶。因三阳而得名,意为“开泰”。又指村里的三大风水宝地。也有传说杀三只羊祭祖。原名三阳地。 “羊”被误写成“羊”。今属郭庄镇绿亭行政村。三阳土龙舞《二龙戏珠》远近闻名。1999年,《二龙戏珠》赴南京、北京参加江苏多次参加省、全国舞龙比赛,并均获得金奖。
杜泽里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临泉乡,现属郭庄镇斜桥行政村。
杜泽原名杜斋,因姓而得。后来,由于这一地区地势低洼,水网密集,他改名为杜泽。泽:积水的地方。该村于清代中后期扩建,称杜泽里。
塘乡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临泉乡,现属郭庄镇郭庄行政村。
塘乡原名任旭村。由于唐姓家族繁衍壮大,村子也以唐的名字命名,村里的街巷也随之从仁旭一直到唐乡。唐乡著名的历史人物是明代的唐鼐。唐鼐成化十一年进士。升任广西路监察御史,后改广东路御史。他成为明代中期的名臣。清代,句容重修了四牌楼。北侧匾额“宫中执法”为唐鼐所建。
郭庄寺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临泉乡,现属郭庄镇郭庄行政村。
相传富豪郭英在此建庄园,与唐建元寺齐名。俗称郭庄寺,村因寺而得名。
嘉善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属临泉乡,现为郭庄镇行政村。因境内有山——嘉山而得名。
嘉山由数座山丘组成,中间有一条沟渠,故名嘉山。因方言又称嘉善。
贾山又因贾在左右山中而得名。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嘉山在县城西南五十里,近泉乡。宋时,僧行玉爱其群峰之美,嘉山居左诸山之首,对了,所以就这么命名了。”
格村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上容乡,现属郭庄镇葛村行政村。
因北有下阁村,故此村又名上阁村。东晋时期,著名道教理论家、医学家、方士葛洪的曾祖父葛玄曾在此炼丹,其子孙建葛仙庵,故名。
五竹坊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五竹,属上容乡。现属郭庄镇五竹房行政村。这里原本四面环水,中间有五块陆地。故名五竹坊。方指村,故名。
后白镇
王庄
宋元时称上庄。据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当时称黄庄,属茅山乡。现在属于后白了
真王庄行政村。王庄由明清时期的古黄庄村演变而来。古黄庄改名王庄。第一,句容本来属于吴语区,黄、王不分。二是明朝末年,王姓在此居住。王姓人口日渐增多,故名王庄。王庄因地处前方,又称钱王庄。
西城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崇德乡,现属后白镇西城行政村。该村始建于宋仁宗年间。有街道、城墙和十多座建筑。宋淳佑元年(1241年),张正庆(唐孝子张长威的后裔)修建望远楼。该塔高大秀丽,历代名人、文人墨客都会登塔眺望山水,令人赏心悦目,留下不少诗篇。故村如城,位于官道(今宁航路)以西,有大池塘,故名西城。
宇翔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名为鱼乡,属崇德乡,现属后白镇二胜行政村。
原来这个地方地势很低。北河上游的洪水,随着时间的推移,沉积了冲积淤积物。后在此建村落,故名鱼乡。鱼乡是句容古运河最西端的坡岗渡。古运河至鱼乡时,已与北河相通,经赤山湖流入秦淮河。
曹村
曹村因曹氏家族而得名。今属后白镇曹村行政村。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曹村原名“白社”,卷十一《中书舍人曹廷端墓榜》为“白社”。相传村内有一座白社寺,村因寺而得名。曹氏祖先原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安徽凤阳。宋代时,他们南迁至句容,古句容乡,即今茅山镇曹庄。明初,子孙繁盛,第五代祖又迁居白社。明朝中期,白社曹氏先后产生了曹谊、曹冕、曹靖等高官,并分别建有祠堂、牌坊。曹氏家族势力很大。清朝末年左右,该村改名曹村。
银桥头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银桥,属崇德乡。今属后白镇徐乡行政村。该村因姓殷,因位于桥头而得名。
石斛兰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湖里,属崇德乡。今属后白镇槐岛行政村。昔日,有一户人家在此办磨坊,因用石斛兰代替秤而闻名,故名石斛兰村。石斛是一种古老的测量粮食的量具。呈方形,口小,底大。后来,另一户人家也在村东开了一家磨坊,村子逐渐分成了两个村子。为了区分这两个湖里,村民们把西边的一个叫西湖里,东边的一个叫东湖里。
宜城桥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宜城,属崇德乡。现属后白镇徐乡行政村。当时村民们出钱出力修建了这座桥,并因此而得名。该村因桥而得名。
天王镇
袁翔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正仁乡,现属天王镇源乡行政村。
古时,袁巷原名千家集,因房屋连片,居民数千人,形成集市。该村在一次战争中被毁,消失了。后袁氏从河南汝南州迁来此地,定居在钱家集附近。因地势较高,故称元上。经过几代繁衍,村落建筑不断扩大,街巷形成,故因袁姓与村内巷而得名。
戴庄
今属天王镇戴庄行政村。该村因戴姓而得名,曾是南翔戴氏家族的祖居地。 《戴氏家谱》记载,太平天国时期,句容南翔不少戴姓青年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战败后,他们“被俘,未归”。他们要么战死沙场,要么遭到清政府的清洗和报复。有些人虽然没有死,但还是逃到了另一个国家。光绪年间人口登记时,没有戴姓户从戴庄返回。戴庄虽已不姓戴,但村名仍沿用至今。
金沙滩
今属天王镇竹乡行政村。金沙滩位于房山脚下。 《句容地名志》记载:秦汉时期开采金矿后,海滩被开采出来后成为海滩。后来建村,取名金沙滩。
茅山镇
定庄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句容乡,现属茅山镇丁庄行政村。以姓氏命名。由于地处偏僻,交通落后,面积不到一平方公里,村里近三分之一的男人都是光棍,买不起衣服。它又小又穷。这是一个出了名的贫困山沟。曾被称为“辛家庄”。村子发展繁荣后,正式恢复村名“丁庄”。
长城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长城,属句容乡。现属茅山镇长城行政村。
此村始建于汉代,吴唐三国时期建有吴竹园,在家讲学。常有数十人听讲,故称长城。 “长”错写成“长”。由于方言的原因,也被误称为“商”。
据说,村子依山而建,东起“野猪巷”,西至“龙口”。它长约3英里。村内有十几道拱形“通门”,形似长城,故名。
太子岗
太子岗,现属茅山镇袁乡行政村。据《句容市地名志》记载,相传梁昭明亲王曾在此休息,故名太子岗。太子岗村不大,但民间流传着很多故事。据说,明朝初年,朱元璋听说茅山地区有皇家光环,就派刘伯温到茅山地区查探,并让他将其毁掉,以免皇帝和朱氏子孙争夺皇位。国王的能量在岗位上显现出来。这里是龙之之地,未来将会诞生王子。因依山而建的村庄,原本是为了培养王子,所以这个村庄被称为太子岗。
黄梅街
花库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同德乡,现属黄梅街道后新行政村。
因村旁黄梅河畔流淌着荸荠、莲藕的清香而得名。
榕岗头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容岗,属同德乡。现属黄梅街道河桥行政村。因姓荣,又因地处山上而得名。
瓜子
瓜子沟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落,当时称瓜朱,属同德乡。现属黄梅街道三格社区。因村前有一条沟,形似瓜子,故名瓜子沟。
丁村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孝义乡,现属黄梅街道大卓行政村。丁村原名“沟东”。很久以前,一场干旱,村民们都逃离了村庄。只剩下丁一家人因残疾而听天由命。远道而来的人,不知道这个村子的名字,只知道有一户姓丁的人家。 ,所以这个村子就叫“丁家村”,简称“丁村”。太平天国时期,丁氏为躲避战乱,逃往崇明岛。从此,丁村就再没有丁姓了。
赤岗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属琅琊乡,现属黄梅街道赤岗社区。此岗由红土垒成,村就在岗上,故名。
夏涧溪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涧溪,属琅琊乡。现属黄梅街道黄梅行政村。过去,黄梅河只是一条小溪,村庄在溪西侧,故名涧溪。后来又分为两个村。此村紧邻,故名下涧溪。
方家山
方家山脚下有一个自然村,因山而得名方家山村。相传方家山是一座“封山”,是乾隆皇帝赐予太子太保方观城的山。今属黄梅街道南翔行政村。
寨里
句容西门外,至今还流传着一句话,叫“小句容城,大寨里村”。隋唐时期,一百户称为一里,五里称为乡。明代,一百户为一里,五十户为一个村。元代,每千户称为“村”。该村因规模较大、居民较多,故名寨里。
茅山管委会
五废墟
明代《弘治句容县志》记载的古村,当时称戊圩,属茅山乡。现属茅山管委会下林行政村。
吴圩村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梁陶弘景《镇稿》卷十一:“大茅有吾须村。以其名也”。公元1102年,宋朝南渡时,翰林学士陈九思弃官隐居于此。
“徐”字有旧城、遗址等解释。吴胥源自吴语,地名十分古老。很可能是当时吴国的一座城池,后被误写为“五墟”。
北镇街
北镇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村落,位于南镇街以北5公里处,与南镇街南北相对应。现属茅山管委会雨陈行政村。
宋天熙元年(1017年),在茅山麓设置南镇,向北十里设置北镇。北镇成立后,该村以北镇命名为北镇街道。
《弘治句容县志》记载:“北镇街在茅山乡小茅峰西。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98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