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第一次读《三国演义》,是本破破烂烂当的书

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是我用三天的午饭口粮(大约六两米,三块红薯)贿赂同学借来的一本破烂的书。

qq三国魏国任务_qq三国魏国主城是哪_qq三国魏国仓库在哪

(注)文中插图由“嘉学金”绘制

我是空腹读的,所以印象特别深刻。

当我年轻的时候,我的理解是人只能分为好人和坏人。 要么是好人,要么是坏人。 曹操一伙的人都是坏人,而刘备一伙的人绝大多数都是好人。 至于孙权那帮后人,可以忽略不计。 “长官赵麻黄”已经成为我生命中的偶像。

之后,到了初中、高中,我依然阅读同学们写的《三国演义》,不断重温那些熟悉的情节,逐渐加深了对它们的理解,比如“一心一意”的成语和典故。尽其所能,死而后已,孜孜不倦,领路,大器晚成,学到很多”。 军人高尚,军事敏捷,练武,沉稳,探物,责无旁贷,沉默寡言,翻天覆地,不识时事,难得,对症下药,赴汤蹈火和水,做饼充饥,矫枉过正,与形势不相容,迷失的狗,荒芜的土地,张牙舞爪,无奈,而为之,兵临城下,睢怀启蒙,不羁,聚集团体等等,都来自这个时期。

那是一个英雄辈出、文武双全的辉煌时代。 可以说,三国英雄始终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

直到后来,我读了《三国志》,然后又读了《后汉书》、《晋书》、《沭阳国志》等,但我读得越多,就越感到困惑和困惑。 蓦然回首,才发现历史就像一条饰有吊坠的格子裙。 它的功能性如此之大,以至于已经超过了一块土布所能承载的重量。 幕后我们谈了这么多,三国除了英雄主义、文学和军事谋略之外,还充满了杀戮、血腥和痛苦的呻吟。

qq三国魏国主城是哪_qq三国魏国任务_qq三国魏国仓库在哪

先生您想一下:

公元184年黄巾之乱到公元280年孙浩投降金朝,仅用了96年。 这段历史时期与中华几千年文明史相比,只能算是沧海一粟。 但这段历史家喻户晓,达官贵人、人贩子、民间土匪都津津乐道,几乎超越了任何朝代、任何历史事件。 三国故事融入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液。 这在古代是这样的;在古代也是如此。 在现代也是如此,甚至对世界文化产生了很大的张力。

多么不正常啊!

桓帝永寿三年(157年),中国有户数1067万余户,人口5648万余人。 黄巾起义和军阀混战后,《后汉书·桓帝年谱》记载,“豫州饿死四五人,有的甚至家破人亡”。

那么,军阀混战之后,国家人口减少了多少呢? 曹操有一首诗,叫《好丽行》。 最后几句话描述了当时的情景:

北刻淮南兄之衔。

盔甲上长满了虱子,成千上万的人因此而死亡。

白骨露野,万里无鸡鸣。

生者留下的数百件物品中的一件,光是想想都会让人心碎。

如果按照曹操的说法,人口锐减,只剩下百分之一的人还活着,那么只剩下五十六万多人了。 显然这个算法是不合理的,1%只是曹操的猜测。 但从他的估计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锐减到了令人震惊的程度。

公元265年,三个国家的总人口只有767万。 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三国统一,中国人口仅1600万多。 与公元157年相比,123年间,人数不增反减,减少了4048万人。

难怪很多人惊呼华夏氏族几乎灭绝了。

超过4000万人! 人都去哪儿了?

qq三国魏国仓库在哪_qq三国魏国主城是哪_qq三国魏国任务

据《三国志》中的董卓传:公元192年,董卓部将李俊、郭汜攻克长安。 “当时,三府有数十万户,君等发兵掠夺……百姓饥饿,互相剥夺了两年,粮食全没了。” 《晋书》记载,“人相食,尸骨堆积,尸留肉,路臭”。

这两本史书中的记载几乎令人毛骨悚然。 残缺不全的尸体,成堆的杂乱尸骨,到处都是腐烂尸体的气味,远处不时能听到乌鸦的叫声,令人毛骨悚然。 这种人间地狱的悲惨景象,只有在欧美恐怖片里才能看到。

就是这样,但还不止于此。

在三国势力形成之前,屠杀城池是三国英雄常用的手段。

董卓派兵到百姓赶集的阳城,大肆掠夺。 男子全部被斩首。 他们开着死者的车和牛,把抢来的妇女和财物装上车,把砍下来的头挂在车轴上。 “前悬头,后悬女”,高呼万岁口号,驱车回洛阳,说是从盗贼那里得到的战利品。 董卓下令将人头烧掉,俘获的妇女则分给士兵做侍女、妾。

曹操攻打徐州,被陶谦军阻拦,无法前进,于是南下攻打郡县,杀戮数万人,直至“江淮空虚,民相食”。 ”。

曹操还在泗水坑中杀死了数万男女,尸体堵塞了河水。

曹操攻打并州、青州时,凡遇到顽强抵抗的城池,都屠杀殆尽。

为救刘备,曹军攻打吕布,先攻克彭城,将彭城守军及平民全部屠杀殆尽。

……

现在我们回过头来读一下那些成语。 这些激励我们的成语和典故背后,都是残酷的战争和杀戮。 血是扭曲的人性。

qq三国魏国仓库在哪_qq三国魏国主城是哪_qq三国魏国任务

那些幸运地活下来的人呢?

我们先来对比一下:“宪宗即位,天下太平,民除暴政,年年富强。永平五年,建常库,设粟市。”城东,石斛价值二十。” 年,即汉明帝时期,公元62年。 而后董卓将领李俊、郭宾屠杀长安后,“石斛一株值五十万,豆麦二十万……”古代普遍称小米为谷物。 据《石斛》(《汉书·吕理志1》)记载,一株石斛重约125斤。 公元62年,大约1个铜币可以买6.25斤粮食; 而现在,一斤要四千铜币。

饥饿的人们吃光了所有能吃的东西后,开始吃尸体,大人吃小孩,男人吃女人,年轻人吃老弱病残,最后几乎没有人了。

两年时间,数十万户人家变得荒凉。

刘协皇帝逃出长安后,不得不住在荆棘搭建的茅草屋里。 就连宫女都饿死在路上了,更何况是老百姓。 更何况,他们连烧水做饭的柴火都没有。 不少随行的官员都去打柴了。 他们饿晕了,倒在路边,再也没有起来。

对了,汉献帝刘协和大名鼎鼎的诸葛亮是同一年出生、同一年去世的。 11岁的皇帝没有东西吃。 诸葛亮今年应该不会挨饿。

《晋书》记载,这是大屠杀两三年后的悲惨一幕:“自此,长安城尽空散,两三年无人归关中。” ”。

关中这个繁华热闹的地方,其实可以作为陶渊明梦中的幽静之地。

战争结束后,不仅没有食物,更可怕的是瘟疫。

更多的人死于饥饿或疾病; 当饥饿时,人们会吃人。 饥荒和战争增加了瘟疫发生的机会,而且瘟疫往往会大面积蔓延。 三国时期,每隔二十年左右,就会有一场大瘟疫席卷全国。

其实,瘟疫始于西汉中期。

据说,起源于北方草原地区的“草原瘟疫”被源源不断地带到了中原地区。

当时中医对这种病还无法认识,也基本上无能为力。 那是绝症,只能看着一个村庄甚至一个城市的人死去。 中医就是在生死轮回的痛苦中发展起来的。 东汉末年,杰出医学家张仲景写下了著名的《伤寒杂病论》。 尽管对瘟疫有了突破性的认识,但它的破坏力依然存在。

曹操兵败赤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的将士很多都染上了疾病。

公元217年(建安二十二年),北方发生瘟疫,死亡无数。 许多生活条件较好的中上层人士在年轻时就因病去世了。 结果就是“魏国如今有十州,却饱受战乱之苦,户籍不如昔一州之人”。

《三国·魏书·张绣传》中说,当时中国繁华的腹地,居民只剩下不到百分之十。 “此时,天下户籍已减少,将军数量尚未达到千户,但刺绣却不少。” 百姓死伤都差不多了,军队也没有办法收集粮食,只好到其他军阀的领地去抢劫。 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张绣的叔父张继因军中缺粮,士兵挨饿,被迫从关中领兵进入荆州边境。 与刘表作战,攻打穰城,却死于荒野。

这让我想起了红四方面军的一句口号:“到了成都就吃米饭”。 不幸的是,数万人被困在百丈关,伤亡惨重。

qq三国魏国任务_qq三国魏国仓库在哪_qq三国魏国主城是哪

江南也未能幸免。 东吴的疆域包括从长江中下游到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 《三国.吴书.朱之传》描述当时的情况是“中国萧条,或百里无烟,城池空空,道路破败。”互相望望。 ,饿死的人随处可见,但东吴也好不到哪儿去。

对比历代人口统计数据,这三个国家人口下降的幅度在整个中国历史上都是令人震惊的。 据说,蒙古军队屠杀了这座城市,臭名昭著。 宋蒙战争期间,中国人口减少了约40%。 这是中国近千年来最大的灾难。 不过,与三国相比,杀戮的比例依然是“微不足道”。

直到公元221年吴蜀夷陵之战,中国才进入相对和平时期。

和平是相对的,基于三个支柱,人口被视为战略物资。

普通百姓就像动物一样,被视为战利品。 每攻克一座城市,就会有大量人口被迫迁移。

曹操攻占汉中,汉中人口全部北迁。

刘备攻克汉中后,多次煽动魏国边民逃往蜀国,分田安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以失败告终,但他强行将南安、天水等地的百姓迁往汉中。 这是一次重大胜利。 事实上,只有一千多户人家。 一个家庭算六口人,所以只有几个人。

孙权伐魏的主要任务是掠夺苏北、淮南地区的人口; 东吴也把目光投向了原住民,强行同化了山越人。 诸葛亮的侄子诸葛恪在吴国就做出了这些缺德事。 。

魏、蜀、吴三国除了互相掠夺人口外,还害怕对方在生育方面落后,因此都出台了奖励生育、逼婚的政策。 男子必须在12岁之前结婚,否则会受到惩罚。

在那个营养严重缺乏的时代,一个12岁的孩子是否早熟了? 你对性感兴趣吗? 你能生孩子吗?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864.html

学关公行鸿运拜关公结善缘秋游洛阳拜关爷
« 上一篇 2024-03-25
风水堂:道教护法神是哪四帅?
下一篇 » 2024-03-25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