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在三国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
这里是魏、蜀、吴三国争夺最激烈的地区,也是许多著名的三国故事的发生地。
与曹操共事多年的荀彧曾向他建议“先破河北,再恢复旧都”,最后“南下荆州”以“平天下”,夺取荆州为最后一步。
诸葛亮出山时,为身无分文的刘备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对》,其中提到:“荆州北控韩、沔,利南海,东连武会,西边的巴蜀,是一个使用武力的国家。”先取荆州,后取益州。天下之变,以荆州之兵进万、洛,以益州之兵入关中、土中原,以一统天下。
东吴鲁肃也曾向孙权称赞荆州的险峻和富饶:“荆州毗邻楚国,水北流,外通江汉,内连山峦,有坚实的金黄。”城池万里沃野,百姓昌盛,若取之,是,此乃帝都。”
▲荆州古城墙。 (图片网授权)
三国时期的杰出军事家都将荆州视为兵家必争之地,甚至将其提升到“得荆州者得天下”的地位。
荆州为何成为英雄竞逐的大舞台?
在文学巨著《三国演义》中,有多达三分之二的章节直接或间接提及“荆州”,这让现代湖北荆州人感到非常自豪。
但汉末三国时期的荆州概念,比现在的荆州城要大得多。
三国时期荆州辖长沙、零陵、贵阳、南阳、江夏、南郡等八县。管辖范围大致包括今湖北、湖南两省及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等省的部分地区。
当时荆州的范围北至今河南,南至今广西桂林、广东韶关,东至今湖北、江西交界处,至今湖北、江西交界处。西至今贵州。
▲荆州地形图。 (赵春阳《英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
荆州中心位于两湖平原,即湖北江汉平原和湖南洞庭湖平原。地势平坦,略呈盆地状。这里依山傍水,北有汉水、大洪水,南有武陵山脉,西有巫山,东有大别山、罗霄山为天然屏障。
大运河修建之前,荆州是连接南北、东西的交通中心。长江中游横贯整个荆州。上游可到巴蜀,顺流可到吴越。北接汉族、苗族,南接湘、子、元、黎。四河相连。
▲东汉时期荆州地图。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在这片辽阔美丽的土地上立足并不容易,但一个人在军阀混战中统治了荆州近二十年,并将该地区发展成为战略要地。
他就是刘表。
董卓之乱是开启三国乱世的关键。荆州之所以参与乱世,也与董卓有关。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各郡县结成联盟,讨伐董卓。长沙刺史孙坚起兵响应,率兵渡过襄阳。他本来想请荆州刺史王睿一同出兵。
王睿是《二十四孝》中“卧冰寻鲤”王祥的叔叔。他同样出身于赫赫有名的琅琊王世家,向来瞧不起孙坚。
王睿接到孙坚的邀请后,不但没有立即答应,还想杀掉自己在荆州的政敌武陵太守曹寅,于是向孙坚宣称,自己只会出兵攻打董国。卓若曹寅死了。
曹寅是个聪明人。他想起不久前乔茂号召诸侯攻打董卓的计策,便伪造了一份奏章,以光禄大夫文仪的名义,列出了王睿的罪行,要求孙坚逮捕王睿,将其绳之以法。正义。
孙坚向来不耐烦,对于王锐之前对他的轻蔑态度早已不满。他干脆算了算旧账,把矛头指向了王锐。王锐偷了鸡,却没能丢掉米。被孙坚追打。绝望之际,他吞金自尽。
王睿死后,荆州成为无主之地,急需继任者。
东汉朝廷把这个重任交给了汉族人刘表,任命他为荆州牧。
▲刘表。 (截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刘表是当时著名的学者。早年曾师从经学大师王昶。他熟读儒家经典,被列为“八才”之一。后来卷入党内麻烦,被陷害为亲信。他成了宦官重点攻击的对象。
党禁解除后,刘表经何进推荐入朝,从此在京为官。刘表被誉为有德之人。何进与太监争斗时,他置身事外。董卓来到北京,并没有先出手。简单来说,他是一个诚实的人。
刘表到达荆州之前,荆州陷入了失控的局面。荆州北部被袁术占领,荆州各郡县爆发骚乱。当地宗族势力划分领地统治,聚集自卫,形成了数十个宗盗集团(根据宗族、村寨关系)。并组建了武装团体)。
半生失意的刘表从洛阳出发,只身来到动荡的荆州。他的未来是不确定的。没想到,这个被束缚在中央的老实人,很快就如蛟龙入海,掌控了局面。
你一个人无法掀起波澜。刘表一到荆州,首先拜访了蒯越、蒯良、蔡瑁等当地的豪门。眼看着荆州已经濒临崩溃,这些当地的豪门也希望能有一个领袖来主持大局。
为了赢得当地豪门的信任,刘表对蒯越委以重任,拜他为漳陵太守。他还娶了蔡瑁的妹妹,并与荆州当地的豪门建立了政治联姻。
蒯越向刘表建议,应该打着仁政的旗号,稳定荆州的政局,招揽、陷害、杀掉那些分疆统治的宗族奸臣,将他们的部族纳入自己的控制之下。
盗贼族的首领大多贪婪自私,各自为战。他们手下的乌合之众也希望能加入仁主,过上几天安定的生活。
刘表让蒯越宴请数十名在荆州制造叛乱的叛徒首领,并在席间将他们全部杀掉。随后,他将这些军队全部纳入麾下,没有发生任何重大战争就平定了荆州的叛乱。
治理荆州之初,刘表有一些危机感。为了防范北方的威胁,并趁机夺取荆州北部的南阳县,他将指挥部北移至襄阳,应对荆州北部的威胁。
▲ 襄阳,荆州军事重镇。 (图片网授权)
袁术军原本盘踞在襄阳周围,被荆州兵包围,寡不敌众,只得撤退。
建安元年(196年),董卓残党张继从关中进军荆州,被弓箭射死。后来,他的侄子张绣率部下投降刘表,驻扎在襄阳以北的宛城,自称是刘表的“北番”。
解决了内乱和外侵之后,荆州七郡除北边的南阳县外,全部听从刘表的命令,“南通武陵,北接汉川,范围数千里”。 ,还有十万多装甲兵。”
经过刘表经营近二十年,荆州一直安宁祥和,不与天下为敌。百姓远离战乱,大批北方士人南逃避难。荆州在战乱时期一度成为难得一见的经济文化极其繁荣的地区。
刘表的事业达到了巅峰,但他只是“欲保江汉,看天下变迁”而止步于此。
随着刘表年岁渐长,觊觎荆州的功臣众多,无不跃跃欲试。
建安十三年(208年)是荆州命运的转折点。无论是征服北方的曹操,还是主宰江东的孙权,还是依附他人的刘备,都把目光投向了荆州。
这一年,孙权率先攻打荆州,接受鲁肃的谋略,在猛将甘宁的协助下,率兵西进,攻打镇守江夏的黄祖,打开了荆州的东大门。
江夏地处汉水下游,三面环水,湖泊密布,易守难攻。汉水下游又称下水,下水入口称下口,也称汉口。
后来,孙权为了加强防御,在夏口附近修建了武昌城,并迁都于此。这一地区就是今天的武汉的前身。不过,三国时期,这里只是一个交通枢纽,尚未成为湖北的龙头。
▲武汉黄鹤楼原是孙权修建的瞭望塔。 (图片网授权)
与此同时,曹操也准备进军荆州,以完成南下统一的大业。他为南征做的准备非常丰富,直接在邺城挖了一个玄武池来训练水师。
当曹操大军南下时,刘表已经病逝。他的继任者刘琮占据了军事重镇襄阳,却不敢与曹军正面对抗。当大军逼近城下时,他听从了蔡瑁等当地贵族的建议,不战而降。
刘琮投降曹操的举动,原本是为了顺应历史潮流,挽救荆州免于战火之祸。然而谁也没想到,经历了近二十年和平的荆州,却陷入了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持续战乱。
众所周知,曹操攻下荆州后,便顺流而下,向东望去。他在赤壁被孙、刘联军毒打,最后无奈北返。
▲赤壁之战。 (截图自电影《赤壁》)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大家族对荆州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并逐渐形成了荆州三足鼎立的局面。
曹操占领襄阳、南阳;孙权占领南郡、江夏;刘备占领了江南的武陵、长沙、零陵、贵阳四郡,以及江夏的埃县、峡口等一些重要地方。
其中,孙家和刘家对于这样的现状极为不满。正因为他们都将荆州视为立国之本,孙刘联盟就陷入了随时破裂的境地。
在诸葛亮“隆中对”的设想中,刘备西进巴蜀,北伐中原的重要起点就是荆州。其中,镇守长江中游要塞的南郡所在地江陵(今荆州市)尤为重要。
▲诸葛亮对刘备的策略:先取荆州,后取益州。 (截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江陵地处江汉平原中部。它可以通过长江连接东西部。北控襄阳,南控湖湘,东控武昌,西控夷陵。既可作为抵御曹操的战略重镇,又可作为沿江西夺取益州的兵力。根据。
顾祖禹在讨论湖北局势时曾说:“湖广的物力优势在武昌?是在襄阳吗?也是荆州吗?”他说:就天下而言,重在襄阳;就天下而言,重在襄阳;东南,重点在武昌;就湖广而言,重点在荆州。
这三大点中,荆州指的是古时的江陵。
然而江陵却在孙权手中。赤壁之战后,孙武在南郡对曹军发起了长达一年的进攻。
江陵城坚,粮草充足。周瑜多次进攻,均未得逞。甚至在与镇守江陵的曹仁交战时,被飞箭射中,受了重伤。为了鼓舞士气,他甚至带伤亲临军营,坚持在江北扎营与曹军对峙。
直到曹军损失惨重,孤立无助,周瑜才成功攻下江陵。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攻下军事重镇,但刘备却想要它。由此引发了“借荆州”事件的公开。
建安十五年(210年),刘备亲自前往京口拜见孙权,“请都督荆州”。
诸葛亮反对这种大胆的冒险。他担心东吴会趁机扣留刘备,吞并刘备占据的荆州四县,所以极力劝刘备取消此行。
但当了一辈子兵的刘备却非常勇敢,不顾生命危险坚持前往。他向孙权求婚的原因是,刘表的旧军大多前来投靠,而现在的根据地太小,无法稳定民心,所以他向孙权借了一些土地。
事实上,刘备的目标就是得到江陵。
孙权内心十分矛盾。赤壁之战前夕共同领战的周瑜和鲁肃也提出了完全不同的观点。
鲁肃主张借“荆州”给刘备,共同对抗曹操。
鲁肃的理由也很好。首先,孙武的军队先到了荆州,但还没有赢得人心,还没有站稳脚跟。还不如用刘备的势力来安抚他们。第二,刘备占领江陵,为曹操多制造一个敌人,让孙吴多一道屏障。
周瑜坚决反对将江陵借给刘备,并劝孙权用美女和玩物来扣留刘备,削弱他的野心。
为了坚定孙权的信念,周瑜提出从江陵出兵巴蜀的策略。然而,在出兵巴蜀途中,周瑜突然病逝。接任的鲁肃再次劝说孙权将“荆州”借给刘备以拒绝曹操。
▲孙权。 (截图自电视剧《三国演义》)
孙权知道此时与刘备为敌只会两败俱伤,于是将周瑜经过一年苦战攻占的江陵交给了刘备。刘备由此控制了四川门户,开始进军益州,实施“渡经宜”的战略。
作为交换,刘备撤出江夏,将汉昌郡与长沙郡分开,鲁肃为都督。孙权在荆州的疆域与江东相连,而江陵作为荆州抗曹的主战场,对孙武也起到了战略缓冲的作用。这就是孙权“借荆州”得到的好处。
事实上,孙武与荆州的关系比蜀汉更为密切。
在诸葛亮的《隆中对》中,“渡荆州、益州”战略的一大缺陷是,从地理上看,荆州和益州的连接条件极其恶劣,两地相距万里。还有险山险水。
益州四周高山环绕,南北有巫山山脉阻隔。在当时的条件下,陆路出行十分困难。靖邑与益州的交通主要依靠长江水路,特别是三峡连接。
但三峡河道狭窄,水流湍急。从荆州夷陵到益州江州,两岸都是怪石重峦叠嶂的大峡谷。 “半夜的紫妃亭,没有太阳,也没有月亮。”只有水流平缓的季节才适合划船,但也要小心悬崖塌陷。
▲长江三峡。 (图片网授权)
相反,荆州与孙吴的根据地扬州地缘关系密切。它们都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几乎没有自然屏障,水路交通便利。 《水地理》还称荆州“风俗物产与扬州颇为相似”,可见两地关系密切。
早在孙策起兵时,他就如何在江东立足,向江都名士张弘请教。
张弘曾向孙策提出“投降丹阳、撤武会、联荆阳”的策略。这意味着,占领长江下游的江东,就可以以江东为基础,入侵长江中游的荆州。由此,可以借长江消灭英雄,称霸。
后来,鲁肃进一步向继承父兄遗志的孙权分析了情况。
鲁肃给孙权提出的策略是:第一步攻克荆州,消灭江夏黄祖、襄阳刘表;第二步是进军长江上游,攻占益州。第三步,与曹操分江北治,争夺天下,成就与汉高祖一样的帝业。
在孙武的开国政策中,荆州早就被列入了规划之中。
荆州地处长江上游,犹如孙吴的门户。一旦这个门户的钥匙掌握在两个对手手中,西边为蜀汉控制,北边为曹魏控制,那就关系到孙武的生死存亡。
因此,“借荆州”成为孙刘联盟埋下的一颗定时炸弹。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这一矛盾终于爆发。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留守荆州的关羽趁着曹孙在淮南交战,曹魏兵力东进的机会。他留下少量部队镇守江陵、公安,率其余军大规模北伐,围攻曹魏占领的襄阳。 ,樊城。
襄阳因地处长江之滨、南北交通枢纽而得名。鄂西北多为低山、丘陵。襄阳城面临汉水,背靠仙山,依山傍水。守易攻难。民间有“襄阳是铁做的,樊城是纸做的”之说。
此外,襄阳有利于农业聚落。当地气候温和湿润。这里是湖北省日照最多的地区之一,能为前线提供充足的食物和工资。
清代学者顾祖舆曾说:“襄阳郡地跨荆、河南,控南北,自三国以来,为天下重地。”三国以来,襄阳作为军事重镇,成为了无数进攻者的噩梦。
曹操以襄阳作为中原许昌、洛阳的屏障。即使关羽时机成熟,当年八月汉水汹涌,淹没七军,擒于禁,斩庞德,仍无法攻下襄阳。
▲关羽北伐路线。 (赵春阳《英雄棋局:三国军事地理大势》)
不过,曹操还是有些惊慌,一度打算迁都,躲避他的影响。
这时,司马懿劝道:
于禁将军被汉水淹没。这不是一场失败,而是一场天灾,对国家的大局没有造成任何损害。刘备和孙权在外面是近亲,孙权肯定不希望看到关羽成功。但他却派人劝说孙权偷袭关羽后方,并答应将攻下的荆州领土送给他,襄樊之围自然也就解决了。
曹操采纳司马懿的建议,秘密与孙权会师,荆州局势骤变。
在攻打荆州之前,孙权还在犹豫是否要与刘备决裂。他问吕蒙,是北取徐州,还是西取荆州。
吕蒙说徐州没有重兵驻守,攻克并不困难。然而,这片土地“被勇敢的骑士所骑”,并不容易防守。攻打荆州,占领整个长江流域,会更加有利。
后来吕蒙假装生病,推荐当时还默默无闻的陆逊代他镇守上游,让关羽放松警惕。
鲁迅一上任,就给关羽写了一封信,夸耀关羽北伐的功绩。他声称他的钦佩之情就像滔滔不绝的河流一样。就连晋文公城濮之战、韩信败赵之战,也不及关羽。水淹七军,震惊华夏的壮举。
关羽看完信后,不再理会江东,逐渐将江陵的部队调往前线。这时,吕蒙已经到了柴桑,正准备着白衣过河。
吕蒙亲自挑选了一批精兵,伪装成商人,日夜兼程,攻打江陵。
当关羽得知江陵失守时,为时已晚。当年十二月,关羽退守麦城,最终被吴军俘杀。
从此,原本被三个家族瓜分的荆州,被曹、孙占据,直至三国重新统一。
荆州的失守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极其巨大的损失,几乎宣告诸葛亮的隆中集团彻底破产。
越境有京邑,世事变迁,荆州大军进军万洛、益州人出秦川的计划从此只存在于隆中草堂的远大理想中。
▲三国时期荆州地图。 (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
孙武攻打荆州后,吴蜀之战的焦点转移到夷陵。
上述荆州城市中,襄阳是荆州北部重镇,江陵是荆州中心,江夏是荆州东大门,夷陵(西陵)是荆州西大门。
从益州东至荆州,需经过三峡地区,全长500里。从白帝城出发,经吴县、巴东、秭归,最后到达夷陵。据说“水至此则荒,山至此则成陵”。
夷陵为三峡东口,镇守荆州要道,上控巴奎,下控荆襄。一旦失守,荆州将难保。
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仅三个月,就试图武力夺回荆州,并率军东进。
关键时刻上任的孙武新都督陆逊,避其所利,率领五万大军退守夷陵坚守。他的将领多次请求出兵进攻,但陆逊不为所动。
陆逊写信给孙权说:“夷陵是军事要地,易得也易失,失去夷陵,不仅失去一个郡,甚至可能失去整个荆州。”陆逊已经做好了利用夷陵地势的打算。击败蜀军。
蜀军被阻于夷陵,刘备被迫沿三峡扎营,从巫峡到夷陵七百里。为了避暑,他在山林中扎营。
▲鲁迅向将军致敬。 (截图自电视剧《三国志》)
直到当年闰六月,在与蜀军对峙了七八个月后,陆逊才趁蜀军薄弱之际发起反攻,烧毁连营,率军围攻诸国。双方。蜀军大营倒塌,数万将士的尸体漂浮在河面上。刘备兵败,逃往白帝城。
夷陵之败,让刘备悲愤交加。他叹息道:“我被鲁迅羞辱了,这是天意!”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如果夷陵没有镇守荆州上游,蜀军南下之后荆州早就被夷为平地了。
后来蜀汉灭亡,陆逊的儿子陆抗镇守荆州,与魏晋作战。他也将夷陵视为防御的重中之重。
他忧心忡忡,临终前写信给武君孙浩:
该国的诸侯国西陵、建平都处于上游,面临敌人。如果敌人顺流而下,他的星象闪电般奔跑,他就不能依靠其他军队来救援。这是国家安全的一次机会,不是侵占领土造成的不小的伤害。
陆抗多次强调荆州上游的重要性,建议孙皓加强夷陵的防御。
然而,好色残忍的孙浩只顾享乐,基本把皇帝当成副业。他自然没有把陆抗的建议当回事,也不再加强夷陵的防御。与此同时,晋将王浚已经在长江上游造船训练水师。
《布局天下》一书的作者饶声文认为,从军事角度看,孙武的决定性败仗是在荆州上游。
太康元年(280年),西晋出兵巴蜀向东,襄阳军南下。
王浚率领晋军从成都出发,顺流而下到达夷陵,与刘备东征路线一致。
随着夷陵被晋军攻陷,孙吴在荆州上游的防线瞬间崩溃。
荆州下游并无危险,孙武不堪一击。王军从武昌沿着长江直驱,连一战都没有输到建业。孙浩自缚出城投降。西晋由此完成了刘备未能实现的东征。
▲夷陵地处长江中上游分界线,是三峡东口。 (图片网授权)
从刘表渡汉南到统一三国,荆州局势始终影响着世界大势。
这座美丽的山和河是最宏伟的英雄史诗,在漫长的历史河中从未丢失过。
参考:
(Jin)Chen Shou:“三个王国”,中国书公司2006版
(清朝)Gu Zuyu:“阅读历史记录Fangyu”,中华书公司,2005年版
Rao Shengwen:“规划世界:古代军事地理的一般趋势”,《人民解放军》,2006年版
Zhao Chunyang:“英雄的国际象棋游戏:三个王国的军事地理”,台湾海峡出版社,2017年版
Song jie:“三个王国战争中的武和琼斯的战斗状况”,“军事历史研究”,第01期,2019年
Lian Xiaoxu:“在三个王国时期对琼斯的战略地位的分析”,西北师范大学的硕士论文,2014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