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吃的背后:汪曾祺小说中的美食观与人生百态

吃可能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情之一,当然也是小说创作中非常常见的情节。在文学作品中,无论是描写权贵,还是人贩子,在描绘他们的生活时,都不能回避“吃”这个话题。不同的“吃”方式,会带来不同的人生。

正因为如此,很多优秀作家都擅长写“吃”。一杯酒、一顿饭,不仅能体现人世的精深、世间的种种情况,更能传达出作者对人生的理解和对人事的批判。

据本文作者、复旦大学教授高元宝介绍,汪曾祺是一位非常擅长写“吃”的作家。

在小说《八千太岁》中,汪曾祺安排了一个“美食家”遇见了一个“坏食客”,意图通过两人“美食观”的冲突来凸显更深层次的观念碰撞。

汪曾祺通过“吃”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不同的“生活方式”中,哪一种是“神圣的幸福”,哪一种是败坏人生的?

以下节选自《小说讲故事》,经出版社许可发布。

“美食家”遇上“坏食者”

——汪曾祺的《吃》怎么写

文字|高元宝

1.“人如其食”

费尔巴哈有句名言:“人如其食”。中国古人早就有“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俗话说:“人如铁,饭如钢,饭不吃,人心惶惶”。人之所以为人,与他的食物、获取食物的渠道以及享受食物的方式有很大关系。

小说既然主要写“人”,当然会经常涉及到作者的饮食。 《史记·项羽》描述了楚汉冲突期间决定成败关键的“鸿门宴”。记载项羽赐酒,樊哙“起身饮之”。 ,放在肩上,拔出剑来,砍了吃掉。项王道:“壮士,你还能再喝酒吗?” ” 樊哙道:“你若死了,我便饮此告辞! “生猪肩”,是因为当时军中流行吃生猪肉,还是因为项羽命令手下“给他猪肩”,项羽的手下故意刁难樊哙和从厨房拿一块生猪腿?似乎一切可能性都有。这段话虽然是历史传记,却充满了小说家的趣味。

《三国演义》中“看梅花解渴”、“煮酒论英雄”的故事深受人们喜爱。 《水浒传》中的梁山泊好汉“按秤称金银,千姿百态穿丝锦,喝坛酒,大口吃肉”,还有恐怖的“孟州路夜叉卖人肉” ”也是家家户户都知道的。日常饮食的描述随处可见。

《西游记》写孙悟空在蟠桃会上大做文章,很有趣。

说到《金瓶梅》和《红楼梦》,无论是妓女、酒肆,还是豪门、王爷门下的各种宴会,都已经让人不知所措。 《儒林外史》在一酒一饭中将褒贬融为一体,作为讽刺作家更是出彩。这种古代白话小说描写人物饮食的传统,值得后人认真审视。

五四后的白话小说以启蒙为目的,“为了生命,也为了改造今生”。因此,他们更加关注社会重大问题,但也没有忘记吃饭。

鲁迅笔下流浪汉阿Q、蓝皮肤阿五、落魄书生孔乙己的饮酒,与新派知识分子陆维夫、鲁迅笔下的饮酒相比,有着完全不同的风味和独特的特色。魏连书.

《暴风雨》写道,赵奇先生在吃饭时不怀好意地来到启津家,“仔细研究他们的食物”,突然问道:“干菜这么香——你听到这个消息了吗?” (他问1911年辛亥革命时辫子被剪掉的启津,是否听说过“皇帝坐龙庭”并要求大家保留辫子的消息。) 真是太美妙了,令人难忘。

《医学》中的“人血馒头”早已成为现代文学的经典符号。 《祝福》中祭祀“祖先”的有阿毛为祥林嫂剥的毛豆、祥林嫂被婆家绑架时留下的饭筐、《悲伤》中娟生的苦恼等“日常”饭菜”,尤其是子君离开时留给娟生的“盐、干辣椒、面粉、半个白菜”。凡是看到她平时做的这些食材的人都会认得。感到悲伤。 《社戏》中,一群孩子晚上在船上做饭吃“罗汉豆”,这是鲁迅小说中难得一见的亮点。

不仅《呐喊》《流浪》中有很多关于“吃”的段落,历史小说《新故事》也经常提到“吃”。

第一章《补天》写共工怒不周山,天塌下来,道士们“把吃下的朱砂吐得一塌糊涂”。

《飞向月球》写嫦娥不满丈夫后羿“常年只给她吃炸酱乌鸦面”,于是偷了仙丹,独自飞上月球。

《礼水》写道,“气功王国”的飞行汽车给“文化山”带来了食物,“读书人也安静了,这是大家吃的”。视察洪水的“水利局”官员高兴地享用了灾民赠送的水苔“滑玉汤”和榆叶汤“一品党炒汤”。

《采薇》写道,伯益、叔齐兄弟从西伯“奶堂”里的煎饼日渐变小,推断出武王即将出兵攻打商纣王。最后的“拔草”和“吃鹿肉”的场景也描述得非常详细。

《出关》写,孔子送给老子一只大雁,把它做成了“蜡雁”。老子咬不动,只好让学生吃。在函谷关,观众一边“吃”,一边听老子讲授《道德经》。老子出隐后,关令隐“将老子的讲义放在架子上,架子上堆满了没收的盐、麻、布、黄豆、糕点等”。

鲁迅的小说一向以思想深刻着称,但其中也有如此丰富的饮食细节描写。

现代作家写“吃”的时候,另一位大师就是钱钟书。 《围城》写了方鸿渐与不同时期的女友一起去餐馆,参加赵新梅、苏文万以及后来三鹿大学的许多同事组织的各种宴会。还写到去三鹿大学的路上,钱很紧张,自私的李梅婷偷偷地“买了红薯,靠着墙吃。”他写道,一行人在学校看到了各种不卫生的食物。金华的“欧亚大酒店”,鹰潭一家小旅馆的老板则坚持“又黑又腻”的“风味肉”,上面的蛆虫就是“颗粒”。这些描述,各有千秋,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围城》的世界。

“新时代”后的小说家在写美食方面似乎后来居上。

陆文夫的《美食》标题中明确提到了吃。虽然汪曾祺说这篇文章主要不是讲吃,而是讲“贪”,但“贪”不也是一种吃的状态吗?

阿城的《棋王》中写道,棋痴王吃得很快,喉结缩小,满脸都是肌肉。他经常突然停下来,小心地清除嘴里或下巴上的米粒。他用整个食指将汤抹进嘴里。 “他把米都吃得连渣都不剩了,真是不人道。”他还写了知青们吃蛇肉的方式,以及他们如何将稀有的麦乳精掺入一大碗汤中,“喝到满屋子喉咙响”。这些长期以来一直受到包括作家在内的批评家从不同角度的讨论。

王蒙《手机变人形》中写下“一顿饭就能改变世界观”的倪五成,充满了无比辛辣的调侃。 《在伊犁》描写了新疆维吾尔族同胞“喝茶”与“吃馕”的辩证关系,妙趣横生;写的是地主自酿的酒,简直就是一首优美的农业抒情诗。近年“卷土重来”的王蒙,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写下了长篇小说《这里的风景》,其中也有很多关于吃喝的精彩描写。

张伟的《古船》写,土豪赵兵为了拉拢上级派来核实洼里镇粉条厂账目的官员,特意请张、王办了一场奇怪的宴会。作品出版后,不少读者惊叹年轻作家张伟竟然懂得这么多珍稀食材和烹饪方法!赵兵的日常饮食虽然没有张望的奢侈宴席那么大,但精神是一样的:都包括了洼里镇地区第一批共产党员之一的赵兵,他实际上是在家修炼的“火人”。 “道士”从民间道教传统中学习健康秘诀。赵朵朵找到各种常人不敢吃的“恶食”的“困难时期”也让人触目惊心。

《废都》描写了“西京”文化界“名人”举办的大大小小的宴会。显然是受到了《金瓶梅》和《红楼梦》的启发,但规模和气势却相差甚远。另外两位“文学陕西军”也擅长写美食。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开篇就用了整整一章的篇幅,详细描述了孙少平刚进县城高中时,一天到晚只能吃最便宜的“瓷菜”的经历。 《平凡的世界》第一章基本上是对作者短篇小说《艰难的日子》中同一场景的再现。陈忠实的《白鹿原》中,黑娃受不了“抠门”富翁“舔碗”的习惯,居然愤然离去,也是难得的奇葩。至于冷先生的女儿,也是陆兆鹏名义上的妻子,她给公公陆子霖吃饭,还偷偷地在碗底放了一把野草。这和陆家的始祖“勺勺子”一样,都是靠喝酒发家的。一顿饭的时间里,他写出了人性的黑暗和人生的无奈。

路遥极其悲伤地描述了匮乏时代普通人身心的饥饿。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第十九章用了大半页的篇幅来描述许三观如何用嘴给家人送上每一顿饭。有人做了一道大家都想吃的菜。许三观的假演技,一丝不苟,一丝不苟。路遥的悲情之外,还有一层黑色幽默。

古往今来的作家写“吃”,各有千秋,脉络不竭。这里我们以短篇小说《八千年》为例,重点探讨汪曾祺如何写“吃”。

2、金冬心与“反季美食”

汪曾祺的散文和小说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可以反复阅读。他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不但无可争议,而且与日俱增。

王先生还有另一个身份,那就是被誉为“美食家”。因为他爱吃,并自诩“什么都吃”。他主张“一个人的味觉要更宽广、更复杂,尝尝‘南甜、北咸、东辣、西酸’”。他自豪地说:“而且,中国人的口味如此复杂,我敢说他们是世界上最好的。”

他不仅爱吃,还可以到厨房做一些“冷屋待客的曲目”。汪曾祺生活简朴,住在狭小的房子里,没有像样的厨房。他只是随遇而安,乐在其中,以苦为乐,把做饭当作写作的补品。他还表示,做饭前,从计划吃什么,到逛市场时实际选择食材,也是一种“构想”。

所以汪曾祺也很喜欢谈论美食。他在散文中特别喜欢谈论中国各地的美食和自己的“美味佳肴”。谈话往往生动有趣,让人垂涎欲滴。

但汪曾祺反对别人称他为“美食家”。他一直拒绝接受“吃货”的标签。

你是否是美食家并不重要。对于什么是美食,目前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汪曾祺爱吃、爱谈美食、爱做饭,这正是他热爱生活、感恩生活的体现。用他自己的话说,“我讲的是家常菜,讲美食也是一种生活态度、文化态度”。

所以,汪曾祺绝对不是一个贪吃的人,他也从来没有刻意去讲究“好吃不腻,好吃不腻”的理念。他对过于复杂的“美食​​”嗤之以鼻。他曾公开撰文反对“工匠美食”,即把食物制作成各种怪异的形状。他认为这是无稽之谈。

汪曾祺有一本小说叫《金冬心》,讲的是扬州八怪之首金农受盐商富豪邀请与达官贵人共进晚餐的故事。他们吃的食物既昂贵又稀有。被称为“不合时宜、不合时宜”。那是一桌子菜。它们都不是本地生产的,当时也没有。如今,大家都害怕大棚种植的“反季食品”,但当时它的价格特别昂贵。汪曾祺写的是谄媚的盐商和无聊的文人,他们追随权贵,假装欣赏桌上的美味佳肴。事实上,他们是在批评艺术饮食方式,吹嘘奢侈和财富。

汪曾祺并不完全否认昂贵的菜肴,但他强调,它们绝对不是普通人能享受到的,而且很多昂贵的菜肴确实超出了正常人的生理需要。除非是特殊场合需要,否则基本上就是一种财富和浪费的表现。

汪曾祺所说的“美食”,不过是用简单的饭菜享受生活,对生活感恩。如果这也是一个“吃货”,那么它一定会遇到它的对立面——“坏食者”。

“不好吃”并不是汪曾祺的原话,而是我的总结。我发现汪曾祺的散文大多讲“食物”,但他的小说却常常写贪吃者奢侈浪费、浪费自然资源的故事。他们用不义之财追求过度消费,认为自己是美食家,看不起普通人的简单饭菜。其实,这些人到底是什么人呢?吃货充其量只能算是“吃不好的人”。

汪曾祺的短篇小说《八千年》形象地描述了“食”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尖锐对立,即“美食家”与“坏食者”的狭隘遭遇。

3.八千年古老食谱、米饭配菜、草炉糕

小说《八千岁》的主人公就叫八千岁。他靠着自己的决心、努力、拼搏,成为了一名富有的米店老板。他发财后,“包子有肉,没有褶子”,他仍然保持着勤俭节约的本色。但8000岁老人的勤俭节约就有点过分了。 “无论冬天还是夏天,他总是穿着旧蓝布”,对任何超出基本需求的“美味佳肴”都不感兴趣。闲人、富家子吹嘘的“好吃”根本就不在他眼里。他总是说:“这有什么问题!”

八千年时一般吃什么?小说对此是这样解释的:

八千代的食谱非常简单。他家开米店,不吃高尖米。每顿饭都是糙红米饭。这道菜也是同样的煮青菜。 ——有时放两块豆腐。

有顾客卖米时,加一盘荤菜,一壶酒。和往常一样,客人必须举杯让座。亚千岁总是举起碗说:“我和你一起吃,我和你一起吃!”

这里有“吃晚茶”的习惯——隋亚千家的晚茶一年有三百六十天,有草烧饼,每人两个。

小说中有一大段关于“曹鹿烧饼”的内容,极其粗犷、简单、廉价。汪曾祺的文笔太好了,惊动了隐居在大洋彼岸的张爱玲,还专门为此写了一篇《草炉粑粑》文章。这是题外话,所以不提了。

这样吃了八千年,人们认为是苦的,他却认为是快乐的。 “头床红米”、“青菜豆腐”、“草炉糕”都是他的“山珍海味”,如果说八千岁的老人也知道“山珍海味”这个词了。

看《八千年食》,让人想起汪曾祺唯一的一部中篇小说《大闹年谱》。 “肩上吃饭”的搬运工也是这样吃的:

到了吃饭的时候,我看到这些茅草屋门口蹲着一些男人,手里拿着一个盛着蓝色花朵的碗。碗里盛着一碗紫红色的米饭,上面堆满了骨头,一边是蔬菜、鱼、臭豆腐和泡椒。 ,大口狼吞虎咽。他们没有太多咀嚼食物,只是将食物卷进嘴里,然后就咽了下去。看着他们吃得这么香,你会觉得世界上没有比这更美味的饭菜了。

这些搬运工“晚上的食物够了,当天就买来吃”。但亚千锁是一家米店的老板,但挑夫的小菜却比亚千锁还要好。八千年前,只有“青菜豆腐”。挑夫们吃饭时,还把“青菜、小鱼、臭豆腐、泡椒堆在一边”。

当然,这只是一个细微的差别。本质上,八千岁老人和搬运工属于同一类,就是热爱生活,努力工作,无怨无悔,心怀感恩,享受简单的饭菜。汪曾祺欣赏和尊重普通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因此他的小说特别接地气,让人感到温暖、踏实。

4.《八叔》的《满汉全席》

小说进行到一半,“八叔”突然出现,几乎动摇了八千年的生活原则和饮食习惯。

“八叔”出生于青红帮。他利用抗战时期渗透军界,率领他的“独立混成旅”在里下河的几个县。名义上是保护环境、保护人民,实际上是鱼肉村,为国家赚了不少钱。看过沪剧《芦荡火》或者汪曾祺改编自沪剧的京剧《沙家浜》的读者不妨将这位“八叔”想象成土匪头子“胡传奎”。他们是同一类人。

“八叔”在八千年的故乡驻扎了一段时间,突然被调往异地。临行前,他以“资助敌人”的罪名绑架了8000岁,勒索8000元才将其释放。

“八叔”花了600元给流落江湖的妓女买了一件高档斗篷。他用剩下的200元,办了一场“满汉宴”,“整天吃着,酒席从早上十点开始,一直持续到半夜!”

当地人没看过《满汉全席》,而《八千年》刚刚上映,他忍不住跑去看。 “看着看着,他又流下了几滴眼泪。他想:这是想吃掉我吗!”之后,八千岁的饮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晚上喝茶的时候,儿子又给他带来了两个草炉糕。亚千岁把糕点拍在桌子上,大声说道:“给我来一碗三鲜面!”

八千岁的老人竟然不再吃草炉糕,而是吃三鲜面。难道是因为他受到了“八叔”的刺激,放弃了自己,开始花钱、乱花钱?还是因为刺激而想着不再亏待自己,多注意自己的饮食呢?还是只是一时的愤怒,以后还要继续吃“草糕”?小说里没有任何解释,但总之,“八叔”惹的祸确实伤了八千岁的心。

在Yachisui看来,吃就是吃,何必费那么多心思呢! “食物”不过是“八叔”之流自创的把戏。他们的“美味的食物”在八千岁的眼里是“恶食”,而“八叔”或者说在别人眼里的“恶食”就是八千岁的“吃”。

八千岁与“八叔”对于饮食的看法不相容。其实,正是八千岁出名的节俭,激怒了与此无关的“八叔”。像“八叔”这样的人,要奢侈,要奢侈,要奢侈,要奢侈,要好色。然而,八千年傲慢而受人称赞的风格,却在各方面都相反。这不是相反吗?和他唱对手戏?这不是等于打了自己“八叔”一巴掌吗?

这个道理在小说里说得很清楚:

太爷八叔敲八千年有两个原因,精神的和物质的。他心里说:“我这辈子最讨厌节俭的人了,这样的人就应该杀掉!”

手无寸铁的八尺水只是享受着自己的“美味佳肴”,但手握大量兵力、可以为所欲为的“八叔”就不一样了。他不仅享受自己的“美食”,还宣传自己和别人,至少周围数百里被他“保护”的村民一定认可、称赞和羡慕他的“美味”。他怎么能容忍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存在另一种完全不同却又受人尊敬的“美食”呢?

所以,“八叔”必须绑架、勒索八千锁,必须压垮甚至毁掉八千锁“这样的人”的美味佳肴。 “八叔”的美食是“满汉全席”,八千岁的“美食”是“棕红米饭”、“菜豆腐”、“草炉糕”。表面上两人相处融洽,但迟早会发生冲突。因为它们的性质相差太大,所以所谓的冰和木都是不能容忍的,而且是不可调和的。

5. 《神圣的喜悦》

汪曾祺的小说,和他欣赏的另一位当代杰出作家阿城的短篇小说《棋王》一样,注重描写“吃”、“人生第一需要”。他们笔下的“八千岁”、搬运工、棋王“王一生”的“吃”,既满足了生理需要,又表现出“一种神圣的幸福”。说到“吃货”,这些人才是真正的“吃货”。

相比之下,汪曾祺也经常写“恶食者”,即那些贪吃之人,利用不义之财,追求过度享受,挥霍一切,毁掉一生的人。读完汪曾祺的小说,我们是否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只有像“八千岁”这样的人才是真正的“美食家”,但他们从不炫耀,他们的“食物”并不起眼,甚至相当简陋。与他们相比,那些所谓的“美食家”充其量也不过是“八叔”那样的“坏食者”吧?

每一杯酒,每顿饭,都蕴藏着人生的真谛。汪曾祺善于边吃边观察中国人,欣赏值得钦佩的事物,批判该批评的事物,善恶,拨浊扬清,给人以深刻的启迪。

名酱三国吧_名酱三国_小游戏名酱三国

每天介绍一种食材,简单易操作。

营养、健康、美味的素食

柚子芋头

小游戏名酱三国_名酱三国吧_名酱三国

材料

柚子酱、芋头、红曲米粉

实践

1、芋头去皮切片,放入蒸锅内,煮熟后捣成泥,备用。

2.加入少量红曲米粉,与芋泥混合,呈粉红色。

3、将芋泥放入模具中稍微压平,然后在表面涂上柚子酱。

分享本文的所有功德将献给文章原作者和所有读者……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7217.html

曹操专权引发四次政变,汉献帝衣带诏锄曹失败
« 上一篇 2024-10-13
攻防易位中的制胜规律:战争形态演进与未来战争制胜机理
下一篇 » 2024-10-1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