砍向我内心冰冻海洋的斧头(I)
卡斯特拉
本文写于2015年12月31日,很多旧观点现在看来都是错误的,但我还是转载原文,我走过的每一步,犯过的每一个错误都是有意义的。
今年我读了35本书。
年初的时候,我有个想法,把读过的书都记录下来,写下日期(看完一本书的那天)、书名、作者,再写几句评论。年末的时候,再回头看看自己能记住哪些。刀笔匠雕出金玉,烟斗匠雕出界碑。
在这35本书中,有7本小说、1本选集、21本历史著作、5本通俗历史读物和1本传记。其中,有10本书被评选为年度十佳图书,其余则按完成时间排序。
记录的书都是我能够耐心、稳定地读完的,比如因为期末考试而中途放弃的《拓跋本纪探》,还有搁置了很久才慢慢读完的《二十二史注》。《近世文人指将录》我看了几个星期,但实在是太无聊了,没有全部记下来。说起来真的惭愧,我平均10天才读一本书,还有很多书需要看。小说、通俗读物来消磨时间、缓解压力。过去无法改变,但未来还是可以追求的。明年努力做一个有品位的人吧!
我听过有人问,读书有什么用,读过的东西转眼间就忘了。有人说,这就好比你用竹篓去打水,一遍又一遍,日夜操劳,到最后水可能都流光了,可你看那竹篓上挂着晶莹水珠,它变干净了吗?乍一看,似乎很清楚,但仔细一想,这并不是正确的答案。我要打水,而不是洗竹篓!
于是我打开了那本带着浓浓功利感的书,合上,能找到什么就记下来,希望把清水冻成冰,希望用我的竹篮能捞到多少就捞多少。多年前,我还会说:如果你问我细节,我只能告诉你,那些就是成就我的一切。四年前,我读武侠小说、穿越、段子、野史,快乐而纯粹,不在乎时间,不计较得失。我不明白,是自己境界更高了,还是功利让我变得脆弱。幸好,这么多年过去了,心里那片浩瀚的海洋还在涌动。
(以下按阅读时间排序)
1/5《路过你的全世界》
张佳佳
简评:最近看书都是出于功利目的,获取知识,学习篇章句子,阅读故事。这本书是个例外,它抚慰了我的心情。
1/9 “其实你所知道的世界非常奇怪”
望路
评论:文章独具匠心,开头语重心长,结尾俚语连篇,值得反复阅读。不善于怒斥,不善于教化他人,不善于双倍行距。
1/10 16世纪明代中国的财政和税收
黄仁宇
评论:匆匆读完,经济史太烧脑了,我想这一定是史学理论水平最高的著作,希望有一天能再读一遍,看懂。
1/14 《中国史学名人》
钱穆
简评:今年的第一本书《不必读书目》,内容冗余,内容繁杂,肤浅主观,不如金毓骢的《中国史学史》,课堂录音毕竟不是彬斯严肃的历史著作。
1/24 “一句话胜过一万句”
刘震云
简评:很遗憾看这本书的时间。不是这本书不好,横云断山、黄莺飞、弦上续弦等叙事手法运用自如;不是我的时间有多宝贵,而是我越读越年轻,年纪越大,越发现有那么多有趣的书,却没有时间全部看完,只能下定决心选择一个方向,把时间集中在一个领域,把生活挤进一个角落。
4/8 《魏晋南北朝史论集续编》
唐长如
简评:我的阅读史料能力还是太差,看到原文就直接跳过,魏晋史的基础知识太浅,也正因为如此,所有的知识对于我来说都是陌生的、新的。唐长儒已经五十岁了,作为三十年代的学者,我可以容忍他引用马克思,你凭什么逼他引用斯大林?
5/6 “双胞胎”
古龙
简评:我以为古龙与金庸之间,有一百个梁玉生,现在才知道,自己太迂腐了。且不说短短两三页有多少剧情转折,那些精心雕琢的情绪起伏,就像一只手,直戳我的内心,让我喜怒哀乐,手舞足蹈。这应该是我小学时看的第一本古龙书,重读一遍,妙趣横生。千章回味无穷,回味无穷。然而古龙对情节的把握,太过碎片化,错误颇多,场景描写闪烁其词,人物塑造太过随意,没有章法。命名别具一格,花无缺谁不知道,小鱼儿谁不知道?
5/11 《杜甫评传》
莫立峰
简评:为了《杜诗》考试匆匆读完了这本书,犹如进入了一座宝库。大一的时候,闵峰第一次告诉我杜甫是唐诗的巅峰。大四的时候,我读完了这本南京大学编著的《杜诗》。《杜甫评传》是一次轮回。读杜诗可能真的要等到风华正茂的时候,葡萄熟了。也许这一生有些东西是无法提前领悟的。
5/16《美人躺下》
赫连波波国王
简评:原本以为是一本类似《明朝那些事儿》的历史启蒙书,结果发现明朝的人物、礼仪、器物、制度、法律、阵法一应俱全,帝王将相、后妃第一人称的叙述略显混乱,但有《史记》的风格,北齐历史比较空白,所以虽然读起来不轻松,但就像抓一把压缩饼干填饱肚子一样。
6/6 全球历史
斯塔夫里萨诺斯
简评:一些早期文明以中东为中心,认为古典文明时代几乎所有技术都起源于中东。对中国历史过于简略,说“魏统一三国,建立晋朝”。历史界已反驳马可波罗的理论。这本书还是大篇幅引用,对有争议的政治问题妄加评论,说朝鲜发动朝鲜战争,中国扣留英国水手,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但还是很全面,具有全球视野,结构合理,各个文明章节条理清晰,叙事完整,对现实问题有深刻反思。
7/9 “世界布局”
饶胜文
简评:这是一本棋盘式的格局,概括了中国战争地理格局:分为四方:关中、河北、四川、东南;四方:汉中、湖北、山东、山西;中原。每个区域又按时间和空间纵深划分,依次介绍地貌、军事历史和地位格局。独树一帜,字字隽永。
7/16 《秦汉魏晋史研究》
田玉清
简评:六七月份只看了四本书,一本比一本有价值,都是魏晋史学论文,但田余清的比唐长儒的容易读多了!
8/6 《士大夫政治演进史稿》
严布克
评论:严不克的语言体系确实很不友好,感觉好像在说同一件事,我发现这些著作都是学者自己建立起来的自洽解释,比如这篇文章讲了周朝政治、秦朝政治、汉朝政治——新政治——东汉政治,也就是儒法两家的诞生——文人垄断——儒士兼用——儒士垄断——然后又回到儒法平衡,比汉宣帝时期更加理性。以前读这些书就像在海边捡石头,有时候捡到宝石,有时候一无所获,有时候丢了宝石还以为是石头,现在却要自己挖沙坑了。
8/11《三国志》
何子泉
简评:近代学史的人多写通史、分期史,现代人写文章多是探寻细节。但民国人国学功底好,通篇都是文言文,读起来很累。这本《三国志》是何先生写的,教材虽然口语化比较多,但也引用了《三国志》原文的四分之一左右,精彩的是还有插图,各大战役的行军路线都有详细的说明。读三国史真的需要手边有一本地图册,只有拓印对照,才能赏心悦目。
8/24 《魏晋南北朝史十二讲》
周一良
评语:周昇在序言中说:“我自信,我研究魏晋南北朝史,从来就不是为了‘谋生’和‘不孝佛’”,通篇充斥着“封建主义”、“马列主义”、“剥削”等论调,也是旧史观的毒害。何子全说,汉末儒道合流,诸葛亮以法治国,以德治民,周昇说诸葛亮治国思想是儒法道三家思想的结合,与何子全相比,又前进了一步。
8/27 “十六国”
陈贤
简评:我学术水平太低,看不懂老文人写的魏晋史!只好上网看通俗的历史书了。好久没有这么轻松的看书了。
8/27 “元朝统治”
唐德刚
简评:文笔简练,有思想,有框架地阐述了从辛亥革命到袁世凯复辟的过程,从民国临时政府的组织形式分析同盟会内部的派系,从袁世凯在清末的活动年表分析他的各种修炼方法,从寇子忠的行为可以看出来。唐生是民国人,有机会与顾维钧、李宗仁等相关人士进行口述历史。但谈及民国历史时,他不由得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对孙中山的迷信也相当过分。“政治理想”正如钱穆的口吻,民国时期的士大夫大多有远大的志向。
8/29 “十六国之争:宋、齐、北魏”
陈贤
简评:南有宋齐,北有北齐,这样的皇室家族,让人大开眼界。
9/2 《孙吴王朝政治文化史论》
王永平
简评:十几篇论文的结构,勾勒出东吴黄龙之后一系列政治事件和政策走向。研究东吴史的学者大多从南北关系的角度分析权力结构,本书则从贫民窟与世家大族关系的角度分析权力结构,并结合阶级视角加以阐释。但论文之前应该是分开出版的,合为一本书,有很多重复的地方。
9/8《漫漫十六国:从三国到隋朝的统一之路》
陈贤
简评:当我翻到最后一章的时候,想到接下来的几个月里还要读一本厚厚的、艰深的书,心里不禁有些难过。
9/16 《论中国学术思想变化的总趋势》
梁启超
简评:任公的书是时代的先锋,以极大的生命力,清理过去,展望未来。细节值得挖掘,要点慷慨大方,令人印象深刻。这是一本学术史的入门书。只要涵盖了方方面面,即使经常有遗漏,也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让他们关心国家历史。
9/17 《三国人物随想》
方世明
简评:不同于秦汉、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的历史,魏晋史给人的感觉是一个没有理想、没有活力的社会,在分析一切事物的阶级关系、地域属性等等时,一切都是从利益的角度出发,没有丝毫的时代精神,让人心灰意冷。
12/7 “如果这就是宋朝的历史 VIII-IX”
高空和流动的云彩
简评:我真的自由了……
12/18 《从大历史角度读蒋介石日记》
黄仁宇
简评:从黄埔到抗战胜利的蒋介石心态研究。党史、国民党史书往往善于褒贬,如此大的历史背景,实在没有多少黑白分明的对与错。我引用书中一段话,让大家感受一下这本书的精神:“由此可见中国革命的悲剧:这个国家需要改革,但新旧制度之间有二三百年的差距,所以只能以暴力来进行。没有合适的对象来负责过去两三百年的事情,只导致战斗人员远远地互相称呼对方为罪犯、土匪。”
12/30《嫌疑人X的献身》
东野圭吾
简评:这本书是从一位老朋友布满灰尘的书架上拿下来的。读完后,你可以把它放回去继续积尘。
(以下为年度十佳)
第 10 条
11/26 “商朝舰队征服玛雅人的历史”
马伯庸
简评:这明显是一部《动物农场》。
9号
5/26 “历代经济改革的得与失”
吴晓波
简评:一本教科书式的经济史。逻辑清晰,全书以作者的经济框架(四大利益集团)为中心。信息完整,思维全面,视野高远,就连文笔也堪称一流。通俗易懂,对我这个经济学新手很有启发。但似乎有些不完整,比如简单地把明清两代的经济描述成僵化的制度,却忽略了“单鞭制”、“分税制”、“入亩制”等内部尝试。
8号
9/6 “檀香之死”
莫言
简评:“莫言的写作风格就是这样,大多数人把书分成几部分,想把一句话做成一段。莫言的小说就像一大锅肉,大段大段的文字扎在一起做成牛肉。小说的质感不是太花哨,而是平实直白。别人把故事一个一个写,怕读者看不懂,想把它们捣碎灌进你的喉咙。莫言给读者的肉很多,小说是一大锅大肉,短篇小说是小锅大肉,风格从未改变。读莫言的书,需要有一个好胃口。”——知乎
7号
9/24 “动物农场”
乔治·奥威尔
简评:一滴水,可以看见大海;一根针,可以藏在棉花里。
6号
10/3 “司马迁的性格与风格”
李长志
评论:我看见他引用《春秋》,我看不懂,就想读《公羊传》;我看见他学《论语》,我看不懂,就想读《论语译注》;后来他又讲孟子、荀子、老庄,心里痒痒的。突然觉得,要是能一辈子读书就好了。后来一想,这不就是我现在过的生活吗?就像《再见二丁目》里的那句台词:我过得很幸福,可是只有我一个人没有察觉到。
5号
10/9 《隋唐帝国形成的历史研究》
谷川道夫
简评:本书以十六国北朝为主线,以部落国家汉化过程为辅线,描绘了传统中国从第一帝国时代(秦汉)到第二帝国时代(隋唐)的挣扎与反思。赵、燕、秦两国未能超越自身部落国家的局限;第二部分讲北魏的反复汉化以及下层阶级与贵族的冲突;第三部分讲周、齐由部落国家演变为关陇集团的趋势;补充部分讲了本文以府兵制度为切入点,考察北朝以来社会上层与下层阶级的交流。
NO.4
12/13 《朱熹的历史世界》
余英时
简评:终于把从大二就想看的书看完了。余英时不是哲学家,而是政治思想家。也就是说,在整本书中,我很少看到关于他的心性、性情、理智的讨论。整本书的重点在于“思想发展的内在逻辑”,余英时提出来,但他自己更注重理学与政治的关系。理学当然不是理学家凭空想出来的。从宋初三先生到五先生,再到中间走了很长一段路的朱熹,也看到了他们对佛道的反抗与解体,对国事的争论与妥协,对法治的退出与依附,对功业的追求与意志的懒惰。三个附录太精彩了,余先生也刻薄了。
NO.3
6/26 枪炮、病菌与钢铁
贾里德·戴蒙德
简评:和《全球通史》一样,两本都是世界史,但前者讲的是亚历山大、奥古斯都、佛祖、基督、列宁、马丁·路德……而这本书,正如其书名所示,不涉及任何性别、性别、性别之争的伟人,讲的是人类文明13000年区域差异背后的根本原因,讲的是枪炮、病菌和钢铁如何让欧洲人敲开亚非美封闭的大门,讲的是地理如何决定动植物的驯化、人口、流通,这是一切问题的归宿。不谈伟人对人类历史的影响,作者通过豌豆、天花、水牛等细节线索,将历史的复杂性呈现出来,字里行间,可以看出作者也是个闷闷不乐的学者。
2号
12/28 该内容涉嫌违反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得发布
高华
图片缺失
简评:读书是最大的快乐,读历史书,生气多于快乐,其实生气的部分也是快乐的部分。
第一名
2/1 《东晋政治》
田玉清
评论:从永嘉南征到淝水之战,王、禹、桓、谢等人名声大噪,那些名家耳熟能详的名字渐渐少了。知道东晋要灭亡了,心里觉得平淡无味。突然刘裕崛起,为什么?吴季、檀道济也站出来了,光芒开始驱散迷雾。视角独特,作者有自己的看法。虽然是一部历史著作,但也有很多参考、修辞、人情、世味、咏物,是我进入魏晋的入门书。
直立躺着
一本消磨时间的厕所书
不老实,不威严,不严肃,只是活泼
面容低垂,尘土坚硬,但云雾缭绕仍有希望,声色正在路上
你见证过许多不同的人生。
你还没去过这个厕所。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