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只能看电视剧。
好消息是,电视剧行业依然生机勃勃,风格多样。
刚刚开播的《陇西起风了》或许也是大家近期看到的最有“电影感”的国产剧。
《陇西起风了》果然是电影导演创作的。
该剧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由路阳执导,陈坤、白宇主演。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电影导演把目光转向小荧幕,寻求转型的可能,其中不少也确实带来了更多的惊喜与可能,让我们看到了小而美的戏剧作品。
从目前播出的六期节目来看,《陇西起风了》无疑是其中之一。
原因无非是适合不适合。
而路阳也十分“适合”出演《陇西起风了》。
说起陆阳,相信大多数人第一反应就是《刺客聂隐娘》系列。
从2014年异军突起的黑马,到如今领衔的青年导演,路阳一直是一位具有极强个人风格的创作者。
有人说他很擅长拍男人。
也有人说他的电影很美,一种凄美、浪漫的美。
我个人的理解是,这种美感恰恰来自于人物与环境之间巨大的撕裂感。
陆阳擅长讲述小人物逆境的故事。
《刺客之刃》讲述的是一位平凡的锦衣卫,《刺杀小说家》讲述的是一位绝望的父亲、一位颓废的小说家和一位复仇心切的少年。
他们都是最普通的人,却有着最绝望的动机。
在陆阳的作品中,人物总是被置于某种绝对的困境之中,这构成了他们最辉煌和最凝固的时刻。
锦衣卫在修罗场内战斗。
又或者,年轻的孔文,竟敢跟红发鬼魂战斗。
他擅长营造最强烈的反差与最震撼的反转,凡人若敢弑神,蝼蚁也能颠覆时代,生死关头,最微小的人性也会迸发出最强烈的光辉。
在陆阳的作品里,你一定能看到这样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
而《陇西起风了》恰好就是讲述一个小人物的故事。
马伯庸擅长将悬念、推理与历史相结合,对他来说,历史研究的过程就是一种侦探工作。欣赏他的作品,常常能给我们一种类似《时间的女儿》的快感:穿越历史的迷雾长河,在堆积如山的旧纸中品味时间与真理的回响。
同时,他的作品也常常以次要人物作为主角。
这不是故意的,而是必然的结果。
有句话说,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当你试图爬进历史的缝隙中去寻找那些不为人知的真相时,故事的看点自然就会从胜利者身上转移开。
我们看到了陌生的面孔。
他们或许不是最后的胜利者,或许在史册上没有留下多少痕迹,但他们都为最后的胜利做出了贡献。
千千万万个没有存在感的小人物和不计其数的具体的“人”,构成了历史的长河。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陇西起风了》是大时代与小人物的完美结合。
故事背景设定在三国时期,切入点仿佛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大事:诸葛亮失街亭,泪洒屠马谡。
在如此宏大的背景下,故事采取了不同的方式,找到了一个更微妙的切入点,或者说一个悬念,一个问题:
像诸葛亮这样明智的人怎么会犯这样的错误呢?
《陇西起风了》给人的理想想象是:情报有误。
由此,故事自然而然的引出了蜀国的情报部门——司文曹。
司文操派遣代号“白帝”的高级间谍陈宫潜入魏国。
正是因为陈宫发出了虚假的信息,才导致诸葛亮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导致了街亭的失守。
这样一来,陈宫不是已经叛变了吗?
街亭陷落之因何人?
《陇西起风了》就是围绕这个事件展开的。
本剧的一大新颖之处,是以全新的谍战视角开启三国故事。
这不是一部历史剧,而是建立在合理想象之上,以三国时期为背景创作的故事。
也正因为如此,故事的主角既不是诸葛亮,也不是思文操的创始人杨仪——总之,不是任何一个可以“摆上台面”的人。
恰巧,正是这个小间谍陈功。
陈功是一个聪明人。
他隐藏了自己的真实姓名和身份,以一个小吏的身份潜伏在魏国多年。
他外表看似风流倜傥,其实内心冷静隐忍,每一步都小心谨慎。
街亭事变时,他周密策划,获得了关键情报,这本该是一番大功。
但他没有想到,这个情报却被人暗中取缔,导致诸葛亮北伐失败。
这样一来,他就陷入了进退维谷的境地,从大功到大过。
一方面,他冒着生命危险发出情报,暴露了自己,引起魏国的怀疑。
但这份情报是被秘密替换的,他无从证明自己的清白,反而引起了蜀国的怀疑。
当然,最关键的是,这不仅是一个阴谋,更是一条血淋淋的“规则”:不管街亭事件的真相究竟如何,总要有人承担后果。
在这样的斗争中,承担后果的可能不是犯下大错的人,但绝对是最不重要的人。
所以,陈宫必须死。
《陇西风起》一开场就展现了这样一场地狱般的困境和死亡抉择——不仅陈宫必须死,而且被派去“诛杀叛徒”的人还是他的结拜兄弟荀勖。
进一步说,这个故事讲述的是这个小人物如何在绝对的死胡同中找到一线希望的故事。
故事情节曲折,元气正好和荀旭有关。
你认为剧情的核心会变成兄弟间的争斗,两个人被迫在友情和忠诚之间做出选择的血腥戏剧吗?
但荀勖也是个聪明人,他很快就发现陈宫并没有谋反。
于是,两人决定联手查明真相。
再往前追溯,明知道荀勖和陈宫是结拜兄弟,为什么顶头上司冯英会派荀勖去打仗?难道他就是喜欢看兄弟们互相残杀吗?
当然不是。
因为冯英不相信陈宫一定会谋反,所以他想再给陈宫最后一次机会。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在看了六集之后,都表示《陇西起风了》不仅是一部谍战剧,更是一部非常现实的职场剧。
本剧不仅有谍战,还有职场故事。
规则、人情、世事、上下级之间的斗争、诱惑、制衡都被描绘得活灵活现。
处处阴谋诡计,人人都算计,哪怕是最简单的台词,也可能蕴含着深刻的含义。
动荡的局势、硝烟弥漫的战斗,往往都隐藏在人物漫不经心的笑容之下。
从这个角度来说,一切还是回归到“人”。
聪明人多,才能布好棋局。
不同的角色轮流演出,彼此之间的冲突与张力使得剧情紧张刺激。
这也是《陇西起风了》有趣的地方。
里面不仅仅有三国、谍战题材,还有人物塑造。
在这个故事里,没有人仅仅是棋子或者工具。
每个人都是真实的,每个人都是聪明的。
他们各自有自己的立场、各自的打算,但都是有血有肉的活人,因此,他们都具有一种冲突感——性格、身份、责任构成了巨大的矛盾与撕裂。
冯英既是慈悲上官,又是果断官员,他想放陈宫,但是却不能。
郭刚是一个耿直耿直的青年,也是一个心怀鬼胎的天水郡守,他很想相信陈功,但是却不能。
而全剧几乎站在最高位置的诸葛亮,更是无奈。
剧中有意展现他的老年状态:伏案工作时他总是弯腰驼背,视力也不好,不再是当年意气风发的青年,已经步入人生的最后十年。
他只是一位老人,但身上却还扛着蜀国的命运。
两人之间也存在着巨大的裂痕,以及一方无能为力的现实。
从上到下,谁也无法自救。
尤其对于陈宫来说,更是如此。
作为全剧的核心,他背负了太多、太复杂、太矛盾的标签和定义。
故事开始的时候,他是棋盘上最微不足道的一颗棋子,一个注定的牺牲品。
但他并不满足于此,他要成为打破僵局的人,我们看到他不断谋划,在必死无疑的处境中为自己寻找一线希望。
进一步想一想就会发现,陈宫不是不重要,相反,他太重要了。
他维护着一条情报线,甚至是一个庞大的情报网,两国的命运都掌握在他手里。
生命与死亡、渺小与伟大在他身上并存,他既是小人物,又是时局下的英雄。
可是,陈宫毕竟只是一个人。
他的间谍一面常常容易被“神化”,观众最感兴趣的还是他如何运筹帷幄、游刃有余。
但在本剧中,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他的生活。
他有兄弟,有妻子,有过去。
他住在充满烟火气息的老屋里,怀念蜀地的细雨和温柔的水乡。
然而,作为一名间谍,他必须亲自斩断自己的一切过去,以及一切使他成为人的联系。
他徘徊于虚伪与真实之间,他需要不断背叛他人,甚至背叛自己,他既是陈宫又是白帝,又或许他不是任何人,也不信任任何人。
他身上总是带着一层迷雾,一层浓重的悲剧色彩:因为他身处绝境,四周都是深渊。前进就是死亡,后退也是死亡。
他不知道未来在何方,也不知道真相究竟是什么,只能不断做出选择,不断踏入迷雾,再斩破迷雾。
但这种绝望和挣扎正是他的生命力的源泉。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陇西起风了》是现实的,也是残酷的。
故事以社会底层小人物的视角展开,透过陈功的眼睛,我们看到了野心、自私与阴谋。
他与陈宫一起亲身经历了无情的压迫和悲惨的牺牲。
但这也是一个浪漫的故事。
因为陈功从来没有放弃,从来没有停止过前进的脚步。
他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
在前天晚上播出的第三集中,有一个场景特别催泪。
一批精锐的蜀军士兵为了保护陈宫的部下而牺牲了生命。
金队长临死前,昂首说道:“天气很好,今天我要为国捐躯,没有生,只有死。”
如果是其他剧,或许就不会给这群连名字都没有的小人物,拍出如此感人的特写镜头了。
但《陇西起风了》一定会这么做。
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也是另一个“陈宫”的人生。
他们都和陈功一样,站在历史的背后,但在生死关头,他们没有犹豫,没有惧怕,为了信仰,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陇西起风了》的故事正是这样一个残酷而又浪漫的故事,它不仅讲述了普通人的悲欢离合和绝境中人性的闪光,也试图探索信仰的力量和生命的意义。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