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建安十三年孔融因何被曹操诛灭满门?背后原因令人深思

一、乱世礼乐崩坏

汉末年间,某处庭院里,不时传来阵阵笑声。

第一席是当时文坛的领头人、举世闻名的孔融。酒过三巡,这位大文人收起了平时的严肃,开了一个“黄笑话”:

父亲对儿子该有什么样的感情?本质上,那只是性欲的结果。儿子对母亲又该有什么样的感情?就像把某样东西托付给一根绳子,一旦脱离,就会分开。

谁也没有想到,孔子二十代孙孔融会说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话。

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

然而孔融自己大概也没想到,多年之后,自己和全家竟然会因为这一句话“不仁不孝”被曹操所杀。

这一年是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在北方定都,出任宰相,担心汉族官员抱怨,便打算用一位名士来“杀鸡儆猴”。

孔融名扬文坛,被曹丕封为“建安七贤之首”,又多次顶撞曹操,自然是一个绝佳的“对象”。

但曹操杀孔融,并不是为了维护儒家的至高无上地位,其真正目的是要证明孔融“不孝”的罪行,从而推翻儒家的至高无上地位。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2. 汉末儒学的衰落

孔融,孔子的后代,当代儒学的领袖,居然带头对儒学表示“不满”,天下的读书人还信奉儒学吗?

傅宣云说道:魏武嗜好魔法,天下又重刑罚。

曹操并不擅长魔法,因为他知道只有通过法家的“暴力”手段,才能迅速灭亡儒家,就像当年的秦始皇和李斯一样。

01.魏武与贵族的对峙

曹操出身于郡县小户人家,看惯了士人互相瞧不起、世家大族互相争斗的景象,他知道只有打击汉以来的儒家思想,才能从根源上改变社会格局。

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汉末三国小说

为什么会这样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东汉贵族儒化倾向越来越强了!

自汉武帝“独尊儒术”以来,朝廷对儒学的重视日益加深,至东汉时期,国子监学生已达三万余人,甚至皇帝也带头研习儒家经典。

这一时期,撰写《汉书》的班固还率先编纂了另一部重要的文化经典——《白虎通义》,这是儒家经典史上的一部重要经典。

由于领导者的率先垂范,当掌权者开始转向儒家经典时,那些渴望提高政治待遇的富裕家庭也开始学习儒家经典,并一代代地流传着《诗经》和《礼记》。

但短短百年间,一些世家大族便完成了向“儒”的转型,自东汉中晚年起,儒家思想成为世家大族的“标配”之一。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此后,名士们开始“树威”,关系亲近的人,往往“撰文以飨”,“互相帮助”,就像《三国演义》中孔融、倪衡、杨修三人,天天互相称赞一样。

更为严重的是,这种倾向直接影响到了荐举制下的官员选拔,荐举制作为汉代最基本的选官制度之一,其弊端之一就是地方长官的才能和德行的好坏直接受到地方长官的影响。

于是,州县之间士族之间互相扶持的现象就变得很普遍,贫寒人家要想进入官场,就必须对地方长官表示忠诚,或者拜师学徒,或者联姻结拜。

另一方面,贵族子弟却很容易进入官场,汉末的孔融、曹操、袁绍等人都是被选为孝廉之人。但问题是,这些贵族子弟的“孝廉”事迹,大多是地方官员吹起来的“气球”,戳一下就会破。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02. 儒家政治的利与弊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蜀汉末年出现的困境,要知道刘备、诸葛亮的选官原则和汉朝是一致的。

总之,名气比才华更重要!

刘备初入蜀时,招揽了两个“吉祥物”,一个是许敬,一个是马超,一个是文人,一个是武士,相同之处就是两人都名声显赫,却都没有被赋予实权。

法正第一次劝刘备接受许敬的时候就明确表示了这一点:

世上有些人,只积攒了虚名,却没有实质,比如许敬。但如今君主刚刚开创大业,天下人不是单凭一门之力就能说服的。敬的虚名传遍天下,如果不恭敬相待,天下人就会认为君主是个下贱之人。你应该多恭敬相待,才能让远近的人刮目相看,就像燕王对待郭奎那样。

汉末三国小说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这个想法固然是好的,但之后的一贯做法,却让蜀国政坛陷入了泥潭,诸葛亮凭德名选拔的人才,除了蒋琬、费祎之外,马谡、诸葛瞻、董确、姜维等人,都是浮夸之辈,不值得大用。

回头看曹操的三次“求贤令”,可见他的眼光是远大的。曹操为了广纳出身寒微之士,不顾其出身、品德方面的不足,才有了曹魏帐下“雄将如云,谋士如雨”的盛况。裴松之引《魏书》评论道:

曹操善于识人,善于观察人,不会用谎言欺骗人。他从军中提拔了于禁、乐进,又从俘虏中俘获了张辽、徐晃。他们都辅佐曹操,立下大功,被列为名将。他还提拔了无数善于观​​察人的人,让他们担任都督。

话虽如此,这种“择优”选拔方法并不是一劳永逸的办法。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小说

曹魏后期,一些属于曹魏嫡系的重要官员竟然投奔了以司马氏为首的贵族集团,可见这些人虽然才华横溢,但品德却无法保证。相比之下,蜀国后期虽然人才凋零,但品德却值得保证。

至于谯周等人劝降,则是益州土人的说客,他们迷信谶语,被刘章、刘备、诸葛亮压制多年,直到邓艾伐蜀才抬起头来,想以劝降之功来证明自己的名声,真是鼠辈。

但是曹操的行为已经对传统的封建制度造成了巨大的冲击,虽然曹操的目的是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建立属于曹魏的阵营,但是这样的手段确实对儒家思想造成了重大的打击。

汉末三国小说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儒家思想的没落未必是坏事,至少当时的社会思想迎来了新的转型,比如魏文帝曹丕,他虽然是太子、皇帝,但和朋友之间,始终能够平等交流。

阮玉去世时,曹丕用女人的口吻为他写了讣告;王粲去世时,曹丕还和三五个朋友一起发出驴叫声,只因为王粲生前最爱听驴叫声。

除了传统等级制度受到冲击外,人们在婚姻方面也拥有了更多的自由,女性只忠于一个男人、嫁给地位平等的人的观念逐渐淡化。

这些社会现象都表明了儒教的没落。市场份额已经这么大,儒教影响力下降之后,其他思想流派自然就兴盛起来。其中,以佛教和道教最为突出,可以说是蓬勃发展。

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

2. 从政治到军事:道教的演变

汉末三国时期,社会变革,思想风起云涌,传统儒家经典遭到一些统治者的抵制。

其实魏蜀吴三国都是小人物出家为王,缺少贵族的儒家特征。

曹操推崇法家和兵家,孙权则对法家和兵家嗤之以鼻,不喜欢儒家思想,不懂得礼仪。只有在诸葛亮统治下的蜀国,儒家思想才得以存续。儒家思想停滞不前,而其他思想流派却蓬勃发展,即道教和佛教。

严格来说,道教与道教虽然都尊崇老子,但并不是同一个概念。汉末兴起的道教也主张道法自然,但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改造自然而达到升天的目的。话虽如此,道教的发展确实为道教思想的普及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动力。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小说

痛苦的时刻必然会导致思想的进步,道教也是如此。

01.两个奇怪的群体:太平道和天师道

道教发展的巅峰时期有四个主要人物:前两位是太平道和天师道的“领袖”——张角和张鲁;后两位是曹操和孙权。

太平道是黄巾军的主要组成部分。桓、灵二帝年间,张角在中原及河北地区传道,收徒甚众。当时正值瘟疫灾荒,无数百姓衣不蔽体,饥肠辘辘。

张角趁此机会,命令弟子到各地无偿救济百姓,并用符箓水治病救人。结果“符箓水咒,治病救人,病人多有痊愈,百姓信以为真”。

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小说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

这道黑暗中的光芒,让无数人甘愿成为章觉大师的“忠实粉丝”,从而开始了“人传人”的现象,正所谓“以善教世人,以欺人自欺”。

张角是当时最受拥护的人。后来消息提前走漏,张角一点也不慌张,就地高呼起义。当时,全国各地太平道信徒纷纷举手响应。短短数月,“信徒数十万,连绵郡州,从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无不响应。”

这是多么恐怖的影响力和凝聚力啊!许多年后,曹操深信不疑。

我们先把中原的太平道放一边,再来看看巴蜀地区的天师道,这个奇怪的团体,又因为“入会费”只有五斗米,所以又被称为“五斗米派”。

汉末三国小说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我小时候看过《天上人间美人鱼》这部电影,里面有一个道士叫“张道陵”,他的历史原型就是汉中太守张鲁的爷爷。

张鲁是个有思想的人,也是洗脑大师。早年在汉中、阆中、巴中等地传播天师道。后来刘焉入蜀,张鲁仗着母亲的关系与其合谋断绝蜀道,使巴蜀地区成为“独立王国”。

刘章继任益州刺史后,张鲁称帝,采取“政教合一”的策略,把整个汉中变成了一座铁壁垒森严的“攻城”。与太平道类似,张鲁也命人在道路两旁摆摊,救济过往行人,从而赢得了无数人的忠诚。

太平道、天师道是汉末道教的主要力量,当然随着两张道教相继被灭亡,其众多的“粉丝”也欣然被一个人收归麾下,这个人就是曹操。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汉末三国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

02.曹操与孙权:推动道教融合

乱世之中,道教虽然遭受重创,但依然兴盛不衰。曹操的第一“资本”就是青州兵,三十万主力军中,大部分都是黄巾军中的太平道士。

曹操此举虽是为了巩固统治,但也确实保留了这颗不容小觑的星星之火,据抱朴子所言,曹军中还有不少从事道教活动的知名人物,如关鲁、王土等人,甚至还有相关著作流传下来。

北方的道教有了喘息的机会,江南的道教也不甘落后,主要原因有二:

第一,江左地区自古以来“喜巫鬼”,受儒家文化影响较小,至于江东的儒家豪族,大多是从中原南迁的,如张昭、​​诸葛瞻等,无力用儒家思想教化江东百姓。

汉末三国长篇小说_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小说

其次,是孙权个人的喜好,但孙权接受道教的主要原因与曹操不同,与他迷信谶语、占卜有关。

据《三国志·吕蒙传》记载,当吕蒙病重时,孙权曾派一群道士到星空之下为他行祭。

另外,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城隍庙也是孙权所创建,正是因为孙权主张以神力治理江东百姓,才使得三国后期的道教不退反进,大有卷土重来的趋势。

显然,孙权、曹操对待道教的态度是三国后期道教获得合法性的主要因素。

三国末汉小说排行榜_汉末三国小说_汉末三国长篇小说

这也说明了一点:在那个时代,只有有利于统治的思想才更容易被当权者接受。

参考文献:《三国志》、《后汉书》、《汉晋春秋》、《抱朴子》

本文由王兰神初原创,欢迎关注并一起学习!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794.html

模拟人生 2:突破性改进的模拟养成游戏,你玩过吗?
« 上一篇 2024-09-24
汉末分三国的真正原因:社会结构性问题与豪强势力的崛起
下一篇 » 2024-09-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