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时期,诸葛家族出了三位历史上杰出的人物,即诸葛瑾、诸葛亮兄弟和其堂兄诸葛诞。诸葛瑾在吴为大将,诸葛亮在蜀为相,诸葛诞在蜀为相,后晋魏国为东征将军,史书上说“一家三方荣,四海仰慕”。
《世说新语》:诸葛瑾的弟弟梁、堂弟聃,都是名震一方的名将。当时人们认为“蜀有龙,吴有虎,魏有犬”。夏侯玄与晋齐名,晋在吴时,吴朝廷钦佩他的大度。
这里的“狗”并不是贬义词,而是指有功的狗。
《史记》卷五十三《萧相世家》。高帝说:‘打猎的时候,狗追杀兔子,人寻其踪迹,指出动物的去向。现在只抓得住奔跑的动物,狗却无用武之地。至于萧何,他是一个发现敌人,下达指示的有功之人。后来,“功狗”就用来指杀敌立功的人,而“功人”就是像萧何这样统领部队的人。
三国时期最大的一场战役,就是由这条“功犬”诸葛诞引起的。
诸葛亮和诸葛瑾至少也算是官二代,而诸葛诞则是纯粹的草根出身,其父亲姓名、生卒年月不详,从其生平事迹来看,应该至少比诸葛亮年轻十几岁。
诸葛诞刚出道时,曾与副手杜吉同乘一艘船,船沉了,虎踞卫士前来救援,诸葛诞让他们先救杜吉,自己却晕了过去,被冲到了岸边,没能活下来。
诸葛诞初到洛阳时,在吏部做官,有很多人向他推荐人才,他任用人才之前,会把推荐人的话记录下来,公布于众,然后举行公开讨论,决定赏罚,所以官员们向他推荐人才时,都十分谨慎。
诸葛诞与邓扬、夏侯玄等名士交游密切,曹睿年间因卷入抚华案被罢官,曹芳即位后,夏侯玄受到重用,并推荐诸葛诞为扬州刺史、东征将军。
在魏、蜀、吴三国中,魏国国力空前强大,但其问题也出在内部。
高平陵之变,司马集团反攻曹爽集团,展开一系列清算,导致魏国内部出现裂痕。朝廷上好处理,该杀的杀了,剩下的人自然就改邪归正了。
这些刺史都处于危险之中,右将军夏侯霸直接投奔了蜀国。
高平陵之变后的第二年,淮南叛乱,太尉王凌起兵拥立新帝,被司马懿的军队镇压,诸葛诞出任右翼,成为新的淮南都督。
高平岭之变六年后,中书省事李逢与皇后父亲张籍谋害司马师,任命夏侯宣为将军,但未遂,夏侯宣全族被诛。
高平陵之变七年后,淮南两次叛乱,东塞将军毌丘俭和扬州刺史文钦联手攻打司马师,并派使者劝说诸葛诞加入他们,诸葛诞坚定地站在司马师一边,并杀死了使者。
虽然诸葛诞在几件事上的选择都是正确的,但作为夏侯玄的旧交,他还是无法避免被怀疑。很快朝廷就下诏将诸葛诞升为司空,并召回朝中任职。升迁是好事,但从刺史升为京官,其实就意味着剥夺了他的兵权,从此他的命运就不再掌握在他自己手中了。
诸葛诞终于叛变了,有人认为他是魏国的叛徒,也有人认为他是魏国的忠臣,却叛变了司马氏,但在余波看来,他不过是在为自己的命运而战。
诸葛诞在寿春率兵十万,又杀了扬州刺史,招降五万,以儿子为质,投降东吴,又得到东吴三万援军,一共十八万大军驻扎在寿春。
司马昭还动用了魏国全部兵力,二十六万,还带着魏王和太后(恐朝廷发生政变)出征,这是一场赌上国家命运的战争。
此战也是三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加上吴国数万援军的加入,此次战役参战的军队数量达到了50万左右,还不算蜀汉姜维趁机北进造成的影响(赤壁之战双方参战军队总数超过20万)
由于城中粮食短缺,加之内部发生一系列矛盾,最终导致诸葛诞兵败身亡。
值得一提的是,他的亲信数百人被活捉,魏军逐一问他们:“你们投降不投降?不投降就立即杀掉。这样,数百人无一投降。他说:“为诸葛君死,吾无悔。”(《三国志》:他的部下数百人不肯投降,被处死。他们都说:“为诸葛君死,吾无悔。)他这样得民心。)
诸葛诞的一生虽然不如其兄诸葛亮辉煌,但是在司马家族当政的魏朝,他为了掌握自己的命运,打了三国时期最大的一战,赢得了最后的生机,手下有数百名愿意为他牺牲的忠心士兵,也是三国乱世中最英明、最闪耀的将领。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5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