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人名为何都是单名?王莽表示这个锅我不背

网上流行一种说法,三国时期人名都是单字名,这确实是王莽制定的法令。这一政策在《汉书·王莽传》中也有体现。但其实单字名的传统并不是王莽提出的,而是自古以来就有的。比如夏朝开国君主夏启,商朝的伊尹,西周初期的姬发、吕尚等等。因此,将单字名制归咎于王莽,显然是不合理的。王莽说:“这事我不背锅?”

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

单名的传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单名的做法肯定不是从王莽开始的。原因很简单,如果是从王莽开始的,那王莽就是单名了,王莽的父亲不是开创的吗?如果你有这个逻辑和思维方向,那我们就可以继续谈下去了。

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

如果西汉末年王莽提出单名制,那么你就应该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什么西汉刘彻、东方朔、张汤、苏武、马援等人也是单名。我们可以提出西汉单名。再往前追溯,秦朝、战国、春秋时期,单名随处可见。李斯、赵政、赵高、商鞅(卫鞅)、公孙嘉、孙武、伍原(伍子胥)等等,都是单名。

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单名

其实单名最早可以追溯到母系氏族时期,当时人们的语言系统还不发达,单音节发音是表达事物的主流,所以古代八大姓氏都是以单字命名的。吉水人的吉姓、妫水人的妫姓,也是以单字来表达河流,如黄河,就是以单字来表示的。所以母系氏族时代的单音,一直延续到上古文明文化,取单名是当时很普遍的现象,很多人甚至没有姓氏,上古时期的尧、舜、禹都是单名。

影响单名的重要因素——词语出现的开始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贵族们开始将自己的名字作为身份的象征,以显示自己的身份、地位和贵族文化。于是,他们除了名字外,还给自己起字。例如吕尚,字为子牙;吴渊,字为子虚。

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单名

在名与字同构的情况下,字会对名产生反作用。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膨胀,开始出现同名同姓的人,主要是同音字导致重名。尤其到了夏商周时期,部落、诸侯国之间交往较多,很难避免出现重名的情况。这时,给人起一个名,在日常生活中用这个字称呼,就可以避免重名的尴尬。

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

用今天的数学知识来解释,就好比0-9这10个自然数,只够10个人起名字。如果每个人都用这10个自然数起一个两位数的名字,那么至少90个人可以有不同的名字。所以汉字基本上都是两个字,所以基本很难出现同一个汉字。因为古代中国的人口没有那么多,最重要的是识字又有地位的人很少。

三国时期有双字名字吗?

按照西汉末年王莽制定的起名规则,三国时期是不会用双字名字的,有文化有地位的人是不会用双字名字的,比如黄承彦、庞德公,在正史《三国志》中是没有记载的,因为这样的名字不符合三国时期的起名规则,这样的名字只会让人瞧不起。因为王莽制定的单名规则,地位低下的人才会用双字名字。

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

黄承彦、庞德公这两位所谓的三国名士,是《裴氏三国志注》所引习造诣《襄阳记》的内容。我们再来看看习造诣和裴松之的名字。造诣、松之是人名,不是字。裴松之,字十齐;习造诣,字延伟。两人都是东晋人,三国时期已经抛弃了单名制。所以从黄承彦、庞德公两人的名字就可以断定,他们根本就不是三国人。还有一人叫孙尚香,被安排为孙权的妹妹。其实,在《三国志》中,只有“孙夫人”这个称呼,根本没见过名字。

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

也就是说,裴松之、习造炽二人生活的年代,距离三国时代相隔一个世纪甚至百余年,他们突然编造出一些三国时代没有任何目击者记载的名字,这些名字与当时的文化和制度相悖,基本可以判定是伪造的。伪造的黄承彦、庞德公二人,既不是俘虏,也不是奴隶,更不是乡下不识字的人,所以不可能有双字名字。我们读《三国演义》就知道,里面凡是双字名字,基本都是虚构的,比如说刑道荣,因为只有后世的人,才认为双字名字是正常的。

王莽是否应该为推行单名制承担责任?

这当然不能怪王莽。虽然王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人们必须使用单名,但即使王莽不做这样的规定,单名也是主流。纵观西汉到秦朝、战国、春秋时期的人名,单名随处可见。也就是说,如果王莽不做这样的规定,虽然也只有一部分人使用双字名,但单名仍然是主流。

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

有些人可能不接受上述结论,认为应该怪罪王莽。理由是,如果王莽不制定这样的规定,东汉就不会继承这样的文化传统。其实,我们忽略了王莽篡汉建立新朝的历史,当新莽政权被推翻时,王莽的这一套思想就已经埋葬了。要知道后世的人为什么还用单名,不能怪罪王莽。活人怪罪死人,根本就是活人推卸责任。就好比现在还有人用单名,是王莽逼迫你们的吗?

三国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

人们之所以使用单名,最重要的原因是儒家思想被不同的人解读,解读出现了偏差。被誉为《春秋》三大注之一的《公羊传》认为,单名贵,重名贱。这大概也是东汉人使用单名的原因。事实上,《公羊传》对单名和重名的解读,很可能曲解了《春秋》的本义。

三国都是单名字_三国单名_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

《左传》认为,古人写史时,一般喜欢缩写姓名。如晋文公姬重儿,写成姬重。还有一个原因是贵族多用单字,比双字更容易避讳。如汉武帝刘彻规定汉初侯爵最高等级为“车侯”,这个“车”字犯了刘彻的忌讳,于是车侯改成了“同侯、烈侯”。到了唐朝,李世民在位时,因为是双字姓名,所以两个字都要避讳。显然,两个字的忌讳比一个字的忌讳多一倍,因为两个字犯忌讳的可能性有三种。最后李世民下诏说,只要不同时使用,如王世充、张有民等,都可以。

三国为什么都是单名_三国单名_三国都是单名字

所以《左传》中的解释,可以很好地解释单名贵族的由来,同时也指出了单名贵族的弊端,所以后世就废除了单名贵族这个概念,所以东晋才有了裴松之、席造齿、王羲之这样的名姓,所以单名贵族的命名是命名文化发展的一个漫长过程,并不是谁该承担责任的问题。

结论:

三国时期,人们都采用单名,这不是王莽的作为。就像王莽的父亲给王莽取单名芒,也不是王莽的意愿。从古代习惯采用单名,到解释春秋的《公羊传》,人们都遵循文化传统和习俗。贵族文化的下移,是上至皇帝下至贫民百姓都采用单名的原因,就像过去只有有身份地位的人才能称呼,而现在任何人都可以称呼,并不是因为有什么法律规定。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590.html

眉山历史探究:三苏、洪雅田锡与名胜古迹(金釜山)的渊源
« 上一篇 2024-09-03
三国群英传:国战版万人国战模式,策略与心理的较量
下一篇 » 2024-09-0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