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抱歉,这篇文章有一些点击诱饵标题。
他自幼才华横溢,成为谯周的弟子,后被蜀汉政权封为官,最初在朝廷任职,黄皓当政时,因与黄皓不和,被贬为巴东郡太守。
巴东郡治所在永安,又名白帝城,是刘备伐吴失败后将儿子托付给父亲照顾的地方。也可以看出这里是抗吴的防线,但三国末期吴蜀联盟比较稳定,没有出什么问题,所以在历史上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其实这里的督抚是严羽,罗宪其实是严羽的副手。严羽在当时其实地位很高,是蜀汉军中仅次于姜维的第二号将领,当时也有不少人推荐严羽去接替姜维。另外,严羽和黄皓的关系也不错,这也是他地位高的重要原因。不过严羽并没有为难罗宪,从史料记载来看,两人似乎合作得还不错。
接下来是一段耳熟能详的历史,钟会与邓艾攻蜀。钟会与姜维在剑阁对峙;邓艾从小路入蜀,向绵竹进军。随后刘禅下诏召集全国各地军队来成都救援。作为当地军政领袖的颜羽遵旨率领主力部队赶赴成都。罗宪只留下两千余兵马留在永安。
但严羽归军不久,后主刘禅的新命令便传来。刘禅宣布投降魏国,并让地方官整理户口簿,等候魏国收留。罗宪愤慨不已,率军为蜀哀悼三日。但他也知道事已不可挽回,准备接受命令。
但故事才刚刚开始。
魏攻蜀之时,吴国也接到了蜀国的求援。吴国深谙“唇亡齿寒”的道理,也曾试图派兵骚扰魏国,但刘禅投降得太快,吴国没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能力。但现在蜀国灭亡了,吴国就没有主意了吗?别忘了,永安可是对抗吴国的前线。
吴将征西率军来到永安城下,向罗宪求情,说是要去成都救援。罗宪当然知道,吴军不会傻到在刘禅投降后还跟魏军拼死一搏,所谓的借路不过是趁势抢地盘罢了。
那么他现在该怎么办呢?他可以选择投降吴国,很有可能成为郡守,也可以选择撤出永安,前往成都接受投降。毕竟他还没有收到魏国的委任状,理论上跟随刘禅接受投降是可行的。但他选择了第三种选择,坚守阵地,拒绝让步,击退了吴国的第一次挑衅。
吴国迅速派出三万大军围攻永安,由三国末期名将陆抗率领。罗宪坚守阵地,向魏国朝廷求助。但尴尬的是,魏国当时没有时间对付他。
先是钟会诬告邓艾谋反,随后钟会和姜维开始策划谋反。当时,正在征蜀的魏军正处于内乱之中,朝中的司马昭也在想方设法应对这场乱局。谁还会在乎永安和罗宪呢?
我们看《三国演义》,好像邓艾父子被俘被杀,钟会起兵失败,都是在很短的时间内发生的。其实当时交通通讯不便,各种来来回回的时间也不短,整个乱局可能持续了半年甚至更久。从历史长河来看,半年多的时间似乎很短。但对于只有两千兵马被困在小城里的罗宪来说,这真是漫长的一天。在城中百姓的协助下,在两千士兵的忠诚之下,他才勉强抵挡住了吴国名将陆抗及其三万大军半年多的时间。
后来司马昭觉得蜀中魏军大乱,无力支援罗宪,便让荆州刺史胡烈攻打吴国西陵,用围魏救赵之计。陆抗看永安是小事,西陵失守便是大麻烦,便撤兵救援,永安之围才得以解除。罗宪在东吴三万大军的压力下,坚守孤城半年之久,令东吴三万大军空手而归。当然,他深得司马家族的信任和赏识,除了继续担任巴东郡守外,还被封为侯爵、将军,后来更是不断升迁。有意思的是,他的上司颜瑜,反而找不到史料记载,下落不明。
如果只到这个地步,应该说他不过是蜀版的郝昭而已,虽然守住孤城可圈可点,但很难说对历史有什么影响,就算他放弃永安,对金朝一统天下的大局也不会有太大影响。
司马炎篡位之后,对罗贤也是十分器重,封他为西阿郡侯、冠军将军、假节度使,甚至还给他的儿子封了官。后来,公元238年,也就是司马炎登基的四年,罗贤跟随皇帝参加了一次宴会。在宴会中,司马炎问罗贤,蜀中还有没有其他人才值得用,可以推荐的。罗贤也不客气,充分发挥了不分亲疏,举贤任能的原则,一连点名许多人,其中有九个人被史书记载下来,有相当一部分是他的同门师兄弟。这些人都被司马炎封为官,受到重用,在当时都是有名气的。可以说,司马炎对他的推荐,是十分感激的,基本上都接受了。
这里需要特别提到两个名字,一个是诸葛景,诸葛亮的孙子,诸葛瞻的儿子,诸葛尚的弟弟。
诸葛家族在三国其实是比较悲惨的,诸葛亮死后,诸葛瞻、诸葛尚父子在绵竹讨伐邓艾时战死沙场。东吴诸葛瑾死后,诸葛恪独揽大权,全家被灭门。魏国诸葛诞在寿春谋反司马氏失败,也被灭门。诸葛景不能说是唯一存活下来的,但这一代后代确实不多了。在罗宪的推荐下,诸葛景先是被封为县令,名声不错。后来逐渐升迁,最后做了刺史,总算没有给祖宗丢脸。
稍懂历史的人都知道另外一个名字,那就是罗宪的同门师兄弟陈寿,他也是《三国志》的作者。
可以说,正是因为罗宪的引荐,陈寿才得以成为晋国史官,并有机会撰写《三国志》。
是的,这就是我所说的有点吸引人的标题。它改变的不是历史进程本身,而是我们对历史的记忆。因为蜀国一直缺乏史官和史籍,所以《三国志》对蜀国人物的介绍非常简短。但如果没有用蜀国出身的陈寿来撰写《三国志》,蜀国的史记会更加简短和粗糙。也许至少今天为人熟知的蜀汉五虎上将中的几位,都会成为历史的过客。
如果是别人记历史,或许不会把关、张、马、黄、赵写成一本传记,或许不会把于禁、张郃、徐晃、张辽、乐进写成一本传记。那样的话,罗贯中《三国演义》里的五虎上将和五虎上将之子又是另外一种安排。如果有一个平行宇宙,罗宪没有抵抗吴军,那么吴国很可能占领巴东郡,但三国归晋的格局应该不会改变。那么罗宪就不会受到司马氏的重用,陈寿也没有机会担任晋朝的史官。罗贯中《三国演义》很可能和我们听说的有很大不同,我们熟悉的三国游戏中每个历史人物的价值观也和现在完全不同。
历史虽然是历史,但历史的记忆却可以截然不同。
司马迁的《史记》被视为历史经典,但《竹书纪年》中记载的历史却有多种不同版本,谁能说得清孰对孰错呢?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