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国的四大名著,相关的影视作品非常多,而四大名著的影视制作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就开始了,至今大多数人还记得上世纪80年代版本的《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在当时的情况下,其实有很多困难,包括设备和技术不够,投资预算有限。但影视制作人员以认真细致的态度对待故事情节。例如,《红楼梦》的演员必须学习中国古典文学和相关专业知识。
新三国
也正是因为这种负责任的态度,才把最好的感官体验呈现给观众。如今电视剧的发展非常迅速,技术越来越好,设备越来越先进,但是埋头苦干的人却越来越少。
可能是看到四大名著赚钱,就开始翻拍,翻拍的只有《新水浒传》还过得去(体现了人性,忠义,勇敢,悲痛),《新西游记》平平无奇,《新三国》可以说根本就不行。
周瑜和孙权原本是两个并肩作战的人,却被描绘成两个“处处戒备”的人
从剧情上看,比如周瑜和孙权的形象塑造,本来是想有点不一样的,但是并没有达到这个效果。剧中孙权平定江东之后,周瑜的形象随处可见,这是《三国演义》和《三国志》里没有的。这些内容都是导演强加的,导演确实懂三国。但是,导演在要求演员尽可能还原三国场景的时候,却忽略了电视剧最本质的东西,这也是电视剧被人诟病的直接原因。
周瑜
说到底还是因为导演没有明确自己想要表达什么,这部电视剧的定位模糊,导致这部电视剧有时候像《三国演义》,有时候像《三国志》,有时候想搞笑,有时候想悲伤,剧情混乱,人物塑造没有明确的路线。
正是这种模糊的定位,导致剧中很多人物形象塑造的失败,最典型的就是诸葛亮和刘备。
著名作家鲁迅曾经有过非常精辟的评论:“刘备之忠义,似是假象;诸葛亮之智,似是魔象。”
这一特点在80年代的《三国演义》中得到了很好的还原,唐国强扮演的诸葛亮也成为经典。
孙权
但在新版本中,导演好像想要加入一些历史资料,拜托,三国演义本身就是改编自小说,历史和小说是有本质区别的。
诸葛亮需要小乔来救他?刘备是“人格分裂”的人
所以新三国中诸葛亮的智慧和谋略被削减了很多,戏剧性也被大大削弱了。小说《三国演义》以戏剧性作为自己的闪光点,没有了这一点,电视剧就成了一滩烂水。剧中的诸葛亮竟然落得要靠小乔来救的地步,这不是很可笑吗?在刘备的创作上也是如此,导演想把刘备塑造成一个善良、忠厚、狡猾的双重人格,结果两个都演了。想想也不可能,这是人格分裂的表现吗?
老版诸葛亮
所以,新三国刘备的狡猾就变得沉寂了,最好的形容就是,面对山崩地裂,他依然镇定自若,只是有时候,他一脸茫然,有时候,他又极度兴奋,让人摸不着头脑。
三国演义:徐盛道:“请您稍等片刻,我有急事吩咐您。”孔明道:“我已料到太守不会容忍我,会来害我,所以提前叫赵子龙来迎接。将军不必追赶。”
可见小乔对此也无能为力。比如刘备准备攻打西川时,第一眼看到被曹操无视的张松时,居然高声喊道:“汉贼不可共存,王道不可半途而废。”可结果如何呢?刘备最后攻打刘章的原因,是为了给庞统报仇。
刘备
这岂不是打脸?这样营造出来的效果很搞笑,把一个忠义正直的刘备变成了一个精神病患者,典型的人物塑造失败。
在剧情方面,新三国删除了很多关键剧情,比如很重要的黄巾之乱就直接略过了,增加了一些矫揉造作的剧情,比如曹魏派美女探子埋伏司马懿,结果司马懿轻易就骗过了她,让曹魏君主放松了警惕。
司马懿
最后发动了高平陵之乱,司马家族的势力得以建立。其实这样的安排并没有错,只是导演强行把剧情弄得支离破碎,让观众觉得剧情很跳跃,不连贯,转折很突兀。在这样一次次的破坏之下,观众们渐渐对这部电视剧失去了兴趣。
总结
总结一下,导演在这部剧开始的时候确实想把这个历史巨作拍好,想用一个全新的架构去拍,把《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结合起来,把战争剧和生活剧结合起来。但是这个想法很好,但是简直就是天方夜谭。小说是小说,历史是历史,不能混为一谈。导演把这些强行拼凑在一起,让整部剧的人物关系、人物性格都乱了套。最终这部电视剧在大家心里取代了80年代版《三国演义》的影响力,彻底成了陪衬。
您认为旧版本还是新版本更好?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41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