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三国两晋南北朝教育体制的变革与发展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制度较之汉代已有了长足的进步。由于受到家族政治的影响,西晋除国子监外,又增设国子监,北魏设立四学,这样,汉代儒家教育的单一模式就被多元化的格局所取代。而且,随着独尊儒术政策的瓦解,朝廷许多部门都开设学校,培养专门人才,促进了专门教育的兴起,形成了多渠道教育、多学科教育的格局。加之少数民族政权为了加速封建化,更加重视地方教育,地方官学制度正式建立。官学模式的这些变化推动了教育管理制度的改革,催化了北齐教育管理机构——国子监寺的出现,为隋唐时期教育制度的完善奠定了基础。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南北三国时期两晋是哪两晋

1.文化教育政策调整

随着汉王朝的解体,独尊儒术的文化教育政策受到动摇,统治阶级面临着教育发展方向的重新选择。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总的趋势是从儒教单一的格局走向多种思想并存的多元格局。首先,由于国家文化和地域文化的差异,各割据政权采取了适应国情的文化教育政策,呈现出多元性的特征。其次,玄学的盛行、佛教的兴盛、道教的壮大,突破了儒教一统天下的格局,形成了儒、释、玄、道并存的局面。此外,由于三国两晋南北朝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这些思想的态度和认识不同,导致各政权的文化教育政策也有所不同。第三,由于不同时期文化融合的程度不同,导致文化教育政策的层次也不同。十六国政权与北魏虽然都实行“汉化”政策,但层次不同;儒、释、道三教并存,但南北朝的观点却不同。这种多元格局的形成,表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对教育发展方向的选择,始终处于反思与探索的状态。

东汉政权的覆灭,直接影响到独尊儒术思想文化结构的瓦解。三国的形成,为多种社会思潮的并存留下了更大的空间。《三国志·魏书·杜季传》说:“今之士学商汉,法术,终以儒家为夸大,不适用于世间。”《晋书·傅宣传》说:“近魏武好法术,世人重法名;魏文尚学问,世人轻气节。其后魏国不治,空洞无节的理论充斥朝野。” 《宋书·臧涛传》云:“自从魏氏承继王位以来,统治者好掘虫,废弃章句,而重视奇术。”可见当时思想十分活跃。

南北三国时期两晋是哪两晋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三国两晋南北朝的

这些思想的盛行,直接影响了三国初期统治者的教育观。曹操、刘备、诸葛亮、孙权等人虽然忙于战争,无暇顾及教育,但他们关心的是如何以法治整顿社会、增强国力,而治国之道终究离不开教育。

东汉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七月,曹操下令设立地方学官。曹魏黄初二年(公元221年),魏文帝下诏全国,恢复尊孔。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在诏书中明确提出“通晓经学之儒生,通晓文法律之官吏,一律考之”的原则,通晓经学成为进入官场的途径。黄初五年(公元224年)四月,设立国子监,制定五经考试办法,基本确立了以经育士、贡士的政策。

针对汉代教育存在的名不符实、上下不一等问题,诸葛亮主张用法治的力量推行教育。“治人之道,在立德明理。故经云:‘明德义,使民从;明好恶,使民知禁。’”史家评论说:“纪教严明,赏罚信,恶有恶报,善有善报。吏不贪,民自律,道不拾遗,强不侵弱,德行庄严。”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南北三国时期两晋是哪两晋

孙权重视教育,鼓励百姓读书:“人若富贵,能谦虚好学,纵情书香,重义轻财,为人立身,为国立功,岂不美哉!”《三国志·吴书·三世祖传》记载,吴景帝永安元年(公元258年),下诏兴办学校,再次强调尊儒兴学的文化教育政策。

西晋王朝存亡不长,内乱不断。东晋王朝囿于江南,教育也陷入低迷。西晋初期的学校教育“虽不及三代,亦可一时”,有过辉煌的战绩;后期则进入鼎盛时期,“宪制松废,正教衰落”。虽然有些士人试图扭转颓势,但终究无济于事。社会思潮的多元化,导致东晋文教政策失控。东晋时期曾三次振兴教育,但均无成效。

南朝统治者为了充分利用儒家礼仪,巩固统治地位,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宋文帝亲撰《礼记》、南齐永明三年(485年)专门设置礼制局、南梁将该机构并入尚书仪曹。

十六国的文化教育政策以“汉化”为主导,使因战乱而流离失所的汉族文人得以施展才华,汉族文人与统治者共同努力,把先进的教育制度传播到边远地区,教育的范围大大扩展。

北魏统治集团确立了“兴文化”的总方针,努力吸收汉族封建文化,使拓跋政权逐渐摆脱部族陋习,向民族化方向发展。北魏孝文帝以其雄才大略,表现出杰出政治家的胆略,迁都洛阳,以借中原文化之根基,使拓跋​​氏走上汉化道路。他还实行了禁鲜卑语、改鲜卑双姓、禁胡服、改官制、改律令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大大促进了鲜卑和汉族的融合,促进了社会进步。北周在苏朝《六条诏》倡导下实行的有力改革,最终巩固了汉化的成果。

纵观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育政策,其历程错综复杂,各个封建政权的做法千差万别,成果也参差不齐,不同时期的表现也不一致,时左时右。这说明当时的人们开始对封建教育的发展方向进行新的思考和选择。

二、多元儒学教育格局的形成

魏国首先设立国子监,完善国子监的考试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管理,提高教职人员的素质。魏朝黄初年间,刘劭设计了一套“五经考核法”,把学校教育与文官的考核任用结合起来,提高教育管理的控制能力。规定精通五经是国子监教育的最高目标,等级越高,掌握的经典越多,授予的官职也就越高。这一思想使国子监的教育管理目标更加具体,以等级递进为基础的管理架构开始出现。

西晋继续整顿国子监。《宋书·礼记上》载:晋武帝八年,群臣上奏国子监有七千余人,仅能考四品,准予留用。诏令:“考中者,留用,其余,遣送郡州。大臣子弟,有功受教,准入学。”“咸宁二年,置国子监。”“国子监”之名,凸显了贵族子弟的教育特权,封建教育制度由单一格局发展为太学、太学并举的双轨制,这是封建教育走向多元化格局的开端。

南北朝时期,太学官员的地位和待遇远不如国子监。南朝梁朝廷官员分为十八等,数字越高,品级越高。国子监祭酒最高可达十三等,国子监博士最高可达九等,太学博士只最高可达三等。南陈和北魏朝廷官员均为九等,数字越低,品级越高。南陈太学博士与国子监侍读同级,为八品,比国子监博士低四级。北魏国子监官员的品级大多得到提升,而太学官员的品级则有所降低。南北朝时期两院地位的差异,表明太学在中央官学体系中的地位大大降低。

两晋南北朝教育制度的区别在于,北魏孝文帝年间创立宗室学堂,孝文帝太和二十年(496年)创立四门小学堂。这些学校的目的都是学习儒家经典,区别在于学生的家庭学历。虽然体现了封建教育的等级制,但满足了地主阶级各个阶层的教育需要,维护了封建统治。这是三国两晋南北朝儒家教育体系多元化格局形成的根本原因。

3. 职业教育的兴起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教育制度的发展,突破了“一统儒家”的藩篱,出现了史、文、法、书、医、数、玄、道等专门教育学校。虽然当时的专门教育在形式、内容和规模上还未形成完备的体系,运行时间也还不长,但多学科教育的格局已经形成。

汉魏时期,为了探索政治、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新的问题,人们广泛探索新的学科,用先秦名学、法律、道家、军事、儒家等思想来寻找改良政治的方法,形成了多种思潮、多种学科并存的学术氛围。在探索的过程中,文学、历史、法律、书法等开始成为独立的学科。

南朝时期,人们开始从各个角度反思三国两晋二百年动乱的原因、宗族政治的得失、人生的价值、学术的利弊等。儒、释、玄、道等受到普遍重视,礼学、史学、文学、法学、谱学、武学等也成为热门学科,备受青睐。这一时期,人们的探索已进入总结提高阶段。如沈约撰《诗经》,其中《礼记》、《词记》、《乐记》追溯了魏至宋的发展过程,反映了人们对三国两晋整个历史进程的重新认识。范晔《后汉书》“欲论卷中事,以正一代得失”。刘勰的《文心雕龙》和钟嵘的《诗品》都是在三国、两晋文论积累的基础上形成的总结性专著,这一趋势表明了专门学科的成熟。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职业教育的发展大致呈现两个高潮期。一个高潮期是三国两晋时期,这是学术思想活跃、社会动荡剧烈的时期,产生了魏明帝创办的崇文书院和西晋的律学、书学等。但由于当时许多学科刚刚独立,加之司马集团大力推行儒学,职业教育未能进一步发展。另一个高潮期是南朝时期,此时各学科发展已经比较成熟完备,职业教育在私塾中也颇有成就,创办职业教育的呼声日渐强烈。宋代周郎建议教育内容应包括读经、修武、通史等,并主张创办医学教育。南齐孔之圭建议在国子监中设立律学。这些要求体现了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职业教育在此时有了新的发展。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宋文帝创办的儒、道、史、文四大书院;宋明帝创办的宗明馆有道、儒、文、史、阴阳五科(后因无人研究阴阳而废止);梁武帝创办的五大书院,其实就是儒家教育的专门化,多学科的教育格局开始出现。

本文摘自王振国主编的《中国古代医学教育与考试制度研究》。

本部分重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教育与科举

1.多元化教育格局形成

2. 医学教育概况

3.医疗卫生机构及医务人员的考核任用

中医经典与文化

【投稿邮箱】dianjiyuwenhua@163.com

【审计】张凤聪

【本期编辑】 石红云

【编辑】孙竹青、林艳华、张钦源、石红云

【主办单位】山东中医药大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文献文化研究所、中医古籍保护与利用能力建设办公室

【免责声明】本文部分图片收集整理自网络,仅供学习交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三国两晋南北朝的_对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_南北三国时期两晋是哪两晋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3335.html

史记中的八大神剑:干将剑与莫邪剑的传奇故事
« 上一篇 2024-08-14
X 三国周年庆来袭,全新版本同步上线,觉醒系统让武将颜值爆表属性强化
下一篇 » 2024-08-1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