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之战:冲上云霄
赵匡胤到了郭威军队之后,据说善于观气看风水的术士们,就已经看出了郭威军队中的“三皇子”。“三皇子”当然是指后周开国皇帝郭威、宋开国皇帝柴荣和赵匡胤。不过这恐怕都是后见之明了。因为当时赵匡胤还只是个小小的军校生,在军队中并不太引人注目。郭威南下夺位的时候,赵匡胤最多充当一个摇旗呐喊万岁先锋的角色,并没有什么表现的机会。
赵匡胤真正的机缘,是被选在柴荣身边,从侍卫升为护卫长,始终跟在柴荣身后,与柴荣建立了极为亲密的主仆关系。广顺元年(951年),柴荣被任命为镇宁军都督,驻守澶州。赵匡胤在都督府任职,还结识了宋朝开国名将曹彬。广顺三年(953年),柴荣从镇宁军都督回京,任开封太守、晋王。赵匡胤还任开封府刺史。
近水楼台先得月。古今官场中,最容易升官的便是上级的“秘书官”。在军队中,总司令的贴身侍卫总是比其他士兵有更多升迁的机会。按照唐代以来的军事惯例,节度使以上的高级军官都要招募三十至五十名贴身侍卫。总司令通常给贴身侍卫提供的待遇远高于普通士兵。战时,贴身侍卫跟随总司令出征,“每入敌营,皆可随行”,贴身侍卫负责保护总司令的人身安全。在政治上,总司令与贴身侍卫也结成了同甘共苦、共荣共存的牢固纽带。贴身侍卫几乎都是总司令的“心腹”和亲密朋友。贴身侍卫对总司令的忠诚,在当时被人们视为军队中的一件好事。 作为回报,指挥官将优先提拔他的贴身警卫。
如果主将就是太子,那就更加不可思议了。一旦太子登基,这些贴身侍卫立刻就会被视为向皇帝献媚的“龙附体”,极有可能得到提拔,成为新皇帝掌控军队的心腹。比如宋太宗一登基,不但他的侍卫,就连原本负责为他赶车、养马、守卫城门的士兵,也全部被提拔为节度使的高位。一人成功,全家兴旺,这可真是天大的好事,宋朝五代时期,几乎都是如此。
赵匡胤跟随柴荣之后,便踏上了如此快节奏的仕途之路。柴荣是郭威妻子柴氏所生的侄儿,也是郭威的养子,但郭威的几个亲生儿子均死于开封城,因此柴荣便有了准太子的身份。显德元年(954年)郭威去世后,柴荣即位,赵匡胤从开封府马直军使升为镇守皇宫和皇帝本人的“肃卫将军”,具体负责保护周世宗的人身安全,从此便迅速崛起。很多资历比他高,战功不亚于他,甚至比他更好的将领,都没有赵匡胤升迁得快,这是最关键的原因。 这也是周世宗临终前,突然提拔赵匡胤担任事关政权生死的宫中监察御史要职的原因。
当然,就算有关系,能在军中脱颖而出,还是要看个人的能力和机遇,赵匡胤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机遇很快就来了。
显德元年(954年)三月,后周与北汉、契丹联军在高平(今山西高平)展开了史无前例的大战。北汉是郭威发动政变取代后汉的产物。郭威称帝的同时,后汉开国皇帝、北京巡抚刘知远之弟刘崇在太原称帝,打着恢复刘汉王朝的口号,仍以汉为国号,以乾祐为年号,史称北汉。
北汉控制的州郡不足十二州,但太原城坚固,当地兵源充足,精兵强将众多,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等都以此为根据地,成就了他们的帝国。而且,刘崇还与契丹联络,以向契丹纳贡、称侄等屈辱条件,换取契丹的军事保护。北汉与后周不可调和,对后周构成极大威胁。二月,郭威去世,周世宗即位。三月,北汉、契丹联军随即东进,意图趁后周君主去世之际,一战灭亡后周。周世宗针锋相对,力排众议,亲自率领后周禁军主力出战,双方在高平展开激战。
大战刚一打响,突然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后周右翼统帅、骑兵统领范爱能和步兵统领何晖别有用心,居然在战场上逃跑,带领手下的骑兵掉头逃窜。他们麾下数千名步兵干脆就地反戈,投降了北汉。
一瞬间,后周军心大乱,全军覆没。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周世宗没有丝毫犹豫,第一个跳出战线,率领五十余名亲卫,向敌军冲去。
此时,赵匡胤正紧随周世宗,他一边冒着生命危险守护着周世宗,一边对其他将士大喊:“兄弟们!皇上冲锋在前,还等什么?跟我来!”皇上的英勇,赵匡胤的表率,让后周卫兵爆发出了空前强大的战斗力,他们大喊一声,向北汉军队席卷而去。
赵匡胤心平气静,他向禁卫军统领张永德建议,由他们各率两千精锐骑兵,分为左右两翼,同时从高处进攻敌军。张永德照办,妥善安排。赵匡胤高呼:“国家兴亡,全凭我一人!”他冲锋陷阵,所向披靡。他的部下也骁勇善战,以一敌百。神枪手马仁裕跳上马背,拉弓搭箭,连射敌军数十名;马全义也纵马驰骋,杀得北汉人纷纷退却。赵匡胤与“二马”从此结下深厚的战斗友谊,“二马”后来成为赵匡胤所倚重的开国将领。
赵匡胤的猛烈攻势,本已令北汉难以抵挡。雪上加霜的是,南风大作,处于劣势的北汉军队终于溃不成军。北汉主帅刘崇骑着契丹人赏赐的黄马仓皇逃窜。枢密使王延思、都指挥使张元徽都在乱军中丧生。北汉军主力遭受毁灭性打击,再也没有恢复过来。
这一切都发生在三月十九日一天之内。交战双方的命运就像坐过山车一样,来回摇摆。最终,胜利女神眷顾了周世宗,当然还有赵匡胤。
高平之战是决定五代命运的关键一战,关系到是走向统一和平,还是继续战乱的大问题。如果契丹、北汉联军获胜,后周必然覆灭,契丹扶持“童子皇帝”石敬瑭乱中原的历史将重演,中原统一和平的实现将遥遥无期。相反,后周获胜之后,不仅北汉亡国,退守自保,坐以待毙,强大的契丹辽国也一时士气低落,对后周采取了防御姿态,从而大大降低了北方对中原的威胁。周世宗“统一天下,太平天下”的宏大抱负有了最基本的客观条件,中原恢复统一的进程由此拉开序幕。
高平之战对赵匡胤个人生涯也至关重要,他在这场战役中身先士卒,立下大功,为他日后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资治通鉴》评论说:“太祖从此始帝业。”这话说得倒也贴切。
此战一结束,周世宗大怒,不仅将投降北汉的数千步兵全部杀掉,还在一天之内处死了范爱能、何晖等将军在内的七十多名中高级将领,换上了七十多名功勋将士。赵匡胤被提拔为禁军侍卫、兖州牧,成为后周禁军中最耀眼的年轻将领。这一年,他刚好28岁。
这真是史无前例的机会!一般来说,官场上连升三级是非常少见的,但赵匡胤这次做的可不止这些。《资治通鉴》只是模糊地记载了赵匡胤在战前的职务是“夜卫将军”。如果估计正确的话,赵匡胤可能以开封府马知军的身份参战,因为周世宗二月登基,三月初就到了高平,很可能还没来得及安排军职。开封府马知军最多也就是八品九品的小官,但禁卫军杜欲侯和兖州刺史就完全不一样了。
巡抚是五品官,这已经算是高官了。禁卫军统领顾名思义就是皇宫前所有卫兵的统领,指挥着皇帝最亲近的禁卫军。在当时他是禁卫军的二把手,也是后周禁卫军中最重要的高级军事职位之一。毫不夸张地说,禁卫军统领和开封府马志军之间的距离大得如同天壤之别。此前担任这一职务的,都是李重金、张永德等权贵皇亲国戚。难怪任命公布之后,全军震惊!后世很多研究者也觉得难以置信。赵匡胤一夜之间就达到的地位,确实是大多数将士梦寐以求、一生都无法实现的,但这就是历史的事实。
目录
序言: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
——鲍为民在范学慧《宋朝开国史》出版之际所作
第1章 前言:五代太平梦……001
乱世英雄:朱温灭唐……002
沙陀立刻涌现出英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005
“小康”治理:后唐明宗李嗣源……009
草原神童: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之梦...013
三十年和平:商人皇帝周世宗……024
雨过天晴:走进宋朝……034
第二章 江湖英雄:宋太祖早年传奇……037
风云际会:龙虎相会叶城……038
洛阳男孩:出生于军人家庭……040
江湖侠客:一棍子显英雄本色……046
高平之战:冲上云霄……053
年轻的将军:训练宫廷军队……058
漫漫关隘路:受命为节度使……063
如鱼得水:初识赵普……071
木牌事件:巡察官成为皇帝……075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不流血而创大王朝……084
河北危局:是真是假?
赵匡胤临危受命:谁做的决定?
阴谋:选择陈巧仪…097
叛乱前奏:天上有两个太阳……106
穿黄袍:谁在做梦……109
三条规则:功劳归于谁?114
宋朝开国:半夜退位……116
市井不易:宋朝的“开国风气”……123
第四章 一杯酒释军权:为国家谋长远大计……129
建国第一战:大举进攻……130
收回禁军将领的军权:首例“酒足饭饱”的军权……136
奴隶指挥:奴才和大臣……145
制度建设:军事权力应分立而非专门化……154
收回节度使兵权:第二次“杯酒释兵权”……163
矫枉过正:文化的崛起与军事力量的衰落……167
第五章 统一南北:如何让别人在自己的床边安然入睡?172
先南后北:雪夜访赵普……173
攻占两湖:倔强的湖南人……180
后蜀覆灭:再无男子……185
征伐南汉:南方战火硝烟……195
夺取南唐:离庙最仓促的一天……201
灭北汉:打破太原城神话……209
第六章 从小三国到大三国……213
建立外交关系:赎回燕云……215
战斗开始:十岭关之战、高凉河之战、满城之战……220
惨败:碛沟之战、陈家峪之战、君子关之战……227
金钱换和平:澶渊之盟……238
东封西献祭:挽回面子……245
西北战事:西夏与党项的崛起……248
第 7 章:王室:家族与权力...254
以假乱真:金匮之盟……257
宋太祖誓词碑:祖训之法…267
烛影与斧声:真是谋杀吗?......272
麻烦接踵而至:宋太宗立太子……282
托仕于士:宋太宗与士大夫政治……292
宋真宗即位:吕端大事不糊涂……296
宋朝建国六十年年表……300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1
书籍简介
宋朝建立
范学慧
2022年6月出版/68.00元
ISBN 978-7-203-12047-6
简单的介绍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范学慧教授以北宋建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间界限,将北宋建国历史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展现给读者,并剖析宋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考证相结合,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段历史讲给大家听。不是“抄袭史料”式的复述,而是分析得非常深入。比如在《陈桥兵变》中,作者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特别是人物关系,分析了每个人在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做到了通俗阅读和历史考证可信度的完美结合。
关于作者
范学晖(1970—2019),山东栖霞枣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金元史、中国思想文化史。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贡献突出,出版《宋代三衙门军事管理制度研究》、《宋太宗注疏》、《宋建国六十年》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