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关中路:被任命为节度使
显德二年(955年),后周军队在北至淮河、南至长江、东至大海的广阔战线上全面进攻南唐。在这场决定南北命运的“淮海之战”中,赵匡胤率领王牌部队护卫周世宗,立下赫赫战功,由侍卫都督升为侍卫都尉,并任节度使,成为名副其实的大将。
淮河以南、长江以北地区,因唐代设淮南节度使,故常称“淮南”。淮河以南(今安徽凤阳)以东地区称“淮东”,淮河以西地区称“淮西”,合称“两淮”。淮东以寿州(今安徽凤台)和合肥(今安徽合肥)为中心,淮河以西以扬州(今江苏扬州)为中心。长江以南的南京,与扬州、合肥大致呈倒三角。
自古以来,凡定都南京的南方政权,无不以长江以北的淮河流域为屏障建立自己的国家,扬州、合肥、寿州等地为战略要地。正所谓“守长江必守淮河”。因为,长江虽然有天堑之称,但它东西向的长蛇形其实不利于防御。如果对方在长江以北立足,在长江之上,随时随地都可以南进。江防绵延数千里,受人控制。正如《兵法》所说:“前备则后弱;后备则前弱;左备则右弱;右备则左弱;四备则四备。” 哪能一直坚如磐石呢?只要有一点被打破,就会带来全面崩溃的灾难性后果。反过来说,北方政权要想统一江南,就必须先歼灭江北的大量敌人,夺取江北的两淮地区。
淮南地区的得失,关系到南北政权的命运。三国时期,孙权与曹操在合肥大战,形成鼎足之势。南宋时期,在镇江(今江苏镇江)、建康(今江苏南京)设立两大军事指挥部,通过控制两淮地区,抵挡住金军的屡次进攻,在江南建立江山。明初朱元璋横跨长江南北,成为天下霸主。近代国民党政权则败于淮海,困于长江之上,进而土崩瓦解。
周世宗一心想平定天下,享太平,所以一心要攻下淮南。王溥的《屏边策》也把淮南作为了第一目标。但当时的南唐并不是一个可以随意宰割的软柿子。
南唐由五代初年杨行密建立的吴政权发展而来,历经杨行密、徐温、李昪三个时期。后晋天福二年(937年),李昪接受吴“禅让”,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因自称是唐皇室后裔,改国号为唐,史称南唐。年号“圣元”,意为恢复唐朝根基,重现“开元”盛世。
南唐有三十五州,横跨长江南北,主要包括今天的江苏、安徽、江西全部,以及浙江、湖北、福建等地的部分地区。这些地区大多已经拥有了良好的经济基础。比如早在唐朝就有“扬州一州二州”的名言,扬州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城市。此外,无论是杨行密、徐温还是李昱,都以“保土安民”为治国基本方针,用兵十分谨慎。在五代北方战乱不休的时候,南唐经历了四五十年难得的“太平”环境。当然,整体国力也非常强大。
当时南唐在位的皇帝是中主李璟。他不仅才华横溢,是五代最优秀的诗人之一,而且和周世宗一样,李璟也有统一天下的野心。有一年科举考试,他开了一个题目,叫做《高祖入关诗》。可见李璟已经不满足于“保土平民”,而是决心北伐中原,恢复唐朝“天下一家”的盛世。后晋后汉时期,他抓住北方乱世之机,出兵吞并湘闽,联络契丹、北汉、后蜀,以反后周联盟领袖自居。 湖南、福建后来被南唐丢掉,实属虚喜,但南唐有实力先后灭掉南方两个政权,确实不愧是南方第一强国。为了抵御北方威胁,寻求进军中原的机会,李璟封扬州为东都,寿州为清淮军节度使,在两地驻扎重兵,作为两淮防线最重要的两个战略支撑点。
两大强势相遇,一场龙虎之战在所难免。
率军南征的后周宰相李固,据说是南唐大臣韩熙载的同班好友。韩熙载投奔南唐时,李固为其送行。韩熙载说:“江淮以我为相,吾直入中原,可攻下江淮。”李固说:“中原以我为相,取江淮易如反掌!”其实,南唐此时并没有启用韩熙载为相,当然也没有做到“取江淮易如反掌”。后周虽然启用李固为相,但同样没有做到“取江淮易如反掌”。
“淮海战争”持续了四年,周世宗亲自率军三次出征。与仅一天便决出胜负的高平之战相比,战争可谓残酷至极。当战争最终在显德五年(958年)结束时,周世宗距离去世只有一年时间。可以说,周世宗把大部分精力都花在了这场旷日持久的战争上。
激战首先发生在寿州周围。寿州地处淮河以北、淝水以东、八公山以南,是一座山水相连的军事重镇。中国古代战争史上最经典的战役之一“淝水之战”就发生在这一地区。清朝淮军节度使、南唐巡抚刘仁山是一位智勇双全的名将,他驻扎在寿州,严密防守,伺机反攻,把寿州变成了铁桶阵。后周发动了几次猛烈的进攻,但都失败了。周世宗亲自率军出征,虽然击溃了南唐部分援军,但在寿州城内,对刘仁山还是束手无策。
为了尽快扫除这一棘手障碍,周世宗决定派兵绕过寿州城,直捣寿州后方的清流关(今安徽滁州西北),伺机夺取滁州(今安徽滁州),以断绝寿州的支援通道,彻底孤立寿州,威胁南京。周世宗任命宫廷侍卫赵匡胤率领五千精兵完成这一任务。
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清流关因附近有清流河而得名,历来是江南与中原沟通的必经之地,有“九省通衢”之称。清流关东南二十多里即为楚州,楚州再往南便是江南的南京。因此,清流关也被形象地称为“金陵之钥”。
清流关与楚州历来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元末朱元璋先攻下楚州,后进军南京,建立帝都。明末李自成、张献忠农民军与明军在清流关激战,关口附近的清流河被鲜血染红。清末太平天国也曾多次在此与清军激战。
南唐建都南京,为保卫京城,在清流关一带苦心经营多年。关口选在两座山峰之间,依山而建,两边的山峰也因清流关而得名关山。关口呈拱形,用巨石砌成,深十余丈,气势磅礴,堪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要塞。至于滁州,也是一座易守难攻的坚固城池。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的名作《醉翁亭记》开篇就有“群山环绕滁州”之说。欧阳修当时任滁州刺史,亲眼目睹了这一幕。
清流关不仅地处战略要地,而且驻扎着南唐强大的军事力量,至少有两万人左右,是赵匡胤的四五倍。守关大将皇甫桀不是一般人,此人出身魏博节度使亚兵,以强悍著称。后唐庄宗年间,他随军镇守幽州瓦桥关,曾多次与契丹骑兵交手,从未失手,大大小小的战役数十场,从未败过。后来他又与同伙发动兵变,让后唐庄宗李存勖极为焦急,最终在动乱中丧生。追根溯源,皇甫桀也是罪魁祸首之一。但皇甫桀一直视此为莫大的荣誉。 毕竟,要置不可战胜的李存勖于死地,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此时的皇甫晖虽然年事已高,但虎踞不倒,依然被南唐视为善于打硬仗的猛将。此次以奉化节度使、同平章事的高官身份,带兵镇守清流关,担负起接应、支援寿州的重任。
清流关有精兵将帅把守,正面进攻不易突破。赵匡胤到达清流关后,多次尝试,最后请当地村民指点一条极为隐秘的小路,通过关旁清流山的山涧,可以到达关后,使关内失去作用。
此处曲径通幽,赵匡胤立即照办,率军悄悄移动,迅速穿过山间小道,绕到清流关后方,立即发起攻击。南唐守军被两面夹击,阵脚大乱。皇甫晖率领溃兵逃往楚州,并毁坏了清流河上的桥梁。赵匡胤紧追不舍,指挥骑兵渡过清流河。
皇甫晖来不及喘息,只好对身后的赵匡胤大喊:“兵家必有主,你竟敢叫我整顿军队,不如再好好打一场?从背后偷袭,算什么英雄!”“战争,诡道之术。”战场上的战斗,是你死我活,唯一的目的就是取胜,没有规矩可言!皇甫晖居然向对手要了摆阵的机会,这完全是他想出来的。或许是想起了昔日侠义骑士的风采,赵匡胤笑着答应与他“公平”决斗,并命令手下在城外列阵。
皇甫晖是个言而有信的好人,进城休息了片刻后,便率军出征,两军再次交锋。赵匡胤作为统帅,第一个抱住马头冲进敌营,对南唐官兵大喊:“今日我只杀皇甫晖,其他人都不要找死。”皇甫晖猝不及防,被赵匡胤一剑砍下马背,当场被俘。南唐官兵早已心惊胆寒,又被赵匡胤的勇猛吓得魂飞胆丧,四散奔逃。赵匡胤轻而易举地攻下了楚州城和清流关。
清流关激战,滁州沦陷,唐军精锐数万溃败,寿州援军撤退路线被切断,寿州沦为一座仅存的孤城。南唐都城南京也大受震动。李璟被迫派使者向周世宗求和,条件是割让两淮六州,但一心想接管整个两淮的周世宗当即拒绝了。
这是赵匡胤第一次独立指挥大战,就取得了如此史无前例的胜利,尤其是他敢于单枪匹马挑战敌将的勇气,更是让他声名大噪,成为后周封疆大吏中众人瞩目的年轻将领中的佼佼者。
后来,赵匡胤的侄子宋真宗赵恒,下令在滁州修建一座庙宇,以纪念清流关之战和滁州之战,并将庙宇正殿命名为“端明”。这意味着赵匡胤的政绩和帝王生涯从这里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南宋大诗人陆游也写过一首《送庙秘书张野夫下滁州》诗,歌颂赵匡胤的清流关之战:
天帝忧虑九州分裂,剑龙仙人手握黄斧。
清流关上空阴云密布,敌营气息沉重。
逃亡中的狡猾俘虏被关进了囚车,北风吹干了草地上的血迹。
一条龙在天上待了三百年,能听到的只有老人们的故事。
“建隆真人”即指赵匡胤,因建隆年间为“建隆”年号。“天子忧九州分,建隆真人手执黄斧”一句,更是将这一战的意义上升到“九州”统一的高度。陆游不愧是大文豪。
当年四月,战争重心东移扬州。与寿州相比,南唐扬州守将冯延禄是个文人,善于写诗作词,却对打仗一窍不通!其防守松懈,后周轻而易举偷袭得手。然而扬州城与江南仅一江之隔,南唐反攻十分频繁犀利,周军尚未站稳脚跟,扬州城又面临失守的危险。
周世宗再次打出赵匡胤的王牌,命令他率领两千精兵攻打六合(今江苏南京六合),与从南京渡江反攻扬州的南唐军队决一死战。南唐这次拼尽全力,派出两万多军队镇守南京城,但是其统帅齐王兼兵部大元帅李景达,官衔高得吓人,却一直都是养尊处优的王公贵族。督军陈觉是宰相,更是书呆子,怎么可能是赵匡胤的对手?一场激战过后,南唐战死五千余人,溺毙一万余人,其余全部散去。两万大军全军覆没。 六合之战,南唐精锐主力部队基本损失,也注定了南唐在整个两淮战线上最终溃败的命运。
是年十月,赵匡胤凭借在清流关、六合等地的战功,被提升为匡国军节度使、通州(今陕西大理)宫前都督。
赵匡胤被封为节度使,不仅意味着他正式进入了将领的行列,地位和威望得到了极大的提升,还意味着他开始拥有一块基本属于自己的领地,还拥有了“开府衙门”的权利,可以合法的招募精兵强将归他麾下,英雄豪杰纷纷前来投奔。更何况,赵匡胤原本是禁卫军杜裕侯,这次他的老上司张永德升任禁卫军杜典监,自己接手禁卫军杜指挥使这个重任,虽然还是禁卫军二把手,但官职却大大提升了。
显德四年(957年),寿州卫戍都督刘仁山重病不省人事,其子与部下以他的名义抬着他投降后周。周世宗接受投降后,随即任命刘仁山为天平都督、中书省侍郎,这在官员中算是很高的职位了。但其实刘仁山当时已在军中病逝,这只是对这位忠勇将领的追授。
寿州失守后,南唐终于支撑不住了。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显德五年(958),南唐将占领土三分之一以上的淮北、淮南十四州六十县割让给后周,每年要上交十万钱粮。南唐主动放弃皇帝称号,自称“江南王”,去年又用了后周的官号。从此,南方第一强国南唐沦为后周一个小朝廷,苟且偷生。
目录
序言:关于通俗历史读物的几点思考
——鲍为民在范学慧《宋朝开国史》出版之际所作
第1章 前言:五代太平梦……001
乱世英雄:朱温灭唐……002
沙陀立刻涌现出英雄:李克用、李存勖父子……005
“小康”治理:后唐明宗李嗣源……009
草原神童:辽太宗耶律德光的“大同”之梦……013
三十年和平:商人皇帝周世宗……024
雨过天晴:走进宋朝……034
第二章 江湖英雄:宋太祖早年传奇……037
风云际会:龙虎相会叶城……038
洛阳男孩:出生于军人家庭……040
江湖侠客:一棍子显英雄本色……046
高平之战:冲上云霄……053
年轻的将军:训练宫廷军队……058
漫漫关隘路:受命为节度使……063
如鱼得水:初识赵普……071
木牌事件:巡察官成为皇帝……075
第三章 陈桥兵变:不流血,开创大王朝……084
河北危局:是真是假?
赵匡胤临危受命:谁做的决定?
阴谋:选择陈乔伊……097
叛乱前奏:天上有两个太阳……106
穿黄袍:谁在做梦……109
三条规则:功劳归于谁?114
宋朝开国:半夜退位……116
市井不易:宋朝的“开国风气”……123
第四章 一杯酒释军权:为国家谋长远大计……129
建国第一战:大举进攻……130
收回禁军将领的军权:首例“酒足饭饱”的军权……136
奴隶军:奴才和大臣……145
制度建设:军事权力应分立而非专门化……154
收回节度使兵权:第二次“杯酒释兵权”……163
过度纠正:文化的崛起与军事力量的衰落……167
第五章 统一南北:如何让别人在自己的床边安然入睡?172
先南后北:雪夜访赵普……173
夺取两湖:倔强的湖南人……180
灭后蜀:再无男子……185
征伐南汉:南方战火硝烟……195
夺取南唐:最仓促的出寺之日……201
灭北汉:打破太原城神话……209
第六章 从小三国到大三国……213
建立外交关系:赎回燕云……215
战斗开始:十岭关之战、高凉河之战、满城之战……220
惨败:碛沟关之战、陈家峪之战、君子关之战……227
金钱换和平:澶渊之盟……238
东封西献祭:挽回面子……245
西北战事:西夏与党项的崛起……248
第 7 章:王室:家族与权力...254
以假乱真:金匮之盟……257
宋太祖誓词碑:祖训之法…267
烛影与斧声:真是谋杀吗?......272
麻烦接踵而至:宋太宗立太子……282
托仕于士:宋太宗与士大夫民间政治……292
宋真宗即位:吕端大事不糊涂……296
宋朝建国六十年年表……300
参考文献…307
后记…311
书籍简介
宋朝建立
范学慧
2022年6月出版/68.00元
ISBN 978-7-203-12047-6
简单的介绍
本书是一本通俗的历史读物。范学慧教授以北宋建国六十年(960-1020)为时间界限,将北宋建国历史的精彩片段和生动细节展现给读者,并剖析宋代历史发展的关键节点和重要环节。作者将学界的研究成果与自己的考证相结合,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这段历史讲给大家听。不是“照搬史料”的复述,而是分析得非常深入。比如在《陈桥兵变》中,作者还原了事件发生的全过程,特别是人物关系,分析了每个人在事件中的地位和作用,最大程度地做到了通俗阅读和历史考证可信度的完美结合。
关于作者
范学晖(1970—2019),山东栖霞枣林人,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中国宋史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宋史,兼及秦汉史、金元史、中国思想文化史等。在宋代军事制度研究方面贡献突出,出版《宋代三衙门军事管理制度研究》、《宋太宗注疏》、《宋建国六十年》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近百篇。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588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