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撰稿人 景彩瑞
(图片来自网络)
赤壁之战千古名战,成为中国古代以弱胜强的著名战例。但关于此战地点、此战“古战场”的所在位置,以及周瑜塑像究竟是“面朝江面”还是“背对江面”等,至今仍存在争议。
赤壁之战在哪里打的?
至于战役地点,有人说是汉水两岸,多数人说是长江两岸。长江两岸说者说是在黄州,有人说是在武昌县,还有人说是在今赤壁市,说法不一。
过去我经常到黄冈、赤壁考察地理情况,也多次参加在两地召开的学术研讨会。根据考察成果,我撰写了两篇学术论文。其中一篇题为《周郎与破翁,各领风骚——论东坡赤壁与周郎赤壁》,认为古战场是赤壁市江边的赤壁岩和长江对岸洪湖市江边的乌林;苏东坡《念奴娇·赤壁怀古》说“人说是三国周郎赤壁”,其实是传说。后来人们就不叫“周郎赤壁”而叫“东坡赤壁”。因为当时周瑜率领的三万大军和关羽率领的约两万大军已经驻扎在峡口,也就是现在的汉口。 曹操军自江陵顺流而下,无法渡过夏口到达黄州。
另一篇题为《三国蒲丘赤壁文化的核心在于“武术”》的文章,引用了《三国志》和司马光(1019-1086)《资治通鉴》中关于“赤壁之战”的记载。曹军虽然地处长江上游,但高高在上,俯视长江下游,沿江航行,得“地利”之“利”。可惜天时人事不利,荆州百姓跟随曹军,被迫作战,不服气。加之当时正值寒冬,马匹无艾草,中国士兵被赶到远方江湖,不适应水土,肯定会生病,于是向东进军,在赤壁与孙刘联军相遇。 当时曹军已病入膏肓,在江中一战,公军便节节败退,并将大军引至江北,这大大挫伤了曹军的斗志,也种下了乌林溃败的根源。余等人则在南岸。
《三国志·周瑜传》记载:“禹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久战。但见曹军战船连成一片,可以烧了就逃。’于是黄盖就带了孟冲战船数十艘,装满柴草,浇上油,用帘子裹住,竖起旗帜,先上书曹公,骗他投降。”曹操不是一般人,懂政治懂军事,不能轻易上当。但此时曹操兵力大,三十万对三万,必胜无疑,他心服口服,信以为真。 黄盖“也乘着自己的小船逃跑,绑在大船后面,然后率领着他们向前走去。曹公军官兵无不伸着脖子观看,说黄盖投降。黄盖的船只同时放火,当时风势猛烈,火势蔓延到岸边的营垒。不久,浓烟弥漫,许多人马被烧死淹死。黄盖军大败,退守南郡。”
《三国志·先主列传》记载:“先主与吴军海陆并进,追至南郡。时正逢疫病,北军士卒多死,曹公便率众归来。”
《三国志·程普传》载:“与周瑜为左右都督,败曹操于乌林。”刘备暂时取得荆州,有了立足之地,后来又谋划夺取益州,从而实现了诸葛亮、刘备在《隆中议》中所预言的魏、蜀、吴三国的政治局面。
“面河而立”或
“最后的车站”
1958年春夏之交,我第一次到赤壁,看到临江的城墙上镌刻着“赤壁”两个大字,赤壁顶上只有“倚江亭”,那是一座面向江北洪湖乌林的了望亭,是赤壁战役的前哨瞭望塔和指挥所所在地,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永生难忘。
作为“赤壁之战”的古战场,赤壁受到各级政府和相关人士的重视,既要保护古迹,又要发展旅游。然而,赤壁之上增设的周瑜塑像,却不是面朝北观曹营动向,而是背对江面,是准备挨打,还是准备逃跑?
我去过多次,口头向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建议,周瑜塑像应该面朝长江,背面刻上司马光的《赤壁之杖》比较合适,但一直没有被采纳。
2013年12月18日至21日,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2013年度学术研讨会在湖北省咸宁市召开。与会专家学者再次参观了三国赤壁古战场景区。笔者看到,赤壁之巅周瑜像的东、西、北三面均建有甬道,遮挡了向北的视线。
作者再次提出,周瑜塑像应面向长江,塑像背面应镌刻司马光《赤壁之战》全文,北侧建甬道,遮挡北面视线,更是不妥。三国第一场赤壁之战,即在长江中打响。曹军小败,将第二场大战引至江北。赤壁之战主战场在江北,曹军兵马未到南岸,曹营中只有蒋干到南岸察看情况,盗书,却被骗。
景区给游客提供的两份宣传资料上都有景区简介,其中一份写着“位于长江中游南岸”,但实际应该是“位于长江中游南北两岸”。“简介”上缺少“南北”两个字,只写“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周瑜塑像背对着长江,小导游和小游客误以为是“背水一战”,这不能怪他们,只能怪“简介”不准确。
所谓“背水一战”出自《史记·淮阴侯传》。汉将韩信率军攻赵,命令士兵背水一战。汉军前有强敌,退无可退,拼死一战,以一敌十,终于打败赵军,取得胜利。后来人们就用“背水一战”来比喻殊死一战。但“赤壁之战”却不是这样。当时曹军在长江北岸,孙刘联军在长江南岸,隔江相望。对于曹军来说,这不是“背水一战”,对于孙刘联军来说,也不是“背水一战”。
“景区本着‘赤壁重现三国,让游客亲身感受战争’的宗旨,策划了《孙刘联军迎客》……”接下来的“草船借箭”、“借东风”等应该都是和赤壁之战直接相关的项目,至于“赵子龙单骑救主”、“刘皇叔求妻”等没有发生在赤壁之战古战场上的情节,也还是被纳入了展览,多少淡化了“战争文化”的主题。
(作者为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曾任湖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湖北省李四光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秘书长等。曾获湖北省科学会议奖、湖北省高等学校科研先进个人奖、国家教委荣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荣誉奖。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24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