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罗贯中与三国演义:国人心中的历史沉淀与易中天的评价争议

三国史书_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

罗贯中:桃花坞晚霞柳絮红。

对于中国人来说,最熟悉的历史和历史人物肯定是三国时期,这当然要归功于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否则,如果没有罗贯中,这段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也一样。无论是南北朝还是五代十国,都不为大众所熟知。可以说,是他那一枝铿锵有力的笔,把这个时代深深地刻在了中国人的心里,是中国人血液里的沉淀。

在《百家讲坛》里,我觉得讲得最好的是王立群先生,易中天的《三国演义》也是一部杰作,他对三国的理解和评述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当然,这是针对那些对正史知之甚少的人来说的。

不过据网友透露,易先生曾经在一段视频中说过一句话,让人感觉非常奇怪,说《三国演义》是混蛋,人生观扭曲,不建议大家看。

三国史书_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

我没有看过这个视频,也不知道易先生说的是毛宗刚修改的版本还是他看过的其他版本,但我可以肯定的说易先生说的是正史,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历史读者,我对那些在小说里读到历史的老百姓感触颇深。换句话说,是罗贯中的小说扭曲了他们对真实历史的理解。

这个就有些极端了,对于普通大众来说,他们对历史的了解,无法从历史书本上获得,早期是戏剧、评书,后期是小说或者影视作品,这些渠道里的作品,都是作家改编的故事,都带有作者的观点,无法完全和正史一致,加入很多虚构的元素来表达作者的爱恨情仇,也是很正常的,如果完全基于史实,没有表达,哪来的文艺!

《三国演义》对中国人的影响是不可估量的。清顺治皇帝的老师魏懿曾说:“天下人读过三国史者寥寥,读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便能大致看懂。”《三国演义》对中国人性格的塑造同样不可忽视。鲁迅曾说:“中国人身上都有三国精神,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三国演义》。

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_三国史书_三国后期的史书

正史中,关于三进草堂一事只有“三进未见吾”五个字,但在《三国演义》中,罗贯中却用了整整三章,将此事描述得惟妙惟肖、感人肺腑;试想,如果没有罗贯中,谁会记得这个过程,谁会把这件事情做成知识分子一生的梦想,形成文人的普世价值观?这都要感谢罗贯中。

罗贯中,元末明初人,著名小说家、戏剧家,中国章回小说的鼻祖,代表作有《三国演义》,还有现存的戏剧作品。

元朝统治者对文人的蔑视导致了科举制度的畸形,因此罗贯中无法走上以前知识分子传统的求学之路,很早就辍学,跟随父亲在苏杭经商,是一个带有江南文人习气的读书人。

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_三国史书

罗贯中志向远大,虽然史书上没有记载,但野史记载他“志在称王”。他是元末起义军张士诚的幕僚,给他出谋划策,教导他如何打仗、如何称霸。但张士诚并不是一个有远大志向的人,张士诚是一个权倾朝野的英雄,只想守住苏州一带的一小块土地,在一隅当个吴王,所以没过多久就走了。张士诚后来被朱元璋打败,因不肯投降而死。

也正是在这期间,他结识了同样与张士诚为伍的施耐庵,二人志趣相投,情同师徒。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他们并没有投奔明朝政权,而是选择隐居潜心学业。创作这部小说的原因不得而知,但我想这和他曾是朱元璋的仇人不无关系。

罗贯中的生卒年份已无定论,大概是在文天祥的故里庐陵,也就是今天的江西吉安,享年七十多岁,但这只是猜测,因为他的人生轨迹并不明确,只能说是一个大概的情况。

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

至于他是否也参与了《水浒传》的写作,这个很难说,因为没有人见过施耐庵写作的原稿,野史记载中只有这么一种说法,施耐庵临终前有没有把稿子交给皇帝呢?传给了他,最后由他完成了稿子。后来又经过一些人的剪辑和编辑,比如金圣叹,这些都没有定论。

中国文学四大名著中,除《红楼梦》是独立完成的外,其余三部均改编自前人的作品。这些民间故事含有大量神仙迷信色彩,人物形象迥异,也已定稿。相对而言,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去除这些神鬼怪兽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虽然鲁迅先生也说过“诸葛亮被描述为智慧却近乎怪物”。

罗贯中创作或编辑的小说情节中,有很多为人们所熟知,如《桃园三兄弟》、《三侠荡吕布》、《赵云救阿斗》、《空城计》等,这些都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脍炙人口的故事。

三国史书_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

正是因为这些引人入胜的故事如此深入人心,以至于几乎所有人都相信这是真实的历史,相信这是根植在骨子里的民族精神,为此,我们必须感谢罗贯中。

易中天先生的这句话其实反映出了很大一部分人的观点,那就是把娱乐化的历史当成真实的历史。这在今天这个信息丰富的世界里,包括抗战剧的泛滥,是非常普遍的现象。人们对日本鬼子的印象,就是跟《地道战》或者《地雷战》里的鬼子一样蠢。

两者一对比,罗贯中的作品和《明朝那些事儿》有着天壤之别,后者都是质量相对较高的历史小说。有多少人会看正史?那些枯燥无味的历史书,不是给专家学者看的,就算是资深历史爱好者,也没几个会看的。而且正史里的真实性也不是百分百的。试想一下,如果没有对司马迁《史记》人物的虚构写作,刘邦、项羽等人物在人们心中的印象会大不相同,肯定要模糊得多。

三国史书_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

把小说当成正史来读,这不是罗贯中这样的小说家的错,毕竟封面上已经写上了“言情”二字,读者若非要当成历史真相来读,那也和作者无关!,这也是小说作者们无能为力的。

易中天先生的这个说法,其实反映出读正史的人对于普通百姓历史知识来源的优越感,说白了就是读历史书的人对于读小说的人有一种优越感。

无需掩饰,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都经常表达这种感受,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声音。

其实易先生自己也说过,历史人物一般有三种形象,即历史真实形象、艺术形象和人们心中的形象,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何必自以为了解真实形象而看不起那些艺术形象或者人们心中的人物形象,这说不通。

三国后期的史书_三国史书后期怎么写_三国史书

我们必须感谢罗贯中,没有他,三国这样一个历史“垃圾时代”也不会被人们熟知,也一定会沉寂在历史长河之中,是他丰富了三国历史和其中的人物形象,把一段纠结的历史变成了中国人的共同记忆和精神财富。

现在谁要是指责他篡改历史,声称要还原历史真相,那可远不如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了。至于易先生所说的“三种不正确的看法”,那是另一个学术领域,有问题。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603.html

南米北面格局犹存,国民小吃三足鼎立,饮食差异与历史的关系
« 上一篇 2024-07-22
三国群英传 1Steam 免费领取预告,支持独立创作内容,快来店铺购买游戏吧
下一篇 » 2024-07-2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