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字体风格(二)
孙鹏云1902年农历五月十六日出生,1989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八日(二月四)逝世。他一生正直善良,勤奋好学。19岁任教于神山小学,22岁任冈县模范小学教员,23岁任山西第二兵站科员,同年升任山西枪弹厂、步枪厂办事员。后入北京大学法学院学习四年,至1933年毕业后,又回到山西枪弹厂任秘书,后调西北制造厂总务处任秘书长。
1949年5月20日,西安解放。军管会任命他为西北后勤部装备部行政秘书。1950年5月,任西北煤炭建设公司秘书、书记处处长。1951年,任西北贸易部商政部编辑。同年,组织中俄合资鞋厂,为志愿军制鞋。1954年至1956年,在太原河边荣军中学任教。1956年10月,调到冈阳县温宿学校任教。1961年,调到原平温宿学校任教。1962年,调到冈阳小学任教。1965年,受迫害,1969年被迫“因病退休”。
他一生精通诗书画,擅长水墨设色。
李钰(解放后任山东省主席)在西北枪炮厂任秘书时,因叛徒出卖,在北平被捕,他多方筹措了两千大洋,替他入狱,并用火车将他送出北平。
我在北大读书的时候,原平有九个优秀人才,就叫九琼,因为他们是九个穷孩子,而且很团结。当时他们当中有五个是共产党员。因为我年龄最大,所以就叫我团九,就是九个人团结的意思。
退休后,他也不闲着,帮助乡亲写字画画,有求必应,每逢春节,他写对联、画窗纸,有时忙不过来,就请乡亲先贴对联、窗纸,自己则拿颜料墨汁,随笔随画,在书画史上也是独树一帜,能编花圈、画炕围、画漆布,深受人们的喜爱。晚年,他携子居住在长治,妻子贤惠,儿女孝顺,生活幸福美满。市政府的许多人也拜他为师学习书法,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1989年腊月二十八日,他因久病缠身,抢救无效去世,享年87岁。
孙鹏云先生故居,匾额上的书法是孙先生亲笔题写的
九个穷人的历史
李昱
1.“九贫”的由来
“九穷”是什么?简单来说,就是指九个考上北大的穷学生:他们分别出现在1929年秋冬和本世纪30年代。在那个年代,“穷”学生就是指那些穷困潦倒、上不起大学的人。不过,“九穷”中的“穷”并不是指农村里的穷人——贫农。虽然也有像孙鹏云这样家境比较贫困的贫下中农,但一般都属于上中农、富农、商人。不过,去北平(北京)读书,并不富裕,和很多大学生一比,一眼就看出来不像大学生。不过,读到本科,每年可以拿到山西政府100元的奖学金。他们资助大学生,目的就是为了招收一批人才,为旧政府服务。 对于贫困学生来说,100元可以应付上学的困难。当时一些贫困学生正是因为这个因素才敢来北京参加高考。当然也有一些大学生毕业后去了山西为阎锡山效力。但“九穷”不是这样。他们不是为了山西,也不是为了旧社会,而是为了主导他们思想的新社会的诞生。
但“九穷”并非一个有组织的社会团体,而是一群一起学习、一起生活、有共同理想、互相帮助、互相鼓励的人。“九穷”分别是冈县(今原平县)人王景泉、李兴堂、李三楼、李玉珍、李克让、孙鹏云、郭如璞、张令宣、贾荣宗。“九穷”故居分布在冈县一、二、三区。王景泉是冈县中学10班的学生,来北平比较早。后来,1929年夏秋,李兴堂和郭如璞(改名郭从周)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买了煤气炉给自己做饭。 随后李三楼、李玉珍、贾荣宗(改名贾全祥)、张灵轩(改名张淑怀)四人于秋冬到达北平,考入法学院补招班。1930年,王景泉通知孙鹏云(又名孙团九),李三楼通知李克让来京。孙团九辞去太原兵工厂的高薪工作,和李克让一起参加法学院入学考试。我们九人住在北平西城区李阁老胡同、北大法学院三院。当时学院每人一个单间,我们两人住一起。学院管理松懈,孙鹏云与李克让住在一起,于是大家一起做饭吃饭。送来的钱先是付了伙食费,又买了一些进步书籍,后来我们轮流值班做饭。 我们还找了东台兴太仆寺街的一家饭馆,忙的时候就去那里吃饭,吃的都是烧饼、大饼、酸辣汤、汤等便宜的饭菜,后来有了赊账,可以赊饭,所以生活没觉得多辛苦,反而充满了幸福的活力。
(二)“九贫”狱中的斗争(略)
3. 九个穷人在学校支持党
我和“九穷”的友谊是革命友谊,也是同学友谊。但是“九穷”那一伙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革命家,虽然对共产主义有一些肤浅的认识,但还是善变、摇摆不定,这些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当时白色恐怖严重,一批批革命烈士走上断头台或被投入监狱。于是,有些人退一步,埋头读书,成为革命的同情者。这在一些知识分子中是普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当然,做同情者也是人间好事。1931年,由于革命的需要,我离开了北京。虽然有时和“九穷”朋友们联系,但很少。我觉得他们有些人继续努力学习俄文,研究理论,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觉得总会有一点用处的。 革命实践不要勉强自己,要看得远一点,能贡献什么就贡献什么。我们的阵线总是很宽广的,有军事阵线、政治阵线、组织阵线、宣传阵线、文艺阵线、理论阵线、思想阵线、青年阵线、统一阵线、工厂阵线、农村阵线、教育阵线、救济和后勤阵线等等。能在任何阵线上做出贡献都是好的,有用的。当然,当时党的阵线普遍很“左”,很冒险,很封闭,很多阵线都放弃了,所以实际上路并不宽广。我觉得他们学俄语是有用的,因为苏联十月革命就是沿着列宁、斯大林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
一方面,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了反对国民党蒋介石侵略日本帝国主义的不抵抗浪潮,一浪高过一浪。首先是北平各大学的学生和华北、天津、河北、山东等地的学生南下请愿、示威游行。当时我在河北石家庄、正定等地组织学生在农村开展这一运动。我在北平时,把法学院的“九琼”看作党的附属机关,我当时是北平市委的领导之一。市委开会联络,总要找一个可靠的场所。“九琼”里有好几间宿舍,可以随意使用,随便一间都很安全、方便。 有时有的同志还没吃饭,就到“九琼”准备的小饭馆东台行解决饥饿问题。这里也充当了无牌招待所。我派去的同志,如在门头沟当煤矿工的同志,要定期回来,一起学习工作。“九琼”的宿舍和自炊式食堂,就是很方便的免费招待所。对一些在前线的同志,还起到了革命“互助会”或“支援会”的作用。1930年8月1日,我奉命率领人力车夫联合会参加和平门外的示威游行,带了“九琼”成员张树怀、白土奎(又名白建,法学系同学,陕北人,后任一机部副部长)一起去。 这次游行是为了反对蒋介石、阎世民军阀混战,庆祝红军胜利,由于组织方法上存在问题,属于左翼冒险主义,在李立三路线盛行时期,大部分参与者被捕。
当时阎锡山的师长,冈县人李福英,是北平警备司令,后来又任楚锡庆。被捕后,我和张树怀、白健三人被从北平警备局押送到警备司令部看守所。审讯时,我不承认,他们也没抓到什么证据。然后我就写信告诉“九琼”,他们叫同乡到北平警备司令部去说明,我和张树怀去探亲访友,撞上了游行队伍,在混乱中一起被捕。这一招果然奏效,我提前被释放了。我被释放后,还把张树怀和白健保了出来。当时老阎正准备撤退,因为蒋介石、张学良南征北讨,我们趁这个机会保释了不少同志,东泰兴饭庄就是我们的保释店。 还有一次是1932年,我在河北石家庄(今省会)特委办被捕,转关天津,后又转关北平东北军警备司令部军法处看守所。当时我假扮医生学徒。官司打到“无罪释放”的初期,我给“九穷”朋友写信,他们给我送来棉布衣服和零花钱,并找到东北人、俄文教授王志祥先生(现全国政协委员),请与警备司令王树昌关系密切的万福林将军出面。万说:“只要是为了抗日,我连共产党也敢保护。”于是,我又被提前释放。这都是“九穷”朋友为营救我所付出的辛劳。 被保护的店铺还是东泰兴饭庄,我说他们也是我“支援革命”的,他们帮助了革命,人民不会忘记他们,历史记载了他们的功绩和贡献。
(四)“九位贫困户”个人事迹简述
“九穷”在历史上已经成为一个小名词。他们有的为了革命事业牺牲了生命,有的成了教授、学者、翻译家。他们不再是“穷”,但也不富裕。他们现在在国家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尽职尽责,按劳分配。作为脑力劳动者,他们得到了应有的报酬。他们毕业后的大致情况如下:
王景泉同志参加工作后,改名张维汉,大学时学过一些英、德、法文,读过一些马克思主义原著。1932年毕业后,他父亲希望他回太原干点好事,本来可以利用他的特长,做一些进步的文化工作,但他没有这样做,而是找到了我在北平门头沟煤矿工作的战友刘鸿勋同志,毅然下矿运煤,当了煤矿工,并入了党。1933年春我从北平监狱释放出来后,组织上派我到唐山任市委主要领导(主要在开滦五矿工作)。他要求和我一起去,我同意了,并向河北省委汇报。经讨论,决定他和我一起去。我和他一起去了唐山林西煤矿。 当时党组织被破坏得支离破碎,我和他到矿工中间去工作。在煤矿找工作不容易,虽然很辛苦,但我们俩都很高兴,因为我们和工人一起吃住一起工作,了解情况,发展党员,组织工人自己的工会团体。只有这样,党的工作才能扎根于工人群众,党才能发展无产阶级党员。后来,他被派回北京,与河北省委联络,不幸通讯联络机构被破坏和出卖,结果被捕入狱8年,被关押在南京监狱,直到“七·七”事变才被营救出来。他回到山西,担任平顺县县长、县委委员。 解放后,他到北京,历任中央财经委员会劳动局局长、劳动部保护司司长,后任石油部司长。不久,任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副所长。1963年任鞍山钢铁公司党委副书记。1966年调任八机部华北拖拉机公司党委书记、天津拖拉机厂党委书记。“文化大革命”中,他遭到林彪、“四人帮”迫害。现任天津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他已年逾七十,但身体强健,充满战斗精神。
张树怀同志是“九贫”中最年轻的一个,我记得他是冈县袁家庄人,1928年第一次和我们一起被捕时,才17岁。1930年,他参加北京“八一”示威游行,再次被捕。1931年9月18日,他和“九贫”一起参加再次南下的请愿游行。南下前,他参加了北京学生卧铁轨三天斗争。1937年前后,他在北京参加我党“华北社会部联络局”地下活动。1942年被捕,在遭受日本宪兵严刑拷打后,他坚强不屈,被日军“1407”部队军事法庭判处有期徒刑4年。 在狱中,他除了与狱友勾结,也不忘学习俄语。家人每次来看他,给他送粥时,粥里都藏着《国际新闻》和一本撕烂的《俄语词典》。他一年背了一本《俄语词典》。1944年,日军要从监狱里选出一批政治犯到日本北海道的矿山做苦役,他的年龄和身体状况都算合格,就被送到日本北海道做苦役。他遭受了难以想象的虐待,每顿饭只有一粒米糖园,冬天只穿一件衣服睡在草席上,没有被褥。他与朝鲜劳工商量,反对日本帝国主义。不料消息走漏,他因策划破坏矿山被判处死刑,幸好正逢日本投降,没有被处决。 半年后,华工被美国船送回来,回来时,像人一样被折腾得遍体鳞伤,晚上看不见东西。为了生存,他和几个朋友编辑了一本《世界和中国》杂志。解放战争时期,国民党反动派要在“二线”“围剿”,在北平城里到处搜捕。1948年,张树怀同志(即张灵轩)被关押在原来被日本人占领的监狱里(北京炮局胡同)。国民党反动派的残忍程度丝毫不亚于日本人,甚至更加残暴,不许家属探望、见面、送衣服,全世界的反动派都一样,一点人道主义精神都没有。 幸亏解放军围攻北平城,国民党乱成一团,什么也顾不上,这些政治犯才得以逃过一劫。经过日本人和国民党反动派长年的折磨,舒怀同志的身体已经支撑不住了。后来,北京市委书记刘韧同志派崔月丽同志把舒怀同志送到医院救治。组织上想尽一切办法抢救他的生命,但治疗无效,于1950年5月2日含冤离世,终年39岁。唉!多年来,战争和革命的需要断绝了我们的联系,杳无音讯。真可谓“四方皆无音讯,北京城内流言蜚语令人心碎。回想起‘九贫’里的诸多事迹,我哥的勇敢和英勇,照耀着人们的心。” 谨此永远悼念舒怀同志。
李三楼同志是冈县上阳务村人,自在冈县中共特别支部工作以来,一直是亲密战友。参加南京示威请愿后,他学好俄语,向往苏维埃社会主义。曾冒险经内蒙古绥远赴苏联,因无法越境而返乡。1937年日军侵华,他与李克让同志毅然参加三五九旅,1940年任教导大队政委。1942年任晋绥军区司令部联络科科长。1945年任晋绥军区野战军第二旅供给部政委。 1947年,他因病去世。他在军队中一直过着艰苦的生活,对家人和孩子也很严格。
李克让同志1937年4月参加山西新军国民民兵干事训练团第九团,8月调入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工作组。与李三楼、刑志尚、唐云生等同志一起进行抗战动员、筹措物资、训练干部、建立抗日政权,组织抗日义勇营编入三五九旅第七一九团。后任三五九旅政治部教育干事,后任支队民运科副科长。 参加反顽战役、百团大战后,任八路军晋绥第二师第七支队武装部长、政治部主任,并率领武装工作队参加抗敌斗争。1946年起任第三军第七师供给部副政委,参加集宁、丰镇、大同战役和解放宁武、冈县等战役。1949年随部队西征解放河西走廊,在甘肃酒泉工作,历任敦煌、酒泉等地县长、县委书记、地委书记,参加地方剿匪、反暴政、土改、反反革命和三大改革等工作。 1955年任甘肃省林业局局长,1959年任农业部兰州兽用生物制药厂党委书记,文革期间受批斗,休养生息,1977年离岗养病。这是李克让同志的履历,附有他本人回忆,供参考。他是一位吃苦耐劳、朴实无华、踏实肯干的好干部。
李毓珍、郭从周、贾全祥。他们都学好俄语,做过很多翻译工作,包括翻译俄文书籍和资料。在校期间,他们三人与张树怀一起翻译出版了列宁的《论民族问题》和《论合作制》。特别是李毓珍,做了多年的大学教授,先后在西北大学、山西大学、兰州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任俄语教授,翻译过《普希金诗集》、《莱蒙托夫诗集》、《马雅可夫斯基诗选》等俄罗斯古典文学名著和文章(详见《中国作家词典》)。后来,他被调到上海,参与《辞海》的编辑工作,现在在上海休整,整理俄罗斯古典文学。郭从周抗战时期在山西、河南、陕西等地担任战地记者,做过一些进步报道。 建国后,他在人民出版社任编辑,还翻译出版了马列主义的《农业危机问题》、《政治经济学》、《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等许多俄文书籍。抗日战争时期,贾全祥反其道而行,犯了人民之罪。解放后,他能主动向人民政府认罪悔改,于是便进入科研机构,在四川省科技情报研究所任翻译。他工作积极认真,受到好评。他翻译出版了《巴甫洛夫选集》。毛主席曾说:“如果有错误,允许改正,改正了就好了。”因此,昔日的“九穷”都原谅了他,不再计较他的过去。
最后要提一下孙鹏云(孙团九),他是县里有名的书画家,还在农村人家墙上画画写字,这也是为民服务、深入群众的体现,深受群众欢迎。
“九穷”的历史不短,也该结束了。有的同志说,你还是多写写你自己吧。我想再写太长了,以后有机会再写。这里只能概括一下。从1925-1927年大革命到抗日战争前夕,我在白色恐怖地区,也就是国民党法西斯统治地区和敌人进行着你死我活的斗争,整整十二年;有时在北京、天津、济南等城市,有时在唐山开滦、门头沟等矿山,有时在鲁西的石家庄、正定、邯郸、安阳、蒲县、范县等农村城镇。在这些地区,我当过煤矿工人,组织工农群众团结在共产党的旗帜下,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 与此同时,我恢复、整顿和发展了领导斗争的核心——党的组织。1937年七七事变后,我根据党中央和毛主席的指示,组织和开展了山东敌后游击战争,和同志们一起组织了山东四方抗日武装起义,队伍浩浩荡荡,为山东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奠定了初步基础。八路军一一五师到达鲁南地区,在罗荣衡同志的统一指挥下,山东八路军和山东抗日根据地得到进一步加强和发展。随后与新四军会合,粉碎了国民党几十万军队对山东的重点进攻。建国后,我被分配到机械部工作。 在林彪、“四人帮”猖獗时期,我遭受过残酷迫害。如今我已年过七十,退居二三线,抽空写了一些回忆录,在最后用几句话总结自己,作为陪衬。这也算是为党、为革命做了一点工作,是个人的责任。
《九贫史》已大致记述了九贫的各方面概况,当然还不够,以后有需要时再补充。我的回忆,多亏郭从周、李克让、王秀清等同志提供了很多宝贵的材料,在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李昱,1982年1月15日初稿,3月30日修订,友谊医院
注:原平县志编辑部请我为县委写一篇有关“九琼”情况的文章,于是我就给“九琼”尚在的同志们写信,转达他们的希望。他们中有些人也回信了。因此,我积累了一些有关“九琼”情况的宝贵资料。而且我也是“九琼”的一员,与他们兄弟般地生活了几年。虽然我比他们更早从事革命地下工作,但也和“九琼”的其他兄弟保持着断断续续的联系,特别是在1934年以前。因此,在主要方面,我也能回忆起一些片段。根据以上情况,我把主要生平写进了“九琼”的历史。
“九贫”合影(1930年)
后排左起:郭从洲(郭汝璞)、王景泉(张维涵)、李克让、贾荣宗、张树怀。
前排左起:李三楼、孙鹏云、李兴堂(李钰)、李钰珍。
关于作者:
李渔(1906—1986),又名李兴堂,山西冈县(今原平)人。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北京市委工人部部长、中共天津市委书记、中共唐山市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领导山东抗日武装斗争。李渔长期担任中共山东省主要领导人,为开创山东抗日新局面作出了巨大贡献。解放战争时期,为保卫和建设山东解放区,粉碎国民党的全面和重点进攻,做了大量工作,使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和工商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上海市委秘书长、第一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第八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农业机械部副部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三、五、六届全国政协常委。1986年5月30日在北京逝世。
我和彭云叔叔
赵生才
佩格叔叔居住在他的五代人中,曾经是五代人。他没有说什么。 事实证明,他利用奶奶的睡眠,悄悄地爬到窗台下,杀死了鸡肉鸡舍的鸡,杀死了奶奶的唯一母鸡。
他是从我年轻的时候听到他的“传奇人物”的。但是,他说,他在贫困中生活得太重了Ression,他的书法和绘画非常好。 老人说,当他还是摄影的时候,他很聪明。
我的父亲对前门的对联很特别。
我这次再次看见他,在我进入房子之前,我不再打电话给我。他的眼睛在他的眼睛上,我很清楚地看到,他的眼睛很雄伟,宁静,浓密的嘴唇埃德(Ed)一只浓的小兰花香烟,用大泡芙抽烟。 他拿出香烟,又开始写作,他的手像孩子一样柔软,而他的索引和中间的手指都拿着烟。 y也把它们放在我的手中。
在龙卷音乐节期间,他开心地说:“我今天向你展示了一个新的木箱。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剥开了“ tao”一词,就像是滚动的水,浮动和美丽。
在文化革命中,我回到村庄,几次看到他的一些有趣的故事,使人们想知道他是否相信他。当他跟随鲜花和嗡嗡作响的诗中,他的肩膀从未携带着他的肩膀,或者他的生活中的篮子里有什么是录制的,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生活。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