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古战场,位于长江南岸,是影响中国历史进程和世界局势的赤壁之战的发生地。
东汉开元十三年(公元208年),孙权、刘备联军在此大破曹操大军,奠定了三国鼎立之势,留下了孔明借东风、周瑜大战黄盖等不朽传奇和跨越千年的不朽摩崖石刻。
赤壁摩崖造像
▼
湖北省咸宁市是一座充满故事的城市。
“咸宁”之名取自《尚书·大禹治水》“万国皆太平”和《易经·团圆》“万国皆太平”,意为天下太平。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赤壁之战就发生在这里。
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统一北方,一统中原,剑指南方。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南下,破刘表,赶走刘备,占据江陵,取荆州,东征。孙权与刘备结盟,任用周瑜、程普为左右将军,鲁肃为副军都尉,率领大军三万,与刘军会合抗曹。
赤壁之战
▼
是年十月,曹操八十万大军与孙刘联军五万大军在咸宁赤壁河对峙。曹军驻扎在河北的乌林,孙刘联军驻扎在河南的赤壁。最终,孙刘联军以火攻大败曹军,曹操北退,孙刘各夺荆州部分地区,奠定了三国的基础。
三国局势
▼
赤壁之战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战役之一,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中最著名的战役,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在长江流域进行的大规模江河大战,标志着中国军事和政治中心不再局限于黄河流域。
赤壁古战场周瑜雕像
▼
赤壁之战引起后世的怀念,许多文人墨客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
李白诗云:“双龙争霸,赤壁一扫而光。烈火长空照云海,周瑜在此败曹操。”
孙元演诗云:“猎书来,举国震动,周、鲁二国不教迎。曹公一战,赤壁功业,千古传。”
杜牧诗云:“断戟沉沙铁未锈,磨光了再认前朝。东风不利于周郎,巧姊妹锁在铜雀泉。”
1000多年来,赤壁古战场共出土兵器文物3700余件,其中铁箭头3800余枚,弩机关4具,戟、戟、枪900余件。
铭刻之弩
时代:三国
用途:武器
出土地点:湖北省咸宁市赤壁市三国赤壁古战场
简介:由砚台、砚沿、挂刀、柄组成,身有双孔,砚台上刻有“吕(代)侯都尉陈文和及弩”十四个字,砚台侧面刻有刻度,凹槽内嵌有铜条,柄上有小孔。
黄盖湖位于赤壁市西北部,距市区30公里,是湖北省(湘鄂两省共治)第二大省际湖泊,原名太平湖。
赤壁之战前,东吴名将黄盖曾在此训练水师,因他舍己为人,巧用假投降之计烧毁曹操水师,为赤壁之战的胜利立下大功。战后,孙权赏赐黄盖功勋,将太平湖赐予黄盖,并命名为黄盖湖。
黄盖湖周围尚存“蒲岐嘴”、“安嘴”、“四姑台”、“点将台”、“堪泽嘴”、“库鲁嘴”、“黄盖将军庙”、“黄盖将军墓”等历史遗迹。
黄盖湖
▼
赤壁古镇因赤壁之战而得名,位于赤壁市西北38公里,长江中游南岸。东依幕阜山脉,通吴越、苏杭;西连巴蜀、江汉沃土;北望荆州,看白云黄鹤;南通粤港,可达洞庭湖、三湘。
赤壁金城
▼
赤壁古镇充满楚风情,赤壁山、金銮山、南屏山相连,是唐代著名商埠,是“茶马古道”上江南茶叶输出口岸,现今街巷以“千年鼎盛”为中心,形成“M”型交通布局。
房屋、店铺以汉代风格为主,具有浓郁的三国风情和茶马文化。赤壁古镇是我国古代七大战役“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原貌保存至今的唯一古战场遗址。现存的“白凤台”和“凤雏庵”历经千百年的风雨,继续向后人讲述着昔日的故事。
白凤台
▼
凤雏寺
▼
部分图片及文字摘自《中国人文地理·咸宁》
· 结尾 ·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2010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