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三国故事 >

译论||杨绛:翻译的技巧

翻译技巧

杨江

使三国各爱其地的爱是什么意思_向使三国各爱其地翻译_使三国各爱其地什么意思

作者简介:杨绛(1911年7月17日—2016年5月25日),本名杨继康,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 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翻译家、外国文学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名誉院士。 [1-2]

1923年随家人移居苏州,入振华女塾读书。 1928年考入苏州东吴大学。 1932年毕业于东吴大学。 同年,到清华大学读书,结识了钱钟书。 1935年至1938年留学英国、法国。 1942年冬,完成第一部话剧《如意心》在上海演出。 1944年,喜剧《真假难辨》在上海上演。 1949年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外国文学研究所工作。 “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攻击诽谤为“资产阶级学术权威”。 1970年7月调入“五七干校”。 1978年,《堂吉诃德》中译本出版。 1981年7月,出版散文集《干校六记》。 1987年5月,出版散文集《会喝茶》。 1988年12月,出版长篇小说《洗澡》。 2003年7月,出版散文集《我们三个》。 2007年8月,出版散文集《来到生命的边缘——问与答自己》。 2014年8月,发表中篇小说《沐浴后》。 2016年5月25日凌晨1时10分在北京协和医院去世,享年105岁。

1986年,我写了一篇文章,名字叫《失败的经历——翻译浅谈》,但我不记得是在哪个期刊上发表的,这篇文章没有引起任何反响,所以我决定不写了。值得一读并决定废弃它。 钟书说:文章不是空话,而是实用的。 他建议我保留它。 这篇文章包含在我的“作品集”中。 现在重读旧文,感觉没有表达清楚意思,例句也没有注明原文出处,所以稍微修改了一下,改了标题。

我总觉得我的翻译不够完美。 因此,虽然我翻译的作品不多,但也经历过很多失败。 试图根据失败的经验来谈论翻译,是为了探索如何从经验中改进它。 我把原标题改为《翻译的技巧》。

我暂时把理论放在一边——理论只是在下面讨论的经验中逐渐体现出来的。 不管怎样,所有翻译理论的指导思想无非是将原作改成另一种语言并一模一样地表达出来。 原文怎么说,译文就怎么说; 无论原文怎么说,译文也是如此。 这一点得到了译者的一致认可。 至于如何贯彻这一指导思想,目前还没有现成的规则; 具体问题只能单独解决。 因此,谈翻译就不能不举例。 然而,原作的语言不同,这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对这个问题的共同理解; 而且例子比较分散,很难组织成一个系统。 我尽量不引用原文,而是以一个半成品为例,尝试将问题整理成一个体系。

谈起失败的经历,不能不强调翻译的难度。 至少,这是一项艰苦的工作,因为你必须服从你的主人,你不能自己做决定。 而且,一仆二主,同时侍奉两个主子:一个是原著,一个是译本的读者。 一方面,译者必须透彻理解原作; 他不仅要理解单词的意思,还要理解单词之间的含义和单词之外的语气。 另一方面,译文读者需要从译文中理解原文。 译者必须用读者的语言如实地表达原作的内容; 不得增加、删除内容,不得扭曲语气。 原文的潜台词仅来自于字符串; 未言明的含义只附加在言语上。 译者只能在译文的词句上下功夫,而不能插入自己的解释或使用自己的词语。 译者必须对原作有透彻的理解,才能紧密贴合原文,如实地将原著表达给读者。 但即使你理解得很透彻,你也不一定能用同样的方式表达出来。 完全理解很难,用坚持原始模型的方式表达就更困难了。

我的经验仅限于将英文、法文和西班牙文的原创作品翻译成中文。 西方语法和中国语法有很大不同。 如果将同一欧洲语系的语言从一种语言翻译成另一种语言,就像堂吉诃德所说的“就像抄写或抄写”; 如果你想把它翻译成中文,它还没有准备好。 有一定经验的译者会觉得西方语言和中国文字不同。 金代石道安翻译佛经时说“诸语言皆失”。 要把西方语言翻译成流利的中文,得先翻个大跟头,才能逆转。 我按照“难”、“甜”等常用表达方式,尝试用“翻译度”这个词来解释问题。 同语系之间的“翻译”程度并不大。 如果你稍微移动一下,你就到家了。 这是名副其实的“翻译”。 中西语言之间存在着巨大程度的“翻译”。 如果“翻译度”不够,文字就会像没有翻译就翻了跟头,摔在地上,或者脚在空中,或者脚瘸了,腿打歪了,站着不动。会不稳定。

跟头只是一个比喻。 而且,跟头是一个快速动作——翻译也是一个快速动作:读原文,想一想,然后翻译。 要解释如何翻译,你必须用实际的语言,用慢动作一一解释。

“全是废话”中的“倒装”并不是指整个文本的语言倒装。 中西语言也是从第一句开始,一句又一句,一段又一段,直到结束; 区别主要在于句子的内部结构。 西方语言有很多复杂的句子,可以很长; 汉语有很多单句,而且通常很短。 即使原文是很短的单句,译文也不应该按原文逐字翻译。 这是常识。 因此,翻译必须以原文的句子为单位,逐句翻译。

翻译包括以下步骤。

1.以句子为单位,正确翻译每个句子

我翻译的时候,都是根据原文逐句翻译。 我希望原文中的一句话不一定是译文中的一句话。 原来的长复杂句可以包含主句、从句、形容词组、副词组等。按照汉语语法,一个句子不能容纳多个从句和短语。 如果一定要按照原文返回一句话,就达不到原文的意思; 因此,句子碎片化是不可避免的。 但如果断句不当,或者断句排列顺序错误,译文仍达不到原文的意思。 如何切分句子、如何组合(即排列)句子,没有一定的规则,但还是有方法和原则的。

方法是区分主句、从句、以及本句中的各种短语; 并明确上述部分的从属关系。 在此基础上,将原句拆成几个句子,重新组合起来。 无论原句多么复杂,一旦理解了,总能区分清楚。 就像一条九环的链条,每一环都与另一环相连,但如果能套上就可以解开。

原则是突出主句,突出各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 主句没有固定的位置。 它可以在前面,可以在后面,也可以在中间,甚至可以被切断。 从句和短语必须放置在适当的位置,以便这组重新组合的片段读起来与原句具有相同的含义和方式。 在组装这些碎片的过程中,任何东西都不能被省略或添加,就像拼拼图一样。 本来是正方形,可以改成长方形,但重新组装时,不能减少一件,也不能增加一件。

举个例子。 我以冗长的复杂句子为例,因为在翻译此类句子时,如果没有句子,或者断句后句子排列不正确,置信度会更明显,也更容易解释问题。

该例句包含两个分句A和B。去掉树枝和树叶的形容词和副词后,句子A的主分句是“我大胆地跑了出去”。 B句中有一个因果关系分句:“但我的命运是注定的,而且当时我的头脑特别清醒(主句);所以我不想向敌人报仇,而是向自己发泄愤怒(条款)。”

我分别使用了三种表达方式:

(1)最接近原文的死译,标点符号按照原文(但每个词组的内译不死,否则整个句子都看不懂)。

(2)把它分成几个句子,并颠倒顺序。

(3)由于意思不明确,重新排列句子片段的顺序。

为了方便比较,我把三个译本并排放在一起。 (第三)翻译可能并不完美,但它比(第二)翻译更值得信赖,更能表达原文的意思。

句子A

(一)

当我看到全家人乱成一团时,我就大胆地跑了出去,不管别人看见与否。 我暗暗下定决心,如果有人看到我,我就要做一件大事,让全世界都知道我心里的正义之事。 愤怒,在惩罚奸诈的唐·费尔南多,甚至针对尚未苏醒的水汪汪的女人。

(二)

我看到他们家里一片混乱,我就大胆地跑了出去,不管别人有没有看到。 我暗下决心,如果有人看见我,我就出战,惩罚奸诈的唐·费尔南多,甚至昏迷不醒的水女人,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充满了正义的愤怒。

(三)

我看到他们家里一片混乱,我就大胆地跑了出去,不管别人有没有看到。 我暗下决心,如果有人看到我,我一定会开战惩罚奸诈的唐费尔南多,更不会放过那个昏迷不醒的水汪汪的女人,让所有人都知道我充满了愤怒和正义。

句子B

(一)

但我的命运,为了更大的厄运,如果还有更糟的话,一定要留住我,注定那时我在昏迷的时候头脑会很清醒; 所以,我不想对我的两个敌人报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想到过我,这是很容易实现的),我会用自己的双手,给自己施加他们应得的惩罚,甚至比我对自己所做的还要严厉。他们。 如果我当时杀了他们,因为痛苦会立即结束,突然死亡; 但长期的痛苦和持续的酷刑杀戮并不能结束生命。

(二)

但命运一定让我承受更糟糕的事情——如果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的话。 我以后注定要昏迷的头脑,此时却格外清醒。 对我来说,向当时最大的两个敌人报仇是很容易的,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但我不想那样做。 我只是想把愤怒发泄在自己身上,让自己承受应有的痛苦。 就算我当场杀了他们,也不会像对待自己那么严厉。 因为突然的疼痛转眼间就结束了,而长期的折磨就如同承受着频繁杀戮的痛苦而无法死去。

(三)

但命运必须让我去承受更不幸的事情——如果还有更糟糕的事情发生的话。 命运使我的神志从此陷入昏迷,但那时的我却特别清醒。 我不想向我的两个主要敌人发泄我的怨气。 我只想惩罚自己,亲手将他们应得的痛苦加在我身上,甚至比我对待他们还要残忍。 我很容易向他们俩报仇,因为他们从来没有把我当作一个人来看待。 但就算我当场杀了他们,猝死的痛苦一下子就过去了,但如果毁了自己,那就是一种缓慢而长期的自杀,比立即死去还要痛苦。

----------------------------------------------------

从以上三个翻译,我们可以看出以下几点。

原文满句,是瘫痪句。 不与原文对比就无法阅读。 复合句中的主句、从句和各种短语,就像单句中的单词一样,翻译时必须重新排列,不能使用原来的标点符号。

如果把长句拆成短句,重新排列时组合不当,原句的意思就会不够明确。 翻译(2)的句子组中,每个句子读起来都很流畅,但也有少数句子比较散漫、语无伦次。 整套句子没有突出原文的主句,也没有表现出句子之间的从属关系,因此原句的意思不清楚。

重新整理后,译文(3)比译文(2)更忠实原意,语气也更流畅。 句子内部没有变化,只有每个句子的部分变化。

可见,最大的困难不在于断句,而在于将这些被剪断的短句重新组合起来。 译者总是按照原文翻译,不可避免地受到原文顺序的影响; 这是非自愿的。 原句越冗长、越复杂,译者就越需要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才能理解它。 原句的顺序(外来语法的顺序)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痕迹。 慢镜头看,将主句、从句、各种短语分解,再重新组合起来,译者仍然受原句顺序的束缚。 这需要一个“冷却”过程来摆脱这个序列。 孟德斯鸠在讨论翻译拉丁语的困难时说:“你必须首先掌握拉丁语,然后忘记拉丁语。” “忘记拉丁语”就是我所说的“冷静下来”。 “冷却”后,当你再次阅读译文时,你很容易看出其中的不准确之处; 然后与原文对比,就能发现问题并改正。

我见过把握不稳定、不敢冒险的译者,认为越接近原文就越安全——也就是说“翻译度”越小越好; 即使翻译不顺利,至少是“忠实”的。 但不能传达原意的翻译就不能说是可信的。 “死译”、“硬译”、“直译”大概都是“翻译程度”越小越合适这一信念的表现。 从上面引用的例句可以看出,“翻译度”越小,即越接近文本,在表达意思上就越相距甚远。 如果没有达到初衷,说明你不相信。 你可能不相信一个流利的翻译,你也可能不相信一个无法表达意思的翻译。 我相信这也是翻译常识。 这里不妨提一下翻译界所谓的“意译”。 我不太明白什么是“意译”。 如果译者用自己的话表达了原作的意思,那就不是翻译,而是解释。 我认为译者没有这种自由。 德国翻译理论家P.考尔所谓的“尽可能忠实和本质自由”只适用于译者无法照顾自己的两位主人的情况。 这种忠诚度和自由度的缺乏就像走钢丝一样,让你能够发挥自己的技能而不至于左跌右跌。

上面用拼图游戏来比喻,说不应该增加或减少一块拼图。 这需要一些解释。 这只是说:“你不能随意添加或删除原文,但你不必逐字返回。例如,原句中的一个主语可以引出一系列分句。句后断了,必须加主语。介词、冠词、If连接词等按照汉语语法可以省略,没有必要使用。但是,译者无法避免自己不理解的单词和句子。 ,或者因为无法解释清楚而干脆省略;也不能在重组原句时就忽略其中的一些。如果某些部分找不到合适的位置,就缩短它们。一方面,你可以不要插入自己的解释,因为表达不清楚。上面例句中的“我”一词翻译为“我是一个人”,因为本义指的是“我”。“我是一个人”并不添加新的想法而是“添加拼图”,译者在这种地方必须灵活运用。

有时中国句子简洁明了,有时西方句子简洁且含义丰富。 以比较句为例。

原句是一段充满感情的对话。 主要条款是“你为什么不称呼那个忠诚的朋友?” 条款是“[他]是阳光照耀、黑夜隐藏的朋友中最忠诚的朋友”。 (这句话是个讽刺,“忠实”就是不忠实的意思。)我还是把三个翻译并列起来。

(一)

“……你为什么不去拜访那位阳光所见、黑夜所隐藏的朋友中最忠实的朋友呢?……”

(二)

“……你为什么不去给白天见到的最忠实的朋友打电话,晚上躲起来呢?……”

(三)

“……你为什么不去叫那个忠实的朋友呢?比他更忠实的朋友,从来没有被阳光见过,也没有被黑夜隐藏过!……”

翻译(1)难以理解。 译文(2)是无人会说的中文,无法传达原文所含的比较意义。 比较总是有两种含义,一种比另一种更深。 原句使用了汉语语法中没有的比较级关系代词。 谈话时间也不宜太长。 翻译(3)将复杂句子拆成单句,表达比较意义,没有擅自“加拼图”。

以另一个比较句为例。

原句有两层意思。 首先,“当杜尔西内亚受到你的赞扬时,她会更快乐,更出名。” 第二,别人的称赞不如你的称赞。 “我仍在并置三个翻译。

(一)

杜尔西内亚在这个世界上将会更加幸福,更加出名,因为你对她的赞扬比世界上最雄辩的人所能给予她的任何赞扬都要多。

(二)

您对杜尔西内亚的赞扬超过了其他人的赞扬,并为她带来了祝福和声誉。

(三)

杜尔西内亚,您的赞扬为您增添了幸福和名誉; 无论别人如何赞美你,都抵不上你言语的分量。

翻译(1)是最少“翻译”的,没有传达预期的含义。 翻译(2)读起来好像缺少了一些东西,翻译过来就是“缺少一块拼图”。 (三)弥补不足。

为了避免啰嗦,我就举一例来说明,不然举多了也没用。

2. 将原文中的句子连接成章节

译文是按照原文逐句翻译的,章节的形成似乎并不是一个过程。 因为原句分割后,在翻译过程中,这组短句力求连贯,前后呼应,传达原句的语气。 然而,句子中各个部分的顺序颠倒了。 译者连接起来的不是原文中的句子,而是原句之前、之后或中间的部分。 因此,在拼接章节时,不仅要注意重组后的短句是否连贯,还要注意上一段和下一段是否连贯,各主句的意思是否明显等。需要注意的是,原文第一句中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二句中; 原文第二句中的短句不能混入原文第一句中。 原文每句为一个单元,前后句严格分开。 因为如果相邻的短句混合在一起,就会失去原文的语气和语义。 阅读全文时,一定要与原文进行比较。 如果文字和逻辑不流畅,就只能对原文的每句话进行文字更正和校对。

我见过出版商因为翻译不流畅而聘请不懂原文的人来润色译文。 结果,翻译虽然很流畅,但已经不再符合原文了。

3. 完善全文

将译文连接起来时,即使很流畅,有时也难免出现重叠、拖沓的问题。 如果原文不是重叠无趣,那是因为串联的笨拙。 西方语法和汉语语法在繁体和简体形式上都有所不同。 例如,西方语言中常用关系代词,但汉语不使用关系代词,但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消除。 在西方语法中,“because”和“so”经常用来表达因果关系。 中文里,只要把句子倒过来,因果关系就一目了然了。 让我们举一个简短的例子。 上面这句话是“他们都去了某个地方”。 我把这两个译本放在一起。

(一)

他们都去了伦敦; 我没有和他们一起去那里,因为我头晕。

(二)

他们都去了伦敦; 我头晕,就没去。

翻译(1)和(2)是相同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说明两件事:

1、顺序颠倒,因果关系明显。

2、上面已经说过的,下面就不用重复了,除非原文有意重复。

至于如何将每个短句放在适当的位置,避免重复,就完全取决于译者的表达能力。 所以我只举一个短句作为例子,而不是长句。

可以简化的字就是唐代刘知几《诗通》和《外篇》中所谓的“点繁”。 通过去除杂质,可以消除大量“废词”,使翻译清晰流畅。 这是一个非常微妙和艰巨的过程。 一方面,你必须尽量精炼句子,使其简洁、相关; 另一方面,你必须小心不要删除不必要的单词。 在此过程中有两点需要注意。 (1)在“指点麻烦”的过程中,一些短句难免出现颠倒。 属于原文上一句的部分和属于原文下一句的部分不能颠倒,也不能连成一句话,因为这样很容易失去原文的语气。 (2)不要因为追求翻译的工整而忽视原文的风格。 如果删去太多的话,读起来就会有仓促的感觉,失去了原文的平静和温柔。 如果保留过多的省略词,就会影响原文的清晰度。 这就需要译者能够正确掌握。 我自己的控制力不稳定,经常会一次性删除太多字,到了重印的时候再考虑添加。

4.选择最合适的词

在翻译同一语系的文本时,常常存在误用字面意思相同但含义不同的词语的危险,即所谓的“不可靠朋友”(Les faux amis)。 英国首相夫人告诉一位法国朋友:“我丈夫带着很多文件来参加内阁会议。” 但她用法语说:“我丈夫带了很多卫生纸到厕所。” 英语和法语“Cabinet”中的“Little”字面意思相同但含义不同,使他们成为不可靠的朋友; 而“纸”根据上下文有不同的解释。 西方写作和中国写作之间不存在这种危险。

然而,同一语系的单词很相似,因此更容易找到正确的单词。 中西语言差异很大,汉语词汇非常丰富。 如果译者不能掌握它,那些词就会躲在远处而不受控制。 译者虽然理解了原文的意思,但无法立即找到表达原文意思所需的词语,导致译者无法清晰地表达、说不出话来。 英汉、法汉、西汉等词典中的中文释义固然有帮助,但语境不同,所以用的词也不同,有时词典里的词并不适用。 因此,译者需要储存大量的词汇:通俗的、雅致的、说理的、叙述的、描述的等等,供他随意使用。 如果译者缺乏词汇,即使精通西方语言,也无法像原文一样表达原文的意思。

选词有许多特殊的困难。

一个概念的名称概括了很多含义,但大多数人对这个概念并没有清晰的认识。 给一个概念命名是非常困难的。 严复译的《天言论》中说“踌躇十月,立名”。 这意味着确定标题、附上原文,并经常添加注释。

没有与事物等同的词语。 三国王朝石之谦翻译佛经时说“名物不同”,根本无法翻译。 有些译者采用音译的方式,附上原文,并添加注释。 这相当于不翻译,只添加解释。 有些使用类似的词语并添加解释。

让双关语既听起来又有意义是很困难的。 不管怎么想,都只能依靠机缘和巧合,这不免有些牵强。 一般来说,你只能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翻译专业术语时,你需要理解那个职业的含义,不能从字面上理解,尽管翻译的不是那个职业,只是小说里偶尔提到的。

对于有特殊解释的词语,只能参考各位专家的评论。

上面列出的每个特殊困难都有其特殊的解决方案; 译者最难调整的确实是普通文本。 我的词汇量很差,常常无法第一时间想到合适的词。 我必须一次又一次地改变它们,才能找到更合适的。

举几个例子。 我还是给出三个翻译。 单词下面的点是需要考虑的单词。

(一)

……触及他的首都,触及他的灵魂……

(二)

……动用自己的资本,就像是钻心的疼痛……

(三)

……触动了他的旧都,就触动了他的命脉……

翻译(1)“碰”钱不花钱,所以达不到目的。

译文(2)表达能力更强,但与原文不一致。

翻译(3)比(1)和(2)更值得信赖和表达。

下面的例句紧接着上面的《堂吉诃德》期待着像矮人向城市吹号角这样的事情。

(一)

但看到[事情]被推迟了......

(二)

但事情却迟迟没有实现……

(三)

但一直没有任何动静……

----------------------------------------------------

翻译(1)是死翻译; 翻译(2)更具表现力; 翻译(3)比(1)和(2)更值得信赖和表达。

下面的例句讲述了一个人在夜间在荒野中的情况。

(一)

……四周的寂静让我忍不住要抱怨……

(二)

……周围的寂静让我为自己感到悲伤和悲伤

……

(三)

……四周一片寂静,似乎在等待着我的抱怨

……

译文(一)是死译,但意思很明显,但用法生硬; 翻译(2)没有完全表达“邀请”的含义; 译文(3)更加忠实和富有表现力。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很常见的词语只要使用得当,就能更贴切地表达原意。 似乎你可以使用这种类型的词或那种类型的词,但要恰当地使用它往往是非常困难的。

5. 注意事项

译者必须为自己的读者做注释。 原始编辑器的注释对翻译器很有用,但对翻译版本的读者可能同样有用。 不同时代和地区的习俗和习俗不同。 翻译人员需要考虑自己的读者并为他们做笔记。 举个例子。

“小麻风病人”中的小麻风病人称自己为“ Tomes River上的小麻风病人”。 他说,仅仅因为他出生在Tomes河上的一家磨坊里,他是Tomes River的小麻风病。 “河上”中的单词最初是“ en”。 它只能被翻译为“河上的”或“在河里”或“在河里”,而不是“河边”。 但是,一个人如何在河上或河上出生呢? 除非在船上。 这里需要注释。 过去,西班牙磨坊借了水力来研磨磨坊。 磨坊被悬挂在水的急流中(请参阅“ Don Quixote”第二部分的第29章)。 磨坊漂浮在水上。

在我翻译的“ Gil Blas”中,有一个关于医生争论的部分。 由于这种注释,我读了一本全古老的医学书。 我必须了解他们战斗背后的推理,以便使用适当的语言。

另一个例子是,在原始文本中,兄弟,姐妹,叔叔,叔叔,阿姨,侄子,侄子等的名字在我国彼此之间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这些翻译有时是模棱两可的。 这不需要注释,但是我们仍然需要花时间检查和区分。 。 读者通常看不到翻译人员在这些方面所做的努力。 但是,这花费了很多努力并增加了常识,这对于翻译者来说也是一个意外的收益。

6.其他

现在,让我谈谈一些肤浅的经历。

中文中一些常用的四个字符句子包括“风温暖,太阳很温暖”,“合理和自信”等。因为这些单词很熟悉,所以它们有些固定,因此在应用它们时必须小心。 因为翻译西方文本时,通常只有一半是合适的,而另一半不合适,也不适合用户。 例如,我的翻译曾经使用过“柔和的风和晴天”,但是原始文字只有空气和没有风,所以我将其更改为“天气是晴天,温柔”。 另一个例子是,在我国,常用的表达方式是“合理且自信的”,但原始文本是“合理且正义的”。 我用了这四个词,但太苛刻了,所以我将它们改为“根据正义和公平。”

这使我想起了成语的翻译。 如果中国和西方的成语仅是半句子,那么当然,它们不能互换使用。 即使含义完全相同,但表达式不同,也不应互换使用它们。 因为这个成语具有当地风味。 保持与众不同并保持异国情调。 示例如下:

西班牙语成语

-------------------

成功或失败都取决于运气。

您需要适度用餐,尤其是晚餐时。

如果不幸独自一人,它将被认为是一种祝福。

这扇门关闭了,那扇门再次打开。

如果您不做超人的事情,您将不会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中国成语

-------------------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晚餐吃少吃,活到九十九。

[祝福是无与伦比的]不幸永远不会孤单。

总有出路。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

差异可能是很大的,但两国的成语并不完全相同。

我只翻译了Don Quixote的诗。 我所看到的法语翻译都将原始诗转化为忠实的散文,而英文翻译都将其转化为自由诗歌 - 原始诗的十二行经常被翻译成十条线,含义并不忠实。 法语和西班牙语更相似。 因此,我注意到最终使用相同语言家族的单词通常只有不同的拼写,这不是押韵。 中文和西方的文字大不相同,同义词丰富,因此有许多押韵的选择。 如果您使用诗歌中最毫不妥协的词来押韵,那么忠于原始文本和押韵比翻译同一语言家族的单词要容易得多。 但是翻译诗歌的困难不是押韵。 幸运的是,“ Don Quixote”中包含的大多数诗只是所谓的“押韵”。 我曾经试图翻译莎士比亚和雪莱的诗。 一条线中的每个形容词和隐喻都包含,暗示和唤起无限复杂的思想和感受。 用相应的形容词或隐喻表达它们而不忽略所有内容是非常困难的。 看来诗歌越好,翻译的损失越大。 但是,改变一首空白并用另一个词押韵并不难。

我曾经听说一位高级翻译说:“对几种外语的熟悉对翻译非常有帮助。” 确实是真的,但是帮助有一定的范围。 如果它超出了范围,它将成为一个障碍。 如果您对原始文本的理解不足,其他语言的翻译可以帮助您理解。 但是,在翻译过程中,当理解和澄清原始文本时,如果涉及另一种语言的翻译,将添加杂质,并且文本将被混乱。

从慢动作阶段开始,当原始文本分为简短的句子然后重新组装时,添加另一种语言的翻译会破坏顺序,因为尽管西方语言的字符相似,但语法毕竟是不同的。 而是专注于原始文本。 不要打扰其他翻译。 翻译完成后,您可以使用其他语言的翻译进行修订。 如果您发现含义或音调有差异,则可以重新考虑它。

最后,我想在“忠诚,表现力和优雅”中谈论“优雅”一词。 我曾经以为翻译只是试图既忠实又表现出色,而“优雅”是一种额外的装饰。 最近,我修改了第四版“ Don Quixote”的翻译,发现了许多缺陷。 一些句子是不完美的,清醒中缺乏一些句子。 每当我找到更合适的单词或更合适的表达式时,我都会感到翻译更值得信赖,更具表现力和更好。 “好”与“优雅”相同吗? (您不必使用“优雅”一词,但是“优雅”一词已经准备就绪。)Flaubert追求“最合适的自我”(Le Mot Juste)。 使用最合适的单词,文章将是优雅的。 翻译确实追求了这样的标准:它不仅可以忠实和表现力,而且还必须适当地“忠实”和“表达” - 也可以称为“优雅”。 我远非实现这一目标,但我相信每个从事文学翻译的人都意识到了这样的目标。

本文总结了我的翻译经验。 我自己的翻译句子不佳的例子是我自己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2401.html

回首魏蜀吴三国争霸天下 游赤壁古战场!|广州车展
« 上一篇 2024-02-12
梦三国新手和菜鸟的区别是什么
下一篇 » 2024-02-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