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期讲的是刘备,有读者在后台留言说刘禅其实是一个贤王。 那么本期我们就来说说刘禅吧。
得益于《三国演义》,第一次接触三国历史的人往往会认为刘禅是个弱智。 他的名言“不想念蜀”成为千百年来的大笑话,而影视剧中的刘禅更是让人印象深刻。 有一种泥浆撑不住墙的感觉。 “斗不起”也是常用的贬义词。
但读过正史的人一定知道,诸葛亮死后,蜀国灭亡,刘禅当了皇帝29年。 与金朝那个引发八王之乱的智障司马衷相比,刘禅能够在割据时代保留蜀汉政权这么久。 说他是弱智肯定是不对的。
但人们往往有一个习惯:在为历史人物平反的时候,很容易走得太远。 比如,当人们发现他不是弱智时,就开始称赞他,称他为“贤王”、“大智慧”。 在头上。
至于刘禅是谁,我慢慢告诉你吧。
-1-
平安喜乐的成长轨迹
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童年经历会对一个人的一生产生影响。
刘禅的幼年时期,正是刘备最无家可归的时候。 生于建安十二年。 建安十三年,刘备在长坂坡被曹操追打。 刘禅本人也差点被曹军抓住。
只是此时刘禅才一岁,他大概不会记得当时绝望的场景。
刘禅五岁时再次陷入危险。 孙夫人想带他回东吴,半路被拦住了。 说是险情有点夸张,因为孙夫人(正史中没有记载她的名字)也是刘禅的继母,无论如何也不会杀他。
而这也是刘禅在蜀汉灭国之前遇到的最后一次危险。
在刘禅童年的成长轨迹中,他的父亲刘备正处于事业的上升期。 他占领了荆州,并吞了益州,三足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刘禅12岁时,刘备生平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击败了曹操,走上了人生的巅峰。
16岁时,刘禅经历了失去父亲的痛苦。 然而,他父亲的好友诸葛亮却肩负着蜀汉的重任。 此后11年,诸葛亮奋发图强,病逝。 刘禅基本上起到了象征性的作用。 一切军政大事都交给了诸葛亮。 刘禅只要别惹他就行了。 简直是一场大灾难。
诸葛亮去世时,刘禅27岁。 古代人的平均寿命很短。 此时,他已步入中年。 不过,他想要独掌政务,还得等待,因为诸葛亮生前留下的接班班底,就是负责内政的蒋琬。 费祎、董云三驾马车的实力还是很强的。
费祎死后,刘禅彻底摆脱了诸葛亮的影响。 但此时的刘禅才几岁呢? 46岁。
想一想,从你记事起,你就一直衣食无忧,衣食无忧,处处有人为你服务,所有麻烦的事都由别人来做。 最激情的青春期从来都轮不到你说话,直到46岁才能说话。 你终于获得了“自由”,但此时的你会选择继续过自己的美好生活,还是会历尽艰辛,实现光复汉室的大业?
我想绝大多数正常人都会选择前者。 至于复辟汉朝,姜维愿意费劲就让他费劲吧。
这是刘禅。 他的成长轨迹注定他不会成为一个有前途的王者。 虽然他的父亲刘备在年近五十的时候仍然“悔不作为,羞于蹉跎岁月”,但历史上像刘备这样顽强不屈、一往无前的人并不多见。 对于从小没有受过任何磨难和惩罚的刘禅来说,很难有这样的志向。
刘关、张创业时期的波澜壮阔的故事,对于刘禅来说只是一个故事。 就像我们听革命时期的英雄故事一样,听的时候可能会感到情绪起伏,但听完之后就已经了然于胸了。
-2-
与诸葛亮:相府还是葛贼?
之前我写过司马懿远不如诸葛亮。 后台有网友说我胡说八道。 我说你觉得我在胡说八道。 请用历史数据来反驳我。 他让我读高晓松的《晓说》。
本着求真务实的精神,我居然读到了关于诸葛亮的《萧说》一期。 读到一半我很高兴。 我和高老师仿佛生活在两个平行宇宙,两个时空。 《三国志》也有不同的记载。
在高老师眼里,刘禅就是西方版的汉献帝。 他整天被诸葛亮欺负,因此对葛贼十分不满,所以二十多年来没有封他为侯。
但这就产生了一个逻辑问题:曹操欺负汉献帝,最后成为魏王;曹操欺负汉献帝,最终成为魏王; 作为蜀汉版的曹操,诸葛亮生前并没有立太子。 你见过这么委屈的权臣吗?
而且真的没有标题吗? 《三国·蜀书·诸葛亮传》有这样一句话:建兴元年,封梁为武乡侯,立朝政事。 过了一段时间,又以牧人的身份统领益州。 也就是说,刘禅一继位,就封诸葛亮为侯,立他为第二中央,组建了自己的统治团队。
不知道这句话是高老师忘记了还是故意没有提到。 如果是后者,高老师的动机是什么? 这值得深思。
有人肯定会说,诸葛亮刚即位的时候之所以被封为侯爵,是因为诸葛亮当权,刘禅只是权宜之计。
别说现在,就是那个时候,也有很多人“猜出别人最坏的恶意”。 有一个人,名叫李淼。 此人曾在刘备生前与刘备相撞,引得左右皆欲杀他。 诸葛亮为他求情,赦免了他。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因马谡失去了街亭,诸葛亮欲杀马谡。 这时,李邈为马谡求情,但诸葛亮拒绝了他的建议,让他返回后方。
诸葛亮死后,李邈大概也有和高老师一样的想法。 他觉得刘禅的生活很悲惨。 他肯定是对诸葛亮不满已久,所以给刘禅上奏奏折,将诸葛亮比作汉代的吕禄、霍羽。 两位权臣还表示,诸葛亮死后,蜀汉举国欢庆,也应该开香槟庆祝。
如果刘禅真的对诸葛亮不满已久,忍辱负重到现在,他早就开始想办法反击诸葛亮了。 霍光,西汉辅臣,死后两年全家被杀。 明朝后期,张居正死后,其家被抄家。 棺材被打开,尸体被鞭打。 因此,诸葛亮死后,李邈的信吹响了清算诸葛亮反革命集团的号角。
刘禅看了李妙的请愿书后非常感动,立即命人将李妙逮捕并处决。
幸运的是,高先生出生在当今社会。 如果他在蜀汉,他这么说话,不知道会发生什么事情。
如果说刘禅讨厌诸葛亮,另一件事要说的是,刘禅直到诸葛亮死后很久才为他建庙。 但问题是,东汉建国以来,除了光武帝时期的特例外,还没有君主为大臣修建寺庙的先例。 最终,诸葛亮作为大臣,依然享受着建庙的待遇。 这是非常好的。 解释问题。
另外,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一直深受刘禅的器重,最终在灭国之战中为国而死。
综上所述,刘禅这句话“相府”并不是空穴来风。 至于刘禅憎恨诸葛亮的观点,无非是他阴暗、看不起别人; 或者他假装很震惊。
-3-
臣服天子,不舍蜀
蜀汉灭国的时候,出现了一个非常罕见的现象:一般都是在大家叛乱、与亲人离散之后,被征服的国王才不得不投降。 当时,蜀汉头将还在浴血奋战,蜀王却下令投降。 每次玩《三国志》,听到姜维的台词“群臣将死,陛下为何先投降?”,我都能感受到悲伤和愤怒。
有人说刘禅识时务。 毕竟蜀汉想要统一天下是不可能的。 还不如早点投降,成都人民就可以免受战争之苦了。
但我想每个人都有投降的理由,除了刘禅。
你刘禅活到了56岁,奢侈地生活了半个多世纪。 益州人称您为皇帝。 为什么? 因为你的父亲辛苦了半辈子,意志坚定不移。 这是因为你的叔叔们在困难的时候从不抛弃或放弃。 因为你继父工作辛苦,累死了。 因为他们,你还没吃饭。 你正在受苦,你从未受过苦,你正在享受美好的事物,喝辛辣的食物。 所以,在亡国之际,你们也有宁死不屈的责任。 不然怎么配得上这些祖宗?
当明崇祯皇帝知道北京沦陷时大势已去时,便上吊自杀了。 当时,他留下了遗书,对农民军说:他们把我切成碎片也没关系,但请不要伤害人民。
且不说崇祯的执政能力和人品,但至少在最后一刻,他完成了皇帝最后的使命,维护了作为国家象征的最后尊严。
刘禅投降后留下了一句名言:“吾乐于此,不思蜀”。 有人说这是刘禅政治智慧的象征。
但情商好的人都会这么说吧? 这就像你的老板请你吃饭并问你味道好不好一样。 你肯定说味道不错,但你会说食物味道很狗屎吗? 你对此不不满意吗?
一种极其平常的回答方式,怎么会成为政治智慧的象征呢?
而司马昭又是怎么看他的:刘禅如此无情,就算孔明活着,他也救不了蜀汉,更何况是姜维呢?
既然你选择了卑贱的生活,就别再考虑尊严了。 胜利者可以肆无忌惮地捉弄你、嘲笑你、羞辱你,但你却只能懦弱地和他们一起笑,仿佛他们在嘲笑其他人(有兴趣的人还可以读读溥仪的后半生)。
与刘禅大约同时代的孙皓,也是亡国之君。 此人的人品比刘禅差很多,但投降后的表现却与阿斗截然不同。
当吴国灭亡的时候,孙浩本打算拼死一搏,但吴国的大臣们却已经做好了投降的打算,以至于当孙浩打开国库发放金银鼓舞士气的时候,几个人拿了钱就跑了。 见叛军全都抛弃了自己,大势已去(这家伙的人气比刘禅差多了),孙浩就投降了。
司马炎
投降后,孙浩会见晋武帝司马炎。 作为胜利的君主,司马炎自然要表现一下。 他指着一个让孙浩坐的座位,然后说道:这个座位是给你留的。 我已经等你很久了。
要说孙浩真是个名人,他直接回答道:哦,我在南方,给陛下留了位子。
贾充见司马炎没有占便宜,连忙跳出来为皇帝除去伤口。 他对孙浩说:听说你很残忍。 当你无事可做的时候,你就挖别人的眼睛,剥他们的皮。 你也太疯狂了吧?
孙浩面色不变:嗨! 不是总有一些逆臣奸臣想要弑君吗? 您认为如果我们不采用这种方法来治疗他们应该怎么办?
贾充是当年杀害曹茂的罪魁祸首之一。 孙浩这句话简直是打在了他的脸上。 贾充听了,脸色涨红,说不出话来。
论治国能力,残暴的孙浩远不如刘禅,但他投降后的表现就看你了。
-4-
一个无法承担重任的普通人
我一直觉得,如果你喜欢历史,就应该对正史保持足够的敬畏。 你可以发表原创言论,但前提是你的言论是有历史数据依据的,是经过严格推理和分析得出的,而不是听上去的。 某脱口秀主持人,能用讲故事的方式胡言乱语。
否则,单天放、袁阔成等老评书艺术家也算是历史大师了。
在刘禅问题上,我认为陈寿的评价并无不妥:已故首席贤相是逻辑君王,而迷惑太监简是昏暗皇后。 俗话说“素无常,唯染”。
刘禅就和我们普通人一样。 他只是一个普通人。 他向好人学习,向坏人学习。 如果把他扔进学业堆里,他天天学习,成绩也不会差。 如果把他扔进流氓堆里,他就会天天无所事事,无所事事。
如果要说他是弱智,那肯定是过分了,但如果要说他是智者,那我实在不敢恭维他那么多。
或许在太平年间,他成为防守首领是没有问题的,但可惜的是,他生于乱世,继承了一个连诸葛亮都无力拯救的蜀汉,所以酿成悲剧。国家的亡国是不可避免的,也因为他的懦弱和自私,也让后人很难对他给予太高的评价。
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像刘禅一样。 我们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很难摆脱环境对自己的影响。 既然如此,我们就应该选择一个能让自己变得更好的圈子,让别人围绕在自己身边。 在人们的影响下,介于两者之间的我们更容易走上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鸟儿伴鸾凤远飞,品质优良的人自傲。 这话不是无缘无故说的。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20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