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辉煌,名将辈出。 按照下限来看,肯定有数百个。 然而,军事家不同于名将。 小编认为,军事家至少要有优秀的军事理论著作。 今天我们就盘点一下古代。 十一本军书,我们来看看历史上军事理论第一人是谁?
1.孙武——《孙子兵法》
吴国重臣孙武辅佐阖闾称霸。 被誉为“兵法圣人”、“百年兵法大师”、“东方军事科学鼻祖”。
影响:
孙武所著《孙子兵法》13章,被誉为“兵学圣书”。 它是宋代颁布的《武林七书》之首,也是现存最早、最著名的兵书。 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战败,德皇威廉二世退位并流亡荷兰。 在荷兰生活期间,他无意中读到了德文版的《孙子兵法》。 读完后,他遗憾地说:“如果我早二十年读这本书,就不会体会到今天的痛苦了。”
完整性:
《孙子兵法》在战国末汉初就已十分流行。 当时流行的文字是《十三章》文字。 “世间所谓师旅,皆是《孙子十三篇》”。 然而汉朝称帝后,任弘编修了它。 这本兵书最终出版为《吴孙子兵法八十二章》。
根据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竹简和青海大通县115号西汉墓出土的失传木简《孙子兵法》,确定“ 《十三章》是《孙子兵法》的正文,除《十三章》六十九章九卷图,造福后世。 东汉末年,曹操删除了补充部分,并专门做了注释,恢复了《十三章》的原貌。 时至今日,其他六十九回、九卷图画虽已散失,但《孙子兵法》的完整性并未受到损害。
中心思想:
1、“兵者诡诈!”、“出其不意,出其不意”。
2、“兵多必胜”的速胜思想和“以粮克敌”的原则。
3、“第一步攻敌,第二步攻敌,第二步攻敌,第三步攻城。”
4、著名的军事法则“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5、“避实攻弱”,“攻敌救之”,动员敌人而不被敌人动员。
6、“避其劲,攻其懒”,争取战场主动权。
7、“不服则不服”,根据战场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军事原则。
8.简单的唯物主义观点——“必须取之于人”:军人就像爱子,重视利用时间。
2.吴起——《吴子兵法》
吴起居鲁、魏、楚三国,精通兵法、儒学。 他在内政和军事上都有极高的成就,与孙武并称为“孙武”。 武庙十大哲之一,先秦军事家代表人物之一。 然而吴起却因为“母亲之死”、“杀妻求将”而被贴上残忍、不仁的标签。
影响:
吴起所著的《吴子》一书,在中国古代军事经典中占有重要地位。
完整性:
据《汉书·艺文志》载,《五子兵法》共四十八篇,现存《五子》篇仅六篇,大部分已佚失。 而且从至今流传下来的六章来看,依然不是原作。 有的还夹杂着汉、魏、晋、南北朝、唐朝所添加的大量内容。 因此,从完整性上来说,《吴子兵法》已经不能算是吴起的作品了。
中心思想:
1、主张“内修文德,外治军备”,政治军事一体化。
2、提倡“不求兵多,而求精”和“治胜”,强调治军的重要性,让军士“乐战”、“乐死”。
3、强调预测敌方用兵,因势而攻,注重“偶然”。
4、“审敌求实,临危不乱”,指出了可以攻击敌人的八种情况; 十三种情况应“迅速出击、毫不怀疑”。
5、强调用兵要果断,切忌犹豫。 “用兵最大的害处是犹豫;三军之祸,是由猜疑而生。”
3. 田穰居-《司马法》
田然举,齐景公时期齐国的军事统帅,“武林十贤”之一。 曾率领齐军击退晋、燕两军来犯,因功被封为大司马。 其子孙后世称司马氏,故又称司马穰居。 司马迁说他“士卒分居,食于井灶,问病药,自从之。取将军食,享士卒,与士卒平分食”。 ,而最弱的就是最好的。” 可见他对士兵的爱就像儿子一样。 ,善于养兵。
影响:
田如觉所著的《司马法》历来受到统治者、军事家和学者的重视,是历代制定军事法规的重要依据。 宋代被列为“武学七书”之一,成为武术考试的必修内容。 从此流传更为广泛,在世界上有一定的影响。 司马迁高度赞扬:“弘国之深远,虽三代远征,未能尽其意”。
完整性:
《司马法》到战国时期几乎全部失传,仅存五章。
中心思想:
1、阐述了夏商周时期的军事礼仪,包括兵器、徽章、奖惩、警告等,是研究奴隶制社会军事的重要史料。
2.将战争分为两类: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 军事行动必须“以仁为本”。 “为了安抚人民而杀人,这是可以的;出于对人民的爱而攻击一个国家,攻击它是可以的;为了制止战争,这是可以的。” 还打,打就打吧!”
3、备战、慎战是其重要思想。 它强调居安思危、时刻准备着。 “天下虽安,但若忘记战斗,就会陷入危险。”
4、强调严格奖惩,“以礼治国,以法治军”。 运用军法,建立约束,明确奖惩,是治军的关键。
5、《司马法》载有大量军事礼仪内容,如军规、旗鼓、誓言、祭胜、祭俘、禁令、兵权、奖惩、停用词等。
相对而言,《司马法》更注重史实和军事礼仪,否则也不会成为宋朝武举考试的必修科目。
4.姜子牙——《六舞》
姜子牙,军事家始祖,武圣,周国军事统帅。 牧野之战中,他以“战车三百,猛虎三千,士兵四万五千”大败商纣七十万大军。 武王建立周朝; 同时,他还是齐国的开国国王。 他强国富民,把边远小国变成了东方大国。 后辅佐周公旦平定内乱,拓展疆土,推进康熙的统治。
影响:
姜子牙是《六道》(即《太公兵法》)的作者。 他被誉为军事战略之祖,对后世的军事思想影响很大。 北宋神宗时期,《六道》被列为“武林七书”之一,是习武必读之书。
完整性:
《六道》在汉代以前就已失传。 我们现在看到的内容大多是摘自汉墓竹简残片、《四库全书》、《武林七书》等。
由于历史悠久,《六道》的作者和成书年份在历史上颇有争议。 《汉书·艺文志》在军事家的范畴中并没有提及; 《隋书·经籍志》明确记载作者为姜子牙。 《太公六刀》为周文王的老师姜王所著,共五卷。 自南宋以来,一直被怀疑是伪造的,特别是到了清代,甚至被证实是伪造的。
但到了20世纪70年代,银雀山西汉古墓中出土了大量记载“六道”的竹简,证实它们不是假书,确实存在。
现在普遍认为《六道》成书于战国中后期,并非姜子牙所著,但不排除后人在书中反映了姜子牙的一些军事思想。
中心思想:
1、倡导“拨乱反正、禁止暴力”、“不战而屈人之兵”。
2、强调“知敌知己”、“暗察敌机”、“预见敌弱点”。
3、强调灵活运用各种战略战术,“变幻无穷,求出其不意”。
4、关注军队的武器装备。 “每当三军有重大活动时,大家都要习惯使用武器装备。” 还详细描述了当时武器装备的外形和作战性能。
5、首次描述了古代军事中秘密通讯的方式和方法。
6、强调用兵要以谋略而不是以实力打仗。 “故善战者,不待张俊。善除病者,先贤先生。善克敌者,胜于无形者。所以,那些在肉搏战之前争取胜利的人也不是好将军。”
7、首次提出了“逆流而上”的辩证思想,如:“大智则无智,大谋则无谋,大勇则无勇,大勇则无勇,大智则无智,大谋则无谋,大勇则无勇,大智则无智”。得则失”、“太强则失败,太多则缺乏”等。
5.孙膑——《孙膑兵法》
吴庙六十四将之一的孙膑,辅助齐国将领田忌两次击败庞涓,奠定齐国霸业。 毛主席评价孙膑“攻魏救赵,因败魏军而成为千古宗师”。
影响:
孙膑着有《孙膑兵法》,又称《齐孙子》。 它的价值在于它是对孙子《孙子兵法》最好的诠释、丰富和发展。
完整性:
《汉书·艺文志》记载:“齐孙子八十九篇,图四卷”。 后来丢失了。 《隋书·经记志》无记载。 1872年,临沂银雀山汉墓出土竹简,这一古老的兵法再次为人所知。 但由于竹简残缺不全,破损严重,共收集到竹简364枚,分上下两段,共30枚。 学术界普遍认为第一部分无疑是原作。 第二部虽然内容与上一部相似,但剪辑风格却有所不同。 是否为孙膑所撰值得怀疑。
中心思想:
1、他首次提出“战争是政治斗争的工具”的战争概念。
2、提出富国为“强军当务之急”。 强军,首要的是训练、法制、将领。
3、战术思想是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出奇制胜。 “不报奇袭,你就赢了。” “那些有足够惊喜的人就会获胜。”
4、反对滥用战争,指出“喜战者亡”。 强军之基在于军民之心。 “军队的胜利在于选择棋子”。
5、强调要灵活用兵:己强敌弱时,要示弱,诱敌作战; 敌强弱时,先退后攻;敌强弱时,先退后攻。 当敌人势均力敌时,必须先驱散敌人,然后集中兵力“合击”。
6、要利用好地形,做到“杀而活”。
6.黄士功——《三策》
黄士公出生于秦汉时期。 相传他是汉初五隐士之一。 他姓韦,名哲。 司马迁《史记》记载,他传授张良《太公兵法》,临走时对张良说:“十三年后,济北古城山下,黄石公即我。 ” 张良后来使用了黄士公所传授的兵书。 他帮助刘邦夺得了天下,十三年后,他在济北谷城下找到了黄石,并祭奠它。
影响:
《三策》原名《黄石公记》,又称《黄石公三策》,后来简称为《三策》。 它问世后,广为流传。 唐代传至日本,宋代成为“武林七书”之一。 本书是一本专门讨论“道略”,即谋略的著作。 西汉以前,很少有密切关注战略问题的兵法。 因此,《三大战略》被普遍认为是第一部致力于战略问题的著作。
完整性:
《黄石公三计》分为上、中、下三计。 普遍认为,现有的“三策”是比较完善的。 但《后汉书·藏公传》记载,光武帝的圣旨引用《黄石公记》的文章比现行《三略》多,可见《三略》也已失传。 。
中心思想:
由于“三方略”思想博采众家之长,具有道家、儒家、法家、军事思想的特点,中心思想不明确。 不仅说“百姓是国家的根本”,而且“杀戮是王的责任,国家才能安全”; 他不仅认为“战争是凶器”,而且主张以战止战,以杀止杀。 感觉有点矛盾。
7.诸葛亮——《诸葛亮兵法》
诸葛亮是历史上唯一同时进入武林殿和文庙的人,他的“舍身取死”的精神闪烁千古。
影响:
《诸葛亮兵法》又称《武侯兵法》、《孔明兵法》,共二十四章。 全书由《十六贱计》、《诸葛武侯文集》(诸葛亮治军排兵言论)等组成。出兵。 具有极高的军事价值,受到历代军事家的高度推崇。
完整性:
本来二十四章,八义务、七戒、六畏、五畏已失。
中心思想:
1、树立将军威信的关键是掌握兵权。
2、关注将领的才能,将其分为九种,详细讨论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将领。
3、关注军事远征。 据信,出征前,君主必须斋戒三天,并前往皇庙祭祀。 然后国主将象征权力的军徽和印章交给将军。
4、治军如治国。 不能用的人有五种。
8. 李靖——《李卫公问》
李靖,武林十圣之一,世称李卫公。 南灭萧县,北灭东突厥,西灭吐谷浑。 他被称为“战神”。
影响:
《李卫公问答》多处阐述了《孙子兵法》的命题,丰富和发展了《孙子兵法》的思想。 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 宋代被列入《武林七书》,成为武术必读之书。
完整性:
李靖着有《李卫公兵法》、《李靖六军镜》等多部军事书籍,但到了宋代,世界上还没有完整的书籍。 传世的《李卫公问答》据说是李靖所著,但由于《新旧唐书》中没有记载,所以一般认为是阮乙的伪造作品。宋。 也有一种说法是唐末宋初无名之人伪造的作品。 不管怎么说,这本书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李靖的军事思想。
中心思想:
1、详细分析气与正的辩证关系,“气正变相,周而复始”。 用兵的目的虽然是奇袭,但在准备阶段,就应该“教郑而不教齐”。
2、详细讲解孔明的八阵,并讲解他所创的“六花阵”,并指出阵法在于以权御奇,以备应对无备。
3、评古今人物,他说刘邦之所以打败项羽,不是因为他善于将帅,而是因为他采纳了张良的建议,不建立六国。 这是一次战略性的胜利; 谈到李积时,他建议李世民废黜他,然后命李治重新聘用他,让他报恩。
4、坚持实事求是,反对一切神秘言论。 历代兵书多有阴阳、五行、天人相生以及听乐求气、吉凶祸患等玄妙理论。 《对》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完全不涉及这些理论,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9、定型——《守城记》
陈珪,南宋名臣,历任德安太守、顺昌太守、枢密院直学士、淮西安抚。 他因保卫城市的能力而闻名。
靖康末年,陈珪任安陆县令。 当时,金兵入侵随州、福州等地。 陈珪率兵前往秦王。 当他们到达德安府时,太守已经弃城而逃了。 有的将领沦为土匪,到处抢劫。 当地群众一致支持陈贵主政。 陈珪接任太守后,多次击退土匪袭击。
建炎元年,陈珪被任命为龙图阁直属尚书、德安府太守。 李孝义、张实等叛军率领步兵、骑兵数万,逼近城下,声称接受征召。 陈珪发现其中有诈,击败了叛军。 此后,他多次奉命与叛军和来犯的金军作战,每次都取得胜利。
陈贵性格威严,性格刚毅,不苟言笑,但对待下属却很随和,所以很多下属都愿意为他服务。 他死后,宋朝封他为“钟离侯”,并建庙祀奉。
影响:
《城防实录》是一部城防专着。 本书记载的长竹竿枪是最早的管状火器,在科技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宋孝宗将其颁布于天下,并命各地守城将领效仿,在当时影响很大。
完整性:
《城守御录》由陈珪着的《靖康朝野前言序》、《城守御录》和唐玄着的《建言德安守御录》三部分组成。德安地区教授。 宋宁宗后来将其合为一书。 现存清乾隆四十年及嘉庆、道光刻本四本。
中心思想:
1、他提出“善守”不应只守而不攻,而应“攻时守”。 他反对闭门防守的策略,主张多开城门,以便随时进攻。
2、主张对旧城门、城墙、城廓进行改革,如缩小城内易受炮击的四个角、拆除马面墙上的附属建筑、“筑高筑高”等。厚墙”等。
3、具体阐述了火炮守城的新方法,即从布置城头到隐蔽城池,从城池中观察目标,修正射击方向和落点。
4、提出根据敌方攻城特点制定防御策略,强调“守军只须深思应变之术,防敌未至”。
10.毛元仪——《无备志》
毛元仪是明代著名的军事理论家。 曾任兵部右侍郎杨浩的幕僚,负责辽东战略。 后来受到兵部尚书孙承宗的重用。 崇祯二年,因战功升为副都统。 他是舰队司令,镇守觉华岛。 因战败定罪,被派镇守漳浦。 为国事忧愤,郁郁而终。 他亲眼目睹军事准备的削弱,多次上书讨论强国之策。 他编撰兵法、技术书籍2000余部,历时15年编成《备兵》。
影响:
《武备志》是明代大型军事书籍,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综合性军事书籍。 里面藏有许多非常珍贵的资料,如《郑和航海图》、杂阵和某些武器等。 他的书很少出版。 因此,该书在军事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深受后人推崇。
完整性:
因《武备志》中含有对清朝不敬的言论,在乾隆年间被查禁并毁坏。 现存版本有天启元年版、道光活字排版、日文Suharaya重兵卫版等。
中心思想:
1、提出:“富国者,方能强军”。 他主张采矿和农业来发展经济。
2、强调军队要经常训练,“兵若训练,则为圣人六艺;若不训练阵型,则如傀儡”。
三、我们主张边防、海防、江防并重,不带偏见。
综上所述,《无备志》是一部以数据价值为主、理论价值为辅的大型信息著作。 它不仅保存了大量的古代军事资料,还为我们提供了无数的线索。 称其为中国古代军事文学的宝库,毫不夸张。
11.戚继光——《纪晓新书》
戚继光,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着有《继孝新书》一书。
影响:
《霁霄新书》中描述的内容具体而实用,尤其是对火器发展的描述,具有非常高的军事学术价值。 该书于明朝万历年间传入朝鲜,被视为军事科学经典,并大量出版。 不过,《霁霄新书》在当时却是一本实用的军事书籍。 随着军事技术的发展,很多条款已经不再适用。 同时,也含有一些糟粕,如“相法”选兵、“忌凶死相”、重福相“、认为兵愚等”。
中心思想:
1、强调严格军事管理,主张“恩与力相结合,情与法相结合”。
2、强调选兵的重要性。 “士兵是最重要的选择。” 他认为“选兵的唯一方法就是精确”。 他反对用“城里的油嘴滑舌的人”,主张用“农村的老实人”。
3、军人要按照实战要求进行艰苦、严格的训练,反对只求好看的假装。 “每当比武的时候,一定要按照指示去学习真正敌人的技能。 如果你是真正的战士,不许你还学矛、矛之类的招数,那是没有用的。 ”
4、注重指挥训练,要求战士“只听金鼓,见旗帜”。
总体来说,《孙子兵法》无论从影响力、完整性、中心思想上都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同时,《军事备志》几乎收录了清代以前历代的军事书籍。 毛元仪作为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应该有相当的发言权。 他对《孙子》推崇备至,认为“自古论军事者,必先举荐孙武子。”因此,孙武应该是历史上军事理论第一人。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www.fwsgw.com/a/sanguo/113439.html